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宋明时期,节度使和总督两种制度有何区别?

在宋明时期,节度使和总督两种制度有何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409 更新时间:2024/3/28 18:26:57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元朝的朝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节度使和总督都是地方大员,一地之最高长官,虽然它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差别仍然较大。节度使制度形成于唐朝,宋朝虽然延续,但由于宋朝整体实行“强干弱枝”的统治模式,节度使的职权一再被削弱,实际上最终已经沦落为了虚衔。总督制度则源于明朝,是中央集权制发展到巅峰的产物,朝廷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制约方式,因而并未出现唐朝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分别来介绍一下两种职务吧。

节度使:宋朝时期职权大幅度削弱,最终沦为虚衔

节度使这个职位出自于唐朝,最早其实只是单纯的武将职能。其源于魏晋以来的都督,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故而有了节度使这个名称。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这个官职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唐玄宗继位之后,开始在各道设置采访使,其职权类似于汉朝的监察刺史,主要用来监察节制地方各级官员。后来,由于边患日益严重,为了加强边帅权力,于是开始形成节度使兼任采访使,各节度使职权开始由单一军事转变为军政财一把抓,职权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之祸。而在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制度开始蔓延全国,最终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宋朝建立之后,最初延续五代时期旧规,节度使职权仍然极大,独揽辖区军政财权。不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宋朝一直奉行“强干弱枝”的管理模式,因而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开始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削弱节度使的职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乾德三年(965年),太祖赵匡胤下令,要求各地赋税除日常军费所需之外,全部运往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把控。同年,又下令各州府选送精兵进入禁军,由中央直接统辖,使得节度使军权也被进一步削弱。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炅则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各郡全部直属中央,节度使除所领一州之地外,不再管辖其他地区,而且朝廷开始派遣朝臣出任各地知州、知府,使得节度使管辖范围不断缩小,且不再负责本州政事,政治权利进一步削弱。

经过赵匡胤和赵炅的一再削弱,宋朝的节度使军、政、财大权丧失殆尽,最终彻底成为了荣誉性的虚衔,礼遇优厚,但却没有任何实权。

总督:中央集权制发展到巅峰的产物,仍拥有实权

总督这个职位出自于明朝,不过明初的总督与后来的地方最高长官并不同,而是被称为“专务总督”,例如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等,是负责单一职能的官员。

明初时期,朝廷经常派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员,代表朝廷到各地安抚军民、督查政务,被称为巡抚,或被称为镇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临时官职,朝廷需要的时候予以任命,但完毕之后便即撤销。这些官员的职权虽然够大,但主要是以政事为主,军事为辅。后来,由于巡抚也要担负剿灭各地叛乱的职责,因而出现了巡抚兼提督军务这样的职务,巡抚一职这才开始涉及军务。

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明朝开始首次出现总督军务这个职务,正统末期至景泰初期,朝廷开始地方派遣总督,不过此时的总督仍然是因事而设,事毕即撤。直到成化五年(1469年),在两广设立总督之后,这才开始成为常职,并就此沿袭了下来。

从明朝总督职位的发展来看,明朝的总督更像是“巡抚+提督军务”的组合,虽说对地方财、政、军均有监督和管辖职权,但又没有直接统属关系,职权虽然够大,但受朝廷制约比较严重,因而并未向唐朝的节度使那样,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而且均为朝廷派遣制,朝廷可以随意调任。

综上所述,宋朝的节度使和明朝的总督,一个逐渐走向了没落,一个逐渐走向了成熟,两种职位的职权在这两个朝代均是在不断变化的。

标签: 节度使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妃子身上的白绢是做什么的 仅仅是美观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妃子,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清代妃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妃子脖子上面的白绢是什么?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在现在热播的古装剧当中,清代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从《宫锁心玉》再到《甄嬛传》,再到最近的《延禧攻略》,都火遍大江南北,在电视荧屏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比重。很多人对于清代后宫妃子的

  • 明朝年间“天启大爆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26年,在北京发生了一场古今未有的离奇大爆炸,爆炸地点位于北京城西南处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因当时处于明朝天启年间,故称“天启大爆炸”。至今科学届和史学界都没有对“天启大爆炸”形成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中国的“天启大爆炸”与印度的“死丘事件”、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

  • 刘备到底是如何看待赵云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去世之前,有没有说赵云不可重用这句话,说实话这个是没有人知道。至少正史上是没有这种记录的,很有可能这种说法就是流言蜚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试想一下刘备在死的时候,一个即将死亡的人,为何非要黑一下赵云呢?有一句话叫做,其人将死其言也善!这个时候真的没有必要黑赵云呀。关键是传闻当中

  • 光武帝刘秀到底有多宠爱阴丽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光武帝刘秀到底有多宠爱阴丽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年少时的刘秀,家世并不出众,尽管和皇家是远方亲戚,但是和普通平民其实没啥区别,而且因为勤于务农,还遭人耻笑。一次游学于新野,让他见到了新野的美女阴丽华,让他喜欢上了她,阴家是新野的大户,很有钱,但是没啥权利,在当时的那种风雨飘摇的乱世,

  • 秦始皇要吃公鸡蛋,大臣们怎么办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要吃公鸡蛋,大臣们怎么办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字经》里提到“融四岁,能让梨”,四岁是刚接触世界新事物的年纪,对于很多事情还不懂背后深意,在只知道玩的年龄孔融就懂得了尊老爱幼,成为传世佳话。别看儿童小知道的却不少。曹冲称象、七岁的项橐成为孔子老师等等故事都证明这一点。孔子赶着

  • 同为朱元璋的发小,此人为何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同为朱元璋的发小,此人为何结局悲惨?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朱元璋发迹的牵线人——汤和也被封为信国公,女儿也被许配鲁王朱檀为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汤和在其建国之后,一直手握大权,朱元璋更是接连发动胡惟庸案、李善长案,甚至于有攀咬汤河者,朱元璋都未尝见责,在其告老还乡之时,还大肆赏赐,去

  • 除了著名的三星堆文化,古蜀国还有哪些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蜀国,秦朝,历史解密

    古蜀,也被称为古蜀国或蜀国,字面意思是葵蚕国,是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曾有多个朝代,不同时期发展出的文化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后于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根据越南史书记载,其王子后于古代岭南地区创立瓯雒国,但最终被南越国灭亡。古代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

  • 汉朝的契约分为哪三种?汉代契约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契约,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开始,逐渐出现了成熟的契约文书制度,影响十分深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契约,古代又称为劵书,即现代的合同,是当事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契约自我国古代起便已有之,从西周中期的铜器铭文是有文字可证、有实物可考大的最早的契约。直至汉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发

  • 古人的酒量真的有那么好吗 古人为何怎么喝就不会醉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人喝酒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人喝酒怎么喝都不醉,难道古人酒量真的很好吗?因为古代人的酒并不是现代这种高度的白酒,而是普通的粮食短期酿造的酒或者是果酒之类的酒类,这部分酒的度数非常低,所以经常喝不醉。在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镜头,就是一些喝酒的

  • 徐庶不提诸葛亮,还会有三顾茅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徐庶不提诸葛亮,还会有三顾茅庐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时期,刘备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谋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号称是“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但是刘备明明得到了这两个人,最终却还是没有得到天下,确实是令人良多感慨,也让人想念刘备方面的其他谋士,比如法正,比如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