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皇帝究竟该不该杀袁崇焕?

崇祯皇帝究竟该不该杀袁崇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64 更新时间:2024/4/9 3:26:10

崇祯皇帝究竟该不该杀袁崇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袁崇焕是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身上具备的争议性特别大,都有什么争议性呢?比方说呢,他是了不起的英雄,可以和岳飞相比,很了不起,那还有人说呢,他根本不是什么英雄,是可以和秦桧相比的卖国贼的。

岳飞和秦桧呢,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下,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不少,但是很多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很少有一个像袁崇焕如此争议性的人物。比如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就认为袁崇焕是一个英雄,他通过自己笔下的碧血剑,侧面刻画了袁崇焕是一个大英雄,是抵抗后金的一个绝对的英雄。

但是我们从袁崇焕人生最后的结果来看,真的是非常的悲惨。崇祯皇帝最后把袁崇焕凌迟处死,给千刀万剐了。当时的北京百姓对袁崇焕恨之入骨,花钱那买它身上刮下来的肉。因为崇祯处死袁崇焕原始就说他是卖国贼,等于给清军当带路,要把后金引进北京,灭了明朝,老百姓就很恨他。袁崇焕这个人呢,一生发生了很多事情,如果认真地分析起来,几乎他的每一件事情呢,都有争议。

我们今天认真来研究研究袁崇焕。首先,袁崇焕是哪里人,这个争议就不小,说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后来到了广西的藤县。今日这两个地方的人还在为了这个ip在互相争抢。当然这个问题在当时不是什么大问题,总之他是南方人,两广一带的人。袁崇焕的家庭是做生意的,在明朝做生意的家庭要出人头地,只能通过科举。袁崇焕很认真地学习,但是他考试的天分不是太高,从23岁到35岁,连考12年,最后在第四次才考上进士,名列三甲第40名,总算是考上了。到了36岁,袁崇华才开始当官,官位也不大,只是一个知县,是福建邵武县的知县。这段载,也没有什么争议。根据邵武县志记载说,有个地方着火了,他带着衙役亲自去救火,救出了不少老百姓,而且呢,经常考察民间疾苦,断了很多案子,平反了很多冤狱。当时来看,袁崇焕的正面形象,是没有争议的,是个好干部。

而且呢,史书记载他关心辽东兵事。我们都知道这个后金努尔哈赤呢,总是觊觎中原,想打过山海关,所以辽东一带,大明和后金的摩擦就不断发生。所以这个时候袁崇焕,虽然远在福建,却关心着北疆的战事。这段历史也没什么争议。那么争议从哪里开始呢?袁崇焕在知县当满三年后,按照当时的制度需要来北京,述职汇报工作。袁崇焕来北京述职被评定是优良,按照常理,它可能升级回去当一个知府、道台之类的官。但是,当时北京都察院御史侯群看上了袁崇焕,认为他是一个人才。于是就把袁崇焕留在了北京。袁崇焕留在北京,一上任就失踪了很长时间,他去哪里了呢?袁崇焕到辽东一带考察,他认为大明最大的隐患在于山海关的后金。后来呢袁崇焕就到了和后金对抗的第一线。

从这一开开始,袁崇焕的争议呢就开始了。首先第一个争议,有人说他妄言欺君,什么叫妄言欺君呢?就是说说大话,骗皇上,当时崇祯皇帝刚刚继位,问袁崇焕对付辽东的策略,袁崇焕想都没有想,就对崇祯的拍着胸脯保证说,五年内平定辽东。当时崇祯一听圣心大悦,都乐的不行了,那么袁崇焕说的是真的吗,并不是。袁崇焕下来就跟同僚就说了,我说这个话呢,就是聊为圣意。当时同僚就告诉他,你既然做不到,干嘛夸下海口?你不知道,现在的皇帝可不好糊弄。当时史书记载说,袁崇焕一听这话就恍然若失。他真有这雄才大略,有本事五年内平定辽东吗?当时的形势所迫,想让呢皇帝重用他。才把五年平辽把大话说出去,就这么着了。

后来袁崇焕也确实是带着一万多兵丁呢,抵抗住了后金13万大军的攻击,浴血奋战,也就说袁崇焕可能一开始呢,是逗皇上开心,当然后来看皇上的当真,硬着头皮上阵,但他也确实是顶住了对方的进攻,并非贪生怕死之辈,而且还干翻了努尔哈赤。但是袁崇焕也确实没有五年平定辽东的具体实施计划,这个确实是袁崇焕的问题,所以说这第一个争议是否妄言欺君?

第二个争议就是卖粮资敌。袁崇焕把粮食卖给蒙古人,袁崇焕,为什么要把粮食卖给蒙古人呢?当时蒙古非常缺粮,袁崇焕就跟崇祯皇帝建议把粮食卖给蒙古,崇祯一听,你干嘛呀?你卖粮还是卖国啊?蒙古和后金可是战略联盟,蒙古要是把粮食给了后金怎么办?当时后金也缺少粮食啊。袁崇焕说呢,后金和蒙古结盟,我认为没有表面上那么好,咱们要是卖给蒙古粮食,没准蒙古就倾向于我们了,分化瓦解敌方的结盟势力。另外一个呢,咱们卖他粮食,也不是换钱,咱们跟他换战马,崇祯听完之后还是觉得不妥,但是袁崇焕呢,就一再坚持,崇祯没有其他办法就说既然这样,先按照你说的办,我信任你。可是有一样,这事出了问题你可得负责,以前没人敢这么干。袁崇焕说,没问题,我负责任。结果后来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大错特错,后来呢,果不其然,蒙古就把粮食一部分给了后金,而且双方结盟的关系非常牢靠,结果袁崇焕在这个时候呢,就出吃了大亏,所以这事儿就有人说袁崇焕卖国,早就想跟后金勾结了。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其实呢,说他是卖国贼,这就过了,他最多是决策不明,没有看清形势,你说他卖国,他把粮食直接给后金好了,何必还要绕道蒙古走个曲线卖国,不必费这番事儿。所以说这个事儿上我认为袁崇焕战略眼光不够,对当时的局势判断出现了错误。

第三个争议,私自议和。袁崇焕认为,当时的明朝经过三四次后金的侵犯,国力消耗巨大,提出议和呢,是为了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加强恐固边防,进可攻、退和守。但是这个谋略是错误的,自己喘息了一下子,后金也可能喘息。所以当时就有人说袁崇焕不是什么大英雄,是懦夫,你还议和,害怕了。我觉得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在敏感时刻敏感地方,而且还不汇报皇帝。

第四个争议是袁崇焕最大的争议,那就是擅杀大将,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毛文龙是明末一位了不起的将领,他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的意义非比寻常,他等于在后金的后院安了一个钉子。有这个后院的钉子,后金就不敢轻易的向西南方面进军,打进山海关,如果后金敢打,那么他的后防呢,就必定空虚。可是这么有建树的将领被袁崇焕定了12款大罪给杀了,史书叫做擅杀毛文龙,什么叫擅杀呢?就是擅自就没有经过崇祯的允许。也没有经过当时大明法律的审判,他就把毛文龙给处死了。毛文龙的死对大明是非常不利的,本来东江一带呢,是大明的地盘,他这一死,他下面的将领就不服,后来陆续叛变,投降大清,而且最重要的是东江镇这一块没了,大清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皇太极就能带兵绕过山海关,直接攻打北京。过去皇太极不敢,因为这么倾巢出动,道路很远,一时半会打不完仗,人家在东江那边有时机直接袭击你的老巢。这下好了,毛文龙一死,没有后顾之忧了,放开手脚的进攻。

后来呢,皇太极绕过山海关打进北京,这个事儿最后就传成了袁崇焕给带的路,所以崇祯就信了,就把袁崇焕凌迟处死。今天呢,我们把袁崇焕身上的争议梳理了一遍,不难发现,袁崇焕不是大明的卖国贼,说他是英雄呢,我个人认为也比较牵强。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得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他身上呢,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不能太过于简单的对历史人物的分类。我个人觉得袁崇焕是忠臣不是卖国贼,但是因为性格的原因,看不清当时的形式,做了本不该做的事(杀毛文龙这件事),有英雄之志,无英雄之才,才造成了悲剧。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把长安改名为西安,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把长安改名为西安,背后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朝历代,改的只是长安县的行政隶属关系,长安这个地名、甚至长安县这个行政区一直都是存在的。套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改的只是长安县隶属的“地级市”名称,而不是长安县。长安县的行政隶属变迁西汉高帝五年,汉高祖刘邦设置长安县,七年正式迁

  • 斯摩棱斯克战争一共有几次?最后的结果都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斯摩棱斯克战争,俄国,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三次斯摩棱斯克战役,一次发生于1812年8月的拿破仑战争时期;另外两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一次是1941年德军进攻战役,一次是1943年苏军进攻战役。斯摩棱斯克是建在第聂伯河两岸,城分南北,以桥梁连接。从前,斯摩棱斯克是个重要军事城塞,曾经发生多次攻防战,所以有坚固城垣和护城河围绕

  • 和珅自尽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为什么没有连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丰绅殷德,清朝,历史解密

    丰绅殷德,钮祜禄氏,字天爵,号润圃,清朝额驸,乾隆帝宠臣和珅嫡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珅是乾隆时代的大贪官,不过在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他是无比的宠信,如果要说他一点都不知道和珅的贪污,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和珅直到乾隆死前,仍然是位极人臣,即使是在乾隆做太上皇的几年里,

  •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说的是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说的是什么故事?其实这讲的是苏轼与佛印的故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有段时间苏东坡与佛印隔江而居。他经常坐船渡过长江去拜访佛印,他们在一起谈禅论道。一日,苏东坡觉得自己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

  • 许允身为名士,为何娶了一个很丑的女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丑妻近地家中宝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古话,不过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士许允最初却不这么认为。许允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士,在那个看重出身门阀的时代,许允要家族背景有家族背景,要才华有才华,关键颜值还很高,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因此名动一时,是当时北方士族中非常有名望的名士。许允在婚配年龄时,家族给他做主娶了一门亲事,新娘

  • 战国末期,山东六国真的没有一点机会逆转局势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山东六国,历史解密

    战国晚期时,山东六国面对秦国真的一点翻盘机会都没有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战国的历史,大可以分为战国初期、中期以及晚期,而在战国晚期中,长平之战的爆发可以说是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个历史意义,在于长平之战后,山东列国可以说是没有一国能够同秦国单独抗衡。以至于,这场大战后,

  • 周朝的封地贵族到底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的封地贵族到底有多少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就比如商朝的祖先共工和夏朝的太康,那个时候周的人口几百万人的,商人有几十万人,夏朝有几百万的人。分封给诸侯的地就是这些诸侯的封国,然后诸侯又自己把别的诸侯的封地封给人。到了西周末年,诸侯林立,周朝一统了天下。周朝制度的封建制度下,诸侯贵

  • 二战一开始德国屡战屡胜,为什么美国没有选择支持德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战,德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站在了盟国这一边,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取胜的关键力量。那么,在轴心国集团极其强势的情况下,一向投机的美国,为什么不选择支持德国,轻松瓜分战败国的资源呢?(美德战争)还有,美国本来与苏联敌对,那时候却竟然选择帮助苏联打德国,美国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反常的举动?要解析这个问题

  • 李白和唐朝的皇族李氏到底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种家族文化,这种文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很长久的过程。在古时候,每个家庭生的娃都比较多,一代一代积累传承下去,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每个家族在无形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俗,以及定制家族的规章制度。在每一个朝代的历史进程中,家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并

  • 妃子和皇后的待遇差别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妃子和皇后的待遇差别有多大?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都是很注重等级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份职业都有相应的等级划分,必须遵从,如果违反了会受到惩罚。甚至连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可逾越。宫外是如此,宫内更是如此。诺大的皇宫,如果没有规矩和秩序,岂不是要乱套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