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有哪些战绩?他为什么没有受到猜忌得以善终?

郭子仪有哪些战绩?他为什么没有受到猜忌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26 更新时间:2024/2/15 0:08:56

郭子仪是唐朝一代名将,安史之乱就是由郭子仪平定,并且顺利收复长安、洛阳两京。郭子仪是以武状元身份入仕,但早年并没有得到重用,毕竟当时的大唐还没有爆发很严重的危机。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军一度兵败如山倒,接连丢失大片领土,此时郭子仪便派上用场了。其实郭子仪立下如此功劳,对他来讲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容易受到猜忌,但郭子仪也懂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才让自己得以善终。

在封建时代的王朝中,一个想要出人头地的普通人,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果本身不具备才能,可能只会在温饱线上挣扎,而具备才能,想要走上历史舞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甚至于大概率在建立了功业之后,依然无法避免惨淡的下场。

这其中的原因无外乎“功高盖主”四个字,当你个人的威信和影响超越了皇权本身,那么即使没有实质的行为和野心,也会被视为危险的源头加以铲除。韩信,岳飞等知名的人物就是非常好的实例,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下场,唐代的郭子仪,就是一个例外。

郭子仪生活的时代,是唐代最后一个盛世,唐玄宗的开元时代,而他得以踏上官场的经历也非常的根正苗红,武则天统治的时代,为了跟文科举相对应,也同时开放了武科举,而郭子仪就是武科举早期的代表人物,而且拿到了武状元。这样一个身份在重视军事和以开拓疆土为荣的唐代,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履历,于是郭子仪就一步一步的开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前进。

如果这么走下去,郭子仪可能也会跟自己的前辈高仙芝封常清,或者哥舒翰等人一样,在未来于边疆建立业绩,最后成为唐代名将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样虽然也不坏,但毕竟少了几分传奇色彩,历史对郭子仪这种优秀的人才显然不会很客气。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掌握了精锐部队的安禄山史思明开始造反,而郭子仪作为边境的高级军官,在这种危急时刻主动出击,多次击败了安史叛军,跟当时整个大唐茫然不知所措的其他军事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当唐玄宗在一系列骚操作后逃到了灵武,郭子仪又跟另一名重要的将领李光弼一起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灵武擒王。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在马嵬坡事变后被逼退位,继位的是做了多年太子的唐肃宗,看到这个情况,唐肃宗非常高兴,并且把两人验证作为自己皇位正统性的代表人物委以重任,郭子仪也因此开始了一生中最大的业绩,平定安史之乱。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的经历非常坎坷,因为安史的叛军是唐帝国的精锐武装力量,唐朝军队在跟他们的对决中,也可以说是互有胜负,基本上能够决定一场战役胜败与否的关键就是取决于将领的指挥,而郭子仪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复了京城。

可是在之后,因为唐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郭子仪的军队被牵制和消耗,之后在相州也遭逢了巨大的失败,郭子仪兵败后承担起了责任,官职被一撸到底。不过事实证明,除了郭子仪之外,其他人很难承担起这种责任,所以之后郭子仪又被起复,恢复了兵权,重新指挥作战,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而郭子仪本人也在安史之乱中建立起了无比的威信,这种威信甚至连少数民族的回纥人和安史叛军的所部藩镇田承嗣都感到万分畏惧。关于这件事有两个记载,回纥人曾经跟唐朝的叛将仆固怀恩联合起来作乱,但是当回纥人听说了郭子仪尚在人世,竟然主动退兵。

而田承嗣骄横跋扈,连唐中央朝廷的圣旨都不肯遵守,唯独对郭子仪的名望礼遇有加,甚至主动下拜,这不能不说是郭子仪个人的魅力和才能所建立起来的威望。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最终得以安然老死而没有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下场,原因何在呢?还不是因为郭子仪的情商高,首先他对肃宗和代宗身边的宦官一直有一个很客观地看待标准,从来不去主动得罪他们,不仅不得罪,平时还多方打点,这跟其他平叛官员动不动就歧视宦官甚至主动甩脸子给他们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郭子仪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名望来要挟皇帝,官位越高,功劳越大,郭子仪为人就越低调小心,团结周围的同僚,并且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忠心,这也是一个关键的要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后的政局不稳,外患有周围的少数民族,内患则是拥兵自重的各色藩镇,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重用郭子仪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相对于其他的军事将领,郭子仪不仅在才能上,更为重要的是性格上也有着谦和谨慎的优良品质,因此,郭子仪能够被重用和最终安然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标签: 唐朝郭子仪

更多文章

  • 刘子鸾还只是个孩子,为什么刘子业执意赐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北朝,刘宋,刘子业,刘子鸾

    刘子鸾是宋孝武帝刘骏最宠爱的儿子,刘子鸾五岁就被封为襄阳王,后来改封新安王。因为他的母亲殷淑仪十分得宠,所以对刘子鸾也是关爱有加,胜过其他兄弟姐妹。但也正是因为宋孝武帝对刘子鸾太过疼爱,所以招至刘子业的嫉妒,此后刘子业为了报复不惜赐死自己年仅10岁的弟弟。据说刘子鸾在临死前说,希望自己下辈子不再出生

  • 长孙无忌对唐朝有什么贡献?政事之余主持修撰了《唐律疏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深知江山来之不易,身居相位,自然要尽心尽力辅佐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些大臣看到突厥已经衰落,就建议唐太宗趁机兴兵攻取。唐太宗征询朝臣意见时,长孙无忌极力反对,说:“突厥已经衰落,不会骚扰边塞。如果我们深入他们境内,既违背了和盟,又不一定就能取胜。”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 隋文帝为什么能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喜爱?他有什么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隋文帝

    说到我国历史上的皇帝,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了秦始皇。确实,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王朝上唯一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人物了,不过他的劳命伤财却不套百姓的爱戴。而今天小编下面要介绍的这位皇帝,同样也是开国皇帝,他统治时期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是福泽万世,垂则后人。当他在世的时候深受天下百姓,甚至是外邦异族的爱戴与敬

  •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上有没有过错?他是如何被架空权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渊

    在当时唐朝皇帝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非常出名,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不惜刀剑相对,最终李世民在玄武门击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历史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众所周知,虽然李建成身亡,但是老皇帝李渊仍然在位,李渊一路坐上帝王之位身边有众多能人将相,为何玄武兵变后李渊就此直接交出兵权选择养老,明眼人一眼就能看

  •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圣君明主吗?他的一生为什么饱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代十国,南唐,李煜

    李煜是南唐末代国君,作为亡国君王,李煜难免受到后人的斥责非议。不过按照当时南唐的情况来看,灭亡的事实几乎已经难以避免,就算换成其他皇帝恐怕结果也是一样的。李煜面对当时的困境能维持政权15年,已经非常不易,不过李煜虽然在政治上的评价不高,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让不少人望尘莫及。其实李煜和赵佶是经常被拿出

  • 五胡乱华是怎么发生的吗?它的导火索又是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六国,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黑暗的一段时期了,但是大家知道五胡乱华是怎么发生的吗?它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提到五胡乱华,不得不说历史上一个非常出名的家族,就是司马家。司马家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局面,建立了西晋,也可以说是捡了一个便宜。西晋的历史非

  • 唐玄宗和宫女闲聊,结果一怒之下赐死三位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唐玄宗

    隋朝灭亡之后,隋炀帝的后代哪里去了?很多人以为他们在隋朝灭亡时被斩尽杀绝了。事实并非如此。《唐会要》记载,唐朝建立之初,曾经有过一项独特的规矩,朝廷每年给予“二王”极为优厚的待遇。所谓“二王”,是指唐朝之前的两个朝代北周、隋朝两朝皇帝的后代。唐朝皇帝为

  • 他是靠骂皇帝而闻名于世的贤臣,死后还不得清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魏征

    我们都知道,骂皇帝这事情,除了天子的长辈可以付诸实践,古往今来,也只有谏官敢做、会做。我们今天要提到的魏征,他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传,在早些年间,李世民在处理政务上,常有被这魏征骂得“狗血喷头”的时候,这让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都难以招架的住。于是,这便有了长孙皇后&ldquo

  • 宋朝为何要将皇帝称为“官家”?这个称呼又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北宋,南宋,皇帝

    我们经常在各种电视剧里看到古人对于皇帝的称呼,很多时候都是“陛下”,这样一个威严但是很有距离感的称呼,不过在《清平乐》当中,却出现了一个新的称呼“官家”,乍一听甚至不知道在说谁,听久了才知道说的是皇帝。这一点其实也是符合历史的,但是为什么宋朝时期要把皇

  • 岳飞背后真的有字吗,是否是他的母亲为他刻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南宋,岳飞

    岳母刺字这则故事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已耳熟能详了,岳飞是顶天立地、一心为国的英雄,岳母则是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母亲,在这则故事中,母子二人表现出的那种为国为民的大义之情,令人感到深深敬佩,但故事与历史还是有所不同的,岳飞的背后真的有这四个大字吗?如果有的话这四个字真的是他的母亲为他刻上去的吗?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