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爷爷太平天国将领孙子辛亥志士,推翻清朝任都督,升官后蜕化被杀

爷爷太平天国将领孙子辛亥志士,推翻清朝任都督,升官后蜕化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83 更新时间:2024/2/16 13:24:30

又有一篇名叫《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写道:“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他捉住了杀害她的谋主,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但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枪决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

还有一篇《这个与那个》一文中也谈到: “民国元年革命时候,我在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未尝“读经”,但倒是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结果是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多篇文章中多次提到的这名大都督,那便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革命人物,辛亥革命时,他参加了浙江起义,率敢死队攻克杭州军械局,光复杭州的过程中可谓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锋,为杭州光复立下首功,最后清朝灭亡,在民国建立时,曾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国民军副司令、驻沪讨袁军总司令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王金发。

王金发谱名敬贤,又名逸,字季高,号孑黎,乳名金发,1883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嵊县独乌梓村(今属嵊州市崇仁镇董郎岗村)。他自幼时受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军将领爷爷的影响,性情豪爽,酷爱习武,练就了高超的射击本领,后来在家乡组织带有绿林性质的乌带党,并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由于家中较为殷实,其母对其事业颇为支持。

王金发的爷爷名叫王景风,少豪侠,爱交游而嗜饮,日常招致宾朋满座。尤好学技击,习戎马,有整军经武之志,以非其时,不敢发也。直到后来太平军来到他的家乡,他认为自己大献身手的时候到了,便毅然参加了太平军,由于他的武功高强,很快就在太平军中升了官。尤其是1861年12月9日(清咸丰11年),太平军在后来封为首王的讨逆主将范汝增的率领下进攻宁波,他参加这次攻城战役,为此立下了大功。

那天,对于浙江宁波富户们来说,实在太可怕了。城中的百姓不上班,不摆摊,猫在家中观察。因为贼人太平乱党攻城啦!范汝增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望京门一路用大炮轰塌长春门的城墙。随后又在灵桥门、和义门附近进行巷战。不到1小时,太平军就踏入市区,肃清了清军。在渐渐变弱的厮杀声中,披着冬日的暖阳,范汝增一步步登上鼓楼,向江北岸远眺,一边思索着如何和洋人打交道。

随后,这名有战功的王景风,就率领一支队伍驻扎在宁波,当年的具体任务就是为防止清军奸细混入,家家户户要挂门牌,门牌上写有全家姓名。出入城门带“路凭”,也即临时通行证。据《辛壬脞录》一书记载宁波驻太平军的情况称:“……贼据城六阅月,发号施令,仅在衣食,于大段处茫无头绪。虽冠服之制亦未尝颁示定式。或以红巾裹首,仍衣窄袖、着小脚裤,贵贱不辨。止不许剃发及用本朝顶戴耳。城贼无一人一骑下乡喧扰。间有私出,不过三、四里外,至申必归营,从无野宿一夜者。”可见太平军驻扎在宁波城里期间,纪律还是十分严明的,这跟太平军驻军的领导有关系。

不过好景不长,王景风没有干上几年,太平天国灭亡了,他的上司首王范汝增也阵亡了,还有很多重要将领都遭到清朝统治者残忍的虐杀或凌迟处死,由于王景风级别不算太高的战将,便逃回了老家董郎岗村这个山村隐居,娶妻生子,以种地为生,诚慌诚恐地过着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把参加太平天国的事情只是停留在记忆里,或者是偶然对子孙后代的谈话中。这个时候,最喜欢爷爷讲太平天国故事的,便是王金发。

祖父王景风不仅给幼小的王金发讲太平天国的事情,还不断地向他灌输自己祖上光荣的反抗满清的事情,上溯十来代的先祖王禹佐,更是大名鼎鼎的抗清名士,他的明末的时候官至保定通判,驻守居庸关。据《明史·列传》载:“(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大清兵入喜峰口,肇坤激众往御,不敌,退保昌平。被围,与守陵太监王希忠,总兵官巢丕昌,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分门守。有降丁二千为内应,城遂破,肇坤被四矢两刃而死。丕昌出降。一桂、悦、禹佐、希忠及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学正解怀亮、训导常时光、守备咸贞吉皆死之。禹佐子亦从父死。”

昌平抗清保卫战,王禹佐与其子王国宣守城不屈,双双殉难,可歌可泣。明朝廷赠光禄寺丞,谥“忠襄”,祀名宦祠,赐祭葬出生地嵊州峨峤山南,乾隆四十一年追谥“节愍”,后来族人在其出生地县城猫耳岭建专祠祭祀,清代嵊州人魏敦廉有“王节愍公祠记”以记事。不累子孙,是古人做人的一个原则,王禹佐亦有文才,著有《莅关集》二卷,生前常书写一副对联以自勉:“愿持白节酬君父,莫玷污名累子孙”。

数百年前祖上抗清的故事,一代代传下来,才有祖父王景风毅然参加太平军,王金发祖父死的时候,他已经22岁了,他请人为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曾简洁地介绍说:“其为人也,大类余。”意思是:“我爷爷这人,脾气和性格,都和我差不多。”可见这这位当过长毛的祖父,对王金发后面人生之路有非同小可的影响。

此时,反清潮流暗潮涌动,王金发在绍兴加入光复会并留学日本,其间与徐锡麟、秋瑾等关系密切。次年回国后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任体操教员,迅速成为浙江革命阵营的骨干之一。不幸的是徐锡麟、秋瑾等密谋起义失败,王金发在秋瑾的掩护下逃脱,先潜回老家躲避,随后秋瑾、徐锡麟被杀害,侥幸逃脱的王金发隐姓埋名秘密返回家乡,虽然遭到朝廷的通缉和追捕,但他却凭借很强的号召力再度网罗了一部分追随者。他们像历史上的绿林好汉一样,栖身于山林草泽,常常昼伏夜出,劫富济贫,锄强扶弱。所以鲁迅在文章中说他是“绿林大学出身”,也不算污蔑。

王金发占山为王几个月后,便随陈其美去了上海,随后参加了一系列的起义,先是在上海王金发率敢死队“一行三十人奔杀制造局”,为光复上海打头阵。随后是与蒋中正等人一起又率领敢死队100余人抵达杭州,参加浙江起义。当时有报纸报道王金发率领的这支部队称“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第四队由王金发为队长,攻击军装局。其实为天然之形胜,守易而难攻……凡察杭垣阵地者,无不以此为最险、最难之区,乃敢死队竟自起点以至军装局头门,直前冲锋,势如霹雳。”

革命胜利了,清朝灭亡了。为光复杭州立下首功的王金发更是扬眉吐气,随后,王金发风光无限地就任绍兴都督。此时绍兴城的各色人等已精心组织了欢迎仪式,各学校的学生也被临时召集起来排好队迎候。据说当王都督的队伍入城时,原绍兴知府程赞清在手下的搀扶下战战兢兢地连连打躬作揖。在城内各条大街上巡视一周后,王都督便堂而皇之地入住由原知府衙门改成的都督府,正式当起了父母官。眼见王金发一朝得势,往日的亲友故交自然欣喜万分,包括当地那些曾经的革命战友,也纷纷前来道贺,或出谋划策。由于当年在日本时就很熟悉,加上共同的革命理想,绍兴当地名人鲁迅和范爱农第一时间拜访了王金发。

王金发当了绍兴都督后,在他潜意识里,王金发恐怕认为,今天的风光,乃是他出生入死换来的,享受一点,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如此一来,王金发的革命性质完全变了,迅速蜕化变质,王金发17岁时娶了一个长他4岁的女人徐桂姑做媳妇,由于对这个发妻一向不喜欢,因此一逮住了机会,年纪轻轻,就娶了个次妻沈雄卿。次妻就是小老婆。一当上领导先是纳妾杨月娟,接着又在上海迎娶名妓花宝宝为妾。想想那个时候的人真有意思,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四个老婆,王金发照样能革命。正如鲁迅文章中说的“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王金发小有胜利,便陶醉在胜利的凯歌声中,可是,好景不长,王金发在老百姓的口诛笔伐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绍兴。不过,他当这个大都督还是大有收获,那就是手握几十万的大洋,之后在上海滩上花天酒地,豪饮豪赌,买了座小洋楼,美其名曰“逸庐”,然后便舒舒服服做起了寓公,此时的王金发,几乎将全部的心思花在了物质享受上。成天醇酒妇人,安享温柔富贵。

你想享福不革命,别人就革你的命,当王金发想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当年的好友浙江都督朱瑞便盯上了他,有一天朱瑞在自己的公馆宴请王金发,对于老朋友的盛情款待,王金发毫无戒备,结果饭吃到一半,被关进了陆军监狱。二十多天后王金发在狱中稀里糊涂命丧黄泉死时年仅33岁。

王金发死后,在当年轰动较大,从他年轻参加反清,胜利了却蜕化,年纪轻轻就被杀害,让人感到惋惜,后人的诗曰:功罪何当付盖棺,纷纭谣诼总无端,秦人倘识符生枉,蜀老能为葛相宽;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荒坟鬼哭鸺鹞叫,一卷丛残带泪看。

更多文章

  • 三位才子为之倾倒,民国第一才女,究竟是怎样的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三大才女简介,历史上真实的民国才女,怎样评价民国时期的十大才女

    一、人间四月天人们对林徽因的了解,多在于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位才子的或动人、或遗恨的感情纠葛上。再多一点,便能吟哦出林徽因的两句诗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现在很多人对林徽因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奇女子进行解读,赞美者有之,批评者亦不少。喜欢林徽因的人会说她是千百年难遇的才

  • 孙中山“背后的男人”,东南亚的“菠萝大王”,用财力支持孙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番革命开启了中国的新天地,尽管从实质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回到国人手中,我们的国家依然处在危难之中。但是,辛亥革命犹如一道分水岭,将中国的过去与未来分隔开。从那以后,占据中国历史长河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到此结束

  • 清朝一个特殊官职,虽然头衔等级不高,但巡抚总督都要巴结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最特殊官职,清朝的官职都有哪些,清朝十大霸气官职

    清军入关之后,皇帝事务更加繁多而杂乱,为了打点自己的生活、钱财、礼仪等,内务府自然不可或缺,清朝皇室入驻北京城后,基本都有自己的土地,叫做皇庄,根据官职的大小来确定面积,皇室可以从这些土地收取租金,皇宫内的牲口、马匹、钱粮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管理着皇帝的出行、祭祀、礼仪等等,就连每次皇帝出门做什么

  • 曾国藩主动要求解散湘军,除了明哲保身还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解散湘军,曾国藩怎样组织起湘军,曾国藩裁撤湘军是否是自剪羽翼

    可战争刚刚告一段落,曾国藩就上奏朝廷,要求就地解散湘军。十二万人的部队,除了少部分留下来外,都遣散回籍。上图_ 举着旗帜列队的湘军士兵 甘肃通过查阅各种文字资料,我们能发现,曾国藩对解散湘军这件事真是一天都不想等,甚至比打太平天国都着急。曾国藩为什么要解散湘军?第一出发点自然是明哲保身,当时湘军基本

  • 清朝一小偷技术高超,酒后吹牛说敢偷差役,结果第二天被发配充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十大奇葩盗窃案,清朝时期的小偷,清朝末年的十大盗贼

    这位清朝神偷叫做王小麻子,出生在风景如画的苏州,从小因为家境贫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父母也是普通农民。王小麻子长大后,认为老老实实工作挣钱太慢了,并且他还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于是和一群江湖上的混混走在了一起,开始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因为王小麻子很聪明,反应也很快,所以在偷东西的时候总是能够做到无人

  • 聪明绝顶的和珅提前巴结嘉庆,送了一件珍宝,没想来招来杀手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为什么不讨好嘉庆,和珅给嘉庆送美女珠宝视频,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

    在朝中能呼风唤雨的和珅为何没早早巴结嘉庆,而是嘉庆一当上皇帝他就招来了杀身之祸呢?这是因为和珅并不清楚乾隆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到底是谁。清代从雍正朝起,对皇位的继承就开始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雍正称帝时,他切身感受自己的亲兄弟为争夺皇位拼得你死我活,他不希望这种悲剧发生在自己的子孙身上,于是他就下令,皇

  • 民国一大奇人,号称“神算子”,算到自己有一大劫,却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十大奇人,历史上能掐会算的10大奇人,民国奇人故事概括

    林庚白曾预测自己在45岁会有一大劫,将会在那一年离开人世。果真,林庚白在45岁时在香港被日军枪杀。这样一位“神算子”,算到了自己的死期却无力回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林庚白,1897年出生在福建省螺洲镇,自幼父母去世,由姐姐抚养长大,他从小就聪慧过人,4 岁会作文,7 岁能写诗,8岁去北京求学,1

  • 康熙最悲剧的公主:死后240年被人掘坟,尸身还被拉去游街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死后最惨的妃子,康熙一生最惨的暴行,康熙死后最敬重的女人

    这个公主就是固伦荣宪公主,从康熙皇帝给她的封号就能看出对她的喜爱。要知道历朝历代封号都有规矩,在清朝“固伦”这个称号一般只能封给嫡长公主,而固伦荣宪公主并非皇后所生,这也显示出康熙对她的宠爱非同一般。其实从另外一种角度上来说这也很合理,康熙12岁就成亲了,因为年龄太小他的前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在固伦荣

  • 雍正留下遗诏:后世子孙绝不可杀此人!乾隆登基就将此人处以极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雍正遗诏真实照片,历史上雍正遗诏,雍正上位有没有遗诏

    然而王安石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话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普遍遵守着这“三畏”,哪怕是到了满清一朝依然如此,甚至于更加严重。我们今天看清宫剧的时候,那一些宫廷里的人动不动就会说“祖宗家法不可违背”之类的话,可见前代皇帝的影响力是极为巨大的,哪怕是在逝去多年以后依然能够具有很大的权威。这份权威首先是来自

  • 民国铜元是怎么回事,民国的钱币只有袁大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三年一元袁大头有铜的吗,银元袁大头有铜的吗,民国钱币有几种图案

    不过,由于大部分涉及民国的影视作品大都仅使用袁大头作为剧中货币。因此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民国只有袁大头”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在袁世凯铸币时,我国还流通着上百种货币,不仅有我国铸造发行的龙币,还有大量的外币。上图_ 袁大头,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正是由于这种混乱的币值,民国政府才不得不赶制袁大头,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