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明朝“沐王府”,到底是什么来头

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明朝“沐王府”,到底是什么来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79 更新时间:2024/2/7 11:15:26

朱元璋的滥杀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除了自己家人,他几乎不信任任何人,可是,这里面也有例外,沐英并非朱元璋的孩子,却得到朱元璋的无比信任。

洪武十四年,沐英作为副将军,和傅友德、蓝玉用平定云南,立下赫赫战功,接着为了稳定云南局势,朱元璋就派沐英镇守在这里,从此之后,沐英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云南王”。

然而,对于沐英,朱元璋却十分放心,明朝二百多年来,沐英和其后代就一直镇守云南,维护一方安稳,名噪多年的沐王府就是因此而来。

上图_ 沐英(1345年—1392年),字文英,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

悲惨出身

史料记载“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硃姓。”

沐英的出身和朱元璋类似,在元末乱世,沐英一家人艰苦度日,父亲早逝,由母亲抚养,当时战乱不断,母亲带着小沐英到处逃难,不久死在路上。剩下沐英孤苦一人,以讨饭为生。

浑浑噩噩间,小沐英讨饭到了濠州城,被朱元璋看到了,乌黑的小脸,乱糟糟的头发,瘦弱的小身板。至正十二年,沐英年仅八岁,在他的想法中,可能只是想吃顿饱饭,也许在下一秒,他就可能会被饿死,但朱元璋救了他的命。

上图_ 郭子兴(1302年-1355年)

是时,朱元璋也刚参加起义军不久,在郭子兴手下任职,级别不高,权力也不大,但好歹吃饭还是可以解决的,马皇后也已经是朱元璋的妻子。朱元璋看到了沐英,就想起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心里一酸,朱元璋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战乱仍在继续,而沐英却有了一个温暖的家,马皇后待其犹如己出,朱元璋对其也是呵护备至。之所以沐英能被朱元璋重用,而从来不加怀疑,就是因为这段经历,从8岁开始,沐英就在朱元璋身边,名义上是养子,事实上和亲生儿子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长期的战争中,沐英和朱元璋一家结成了深厚的亲情,而且沐英知恩图报,并逐步成长为朱元璋军中的一代名将。

上图_ 元末农民起义

统兵挂帅,平定云南

史料记载“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

朱元璋在抚养沐英长大的同时,也在教他行军打仗的本领,在其18岁之时,开始在军中任职。最早是帐前都尉,之后升任指挥使,接着随军进攻福建,后任职大都督府佥事。

别看沐英年纪轻轻,却是有勇有谋,果然机敏,他处理事务干脆利落,毫无遗漏,在这里已经能看出沐英的才干,他不仅是将才,也是合格的政务人才,这也给他之后坐镇云南打下的牢固的基础。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一方面,沐英常年跟随朱元璋,朱元璋对其极为信任,所以让沐英担当军中要职,朱元璋是很放心的,另一方面,沐英统兵能力出众,也是一位合格的将领。

洪武十年,沐英挂征西副将军,跟随邓俞进攻吐蕃、川、藏,立下战功,被封为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年俸禄两千五百石。

洪武十一年,沐英挂征西将军,讨伐西蕃,大获全胜,俘敌两万人,牲畜二十万。洪武十三年,沐英奉命征讨和林的元军残余,再次取得大胜。

沐英和明朝的诸多名将一样,攻城略地披坚执锐,几乎战无不胜,在北方和南方都留下了沐英的身影,最终他的落脚地就是云南。

上图_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名将

史料记载“寻拜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取云南。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英乘雾趋白石江。”

洪武十四年,沐英随傅友德、蓝玉进攻云南,这里还有元朝的残余梁王的势力。梁王屯兵十万在曲靖固守,明军和元军在白石江对峙。在主帅傅友德看来,明军直接渡江作战,便可以击退对方,可是沐英提出了反对意见。

此时敌军列阵整齐,如果在明军渡江途中,敌军发起进攻,明军将面对背水一战的被动局面,所以直接渡江不是上策。沐英建议,命诸将在江面列阵,借此稳住对方,接着派小股部队,从下游偷偷渡江,再到敌军营中虚张声势,敌军一旦阵型混乱,便是出击的时机。

上图_ 明平云南之战,攻灭元朝在云南残余势力

元军本就是惊弓之鸟,见明军大军进犯,已经是战战兢兢,却突然发现有明军出现在他们身边,号角震天动地,这一动作下,元军阵营不稳,很多人开始逃跑。

随后,沐英召集会游泳的死士,率先游过江面,阻击敌人,随后大军全部渡河,将元军杀得大败。生擒平章达里麻,梁王死在逃亡路上,元军死尸漫山遍野,此一战,将云南大多元朝残余势力绞杀一空,明军取得大胜。

云南收复后,总是需要人来镇守的,在这种偏远地区,作为守将,是最敏感的存在,一旦选择不当,可能会再次反叛,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上图_ 沐英 墓

美名传千古,盛誉扬八方

经过缜密的思考,朱元璋把蓝玉、傅友德召回京师,将沐英留了下来。这一结果也在众人意料之中,傅友德、蓝玉虽说也是经过长时间政治考验的名将,但对比沐英,朱元璋对他们缺乏信任。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对沐英而言,马皇后就是他的母亲,得知马皇后去世,沐英痛哭不已,甚至吐出血来。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沐英得知消息,同样哭了很久。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待沐英不薄,沐英对朱家也是有情有义。即便云南此地鞭长莫及,当个土霸王那是手到擒来的事,但沐英却一直为云南百姓谋福利,这也是作为将领最难得的一点。

沐英礼贤下士,从不滥杀无辜,在管辖云南期间,增加了几百万亩的耕地,疏通河道,确定贡税,百姓以人数多寡分担劳役,云南的各项事务井井有条,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上图_ 明朝时期的云南地图

为何沐王府能坐镇云南几百年不倒,跟沐英的积极政策有着直接关系,倘若是一位剥削民脂民膏的贪官坐镇,不可能维持如此长的时间,由此可见,沐英对云南有很大贡献。

沐英去世的时候,不论是云南的官还是民,不论是汉人还是夷人,都为之流泪不止。或许对比徐达常遇春等人,沐英的功绩并不算大,但他却是实实在在造福了一方百姓,为云南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九鱼亭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十四》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乾隆临终前,嘉庆有一道圣旨威胁和珅,和珅为何不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生前给和珅留了一道保命遗旨,乾隆对和珅真有遗诏吗,乾隆死后嘉庆帝是怎么对付和珅的

    乾隆当了四年太上皇,终于快支持不住了,就在他临终前的四天,嘉庆帝下了一道圣旨,主要内容是说日后大臣上奏折,直接送到皇帝这里,不需要在送到军机处了。军机处是雍正设立的一个机构,相当于朝廷的核心,而和珅择是军机处的管理者,可见和珅的权力有多大?嘉庆帝下了这样一道圣旨,摆明是要切断和珅的势力,当时乾隆已经

  • 吴三桂就算不造反,也能在西南称王称霸,他为何偏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三桂为何能坐拥西南,吴三桂为什么不反叛,吴三桂为什么这么难成大事

    清朝初年,吴三桂获得清朝廷极大的信任,朝廷给予在在西南地区极大的权力,"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但吴三桂仍旧在暗中招兵买马,培养自己的势力,似乎随时要跟清廷开战一样,如果他不暗中搞这些小动作,想来也不会被康熙猜忌。清朝初年,康熙最想的就是稳定天下人性,确切的说是汉人的人心,而吴三桂

  • 清朝这个读书人,长大后“娶妹为妻”,生下儿子后来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嫁女,清朝皇子婚姻现状,清朝时期的读书人

    他叫李文安,父亲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因家中兄弟较多,所以即便是日子过得不是多么富有,但是依然也算是和睦,而且父亲还竭尽所能地让几个孩子全都有机会可以读书。都说医者父母心,李父也是非常善良的人,有一次出诊的路上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其实挺多的,只是这个女婴当时感染了天花,如果他不

  • 大清12位皇帝,故宫为何只供奉11个灵位?学者:只因他没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在乾隆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出现了康乾盛世。但是后来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再加上闭关锁国,很快便衰落下去,最后在溥仪手里,大清灭亡。大清灭亡,故宫里许多文物流失到海外,也有一些被损毁,其中包括乾隆的牌位。乾隆的牌位后来出现在一个德国人手里,但这个德国人并不知道乾隆牌位的价值,他只知道这个牌位做得很精致

  • 慈禧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耳熟能详,长辈常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慈禧最好的十首诗,慈禧诗词原文

    作为清朝后期实际掌权人的慈禧太后,在后人中的评价也分为两极化。一方面因为慈禧天后的政治手段极为干练,在晚清朝廷地位日渐势微的时候,通过平衡朝廷重臣和皇室权贵间的权利范围,达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从而为晚清延续了数十年的统治地位,而且一边应付外国列强入侵的同时,又在解决国家内部的起义问题。 而对她的负面

  • 清朝灭亡后,一百万清军都到哪去了,这支直到1987年才彻底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灭亡后130万清军去哪了,清朝灭亡后遗留的清兵去哪了,清朝被推翻清军去了哪里

    清朝末年,国力衰弱再加上当时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清朝灭亡后,那些遗留的清朝军队,大多都解散了。不过,他们中的有些人却一直留了下来。1898年,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将港租借给了英国,为期99年,当时有一支清军就留在了这里,1911年,清朝灭亡后,当时清朝遗留下来1

  • 康熙活了68岁,他的长寿秘诀只有三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皇帝三个长寿秘诀,历史上的康熙长寿秘诀,康熙长寿秘诀大揭秘

    为什么康熙能如此长寿呢?要知道一般的皇帝都短命的,不说那些亡国之君,单单说皇帝工作的压力,一般人也承受不住,甚至还有些皇帝是活活被累死的, 比如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他就是被活活累死的,康熙的长寿秘诀到底是啥,他是做到长寿的呢?康熙对吃的东西很讲究,虽然皇帝的食谱五花八门,但康熙却一直主张素食为主,在

  • 康熙年仅16岁,扳倒鳌拜做得天衣无缝,到底是谁在背后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是怎样擒住鳌拜的,康熙与鳌拜关系好吗,康熙什么年龄拿下鳌拜

    最终大家都知道,康熙扳倒了鳌拜,而且做得天衣无缝,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是韦小宝帮了康熙,实际上韦小宝是不存在的,真正帮助康熙扳倒鳌拜的,应该是索额图,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索尼是顺治留给康熙的辅政大臣,他后来被鳌拜孩子,所以索额图对鳌拜也恨之入骨。鳌拜是清朝平定天下的大功臣,手下党羽众多,在旗人

  • 曾国藩善于相面识人,精心挑选的女婿却一个比一个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相面鉴定,曾国藩看人识人八句话,曾国藩很会识人吗

    那么这本书讲述的相面理论究竟准不准呢?从他自己精心挑选的女婿就知道了。曾国藩有五个女儿。大女儿曾纪静,被曾国藩许配给好友袁芳瑛之子袁秉桢。袁芳瑛乃晚清著名藏书家。曾国藩酷好读书,所以经常和他来往。当时袁榆生刚六七岁。曾国藩觉得他聪明伶俐,父亲又是诚实君子,所以长大肯定错不了,为女儿安排了亲事。 结果

  • 慈禧写的一首诗,最后一句广为流传,父母常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1835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里面,比起北京城的达官贵人,当时慈禧的身份十分卑微。在公元1852年的时候,按照清王朝的规定,官员必须向皇帝送秀女,而慈禧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皇宫里面。但是慈禧身后并没有什么庞大的势力,而且她也不是什么天姿国色,所以刚进宫的时候,慈禧并没有获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