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最大的成就在于接手《申报》,他采用现代化、企业化的管理,又敢于抨击时政,揭露黑暗,使之发行量骤增,影响力巨大。就连英国报界巨子北岩勋爵也称赞《申报》是“中国的《泰晤士报》”。
《申报》是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和他的三个朋友在上海创办的。到1889年,由于美查年老回国,就将《申报》委托给他的好友芬林经营。1905年5月,华人经理席子佩用7500块银元将《申报》从外国人购买过来。
几年后,上海滩的几家报业竞争激烈,席子佩心生退意。1912年,史量才用12万银元的巨款从席子佩手中将《申报》接管过来,成为《申报》的新主人。
那么,史量才哪里来的实力能吞下这家报社呢?特别是其中的巨额资金,又是哪里来的呢?竟然源自于一桩风流韵事。
史量才出生于1880年,19岁考中秀才,后毕业于杭州蚕桑学馆。20岁那年,史量才来到上海,先后在育才学堂、江南制造局兵工学堂等学校教书,后来年还担任过《时报》主笔。1904年,史量才创办了一所全日制职业学校——上海女子蚕桑学校。这所学校培养出的女学生,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社会反响好,因此受到当局的赞赏与表彰。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攻打上海制造局,上海女子蚕桑学校成为他们的据点,史量才因而获得革命党人的好感与信任。中部同盟会庶务部长陈其美出任上海光复后的沪军都督,史量才渐渐和陈其美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史量才在上海活跃于军、政、商界,声名渐起,而且结交上了名妓沈秋水。
沈秋水原名慧芝,是上海滩颇有内蕴的艺妓。沈秋水原来跟镇江的军阀陶骏保相好,陶骏保还计划给沈秋水赎身。辛亥革命爆发后,陶骏保带着他贪污的军饷十几万块银元来到上海,躲住在沈秋水处,所带巨款也交沈秋水保管。后来,陶骏保的贪污大案东窗事发,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枪杀。
陶某被杀后,沈秋水认为当局会继续追究这笔巨额赃款的去处,担心灾祸上身,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沈秋水将此事求助于史量才,请他想办法。当时的史量才正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与都督陈其美关系友好。英雄护红颜,史量才当即表示凭自己在上海滩的实力与地位,这件事情他完全可以处理好,给沈秋水以安全的保证。
本来沈秋水就爱史量才的才情和仪表,加上这件事,于是沈秋水以身相许,成为史量才的外室。财色兼收,接下来,陶某交由沈秋水保管的十几万块银元巨款,自然到了史量才的名下。
史量才用这笔巨额资金收购了《申报》,从而使他成为上海报坛和民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