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西周建立的时候,楚国人的老祖先都还没有真正的来到南方,他们不过是跟随在周文王、周武王身边的小部族而已,尚且没有自己的封地,更没有自己的军队。
天朝上国的风采或是在这些老祖先们的心中燃起了不一样的火焰,他们对中原盛世和王图霸业的那种炽烈情感也许从此就深入他们的骨髓。
几经迁徙而后,楚国人终于在南方暂时立足。有了自己的窝以后,楚国人的老祖先们最想要得到的就是周人的认可。于是在楚人首领熊绎的带领下,已经多年没有到中原的楚人,再次来到了周成王的会盟大会上。
正是在这次周成王的会盟大会上,楚人熊绎得到了周人的认可,南方的楚国终于了自己的国家,有了自己的土地,也正式的有了自己的封号。此后数百年间,中原诸侯虽从骨子里就看不起楚人,但在冠冕堂皇的书面语言中,还是要称呼楚王为“楚子”。
[var1]
但是,楚国地处南方,南方是在当时是无比荒凉之地。中原人称“南蛮”,虽说带有明显地域性歧视的含义。从某个层面来看,与渊源极深的中原大地相比,当时的南方,根本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巨型城池。多的是丛林湖泊,多的是野兽横行。
中原向南,越往南越是“蛮地”。楚国建国之时,四周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楚人说自己的祖先“披荆斩棘”,可见相当之艰难。就是开发这样一块土地,楚国人也花了数代上百年时间,如果楚国人再往南走,人力够不够?财力够不够?这样的问好还有很多。
这是地域层面的原因。再说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刚刚也说到,当时的中原已经有很多夏商以来的方国,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城池,有着相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东西,对于人类聚居或者繁衍生息有着绝对的吸引力,而在南方虽说有原始部落,也有一些逐渐成型的大型聚落,但相比中原而言就要零散地多,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发展格局。于是,楚国人的先祖们,当然更愿意向中原看齐,而非向南方看齐。
[var1]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周天子自诩为宇宙的中心,除了天上的神,人间最大的就是周天子了。那么,这种充满神秘而又有权威的说法,让周边诸侯皆受影响。
殷商以来的宗教崇拜体系,在西周之时转变成双重崇拜,有对上天的崇拜,更有对周天子的崇拜。天下诸侯,皆为天子臣。而这种体系,在当时其实是摒弃了四个族群的,他们便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南蛮就是楚国为代表的南方族群。因此,周天子虽然认可了楚国人的地位,但楚国始终还是在边缘区域。如果楚国人不更多的向中原发出自己的声音,楚国人的边缘地位或许还会更为边缘。这是楚国人必须向北发展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