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去世后,纪晓岚的结局又如何?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是这样的

和珅去世后,纪晓岚的结局又如何?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是这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4/2/3 12:27:10

和珅如日中天的时候,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纪晓岚,在很多影视剧中,纪晓岚都是铁齿铜牙,而且敢于跟和珅斗争,那么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是否如此呢?和珅去世后,纪晓岚的结局又如何?

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

纪晓岚出生于1724年,比乾隆小13岁,比和珅年长26岁,在纪晓岚已经考取进士之际,和珅还仅仅是一个小屁孩,与纪晓岚之间不存在任何交集,等到和珅15岁进宫成为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时,纪晓岚已经41岁,并且身居要职。

也就是和珅进宫这一年,纪晓岚因为自己亲家卢见曾的盐政亏空一案受到牵连,从而被发配到乌鲁木齐赎罪去了,从此以后,纪晓岚跟和珅之间更是没有任何来往。也就是在纪晓岚被发配乌鲁木齐这段时间里,和珅靠着自己的才华以及情商,不断获得乾隆重用,最终跻身于乾隆朝最热门的官员、最有权势的官员之列。

1773年,已经接近50岁的纪晓岚,在刘统勋的举荐下,才再次从乌鲁木齐回到京城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当时的纪晓岚一心一意编撰《四库全书》,根本就不敢参与政治,也不敢轻易站队,毕竟之前的事情就已经给了纪晓岚一个深刻教训。

要说纪晓岚跟和珅之间的交集,其实还要到1779年,当时纪晓岚被升任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而和珅则已经成为军机大臣兼各种要职,集军、政、工、商的实权于一身,彻底成为乾隆身边最得宠的大臣。

不仅如此,就连编撰《四库全书》的总负责人,其实也是和珅,所以在这期间,纪晓岚跟和珅有了交集,但是已经年过半百的纪晓岚,早已经明白官场险恶,丝毫不敢得罪和珅,甚至还卑躬屈膝,不敢违背其意愿,生怕自己会卷入其中。

不得不说,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其实比影视剧中的要圆滑世故很多,经过自己亲家的盐政亏空案件之后,纪晓岚肯定是长了记性的,坚决不愿意再卷入任何政治斗争中,安心写自己的书,读自己的书就好。

正是得益于纪晓岚这种圆滑世故,在和珅得势期间,纪晓岚并没有遭到和珅排挤,反而在外人看来,纪晓岚似乎跟和珅处于同一阵营,只有当时已经年迈的刘墉敢于偶尔出来跟和珅叫板,其余人员恐怕没有人敢发声的。

可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刘墉之父刘统勋可是宰相级别的人物,在康熙朝以及乾隆朝都立下大功,这样的家族背景做铺垫,刘墉才敢发声,纪晓岚的家族背景远远不及刘墉,自然也就只有明哲保身才是最佳选择。

纪晓岚的结局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所以后来也成为乾隆的皇权代言人,尤其是乾隆当太上皇的三年时间,和珅彻底成为乾隆的代言人,虽然风光无限,但是也得罪了嘉庆皇帝,和珅的悲剧早已注定。

反观纪晓岚则比较聪明,不管是在之前的相处中,还是在乾隆当太上皇期间,纪晓岚都始终保持与嘉庆的密切联系,始终支持嘉庆,为自己后路做好铺垫。乾隆当太上皇初期,不仅想要控制实权,还连玉玺都不打算传给嘉庆,最后还是纪晓岚从中劝诫,乾隆才觉得愧对嘉庆,遂将玉玺传给嘉庆,此事对嘉庆影响很大,纪晓岚的情谊,嘉庆再也无法忘记。

1799年,乾隆去世,和珅的靠山倒了,乾隆才去世不久,嘉庆就开始对和珅动手,经过一番查证之后,和珅被嘉庆以目中无皇帝等罪名处死,在和珅死后,嘉庆命人抄家,才发现原来和珅那么富裕。

很多人容易理解为嘉庆因为和珅贪污腐败才将其处死,实际上并非如此,贪污腐败对于嘉庆来说,并不是处死和珅最重要的原因,从当时处死和珅的罪名当中就能看出来,对于嘉庆而言,和珅最大的罪名就是影响自己皇权。

至于说和珅的巨额财富,算得上是嘉庆抄家的意外收获,也许嘉庆最开始根本就没有想到和珅那么富裕。和珅被处死之际,年仅49岁,算得上早逝了,当时的纪晓岚已经75岁,在和珅死后依旧得到嘉庆重用。

前边就说过,纪晓岚这个人比较聪明,在乾隆当太上皇期间不断帮助嘉庆,让嘉庆对他十分感激,所以嘉庆处理完和珅的事情之后,就任命纪晓岚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至此,纪晓岚的职位达到人生巅峰。

和珅去世之后,纪晓岚继续在朝中任职,并且是一帆风顺,一直到六年之后,也就是1805年,纪晓岚以81岁的高龄寿终正寝,人生结局比和珅圆满太多,这就是纪晓岚最聪明的地方。

结语

纵观纪晓岚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其实他是一个比较圆滑世故的官员,和珅得势的时候,纪晓岚就忍辱负重,不轻易得罪,懂得在最佳时机进行投资,比如纪晓岚在乾隆当太上皇期间对嘉庆的支持,就是他聪明的最佳证明,就是靠着这些聪明以及高情商,纪晓岚才能够得以善终,比起和珅的结局来说,实在好了太多太多!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更多文章

  • 和珅在狱中等死,悄悄对隔壁囚犯说:你要是能出去,帮我办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和珅狱中反省,和珅在监狱里说的话,和珅在牢中最惨的一次

    其实乾隆早已把嘉庆内定为了储君,和珅也早就知道了这个秘密,在乾隆宣布嘉庆成为皇太子的前一天,他为了主动示好,以表忠心,还给嘉庆送了一柄玉如意。.面对和珅的示好,表面上嘉庆很满意,其实心里早就对他的行为和作风恨之入骨,只是他不敢动手,也不能动手,和珅作为大清的重臣,在朝内的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如果要动他

  • 溥仪退位后清朝灭亡,为何还有人一直看守皇陵,谁给他们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入关之后,很多风俗习惯思想理念都被“汉化”,包括对身后陵寝的重视。顺治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东陵的建设就始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经历代帝王接手,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清东陵名气很高,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当然还有慈禧。至于清西陵,面积没有清东陵那么大,但也

  • 顺治14岁亲政24岁去世,10年时间居然生下14个子女,其实并不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顺治活到24岁却有17个子女,顺治17岁还没亲政吗,顺治一共生了多少个孩子

    比如顺治年仅24岁去世,但是一生却生下共计14个子女,此事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很多人比较好奇,顺治那么年轻却能够生下如此多的子嗣,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顺治为何能生14个孩子很多事情,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和习俗来看,也许确实是很难理解的,可是只要我们结合一些历史情况以及顺治的皇帝身份综合分析之后,

  • 曾国藩:要成大事,先学“六戒”,男人学不会,必将一事无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国藩人生的六戒五勤,曾国藩六戒与八坚持,曾国藩6戒书法图片

    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的理念却加入了更多经世之说。他的第一戒,讲的就是“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人在面对名利的时候很容易迷失心智,就像《红楼梦》中那句经典醒世格言一般:“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而曾国藩认为,人最难得的就是能够抵住诱惑,不

  • 他是皇太极长子,被多尔衮无情冤杀,后代却出了位家喻户晓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豪格乃大妃乌拉那拉氏所生,他出生时,皇太极也才刚满18岁,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打拼江山,而豪格也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崇德八年,皇太极骤然离世,临死前也没有立下遗嘱,导致当时的满清皇室对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皇氏集团中对皇位竞争力最大的就属皇太子长子豪格和多尔衮代表的势力,这两个

  • 乾隆六十大寿,户部大臣合起来送“豪”礼,乾隆皇帝都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皇帝六十大寿图片,乾隆皇帝60大寿,乾隆生日礼物一览表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公元1736年,25岁的爱新觉罗·弘历登基,定年号“乾隆”,史称乾隆皇帝。乾隆年轻有为,不仅维系了康熙盛世的繁荣局面,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乾隆盛世。乾隆在位长达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

  • 15岁嫁给皇太极,虽然一生没有子嗣,她却成为大清的第一位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孝庄皇后十三岁嫁给皇太极,清朝皇太极的一生,历史上真实的皇太极婚姻

    能当上一国之母的女子,她的背景肯定非比寻常,哲哲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这个部落势力很大,其父莽古思是部落首领,母亲也是名正言顺的大妃,正室所出的哲哲,从出生时就背负了为家族争光的使命,在哲哲到了成婚年纪的时候,莽古思便想着将哲哲嫁给一众贝勒爷中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人,他经过多方考察,选中了能力出众又甚

  • 欧洲派个卧底见康熙,一口葡萄酒骗走核心技术,中国少了千亿收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后来,瓷器有了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用来跟欧洲人做生意。元朝和明朝时,我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中国的瓷器和茶叶一起远销海外,受到欧洲人的追捧。虽然欧洲人不太会品茶,但是对于美丽的瓷器,他们非常欣赏。瓷器流传到欧洲,还引发了一股收藏热潮。欧洲的贵族们,都以拥有这种东方艺术品为荣,卯着劲儿比谁收藏的更珍

  • 为何康熙的皇子们争皇位那么积极?从康熙吃鱼一事就看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夺皇位,康熙为何能登上王位,康熙为什么争夺皇位

    就算不做皇帝,老老实实蹲在贝勒、亲王的位置上,不也照样荣华富贵吗?当了皇帝还要每天辛辛苦苦地处理政事,哪有做个闲散王爷自在?其实这种想法很天真,皇帝和王爷的差别可大着呢,两者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区别,从康熙爱吃的一种鱼身上就能看出来了。这条鱼就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鲥鱼。以前长江鲥鱼的产量是比较足的

  • 乾隆继位后,第一时间封存传国玉玺,专家:乾隆明白了玉玺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有多少个玉玺,乾隆玉玺在香港拍卖价,乾隆为什么要把玉玺定为25颗

    这也不难理解,古代君主往往用天命思想治理天下,皇帝是上天之子,总得有身份的证明才好,而传国玉玺就是皇帝的最佳“权杖”。故此,秦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历经坎坷,先是被刘邦所获,见证大汉历史近400年;到了东汉末年,它又先后落入孙坚、袁术等人手中。此后传国玉玺再归汉,汉朝灭亡后归魏,魏朝灭亡后归晋。东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