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和汉朝,都是和外国有着文化交流的,尤其是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和贞观之治,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但是到了清朝,我们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曾经当英国国王委派使者拜访我国,力求交好的时候,乾隆却非常敷衍的接见了他,最终导致错失了这个很好的与强国接轨的机会。
其实最初的清朝也不过是像其他朝代国号般的称呼,便是“大清”,但是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就有了中华大清国、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的名称,它们实则所代表的意思稍有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寓意。
在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清朝用的是“大清”,仅仅简单的两个字概括了一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我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辱国权的《马关条约》,此时的清朝自称为“大清帝国”,这样的名称听起来似乎要更加大气一些。只是再在纸上做文章,终究是多余的,后日本也是只称我们为“大清国”。
国号虽说不是西方国家看待我们的唯一标准,但其实也能够彰显出来我们的国力强盛与否,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剩下的只是我们永久铭记历史,并吸取教训前行。现在提到国号,想必每个人能说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七个字。
对于不同条约的称呼,不知道你们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