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东吴在战场上最擅长使用的计谋,每一次都赢,被人识破也赢

三国:东吴在战场上最擅长使用的计谋,每一次都赢,被人识破也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83 更新时间:2024/3/3 7:59:34

比如,有篇文章写东吴将士都不怎么怕关羽,对干掉关羽相当热衷并踊跃,并拿甘宁、鲁肃、吕蒙等人的一些事例说明。

于是,就有网友评论,说东吴只能在背后搞偷袭,有本事正面交锋,东吴众将是鼠辈云云。

这主要是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战事。

其实,客观地说,在军事上,搞偷袭并非什么可耻的事。

在兵法“三十六计”中,关于偷袭的计策有不少,如“围魏救赵”、“暗度陈仓”、“假道伐虢”等,都跟偷袭有关。

而这些,都是历代军事统帅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必须要懂,有机会也一定要用。

有机会却不对敌人使用的,一定是庸才,再不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特殊任务人员,简称特务。

历史上,如卫青偷袭龙城、李靖偷袭阴山等战事,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例,为后人所赞颂。

再比如读《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时,读者经常会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叫好,他总能在合适的地点插上一支“伏兵”,然后在关键时刻杀出,一举决定战局,这也是搞偷袭。

所以,东吴偷袭荆州并不可耻,这是战场上应有的手段。

关羽北伐前,也有提防东吴偷袭的准备,但人家技高一筹,把关羽麻痹住了,这是东吴的本事,没法苛责。

当然,本文不是要讲东吴偷袭荆州的战例,而是讲讲东吴另外一个比较喜爱使用的战术,即“诈降”。

相比起偷袭,诈降计才是东吴获得战役红利的最宝贵手段,所获取的红利也不比玩偷袭小。

比如东吴偷袭荆州,如果不去谈荆州的战略意义,东吴要对付的,不过是关羽麾下已经跟曹军拼得精疲力尽的三万军队。

可东吴搞起诈降来,对标的都是敌人的十万,乃至二十万大军。

下面就简单讲述下,孙权时期的东吴军队,玩的几次著名的诈降计。

一:唯一让东吴老将黄盖出名的战例

提起黄盖,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一句话:“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是这位东吴元老生平唯一能让人记住的一件事,除了这句话以及引发的战事之外,黄盖一生的其余经历,估计没多少人去探究。

不过,这句名言是因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而产生的,并非历史事实,史书上没有周瑜打黄盖的记载。

但演义中“周瑜打黄盖”要想达成的目的,是历史事实,这是“赤壁之战”中,曹操和孙、刘联军决战时的开场大戏。

《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

(黄盖)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其时,曹操兵多,大概有二十余万,孙、刘联军兵少,不会超过六万(史载孙权是给了周瑜精兵三万,刘备的兵力估计略少一些)。

硬拼的话,也有机会打赢,毕竟,根据历史记载,曹军中当时有疫病在传播,战斗力下降的厉害。

但周瑜没想硬拼,黄盖献上了火攻之计,并以自己为诱饵诈降,把这一把火放进了曹军营寨。

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的“赤壁之战”就因黄盖诈降后放的这一把火而决定了胜利者。

此战被很多人认为是导致三分天下的最关键战役,孙、刘联军都受益于黄盖的诈降计,火攻计。

这也是东吴用诈降计而获得收益最大的战例,有了第一次,就想用第二次,需要付出的成本很低,能得到的红利却很多。

二:“石亭之战”,曹魏大司马曹休被诈降计所坑

公元228年(曹魏太和二年,东吴黄武七年),东吴跟曹魏之间,爆发了“石亭之战”。

这次战役的起因,就是东吴又搞了一出诈降计。

此前,东吴军队三次跟曹休对战,三次皆败。孙权一直想着报复,正面打不赢,就搞诈降加偷袭好了,东吴最擅长这些。

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给曹休写信,说要叛吴投魏,希望曹休派兵接应。

鄱阳是在今江西境内,曹休当时是驻扎在淮南的扬州,按照今天的地理位置,他们中间隔了一个安徽省。

这个距离有点远(从地图上看,是东西向距离,比南北向距离还是要近很多),于是,周鲂要求曹休派兵到皖城(今安徽潜山)跟他汇合,一个北上,一个南下。

我解释这些地理位置的原因,是想要说明曹休上当的根本原因。

因为,不管是鄱阳也好,皖城也好,都是在东吴腹地,算是东吴政权的大后方,如果能在东吴腹地闹出大动静来,没准就能一举把东吴给灭了。

曹休出兵后,魏明帝曹叡赶紧派司马懿和贾逵分别统帅两支大军策应曹休,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如果周鲂是真降,收益就太可观了。

这是曹休愿意亲率十万大军,去接应周鲂的根本目的,他想要一战灭吴。

这中间还有点背景故事,当时,曹休已经被曹叡任命为大司马,是名义上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位居大将军曹真之上,按照规则,大司马是应该回朝到中枢指挥全国军队的。

在他之前担任大司马的曹仁,在他之后担任大司马的曹真,都是回朝后,才受任这个职务。

但曹叡却让他待在地方上,也就是说,他只是名义上的大司马,管的也只是曹魏东线战区这一滩子,这或许也让曹休憋着一口气,迫切希望,用灭吴的战绩,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司马。

所以,曹休接到周鲂的归降信后,很快就带兵出发了,至于他有没有考虑过周鲂是诈降,他的传记里没写,估计是没想过。

也因此,东吴的诈降计成功了,曹休带着大军走到石亭(今安徽桐城境内)时,被东吴军队伏击。

双方的军队数量差不多,曹休是十万人,东吴有陆逊、朱桓全琮各三万人,再加上周鲂自己带的军队,以及在曹休后方游击的朱然带的军队,东吴的军队也有十万人左右,或许略多于曹休。

因为走得很快,曹休早就跟策应他的司马懿(当时已停止进军)、贾逵两路大军脱离,算是孤军深入。

孤军深入东吴腹地,遭遇到有准备的伏击,兵力也不比他少,曹休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曹休大败,并且被东吴军队包围,唯一的后路夹石也被东吴军队占领,眼看着要完蛋,幸亏贾逵率部及时赶到,突击夹石,击溃东吴军队,帮曹休打开了逃亡的通道,曹休才逃过此劫。

但曹休也仅仅是缓了口气而已,因为,他回去后,没两个月就病死了,死因就跟此战有关,《三国志·曹休传》中记载:

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

东吴这次搞的诈降计,不但获得了“石亭之战”的胜利,还间接坑死了曹魏的一个大司马,孙权报了东吴军队三次败于曹休之手的大仇不说,政治及战略上的收益也相当客观。

三:孙权三施诈降计,王凌上当,满宠识破,小胜一场

“石亭之战”结束的三年后,孙权又想起了诈降计,他想坑的是曹魏征东将军满宠及曹魏扬州刺史王凌。

至于坑的套路,跟当初坑曹休时,如出一辙。

孙权派麾下的中郎将孙布写信给王凌,也是说希望王凌出兵接应:“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

王凌上当了,但满宠识破了这是诈降计:“刺史王淩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

满宠和王凌当时都在扬州驻扎,满宠是征东将军,王凌是扬州刺史,军事上的行动,只有满宠才能下决定权。

正常情况下,上级不同意,下级也就应该放弃,但王凌跟满宠不合,满宠的判断,被王凌忽视了。

但因为兵权在满宠手中,他不同意出兵,谁也无法调兵。

当时,满宠正好有事要被临时召回朝,走前还特意叮嘱下属,不准给王凌兵马:“若淩欲往迎,勿与兵也。”

于是,王凌只能带着自己能指挥的七百人去接应孙布,然后被东吴军队伏击,七百人死伤大半。

孙权这次玩的诈降计只成功了一小半,坑到了王凌,没坑到满宠,战果也不大。

只能说,东吴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诈降计,稍微有点头脑的曹魏将领,都看穿了孙权的伎俩,诈降加偷袭,太不新鲜了。

四:结语

从上述讲的几次诈降计看,虽然手法很老套,但确实管用。

“赤壁之战”坑了曹操,“石亭之战”坑了曹休,就算最后一次没能坑到满宠,但前面两战的战绩,也足以证明诈降计的威力了。

诈降计龌蹉不?或许有很多人会这么认为,可这就是战争,打赢敌军是唯一的目标,过程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相比较历史上,很多以屠城、杀俘等激烈手段为诱饵,引诱对手出战的战例,诈降计还是相对温和的,也相对仁慈。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乐公刘禅被匈奴氐族相继尊崇,他的后代及安乐县国的位置与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乐公刘禅,安乐公刘禅活了多少年,刘禅母亲是孙尚香吗

    一、第一任安乐公刘禅264年3月17日,皇帝曹奂临朝,令太常嘉奖赐封举国降魏的刘禅为安乐县公。(1)安乐县公的待遇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安乐县公刘禅,享有食邑万户,同时赏赐一万匹未染色丝织品,配置100名杂役、侍女。其他日常生活物件,适当置配齐全。刘禅的

  • 众目睽睽之下面对项羽的尸体,刘邦为什么号啕大哭,演戏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刘邦是不是脸皮太厚了,“无赖”皇帝是不是也太阴险了?自刘邦与项羽在汉元年鸿门宴上撕破了一点脸皮,刘邦项羽二人之间就有了隔阂,他们各率大军你来我往抗争了近五年。最终项羽因粮少兵疲请求合议,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刘邦在当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毕竟,经过这么多年征战,刘邦的年纪越来越大,是需要享受一番,

  • 吕布被杀前高呼7字遗言,本可改写三国走向,可惜曹操听后不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布临死前说的七个字,吕布死前对曹操大喊了七个字,曹操杀吕布原因揭秘

    吕布死于小人的背叛。当时,吕布足以面对曹操和刘备的联军,但他的下属无法忍受白天和黑夜的战斗。他们想出卖吕布以换取和平。他们利用吕布在白门楼打瞌睡的优势。十几个人一拥而上把他按到,然后用绳索将吕布五花大绑。曹操看到吕布后想要把他纳入麾下,但刘备在曹操的耳边说了几句话。曹操立即改变了主意,想将吕布处死。

  • 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关羽要挟持他,可他才是三国低调的强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和诸葛亮谁打仗厉害,诸葛亮和关羽之间的暗中交锋,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真实地位

    我认为是一位名叫鲁肃的人,别看他平时是一个不起眼的老好人,可我认为他才是三国时期最为低调的大佬。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位低调的大佬。家财万贯的鲁肃鲁肃出生在临淮郡东城县,他的父亲去世的很早,因此他是由他的祖母抚养长大的。虽然他父亲去世早,但是却给鲁肃留下了很多财产,鲁

  • 聪明机智的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了,他会不会取代刘禅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北伐成功会取代刘禅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刘禅对话,刘禅同意诸葛亮北伐了吗

    可是诸葛亮在鲜花看来无论最终结果成与不成,他都永远不会选择取代刘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傀儡皇帝纵观三国演义这部书籍,刘禅这个人就如同吉祥物一般,几乎所有事关于蜀国的军政要事,都是交给诸葛亮他们来商量。而诸葛亮不但上朝都会携带甲士,甚至几乎所有的军政要事都交由他来管辖,这个傀儡身份要与不要有何区别?

  • 曹操有三个大毛病 屠城、抢别人妻子, 还有一个毛病有点搞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期间的曹操,是个有勇有谋、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人,是一代枭雄。但人都有另外一面,曹操也是奸诈狡猾,人心狠毒,好色的代表。虽然在疆场上他是所向披靡的英雄大豪杰,立下很多战功。但是他很喜欢美女,三国时期著名的几个美女都跟他脱不了干系。比如大乔小乔,铜雀台是曹操建造的,传说,曹操是

  • 诸葛亮病逝之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司马昭一句话道破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打蜀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不战,司马懿和司马昭的对话

    最终三国归晋让司马氏坐收渔翁之利,尽管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可不免仍然让人心生伤感之情!那么在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当时完全可以乘胜追击攻打蜀国有可能当时蜀国就灭亡了,甚至到死去也没有再攻打蜀国,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其中的缘由!一、隆中三分天下,助刘开创蜀汉早在刘备三顾茅庐

  • 坐镇后方,司马懿曲折的成长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成长历程,司马懿为人处世的6个秘诀,皇帝成长计划2司马懿

    曹操死,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一切,成为了汉朝新的魏王兼汉朝丞相,在其中给予过曹丕帮助的,曹丕都统统地回报了他们。作为曹丕心腹司马懿所获得的奖赏更是丰厚,升官晋爵,一样也没少。在升官方面,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做事情,曹丕可不像曹操那样,天天怀疑司马懿要反他的曹魏,他视司马懿为他政治方面的得力助手,所以在升官方

  • 假如诸葛亮投奔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曹操会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会统一天下吗,曹操得到诸葛亮可以统一天下吗,诸葛亮什么时候投奔了刘备

    你不要看诸葛亮在现代是近乎于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但是,那都是罗贯中的功劳,正是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写成了一个近乎神一样的完美人物,给大家造成了一个错觉,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而事实上,诸葛亮也是一个人,如同三国时代的那些顶尖的谋士一样。大家都知道曹操的手下有一个叫郭嘉的谋士,诸葛亮若是到了

  • 他勇猛不输赵云,却比赵云还惨,给刘备卖命30年,始终是杂牌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唯一打败过赵云的猛将,历史上的赵云与刘备,历史上赵云和刘备谁更厉害

    剧照此人早在刘备仅是刺史之时,就入了刘备门下,当时专门负责刘备的出入安全,以现在的说法就相当于刘备的贴身保镖。而在当时那种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刘备肯让他贴身保护,可见他对此人的信任。而此人也不负所望多年来,多年间随他走南闯北,也是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于众人眼中,此人与赵云一样,勇猛抗打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