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也是宋朝的开国大帝。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武将的权力充满了畏惧,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如此谨慎的原因。
自中唐以来,节度使的叛乱时有发生。到了后来,五代十国的战争,更是让这场战争永无止境。
所有人都认为,宋朝会是继五代十国之后,又一个短暂的王朝。但是,随着宋国的建立,逐渐的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政治势力给铲除了。
在接下来的三百多年中,不管宋王朝的对外战争多么的惨败,但是在宋王朝的统治之下,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支反抗军。
一、政局变迁
1、军队结构的变动
以前,军队除了国家的士兵,大部分时间都是农民。农忙的时候,农夫们会把自己的土地种地,然后等待着战争的到来。
但宋朝却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推行了征兵制度。这样的征兵制度,就像是将士兵当成了一个职位,向全世界征召。于是,就有了一批专业的士兵,靠着自己的薪水,来维持自己的家庭。
2、禁军体系
第二,就是加强禁卫军,因为近卫军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亲信。他们不仅实力强悍,还对王室忠心耿耿。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将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一个地方,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战局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此一来,近卫军的力量就会暴涨,近卫军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就连朝廷里的许多高官,也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家族子弟进入禁军,磨砺自己的实力。所以,原本应该是一支精锐的禁军,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只金玉其外的残兵败将。
二、举杯换盏
1、夺回军权
一说到赵匡胤,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句话来。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都是靠着杀戮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宋太祖面对的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他只是和所有人喝了一杯,然后就得到了军方高层的大部分兵权。如此一来,赵匡胤就拥有了他梦寐以求的专政权力,拥有了这些权力,他就能在接下来的改革中占据一席之地。
2、默认的亵渎
为了让那些军方大佬和开国功臣心甘情愿地将权力拱手相让,宋太祖也曾经和他进行过一次交易。最严重的是,他们默许了将军后裔的生存权,支持他们的兼并。
到了最后,朝廷甚至会允许他们放弃所有的权力,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以至于,到了后来,对于这种亵渎的事情,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古代封建时代,农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历代王朝,都有一个共同的宿命,那就是分久必合。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如果不能对土地进行有效的控制,那就等于让一个国家陷入了一场灾难之中。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是平民,在那个时代,农民们的主要生计都是种地,充满了变数。
有了土地,他们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没有了土地,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破坏自己的家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三、权力下放的开端
1、改进兵法
在安排了高层之后,接下来就是控制剩余的部队了。与以往相比,宋朝的兵役制度要复杂得多。
首先,就是废除旧将,消除旧将的力量,确保军队的纯洁。到了这个时候,军中已经有了不少空缺,皇帝陛下便将自己看中的人选都派了进来。
这些被提拔起来的人,不是对皇帝忠心耿耿,就是胆小怕事的人,根本不会对皇室造成任何的威胁。
同时,还建立了三个衙门,这是宋朝的传统,这就是权力的平衡。从中央到枢密使,再到枢密院的副使,都是由文官来担任。
御林军、马军司、侍卫军三个部门,就是为了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让宋朝最强大的禁军,不可能被一个人控制。这就是皇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运用。
2、枢密院
但这还没完,中央设枢密院,负责指挥各地的军事事务。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军队都不会有任何的异动。
枢密院中,正式和副使都是不同的派系,这样才能确保权力的平衡。在这种等级分明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将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造反。
世间本就没有绝对的东西,正所谓阴阳相生相克,虽然宋朝的政策保证了赵氏王朝的稳定,但内部的危机已经解除,对外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
因为在中国,大部分的权力都集中在了文人手中,所以,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官僚体系中,腐败的官员很容易就会出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利益。就算是在南宋,南方的士族也是如此。
对失去的北方土地漠不关心,不愿为国家的统一做出充分的贡献。在他们的眼里,家族的利益是永远高于国家利益的,这也是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有句话说得好,侠义之徒多,有负心者,才是读书人!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