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部将“劝进”的曾国藩,为何最后都没自立称帝?原因有四

被部将“劝进”的曾国藩,为何最后都没自立称帝?原因有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79 更新时间:2024/1/20 12:46:09

而在晚清时期,也有一位统帅获得了同样的机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曾文正公曾国藩。

上图_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拥有种种有利因素,却最终没有选择“上位”

成功击败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也迎来了他人生中高光的时刻,此时的他由于赫赫战功在朝野有着极高的声望,其湘军的兵力也发展到了十余万之众。而原来被太平军控制的江南地区,也被其牢牢掌控其中。

在这种局面下,曾国藩的“老部下”们纷纷开始了“劝进”之举。比如左宗棠就奉上“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这样的字条,其用意不言而喻;胡林翼则更是赤裸裸的直呼“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就连太平天国的降将忠王李秀成,都声称将召集太平军旧部拥戴曾国藩称帝。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更是领衔数十员将领,一度夜闯曾国藩的大帐,试图重演一番晚清版的“黄袍加身”。

上图_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

然而对于这些“劝进”,曾国藩却给予了坚决的反对和制止。比如他就将左宗棠的对联中的“似”改成了“未”,表示自己并无“问鼎”的心思,而面对曾国荃等人的行为,曾国藩更是手书“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对联表明心志,以至于曾国荃只得带着部将们黯然退出。

看似具备一切“上位”条件的曾国藩,最终却并没有走上起事的道路,这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上图_ 曾国藩家书

首先,在于曾国藩是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出身,忠君报国的思想浓厚

出身于传统家庭的曾国藩,自幼饱读诗书,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和熏陶,后来其又一路沿着科举的道路步步前进,直到在殿试考取了三甲“同进士出身”并步入仕途,可以说曾国藩一直都是沿袭着一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读书人的道路。

在曾国藩写给弟弟等人的家书中,例如“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吾辈所以忝窃虚名,为众所附者,全凭忠义二字。不忘君,谓之忠;不失信于友,谓之义”这样的语句比比皆是,其中不难看出曾国藩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的思想观念。

上图_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

其次,曾国藩带出的很多“老部下”已经自成体系,且与其都或多或少存在矛盾

在晚清借助镇压太平天国不断崛起的清廷汉族大员中,曾国藩绝对是“祖师爷”一般的存在,即使像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大佬”,其实都是曾国藩一手培养提携起来的。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地位。

然而,随着战事的深入和发展,曾国藩一手培养的这些部将们,也都纷纷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存在,而且也和曾国藩一样,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比如左宗棠虽然在湘军之列,但他统率的军队却自成体系,称为楚军;而李鸿章后来更是另起炉灶组建了淮军,人数更是发展至7万人以上,不仅在装备粮饷方面都超过了湘军,还拥有很多湘军不具备的近代科技人才。而清廷出于分化提防曾国藩的用心,也对李鸿章等人大力扶持。

上图_ 举着旗帜列队的湘军士兵 甘肃

可以说,曾国藩此时更像是一个汉族官僚阶层中的“盟主”角色,对手下的部将们缺乏足够的掌控力度。而且随着他的老部下们羽翼渐丰,逐渐和曾国藩矛盾迭起。比如在攻打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的紧要关头,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竟然不经协商,直接截留了朝廷拨付曾国藩的巨额军饷,根本没给“老领导”一点面子;而李鸿章随着淮军势力的逐渐增强,也与曾国藩渐行渐远;就连左宗棠后来也与曾国藩逐渐交恶,两人还为天京城破后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的下落大打笔墨官司。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部将拥戴”其实根本就靠不住,甚至可以说,更像是这些老部下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把曾国藩推到前沿。遥想东汉末年,孙权也曾积极“劝进”曹操称帝,而曹操则看穿了孙权的心思,笑道“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耶”。也许曾国藩面对这些“劝进”,内心的想法应该也和曹孟德如出一辙吧!

上图_ 战斗中的太平军

再次,曾国藩多次险些丧命,再加上清廷的猜忌,一直处于“诚惶诚恐”的状态,实在是无心“上位”

曾国藩对于清廷来说确实有“再造”之功,但其实与太平军交战却赢得并不轻松,太平军不仅兵力雄厚,更不缺乏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等智勇双全的名将统帅,曾国藩不仅两个弟弟曾国葆、曾国华都战死沙场,自己都先后有数次差点命丧黄泉,甚至不止一次试图自尽。而清廷对其的猜忌、防范,也自始至终在折磨着这位看似风光无限的统帅.

曾国藩在家书中“权太重,位太高,虚望太隆,悚惶之至”“忧惶战栗之象不为少减,自是老年心血亏损之症”等这样的描述屡屡出现,其中不难发现其诚惶诚恐的紧张状态,而且身体也是大不如前。可以说,在这样的种种重压和处境下,曾国藩可以说是心力交瘁、沮丧难行,他最后主动解散湘军,与其说是为了取消清廷的猜忌,更不如说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在这样的心境下,曾国藩又有什么心思再去谋划上位呢?

上图_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海上战斗场景

最后,在于清朝当时还具备着相当的实力,并非病入膏肓

清廷虽然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开始逐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但当时还远没有到灭亡的地步。实际上,同治帝上台后,清廷不仅连续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还由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实力,以至于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当然,这种所谓的“中兴”更像是回光返照)。

而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事后期,清廷都是“坐山观虎斗”,让湘军淮军等汉族团练武装在南方和太平军互相血战消耗,自身则在北方保存了相当的军事实力,尤其是骑兵力量。因此在当时,满清朝廷方面的力量还是相当强大的,而曾国藩等地方大员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实力差距。

上图_ 晚清湘军

就这样在种种因素的交织下,曾国藩最终并没有选择起事反清,而是继续作为清廷的忠臣而存在,并且通过裁撤湘军、主动放权等一系列“操作”激流勇退,也实现了自我保全。曾国藩逝世后,清廷追赠其为太傅,谥号“文正”,并下令各省建立专祠纪念。

不仅如此,其家族成员也在清廷颇为重用,其弟曾国荃后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并加太子太保;其子曾纪泽则官至吏部左侍郎,并曾以出使俄国大使的身份,与沙俄方面斗智斗勇,成功收回了新疆伊犁等地的主权,赢得了晚清时期难得的外交胜利。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张宏杰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康熙最后的妃子一生无子无女,却与雍正闹绯闻,活到96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的妃子列表及照片,康熙最爱哪位妃子,康熙最后的嫔妃

    康熙最长寿的妃子,是定妃。她活到乾隆二十二年,终年九十七岁,是清朝后宫中最长寿的嫔妃。堪称有清一代后妃之冠。她的儿子胤祹,同样继承了她的长寿,是康熙的皇子中最长寿的。然而,要说起最后的妃子,却不是定妃,在康熙的所有妃子里,最后去世的那个,是活到乾隆三十三年的和妃。和妃去世以后,那些曾陪伴圣祖的所有妃

  • 《雍正王朝》中,若没有四阿哥这个人,康熙会选谁作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王朝康熙对各皇子评价,康熙到底有没有指定继承人,雍正王朝四阿哥怎么得到皇位的

    这个问得很有意思!如果真的是那样,康熙可能头大了!那么若没有四阿哥这个人,康熙会选谁做皇位继承人?当然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了!为什么这样样说呢?一,先看看其他阿哥!大阿哥,已被康熙圈禁,无翻身之日。二阿哥,就是废太子,再没有出头的机会了!三阿哥,专心做学问可以,不懂政治不懂军事!八阿哥,很多读者朋友认

  • 乾隆喜欢奢侈,中秋佳节刘墉却只送了一桶生姜,乾隆为何仍很开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和刘墉的趣事30则,刘墉为乾隆送一桶生姜,刘墉送生姜

    《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此事发生在乾隆年间一次中秋佳节,朝中文武百官和各地主政大臣全都进京向皇帝献礼,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君爱国,官员们自然是什么贵重送什么。可你想想,身为一国之君,什么贵重的东西没见过,你的东西再好,恐怕也只能换来皇帝一句“有心了”。浙江巡抚孙有道进献的黄金帆船在刘墉进献礼物之前,浙江巡

  • 最“尬”穿帮镜头:宫里的空调忍了,大清朝就有了冲锋枪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低级穿帮镜头,影视剧中穿帮最过分的冲锋枪,十个史诗级别的穿帮镜头

    1.清朝就有了空调,皇帝每年夏天还去避暑山庄干什么?导演,拍的时候就不能用点心,避一避,尽量减少这种弱智般的穿帮吗?2.赵丽颖的这块哭戏真的是很卖力,而且很投入,连假睫毛和美瞳都要哭掉了,这就有点尴尬了。导演,演员太投入,没法喊停。3.春晚作为我们喜闻乐见的春节欢乐节目,很多的大咖明星也是很想挤破头

  • 此太监帮助雍正当上皇帝,雍正继位后,却用一“损招”报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雍正皇帝的四个嗜好,历史上雍正的四大名臣,雍正皇帝的几大宠臣

    康熙所生下的这几个皇子能力都很出众,等到他去世之后,皇子们自然也是乱成了一片,都在暗中布下了自己的手段。雍正也不能落于其他兄弟之后,他派出了一个认字的太监魏珠,这魏珠本是康熙身边的一个贴身太监,据说他在康熙写下诏书时,就站在康熙的身边看着。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奴才不认识字,但哪里想到魏珠在入宫之前就读过

  • 天平天国灭亡,洪秀全五个儿子结局如何?大儿子最惨,小儿子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之死,洪秀全88个老婆结局,杨秀清和洪秀全

    随后,大量的湘军的从这个缺口涌入城中,其中一对人马直直的就朝着天王府前进。但是,众人来到天王府的时候,发现整个宫殿里面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有。在湘军炸开南京城的城墙的时候,城中很多人也是看到了这一幕。消息很快就在整个南京城中传开了,洪秀全的长子洪天贵福,被着巨响给震惊了。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因为他知

  • 富察皇后被称“大清第一美人”,她有多美?来看复原后的容貌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富察皇后真人照片,富察皇后长相复原,富察皇后跳洛神舞

    那她究竟有多美呢?看看她的复原后容貌你就知道了。才貌双全,成为雍正皇帝钦点的儿媳富察皇后出身尊贵,乃是当时八旗之中的镶黄旗,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贵族,而她的家族又是当时满清之中极为显赫的大家族,父亲在朝中身为内务总管也是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嫁给后来的乾隆皇帝,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富察皇后在最

  • 乾隆最幸运的皇贵妃,25岁入宫抚养天子,却没资格葬入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五位皇贵妃,乾隆的三位皇后陪葬,乾隆死后最小的嫔妃去哪了

    庆恭皇贵妃陆氏第一次出现于史料是在乾隆十三年,就是孝贤皇后去世的那一年,这一年,陆氏被初封为贵人。不过,根据陆氏生于雍正二年的记载来看,当时初封贵人的她已经是25岁的大龄女了,而之前也没有关于陆氏的相关记载,这就意味着陆氏很有可能就是在乾隆十三年左右入宫的,以25岁的年龄入宫,说明陆氏绝对不是通过选

  • 史上唯一断发皇后,乾隆消除其历史踪迹,残存史料还原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乌拉那拉氏,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她在乾隆还是亲王时,就嫁给了他,是侧福晋,后来被封为娴妃。在第一任皇后去世后,乾隆帝遵从太后旨意,将她封为皇后。乌拉那拉氏一直以来并不受宠,她之所以能登上皇后之位,全是因为自己身后有一个尊贵的家族。因此乾隆帝册封其为皇后时,并不情愿,但作为大孝子的他,最后还是

  • 清朝的“从一品”和“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二品大员一览表,清朝二品和正三品的区别,清朝从六品与正六品

    很多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就是为了能够进入官场,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在这一过程中最让人关心的就是能否晋升更高的官位,这是每一个为官之人所渴求的事。那在古代众多的官阶之中究竟有怎样的差距呢?就拿清朝时期的“从一品”和“正二品”来看,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