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存在感最弱的东吴,而他也是三家当中,人气最弱的一个,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东吴的坚韧,三国之中,吴最后灭亡,三国三大战役之二的赤壁和夷陵之战,吴国都有着亡国之险,却均以胜利告终。
[var1]
而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自然就是周瑜莫属,周瑜的军旅生涯,只有短短十二年,却是为吴国屡建奇功,三国名臣赞序》认为,正是周瑜,起到了三分天下的决定作用:“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曹军南下,周瑜面对重重压力,坚持抗争,采纳黄盖的火攻计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这也难怪孙权钦佩的说:“孤非周公瑾,不帝也!”
[var1]
蜀国方面最优秀的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老实说,诸葛亮在正史当中,固然没有演义小说那么近妖而且传神,但是他能够入选后世的武庙十哲,和白起、韩信等历史上的军事天才平起平坐,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过了蜀国的大旗,先后征讨南蛮,五次北伐中原,虽然没有获得太多实际上的战果,但是所在之年,让魏国始终不敢侵入蜀中半步,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var1]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认为,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诸葛亮不擅长奇谋,但是稳扎稳打的治军已经能欧让他立于一个不败之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诸葛亮还是一个理论大家,他的《诸葛亮集》,一共记载了10万字,共计24篇,讲述了行军之道,此外,诸葛亮还留下《行兵法》五卷、《将范》一卷、《武侯八阵图》一卷,对后世用兵打仗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诸葛丞相会在三国中,如此有的有人气了。
至于最后一个,便是来自魏国的曹操,老实说,三国之中,曹操的统帅本领,无人能出其左,他一生以弱胜强战胜了不少对手,输掉的也不少,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从一个小军阀,成长到统一北方的豪强,实在是太不容易,更何况北方当时还有虎视眈眈的羌人匈奴和乌桓。
面对“以雄百蛮,时人比之冒顿”,曹操在白狼山之战,毅然决定放弃滨海道而走卢龙道,凿路五百余里,夜以继日的奔袭,大破几顿,首虏二十余万,类似战役,数不胜数。
[var1]
史书上对于曹操的军事能力如此评价:“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在三国诸侯中,曹操面对的对手,也是最多的,包括吕布、张绣、袁绍和马超,曹操部队的计谋,也是数不胜数,包括了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让人瞠目结舌。
[var1]
因此就连诸葛亮,对曹操也是佩服不已:“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后世更是不吝啬赞美之词,比如陈寿提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诗人王勃认为“魏武用兵,仿佛孙吴。”如果曹操不是帝王,相信在武庙十哲的位置上,他也能够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