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富贵人家门前的酒肉香气一阵阵的传出来,而路边却不断有被冻死的人。也是杜甫感慨当时的社会阶层差距过大所做。
确实,在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年代,贫穷的人直接被饿死冻死,而富有之人如沈万三这般,可以说是富甲江南,家财万贯。那么问题来了,他是如何发家的呢?据民间传言他发迹于一个“鬼屋”,也难怪朱元璋要抄他家了!
沈万三生如何发家
沈万三原名沈富,出生于元末明初的一个商人之家,从小就看着父亲是如何做生意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于这方面可以说是无师自通。
他自小就对金钱,数字十分的敏感,长大后更是成功的接过父亲的生意,一跃成为了大富豪,并且被大家称为“万三”,来形容他十分的富有,甚至我们今天的江南古城都有一大半是他资助建造的。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他的父亲十分有钱,但也没有富裕到这种程度。且沈万三还有好几个兄弟,也不可能分到如此多的家产,那么他是如何发迹的呢?
正史上并没有记载的太过详细,不过根据许多民间的野史传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来是沈万三有个聚宝盆,向里面扔钱就会自动变出许多钱来,扔首饰就会变出许多首饰来。所以沈万三才如此的富有。不过这个传说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纯粹是无稽之谈,不符合科学常理,想必也是当时百姓描述沈万三太过富有的夸大之谈罢了。
而第二个版本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称沈万三发迹于一个“鬼屋”,传说沈万三的祖上是陆道判,他年轻时有一次去往郊外,但是在路上耽搁许久,后来时间太晚赶不回家,他便只能找了一个茅草屋凑合一晚。
没想到半夜竟然听见两名女子的笑声,陆道判也不害怕,直言让那两名女子不要打扰自己睡觉,但那两名女子却飘了进来,而且还一直盯着陆道判,这时只见陆道判几剑刺过去,将这两名“奇特”的女子赶走。
第二天一觉醒来,出门时他发现屋外竟然有血迹,他顺着血迹走到了一个大树的旁边,看到树下面的土似乎有松动,于是他拿来锄头将土刨开发现了许多的黄金白银,就此发家。
而后他又用这笔钱为自己的女儿招婿入赘,几年后女儿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沈万三。这个版本在我们今天科学的角度来看无异于也是天方夜谭了。
可是当时那个年代本就十分迷信,再加上沈万三确实很富有,所以这个故事就被广为流传了。
朱元璋为何抄家
要知道,古代流言蜚语的力量是很可怕的,这样传播开来,慢慢的自然就传到了当时皇帝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大怒,他为什么会生气呢?我们还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朱元璋出生于一户贫穷人家,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几年学便辍学去给人家放牛,这个时候的他虽然贫穷但是还有父母的疼爱。可是谁也没想到变故来的如此突然,一场饥荒夺走了父母的性命,哥哥嫂嫂家也不富裕,年幼的他只能开始了流浪之路。
他先是到寺庙里做和尚,而后又亲眼看着寺庙倒闭,接下他来就做一个小乞丐一路流浪,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起义军,并且一步步开始展露自己的才华,最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可以说是真正的草根皇帝,寒门再出贵子的典范,也正是因为他出身贫穷,所以他才更懂得百姓们的无奈,懂得贫穷人家的生离死别多么痛苦。
所以他登基后,最重视的就是普通百姓们的生活,他不希望自己身上的悲剧再次重演。也正因为如此,他绝不容许朝中有贪污腐败的现象发生,在他看来官员们贪污一分,落到百姓身上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一旦他发现有官员贪污,都是直接处死的。但即便如此,为了安置百姓们,减少税收,国库也十分的空虚了。但还好沈万三此人情商极高,总能够慷慨解囊,解朱元璋的燃眉之急,所以让朱元璋对他的印象十分好,甚至还给他两个儿子官位。
本来十分和谐的一个景象,可是当朱元璋听到“沈万三发迹于鬼屋”这个流言后,不由得就会想的更多。他本就不信什么鬼神之说,且又疑心深厚,马上就想到这哪是什么鬼神,明明就是沈万三一家谋财害命,为了不被发现这才编个故事来哄骗世人。
于是当即下令抄了沈万三的家,不得不说沈万三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朱元璋抄沈万三的家还有一个隐晦的理由。
那就是国家都没有这么多的钱,但是沈万三却总能拿出一大笔一大笔的钱,这说明沈万三比国家还有钱。一个人堪比一个国家, 这让朱元璋的面子往哪放?
而且老向沈万三伸手要钱也不是事,所以正好借此机会,以沈万三谋财害命之名将沈万三抄家来充盈国库。总之,这件事不管是不是真的,也只是一个理由罢了,沈万三的结局早就注定好了。
结语
综上所述,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财不外露,要懂得低调这个道理。如果沈万三能不这么高调行事,而是偷偷的过富贵生活,可能也不会被朱元璋盯上,也不会落得一个被抄家的下场,只可惜那个时候的他没有想到帝王的心思。
所以我们也要懂得这个道理,做人做事不要太高调,要懂得时时刻刻保持一个谦虚的心。也不要过分的将自己的钱财暴露出去,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