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临死前留下一句话,可惜孙权却没把握住

孙策临死前留下一句话,可惜孙权却没把握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76 更新时间:2023/12/6 3:52:48

江东孙家人才辈出,孙坚凭借布衣之身,在群雄四起的年代收服江东各地,名震天下,可惜没等他平定三国乱世,就被奸贼算计,中箭身亡。孙坚死后,孙家并没有就此败落,他的儿子孙策继承了他的衣钵,年纪轻轻就建立了东吴。

世人皆传,孙策之勇,远胜于吕布,而且他不是莽夫,不但有勇有谋,并且是一个知人善用的领导。武周瑜、文张昭两位大臣,在孙策的领导下,将江东治理的非常好,并逐渐有了问鼎天下之势,如果事件就这么发展下去,江东确实可以平定乱世。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孙策树敌太多,被刺客行刺后重伤不愈,临终之前,他将视为生命的江东交到孙权手中,并且叮嘱孙权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

可惜孙权最后也没能完成孙策的遗愿,令人非常遗憾,其实孙权还是是有机会平定乱世的,但是这个机会被他浪费了。孙策在临终之前,告诉孙权一句话,如果这句话他用好了就可以统一乱世,孙权是听了孙策的话,可惜他将这句话用反了,最终导致没能平定乱世。那么孙策临终前到底说了什么,竟会影响江东的未来?而孙权又是怎么将这两句话用反的呢?

公元200年,也是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的那一年,当时袁绍手下兵多将广,曹操与之对抗,就必须倾巢而出,只有这样才能与袁绍抗衡一二。但这也就意味着曹操的军队全部调往官渡,而他的老窝许昌就变得空虚了。当时孙策见曹操倾巢出动就有了主意,他想的是只要曹操与袁绍开战,他就带兵骑兵日夜兼程偷袭许昌。

可就在他与周瑜策划此事的时候,被许贡的三个门客听到了,他们将此事汇报给了曹操。随后没多久,孙策就在打猎途中被刺杀了。孙策遇刺身亡后,江东也就陷入了窘境,同时也失去了攻打曹操大本营许昌的好机会。

孙策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孙绍还在襁褓之中,在孙策看来,没有什么比江东大业更重要的了,于是他没有将位子留给孙绍,而是给了孙权,并且叮嘱大乔以大局为重,不要阻止孙权做江东之主。而且孙策临终前告诉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14个字,恰恰是决定江东命运的关键。

孙权虽然当了江东少主,可他非常忌惮周瑜和张昭,因为这江东之地就是他们二人随孙策打下来的,他特别怕张昭倚老卖老,怕周瑜不听指挥。

孙权为了试探周瑜,他主动将三军兵符交给周瑜,周瑜当然不会接受,他表示愿意尽心辅佐孙权。孙权掌权没多久,曹操就灭了袁绍,统一了北方,没过多长时间又拿下了荆州,这时的曹操已经准备渡江灭东吴,而此时的孙权不得不重用周瑜、张昭,否则江东真就成了曹操的囊中物了。

他在任用周瑜、张绍二人时又出了差错,当时孙策临终前说的是“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绍”,可孙权却是“内事不决问周瑜,外事不决问张绍”。当曹操率兵打过来的时候,孙权曾问张绍应该怎么办,张绍虽然是一个内政奇才,可在领兵作战方面就是一个白痴,在他眼里将军交战打的就是人数,谁人多谁赢,所以他看曹操带百万大军南下,所以他认为东吴抵挡不住曹操的进攻,所以孙权询问他怎么抵挡曹操时,他竟然劝孙权投降。

孙权听得张绍投降的话竟然有所动摇,还好周瑜及时赶回,力劝孙权抗曹,并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必破曹操,孙权见周瑜如此说才下定决心抵抗曹军。如果孙权真的听了张绍的话投降曹操,想必孙坚、孙策九泉之下都难以瞑目。

赤壁大战获胜后,孙权开始重用周瑜,什么事都像他请教,这二人曾经联手设计将刘备骗到江东软禁起来,可惜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不但没有使刘备被软禁,还成功拐回了孙尚香,这也使“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俗语,流传至今。

孙权不但用错了周瑜、张昭二人,而且对他们还越来越不信任最,尤其是周瑜。周瑜为了替孙权平定天下,申请带兵去攻打益州,可是孙权担心周瑜手上有兵权,自己不好掌控他,于是犹豫不决,后来孙权总算是想通了,然而周瑜已经英年早逝了。

在打仗方面,孙权不如周瑜和孙策,他如果能够听孙策的话,重用周瑜的话,那么益州是江东的,同样荆州也是江东的囊中之物,他就有足够的能力与曹操抗衡,孙策的霸业也就能实现了。

周瑜英年早逝以后,可以支撑东吴天下的,就剩下张昭一人了,他在江东多年,又是孙策的旧臣,影响力非常高,当时江东很多臣子都推举张昭当丞相,可孙权又担心张昭的权力太大,影响了自己的地位,于是就任命孙绍为丞相。

除了张昭以外谁也镇不住那些江东士族,孙权晚年的时候,江东朝政混乱,太子更是更换频繁,奸臣当道,致使江东逐渐没落,最后被司马昭灭掉了。

周瑜在打仗上多谋善战,张昭在治理政务上井井有条,然而他们都是孙策的旧臣,孙权不但将他们用错了位置,而且对他们还极其不信任,致使江东大业毁在了他的手上。

孙权理解错了孙策的遗言,他以为孙策留下这两个人是干涉自己的,他将孙策的良苦用心当成了阻碍,如果他能领悟这话的意思,就可以统一三国,永远不会被人欺负了。

标签: 孙策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虽然礼贤下士、胸怀宽广,但唯独这点遭人憎恨,特别是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虽然礼贤下士、胸怀宽广,但唯独这点遭人憎恨。曹操虽然在影视剧《三国》中是个奸雄,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曹操绝对不是电视剧中所杜撰出来的形象,其实他跟刘备、孙权他们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影视剧中的曹操很大原因是为了卖点而已,所以这点大家千万不能误会!真正的曹操其实是个礼贤下士、胸怀宽广之人,

  • 为什么明朝时期的官员是穷困潦倒的 看看朱元璋都做了什么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一般人的眼里,当官就是铁饭碗,自己的后半生都有了依靠,父母亲人也会为之骄傲。可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官员们都是悲惨连连,穷困潦倒。首先成为一位官员就困难重重,经过重重考核,包括之前说的八股文考取制度,大部分官员们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在经历过十年寒之窗苦读后,还得金榜题名。然后没有学傻的状元们就

  • 茨维塔耶娃有着哪些故事?关于她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茨维塔耶娃,俄国,历史解密

    为爱而活茨维塔耶娃首先是一个疯狂的女人,雌性这一性征天然地决定她女人的天性,追求肉体赠予人的天然的愉悦;其次才是不羁的诗人,将爱情幻化为信念,不断追求爱情,正是作为诗人的诗性。她一生都在追求爱情,渴望心灵之爱。茨维塔耶娃自小受到普希金的影响,她接触的第一部普希金作品是《茨冈人》,她由此接受一个全新的

  • 汉代私有财产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私有制,历史解密

    汉朝时期,私有制的得到了法律方面的维护,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代比前代来说更是扩大了私有制,继承了原本法家的传统,对于侵犯私有财产的犯罪给予打击,同时在民事上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法律规范,针对买卖、借贷等等,由此来保证私人财产的所有权。汉代是封建王朝的第二个王朝,在当时皇权并没

  • 清朝八旗军有哪一些军种?你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八旗军,清朝,历史解密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八旗军在镇江、乍浦杀伤的英军,超过了虎门等战斗的总和还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卷第189-190页:“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个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在第二

  • 她是首位蒙古皇后,16岁就与皇太极成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太极,清朝,历史解密

    她出生万历年间,16岁与皇太极成婚,成首位蒙古皇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有趣的事情,同时也有着非常多不断被改变的政策和规定,细数当年清太祖在早期创立了后金之后,实际上当时后宫之中的各项规制都着实可以说并不是很完善和健全,在这个阶段努尔哈赤的妻妾基本上都会被称作福晋。但是后来过了二十

  • 高纬本是北齐的皇帝,为何却要体验穷人的生活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代,高纬,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乞丐和皇帝素来都没有任何交集。一个是极穷,一个是极富,身份地位天差地别,而在身份的制约下,想从乞丐攀上高位,最终坐到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之上,简直天方夜谭。毕竟,纵观古代能当皇帝的,大多都是门阀世家。也正因此,朱元璋能从乞丐做到皇帝的事,至今都是传奇,更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 清末为什么会是史上暗杀最疯狂的时代 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慈禧,历史解密

    话说政坛暗杀这事,确实非常刺激。暗杀,通常发生在两个派别之间,两派因为政见不合,或是一派严重阻碍了另一派的计划构想,主动采取极端暴力的恐怖行为。暗杀,不一定是龌龊的勾当,在暗杀者看来,为了一个伟大、光辉的目标进行暗杀是正义的行为,是替天行道,是铲除邪恶。清末的中国,风云激荡,保守派、维新派、革命党等

  • 南明内阁首辅 明末大臣丁魁楚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朱由榔,历史解密

    丁魁楚(?—1647年5月8日),字中翘,号光三,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人,明末大臣。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明亡后,丁魁楚与瞿式耜、吕大器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清兵南下后,丁魁楚以三百余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余万两入岑溪,投降清将李成栋,许以两广总督的职位。

  • 印巴战争期间印度攻进巴基斯坦本土 不料却被编队反攻逼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印度,巴基斯坦,历史解密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名为“大满贯行动”的大规模突击,这次突击效果非常显著,将印控克什米尔的首府斯利那加的外围屏障基本肃清,致其为巴基斯坦的掌中餐。当然印度绝不会就这样算了,印度政府高层在经过几度会议后决定“围魏救赵”。当时巴基斯坦为了在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