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16 更新时间:2024/1/20 13:54:31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叛乱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事件之一。侯景之乱不仅使南朝萧梁政权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南梁经济和百姓带来一场空前浩劫,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南北朝的社会、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制造这场空前动乱、浩劫的主角——侯景,投靠南梁时却只有800残兵败将。从547年投靠南梁,548年起兵叛乱,549年攻下南梁都城健康,侯景的叛军一路攻城掠地,仅用了一年就发展到10万大军,将一向富庶安定的南梁搅得天翻地覆。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场事件,看看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1、侯景其人及侯景之乱的社会背景

侯景是南北朝时期山西朔州市人,羯族。从小就剽悍好武、放荡不羁,北魏末年爆发六镇起义后,他投靠尔朱荣,期间曾擒杀农民起义军首领葛荣。尔朱荣被诛后,他又投靠东魏权臣高欢,任吏部尚书、河南尹,经营河南十几年。

侯景精明狡诈,智谋超群,非常好学,在尔朱荣手下时,曾跟随北魏名将慕容绍宗学习兵法,不久慕容绍宗就反过来向他求教。高欢对他非常器重,但也非常忌惮。病危前,知道儿子高澄镇不住他。曾特意叮嘱高澄“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梁书》)“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北齐书》)——能治服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所以我一直不重用他,就是为了留给你,要好好对待、重用慕容绍宗。

侯景素有野心,也一直看不起高澄,曾对司马子如说:“有高王(欢)在,我不敢有异心,高王不在了,我不能和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高欢病危险前,高澄曾偷偷以高欢名义写信招侯景前来,想谋害他。但侯景精明狡诈,以前和高欢有约,如果给他书信,要在纸上加个小墨点作为标记,以示真伪。高澄不知内情,被侯景识破。547年,高欢一死,侯景就北叛东魏,投靠了西魏宇文泰

宇文泰和侯景是老同事,知道他反复无常,因此对他心怀戒备,虽然答应接纳他,但并不特别积极。于是侯景又提出以河南十三州归附南梁。当时南梁朝臣大都不同意接纳侯景,但好大喜功、一直想平定中原的梁武帝萧衍,听信宠臣朱异的进言,下诏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并对侯景极为信任。精明的侯景一边归附南梁,一边继续和西魏保持联系。

侯景叛梁后,东魏第一时间派兵围剿。南梁派梁武帝之侄萧渊明出兵救援,西魏也应侯景要求出兵相助,但侯景拒绝西魏让他入朝长安的要求,西魏于是罢兵,侯景就完全投靠了梁朝。

东魏派出素有“侯景克星”之称的慕容绍宗率军攻打侯景,大败南梁军,并俘虏了萧渊明。侯景只带800残兵溃逃,慕容绍宗紧追不舍。眼看被追上,侯景派人对慕容绍宗说:“我如果被擒,您在东魏还有什么用呢?”慕容绍宗受到了触动,就放走了侯景。“使谓绍宗曰:‘景若就禽,公复何用?’绍宗乃纵之。”(《南史》)

侯景以800残兵逃至梁境寿阳,安顿下来。东魏借机收复了侯景的河南之地。

此时的南北朝是东、西魏与南梁三国并立时期。从综合势力上看,东魏最强,西魏最弱,南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表面上看安定昌盛,实则危机四伏。

政治嗅觉敏锐的侯景,就像一只猎犬,已经闻到了南梁表面繁荣掩盖下的腐朽气息,他在寿阳耐心等待出击时机。

机会很快来了。先是侯景请梁武帝做媒,要求娶王、谢两大世家的女子为妻。在当时门阀观念严重的大背景下,这无疑于痴人做梦。梁武帝很干脆地回绝了他:“按你的出身,只能娶朱、张以下的女子为妻。”侯景因而对梁开始心怀怨念。“(侯景)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南史》)

最终促使侯景叛乱的是东魏与南梁修好。东魏大胜南梁后,主动提出和解,并愿意释放萧渊明。一来思侄心切,二来通过对战,梁武帝也看到了自己的军事势力太弱,所以就想同意两国和好。

但这样一来,侯景就身处危险境地。他担心两国一旦和解,自己就成了交换萧渊明的筹码。在几次上书梁武帝劝阻两国和好被拒绝后,他以东魏名义伪造了一封以侯景交换萧渊明的信件,梁武帝收到后回复说:“萧渊明上午送还,侯景下午就送到。”侯景看后大怒,决定以寿阳为基地,起兵叛乱。

2、侯景叛乱步步推进,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才智谋略和灵活作战能力

侯景与548年8月正式起兵叛乱,仅用了九个月就攻破梁都健康,困死梁武帝,从此控制了南梁。到551年自立为帝,前后也不过三年时间。

侯景之乱为什么进展如此顺利?结合当时形势和现有史料分析,主要得益于是 个方面:

一是准确分析形势,充分利用了南梁的社会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当时的南梁,虽然表面上一片昌盛,但却掩盖着深刻的社会矛盾。社会上门阀观念等级分明,门阀士族享有特权,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整个上层社会充斥着萎靡消极之风,政治日趋腐朽堕落。

与之相反的是,梁朝老百姓为了供养门阀士族和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赋役,大量农民或穷困潦倒,或沦为奴婢,社会贫富悬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加深。

梁武帝晚年信奉佛教,社会上掀起崇佛之风,大量人口出家为僧,各地大兴佛寺,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侯景叛乱前就看到了梁军不堪一击的战斗力和南梁社会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所以在叛乱初期,振臂一呼,从者如云。

侯景在告台城士民书中提到:“梁自近岁以来,权幸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试观: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资治通鉴》)正是梁朝的社会矛盾给侯景作乱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丛生。梁武帝宠信朱异等一批佞臣,爱听谗言,不纳忠谏,导致朝政昏暗,贪污贿赂成风,史载官吏“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梁书》)。梁武帝年逾八旬,皇室子弟觊觎皇位,勾心斗角。侯景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就私下策反了心怀异志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侯景渡江时,正是萧正德暗中给侯景军接济去送粮草辎重。

二是善于笼络人心,在叛乱中不断壮大势力。侯景初入寿阳,只有800残兵。为了筹划叛乱,他下令废除了寿阳百姓的市场税和田租,使百姓都来参与叛军,又将百姓子女分配给叛军,使寿阳成为一个全民皆兵的大军营,兵力很快达到8000人。

起兵初期,为笼络人心,侯景“号令甚明,不犯百姓”(《南史》),并以高官厚禄招募、引诱梁军和城内百姓参加叛军。健康城久攻不下时,朱异宾的一个奴役和同伴翻墙出来投奔叛军,侯景直接封以仪同之职,并让其引诱城内的人,奴仆们一进争着出城,加入叛军。

健康城破后,侯景大军达到了十万人。这些平时倍受奴役的下层百姓,作战勇敢,成为侯景叛乱的主要作战力量。

三是战术运用合理,综合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技战术。侯景狡诈精明,兵法娴熟,智谋过人,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技战术。综观侯景之乱期间,侯景因时因地制宜,先后运用了声东击西、谍战术、心理战、运动战、突袭、水攻等多种战术,均收到了明显效果。

特别是在叛乱初期,针对兵力较少的实际,面对梁军征讨,侯景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健康城;之后侯景留部将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顺利出寿阳城。然后扬言进攻合肥,却率兵突袭占领谯州、历阳,进而引兵临江,与内应萧正德会合,人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江,在梁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逼近健康城下。

随着叛乱的推进,南梁各路援军陆续抵达,总兵力达二十余万,侯景自知前景不妙,一边假传朝廷诏令,命援军退兵,一边抓紧时间过把皇帝瘾,逼迫自己扶立的萧栋退位,于551年登基称帝,建国号汉。

但此时,南梁势力最强的湘东王萧绎在自相残杀、消灭了对其有争权威胁的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等兄弟子侄后,派大将王僧辩、陈霸先联合出击,于公元552年将侯景击败,历时近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平定,萧绎于同年即位。

侯景之乱虽然被平息,但南梁已经四分五裂,西魏借机扩占领土,发展壮大,两年后西魏俘虏萧绎,557年,陈霸先篡梁自立,改国号为陈。被侯景搅得满目疮痍的南梁终于走到了尽头。

侯景以败将之身率800残兵归附南梁,充分利用梁朝的各种矛盾起兵叛乱,一呼百应,攻城掠地,既反映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也充分体现了侯景的才智谋略和用兵之术。

只是,随着叛乱的顺利推进,他一改起兵初期的“号令甚明,不犯百姓”政策,暴露出反复无常、残暴无道的本性,公开宣扬屠杀:“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南史》)“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吴人莫不怨愤,于是各立城栅拒守”(《梁书》)历史再一次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了民心的侯景,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标签: 侯景南北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古代没有割让土地的话 如今的国土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国土,历史解密

    国土,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你看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被欺压驱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土。而在和平时期,国土辽阔,又可以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提供可以纵深的空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说我们国家吧,世界排名第三的国土面积,为数十亿国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也比较频繁,那假设从

  • 陶弘景的轶事典故哪些?他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陶弘景,南梁,历史解密

    辞官归隐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

  • 刘备为什么会让关羽镇守荆州?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最先描写的是刘氏皇族衰落,各路诸侯争霸的场面,后来又花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三国争霸的历程,最后三国终于覆灭,司马家族独掌政权。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三国争霸的过程了,他们为了生存就联合在一起,为了各自的利益就选择撕毁合约。其中有一个地方,引起了极大的纷争,这个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三国时期的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曹操长期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曹魏建国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东吴,共59年。最短的是蜀汉,43

  • 揭秘:孝庄太后如何培养康熙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康熙皇帝玄烨的生命之中,如果要列出与他感情最深、影响最大、令他又敬又爱、钦佩有加的人,大概他会毫不犹豫地写下: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从小就饱受冷遇和不幸,是在祖母的呵护下,才得以顺利地长大成人;在他最受苦难的时候,是祖母给予他以温暖和关怀;在他仅仅8岁的时候,是祖母毅然决然地将江山社稷的重任放在他的

  • 清代最残酷的一种刑罚,比砍头更可怕,犯人想自杀都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法律法规是立国基本,法律法规都是在公德规则之中保持公共秩序的天然屏障。从古至今,刑诉法制订的最本质目地就是说让人向善,具有文化教育警告的功效,历朝的酷刑都从使犯罪分子“知耻其志改”下手,可是,幅度各不相同,以至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处罚变向的变成了侮辱。清代有个十分残酷的酷刑,比凌迟更恐怖,犯人愿意自尽

  •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要尊称吕不韦为“仲父”?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不韦,秦始皇,历史解密

    仲父,即古代时,父亲的大弟。“仲”字代表兄弟排行的次序,故有“伯仲叔季”之说,仲就是中间的意思。嬴政登基称帝后,尊称吕不韦为“仲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人说吕不韦和秦始皇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当初异人被派到赵国做人质,本来和秦王的位置没有任何的联系,境

  • 锡克教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锡克教,佛教,历史解密

    锡克教是由印度教虔诚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受到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影响。认为神是独一的神,是真理,是造物主。神无形无像,无所不在。锡克教继承婆罗门教的轮回说,提倡修行,反对祭司制度,禁止崇拜偶像。该教否认印度教关于种姓观念,认为人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的,种姓分立和歧视妇女都是违背神的意志。该教尊奉教祖那纳

  • 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皇后:邢秉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邢秉懿,北宋,历史解密

    无论哪个时代,战争永远都是人类的最大悲剧。或者国破家亡或者亲族离散,世上的战争绝大部分都是由男人开启的,但承担最多的往往是女人,尤其在古代社会,女人在战争中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战力品的存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就曾让北宋数万女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折磨,其中就包括宋高宗赵构的皇后邤東懿,邢秉懿出生于

  • 她是武则天的姐姐 为什么武则天要杀自己的姐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姐姐,历史解密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为了坐上皇上之位也是费劲力气啊,她和李治的感情并不是那么单纯的,里面有添加的政治利益的成分。在李治和自己的姐姐之间,她发现了一个秘密,所以将姐姐杀死。这就要说到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了,武则天长得非常漂亮,她的气度和容貌吸引了李治,难道就是因为这一个使李治迫不及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