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非杀韩信?韩信之死的真正缘由?

刘邦为什么非杀韩信?韩信之死的真正缘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2/21 0:38:21

韩信的功劳确实大,在刘邦项羽对峙期间,韩信一口气扫平了赵国、魏国和燕国,成功的摧毁了项羽的后方。在垓下大决战中,韩信又将项羽死死的困在了这片地区之内,最后项羽走投无路,只能在乌江边自刎。客观的说,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缺一不可,刘邦的成功全仰仗这三个人。其中萧何和张良属于间接指挥者,而韩信是直接指挥者。韩信取得的战功是其他将领无法比拟的,刘邦自己虽然也懂一些军事,但是与韩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刘邦消灭项羽之后,其他的异姓王除了尊敬他刘邦之外,还唯韩信马首是瞻。对于这样一个人,刘邦是很不放心的。一旦韩信有了不臣之心,依靠自己身边的将领,根本不是韩信的对手。

韩信的个人性格也注定了自己的悲剧,早在与项羽对峙期间。刘邦面对强大的项羽焦头烂额,而韩信却在山东地区按兵不动。韩信的条件是封其为假齐王,起初刘邦勃然大怒。但是随后在张良的暗示之下立刻改口说:“做什么假齐王,我直接封其为齐王。”利用刘邦危机的时刻威胁刘邦,一向有仇必报的刘邦一定是记忆犹新。汉朝建立之后,韩信有一次路过樊哙的家门口,樊哙竟然跑到大门口跪迎韩信。最要命的是韩信竟然没有一点拒绝的意思,要知道樊哙和刘邦是连襟,私下见刘邦都不用跪的。现在韩信欣然接受樊哙这样的大礼,作为皇帝的刘邦不猜忌才怪。而且事后韩信对樊哙很不屑,这件事又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自己的妹夫都不好使,难道韩信想做皇帝?

刘邦和吕后先后打击韩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客观的说,刘邦的太子刘盈并不是一个废物,也有一些政治能力。但是这个人最多在王朝的中期作为个守成之主,但是在刚刚建国的初期就麻烦了,面对那些骄兵悍将,刘盈肯定不是对手。吕后虽然政治手腕很强,但是毕竟不懂什么军事。为了帮自己的儿子守好江山,吕后最终杀了韩信。吕后杀韩信的过程并没有得到刘邦的允许,但吕后知道一旦年迈的刘邦驾崩,不可一世的韩信将再无人可以驾驭。在未得到刘邦许可的情况下,吕后诱杀了韩信。刘邦得知此事之后虽然有些惊讶,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同时韩信与自己同僚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糟糕,以至于他落难时无人上前说话。萧何本来与韩信的关系不错,但是在建国之后,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差。张良和韩信则属于相互看不起的状态,两个人都感觉自己的能力超过了对方,搞得刘邦只能在中间打酱油。樊哙本来十分敬佩韩信,但是韩信却看不起樊哙,最终樊哙与韩信决裂。在刘表第一次对韩信下手时,所有的朝臣有保持了沉默。等吕后要杀韩信时,就更是如此。与同僚关系的极度紧张也是韩信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刘邦和吕后猜忌韩信时,朝中诸臣连一个给韩信传递消息的都没有。刘邦来到云梦泽,韩信傻乎乎的跑过来迎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韩信被杀是,刘邦也已经病入膏肓。吕后掌握了很大一部分权力,但是他仍遭到了很大的威胁。即使韩信没有叛乱的野心,她也必须除掉韩信。韩信是汉朝第一名将,而吕后要建立自己的吕氏天下,韩信成了完成这一计划的最大障碍。

自己要任用自己的亲戚就必须有相应的职位,但一旦朝臣们联合反对他,韩信就当首当其冲。韩信是一个会打仗的家伙,一旦他拥有军队,那吕氏天下的美梦就很难完成。所以在刘邦去世之前,吕后借着刘邦的势力除掉了韩信。这既是为自己的儿子铺路,也是为自己家族的统治扫清最后的障碍。后来事实证明吕后是正确的,吕氏天下建立之后,朝臣们敢怒不敢言。

悲剧,韩信之死可以说是死于自己的性格。作为一名将领,他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政治的领悟力太差了,以至于最终在政治这把看不见的的刀中丢掉了性命。

标签: 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鞑靼族是蒙古族吗?他们与成吉思汗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历史解密

    俄罗斯有194个民族,俄罗斯族人口要占到77%以上。第二大民族就是鞑靼族,人口500多万,占俄罗斯总人口的3.83%。那么,鞑靼族为啥会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民族呢?要感谢成吉思汗,让他们饱受苦难!鞑靼这个词要早于蒙古,出现在史书中。根据资料记载,鞑靼属于柔然的一个余部,生活在蒙古草原。不过,那个时候的

  • 温国:夏朝、周朝时期在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建立的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温国,周朝,历史解密

    温国,夏朝、周朝时期在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建立的诸侯国。温邑因(今温县五里远村清风岭坡下)有温泉,得名温邑。夏朝太康失国后,有平因辅佐夏朝君主姒少康灭有穷国有功,受封于温邑,建立温国,史称“温平公”。夏桀二十六年,商国在伐夏的时候灭掉了温国,温邑成为商朝之邑。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将温邑、州邑、原邑等十

  • 王莽篡汉后如何实现权力不流血过渡?具体实施了哪些方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篡汉,汉朝,历史解密

    话说王莽制造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后,公元 6 年才 14 岁的汉平帝又适时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当时尽管有年长的汉宣帝曾孙,但王莽却别有用心地出台了一个“兄弟不能相互继承”的皇权承继规定,目的也就是防止成年皇孙误了他操纵帝国权柄的好事

  • 阿济格: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功勋卓著,最后为什么会被顺治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济格,清朝,历史解密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同时,他还是大清开国功臣多尔衮和多铎的哥哥,功勋卓著,为何会被顺治处死?阿济格是一个天生神将,不但身材魁梧,而且骁勇善战,在努尔哈赤时期,他就参加了对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的战事,建立了赫赫战功,还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努尔哈赤驾崩后,四大贝勒以努尔哈赤的遗命为名,逼迫他的母

  • 努尔哈赤去世后,代善为什么没有争皇位反而拥戴皇太极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代善,清朝,历史解密

    代善,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努尔哈赤去世后,拥戴皇太极继承皇位,他为什么没有争夺皇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努尔哈赤一生有16个儿子,经过激烈的斗争,最后是老八皇太极成功继位。虽然当时的后金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但是也没说年纪最大的皇子就一定没有机会,况且从各

  • 庄妃:嘉庆最神秘的妃子,死后天子亲自祭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庄妃,清朝,历史解密

    嘉庆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25年,是一个比较规矩的守成之主。在人们的印象中,嘉庆是一位比较平庸的皇帝,一生鲜有亮点,貌似惩治和珅是他唯一可以拿出手的政绩。不过,笔者认为嘉庆最起码还是一位比较合格的帝王,虽然能力有限,但不也不至于平庸,总的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是一个好人,但能力稍显

  • 李煜这七首词,说尽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煜,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南唐后主李煜,实在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一生,都浓缩在这七首词里。《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

  • 武则天上位不惜杀女?她女儿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则天,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正统历史承认的女皇,她的一生可谓是传奇又精彩。武则天自幼聪明漂亮,也因此被人所熟知,后当李世民到了洛阳宫时,也对她有所耳闻,便召其前来入宫,见到后果然也被她所吸引,于是便留她在宫中,封为才人,这时的武则天才刚刚14岁。本以为有这样一个开的开始,她的后宫之路会十分顺畅,但令人始

  • 盘点李世民最有名的三位贤德之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开启贞观之治的盛世明君,他的一生因玄武门之变饱受争议,也因后宫清明而广受好评。唐太宗的后宫除了有贤明大度的长孙皇后,还有很多与他感情深厚的嫔妃。这些女人有的在历史上都有名,受后代名家推崇,成为后代嫔妃典范。一起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除长孙皇后之外,有哪些贤德之人。有“又一长孙皇后

  • 龟兹国是哪一个民族 考古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域,唐朝,历史解密

    库车古称“龟兹国”,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在这里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做“第二个敦煌莫高窟”。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艺术珍品广袤的龟兹大地,其天时和地利曾孕育了悠久的灌溉农业文化。考古发现,刀耕火种的定居种植遗址主要发端于河流中下游的古老绿洲之中。明确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