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令曹操惋惜的一个谋士,因忠于庸主被杀

令曹操惋惜的一个谋士,因忠于庸主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46 更新时间:2023/12/28 13:35:12

汉末三国是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出来的奇人异士,其中侍奉过韩馥、袁绍两位军阀的沮授,堪称典型代表。就谋略水平而论,沮授算得上是一流大谋士,能力绝不逊于荀彧、郭嘉、诸葛亮等人,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极为凄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沮授。

沮授是汉末魏郡广平县人,自幼便以才识闻名于乡里,正史称他“少有大志,多权略”(见《三国志·卷六》注引《献帝纪》),是个智囊型的大才。沮授起初侍奉冀州牧韩馥,官拜骑都尉,等到袁绍驱逐韩馥、霸占冀州后,沮授依旧获得重用,在袁氏集团中官至监军、奋威将军。作为袁绍手下的核心谋士,沮授曾为他提出过很多良计妙策,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条:

1.迎奉献帝、号令天下。早在袁绍刚刚夺取冀州之时,沮授便建议出兵长安以迎奉献帝,并恢复在洛阳的宗庙,以此来号令天下。袁绍对沮授的建议很感兴趣,但因为种种考虑,最终竟不了了之。4年后(195年),汉献帝逃离李傕郭汜的控制,一路向东逃难时,沮授再次提醒袁绍尽快迎奉献帝,将“拥戴汉室”的道义旗号抢到手,以此来征伐异己、兼并天下。

然而对于沮授的建议,郭图淳于琼等人却认为如果将皇帝迎奉过来,那么动不动就要向其请示汇报,若服从命令就失去权力,如不服从就有抗拒诏命的罪名,非常不划算。袁绍见识浅薄、优柔寡断,竟然认为郭图、淳于琼的说法很有道理,便拒绝沮授的提议。不久,曹操派兵迎奉汉献帝到许昌,并获得号令天下的资本,至此袁绍才深感懊悔。

2.谏阻袁绍委任诸子为刺史。袁绍共有三子,其中最得宠者,莫过于幼子袁尚。为了培养他,袁绍便让袁尚协助自己治理冀州,并准备将他册立为世子。与此同时,袁绍为了安抚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便分别任命他们为青州刺史、幽州刺史,并任命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让他们各掌一州的军政事务。

对于袁绍的这番操作,沮授忧心忡忡,并极力进行劝阻,声称诸子分立乃是取祸之道,将来必将引发内乱。但袁绍却顽固地认为,三子一甥各据一州,能起到精诚合作、共保袁氏基业的作用,因此拒绝听从沮授的劝阻。等到袁绍死后,袁谭因争位与袁尚兵戎相见,并援引仇敌曹操为援,结果给袁家带来灭顶之灾。

3.提出“三年疲曹”方案,反对急于决战。为了消灭劲敌曹操,袁绍在平定河北后,便立即制定南下灭曹的计划。对此,沮授予以反对,并提出“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全之策(见《三国志·卷六》注引《世语》),声称3年后曹操必然疲敝不堪,彼时可轻松地将其消灭。

但对于沮授的建议,袁绍却根本不听从,毅然率大军南下伐曹。此时,沮授又主张打持久战,并建议主力留守延津,然后分兵进攻官渡,以此来使曹操粮尽兵疲后撤军,彼时可一鼓作气将其消灭。但沮授的这些建议,均被袁绍否决。最终,袁绍兵败官渡,粮草也被烧光,以极为狼狈的方式逃回河北,自此一蹶不振。

由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沮授高瞻远瞩,谋略水平绝不亚于同时期的荀彧、郭嘉,比后起之秀诸葛亮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凡袁绍能虚心听从的话,很可能早就消灭群雄,进而建立袁氏王朝。可惜袁绍是个刚愎自用、愚蠢至极的主儿,但凡沮授提出的妙计良策,全都反其道而行之,由此丧失大好局面,并让自己落得羞愤而死的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

官渡之战后,沮授因为来不及北渡而被俘,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曹操因与沮授有交情,并且深知他的才能,便一再劝说他加入自己的阵营,但均遭后者拒绝。沮授之所以不肯降曹,除了忠于袁绍的原因外,还在于家人亲族都在河北,一旦自己变节,很可能会让他们遭到袁绍的报复。

曹操能够体会到沮授的苦衷,于是对身边的人叹息道:“沮君身负大才,若孤能够早点得到他的话,何愁不能平定天下?”(“太祖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当相与图之。’授曰:‘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太祖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见《三国志·卷六》注引《献帝传》)

沮授虽然坚持不肯投降,但仍然获得曹操的厚待。但沮授身在曹营心在河北,没有一天不想着逃回去,并为此秘密筹划,结果最终事泄被杀(“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见《三国志·卷六》)。一代盖世奇才沮授,因为侍奉了一位愚蠢的主公,结果不仅没能尽展平生抱负,还落得被杀的下场,实在是可怜。

标签: 沮授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人生第一份工作竟是司马懿父亲介绍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魏蜀吴三国事业的创始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孙坚。相比之下,三人之中,曹操的家庭条件最优,孙坚次之,刘备最差。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到了他这一代,爵位没了,钱也没了,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相依为命。孙坚是“兵圣”孙武之后,世代在吴地为官,虽然孙坚的父亲官不大,但足以让孙坚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曹操与孙坚、刘备

  • 赵扩在位期间曾两次在宋金战争问题上摇摆不定,为什么会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扩,南宋,历史解密

    赵扩,即送宁宗,他是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宋光宗被逼退位后,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成为宋朝第十三位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宋宁宗赵扩在位30年,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位政绩十分突出的皇帝,可见其能力一般,但是他平时虚心好学,生活节俭,也算是一位忠厚之辈,还是很难

  • 若无巫蛊之祸,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皇帝,西汉会更强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戾太子刘据完全不同于父亲汉武帝。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才高气傲,为人张扬高调。然而志高气满的汉武帝对刘据却是非常用心。因为在二十九岁那年,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生下太子刘据。刘据是皇后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加上卫皇后又是刘彻最喜欢的女性,所以刘彻很是爱这个儿子,七岁那年就把他册立为“太子”。异于武帝,才

  • 曹操为何迟迟不敢称帝?他到底担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实际上已经具备做皇帝的实力,却没有走出这一步。他顾虑什么,让这位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乱世奸雄没有成为曹魏开国之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赤壁之战打乱了曹操的称帝计划。如果没有赤壁之败,曹操十有八九会称帝,因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赤壁之战后,曹魏整体是在战略收缩状态,

  •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去世,金人为何不趁势而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岳飞,历史解密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岳飞被杀害于临安城的大理寺中,时年三十九岁。在岳飞临死前的供状中,只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岳飞自宋末投军,带领岳家军与金人大小数十余战,胜多败少,使金人不由得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那么,面对南宋这样“自毁长城”的行

  • 因一封“免死诏书”,看汉武帝如何一箭三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时,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可以说,没有实权的帝王一样受制于人,即位初期的汉武帝,

  • 乾隆对待兄弟厚道,他的两个弟弟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康熙晚年参与争储的众兄弟,以及皇族宗室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手段,虽然这也是出于政治需要,但也留下了很多的后遗症,以至于落得了刻薄寡恩的骂名。乾隆继位后,吸取了皇父的教训,在对待兄弟关系及宗室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乾隆一共有九个兄弟,其中六位早死,三兄弘时因“放纵不谨”,被雍正帝削宗籍,

  • 史上最悲剧太子,等了几十年,刚登基三天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嬴政,秦朝,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的皇权统治者,为了避免子孙为了争夺皇位导致天下大乱,往往会规定继承人只能是嫡长子,这样其他的儿子就不会想着去当皇帝了,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说这个安国君,他并不是嫡长子,在上面还有一个哥哥,那才是正统的继承人。而且安国君也并没有太大的才能,就算是想当皇帝,也没有把握,所以他只能安安心心的当自

  • 在古代皇室为何要找奶妈专门喂养?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奶妈,,清朝,历史解密

    在皇宫中,权势者们的子嗣由奶妈哺养,封建社会已成定制,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众所周知,深处皇宫里的皇子皇孙,在生下来之后,很快便被送到专门哺育他们的人哪里去,这类群体就是奶妈,也叫乳娘。皇室内之所以要找乳娘,的确有很多原因,其中不乏政治因素。从三个方面来说。一、胜似亲娘的乳娘现在走在大街

  • 曹操座下大谋士,却被诸葛亮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嘉,三国,历史解密

    魏武帝曹操在东汉末年先后击败二袁、吕布、刘表等豪强,多次以弱克强,最终统一北方,为后来新的大一统国家奠定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其帐下“文臣如云,猛将如雨”的局面。虽然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曹操手下的这些能臣们却比较特别,那就是虽然没有明确的排名第一的武将,却始终有明确的排名第一的谋士。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