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放弃长安洛阳,为什么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

北宋放弃长安洛阳,为什么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28 更新时间:2023/12/9 1:08:21

西安、洛阳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所以历史上都有十数个王朝先后定都与此,和它们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二者皆为天下形胜之地,易守难攻。相比之下,和西安、洛阳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开封却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从防守的角度上讲,毫无地理优势可言。然而,北宋却没有选择西安或者洛阳,而是定都开封,直至其灭亡都未曾迁都,让人很不解。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靠秦岭,北濒渭河,背山面水。内有八水绕长安,关中沃野,外有险关要塞为屏,东有潼关、北有萧关、西南有大散关、东南有武关,皆易守难攻之要隘。西安可谓极尽地理位置优势,进可攻,退可守。

洛阳,西有崤山,南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北有邙山,东有嵩山等山脉作为屏障,北临黄河天险,黄河以北又是王屋山、太行山等险阻,东西南北分别有虎牢关、函谷关、伊阙关、蒲津关等关隘控制交通要道,也是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虽然洛阳不如坐拥广阔关中平原的西安有那么大的纵深,但胜在更接近中原,也是极好的定都之选,历史上那么多朝代定都与此,自然说明问题。

开封,从防守角度上来看,除了北面的黄河可以稍作屏障外,就看那大平原,即使不懂军事的人也知道,其防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和西安、洛阳一比,开封真的毫无防守的优势可言。

北宋之所以定都开封,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为何这么说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其实早在战国时期,魏国就曾将其都城迁到大梁(开封),大梁有过一段辉煌。魏国当时这么做,是为了避秦锋芒和方便向外扩张。不过,终归没能逃过被灭的命运,大梁城也被秦将王贲决黄河而冲毁。

汉朝以后,中原地区进入相当长一段乱世,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的战乱对关中和中原地区造成很大的创伤,大量人口南迁、土地荒芜,整个经济的重心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南方逐渐成为钱粮财赋聚集之地。隋唐时长安在经济上已经不再有优势,对南方的钱粮依赖度则越来越高。杨广之所以迁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很大程度上和这个因素有关,并非为了方便下扬州游玩。

唐朝代隋而立,定都长安,虽然有了运河水运沟通南北方,但是东南的钱粮要运抵关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江南运至洛阳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困难在于洛阳至三门峡这一段的黄河,三门峡是黄河从黄土高原下来的最后一道峡谷,落差大,水流急,而且乱石暗礁密布,这里行舟非常困难,逆水行舟更是难上加难。漕粮只能在此转陆运,过三门峡后再通过渭水水运至长安。这样的运粮成本非常高,而效率却很低。

尤其是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玄宗时人口达到巅峰期,长安人口过百万,面临的粮食物资供给压力空前的大。唐朝也有数次迁都洛阳之举,公元904年,朱温唐昭宗迁都洛阳,把长安焚成废墟。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接下来历史进入了大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原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迭,战乱造成了洛阳的破败,五代中除了后唐外,其他几个都定都开封。开封做了几十年的都城,加上便利的水运条件,得到空前的发展,不论是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已远超过当时的洛阳。

至陈桥兵变,赵匡胤轻而易举地取代后周,建立北宋,开封没有遭遇破坏,繁华依旧,自然就成为北宋都城首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南方尚未统一,雄才伟略的赵匡胤志在一统天下,进攻是第一选择。水运便利,地势平坦的开封更方便出击和后勤物资的运输。

在北宋成功干掉南方的势力,完成统一以后,开封作为都城的劣势就慢慢显露出来了,尤其是在燕云十六州已经被石敬瑭割给契丹(辽国)的情况下,北方已经失去燕山、长城等可以依靠的屏障。为了保证京师的安全,北宋只得在开封周围部署超大规模的兵力,加上开封人口快速膨胀,对南方财赋的依赖就越发强烈,就越发离不开水运便利的开封。

虽然赵匡胤也看到定都开封的弊端,一度想迁都洛阳,凭山河之胜,去冗兵以安天下,但没能敌过群臣反对和赵光义那句“在德不在险”,最终“斧声烛影”之后只留下遗憾,北宋也没能摆脱被北方游牧势力灭亡的结局。

标签: 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为什么会被废掉太子之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刘荣,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不少的太子被废的事件,大都是太子本身的问题,但是也有例外,历史上有一个太子自身无过,却因为母亲被废,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这件事发生在汉景帝时期,而这为被废的太子叫做刘荣,他的母亲是栗姬。而后来他的太子之位之所以被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这位母亲。

  • 关于纪·哈·纪伯伦的评价如何?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纪·哈·纪伯伦,阿拉伯诗人,历史解密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就像在他

  • 八股文不能取代的明清科举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说起中棺椁封建历史最后的两个王朝明朝和清朝,在历史中这两个朝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闪光点,但同时这两个朝代对人民思想的禁锢也达到了顶峰。而其中对读书人最大的禁锢莫过于八股文了,作为明清两朝最重要的科举依托,八股文所显现出来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但同样的八股文的弊端也是非常大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弊端如

  • 嘉靖知道严嵩是奸臣,为什么却没有处置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严嵩,明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严嵩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严嵩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但是却没有被嘉靖击杀。如果是换一个智商不高的皇帝,或许会被严嵩耍得团团转,但是在历史上嘉靖可是非常精明的。所以不存在嘉靖能不能看破严嵩的伪装,只存在嘉靖想不想杀严嵩。为

  • 输籍定样: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输籍定样,隋朝,历史解密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

  • 槐里县令为什么要告汉成帝老师的御状?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成帝,汉朝,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无论是正史野史,亦或是传闻逸事,都记载了不少“位卑不忘国,忠臣不畏死”的故事,忠臣义士从来都是国人所推崇的对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四》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则小小县令直言不畏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曾做过槐里(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皇帝,

  • 徐庶和诸葛亮哪个更厉害?为什么曹操放着诸葛亮不要计挖徐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徐庶,历史解密

    徐庶和诸葛亮哪个更厉害?为什么曹操放着诸葛亮不要计挖徐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谋士之重要,乱世尤显。三国之时,各路英豪争霸,谋士更是举足轻重。顶尖谋士的寥寥数语,便有可能让战役转败为胜。这也是各路英豪争相礼贤下士的原因。刘备争霸初期,徐庶乃是他的得力谋士,只可惜最后被曹操挖走。相较之下,诸葛

  • 盘点历史上的复仇计划,用40年时间让仇人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春秋,历史解密

    俗话说的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是我们中国古人对于报仇这件事的一种说法,而事实上,很多的古人确实也在不断地实践着这句话,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个就是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494年被夫差击败,而在范蠡的建议下,越王拖家带口的投降成为夫差的奴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几次打消了夫差的怀疑,并且找来了西施和郑旦

  • 刘全与和珅的关系如何?刘全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全,清朝,历史解密

    刘全是清朝大贪官和珅的大管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全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全”是很多影视剧里常出现的一个人物,这个角色的定位是贪官和珅的管家,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珅本是一个贪得无厌,为人奸诈的巨贪,那么刘全必然也不会是什么好人。而且有的作品为了突出和珅奸诈狠毒的一面,还刻意将刘

  • 上古三大奇书分别是哪三大?都有着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上古,三大奇书,历史解密

    上古三大奇书是指《山海经》、《周易》与《黄帝内经》。《山海经》为述图之书,《周易》又称《易经》是 秦汉后直至今无人可以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黄帝内经》又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一、《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 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