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肱的著作理论有哪些?对疾病有着怎样的见解

朱肱的著作理论有哪些?对疾病有着怎样的见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57 更新时间:2023/12/11 3:27:29

1、《活人书》 原名《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类证活人书》、《无求子活人书》等,成书于公元1108年(北大观二年)。全书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一,以问答为体例,论述经络、脉穴,剖析伤寒的各种证候;卷十二至卷十五,详释仲景《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正方;卷十六至卷十八,采撷《外台》、《千金》、《圣惠》等各家一百二十六杂方;卷十九至卷二十,兼论妇人、小儿伤寒病证及方药。全书学宗仲景,参合各家,首倡以经络论六经方证,提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强调脉证合参以辨病性,对仲景学术颇多发挥,是《伤寒论》研究早期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2、《内外二景图》3卷

3、《北山酒经》3卷

朱肱治伤从经络立论。着重六经方证的定位与定性题目的阐发,指出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对伤冷脉法颇有研究,他并憾于“仲景证多而药少”,采取后代诸方补而备之,其对《伤寒论》的整理和阐释有重要的贡献。

一、从经络辨病位

朱肱以为《伤寒论》所说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为病,是足三阴、三阳经络为病,并因此六条经络的循行及生理特点来解释伤寒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传变及转回机理。首创伤寒传足不传手说。例如:“足太阳膀胱之经从目内眦上头连于风府,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太阳之经为诸阳主气。或中冷邪,必发热而恶冷。缘头项腰脊。是太阳经所过处,今头项痛。身体疼。腰脊强。其脉尺寸俱浮者,故知太阳经受病也。”经类此。朱氏以经络论三阴三阳。实质是力图阐明伤寒病证的定位题目。他指出“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往往病在太阳。证是厥阴,乃和少阳。冷邪未除。真气受毙”。朱氏在比较正确熟悉六经病机的基础上,根据《素问·热论》六经病证结合《伤寒论》条所载。提出辨识六经为病的证候指征,并设问答六题。补充了六经的脉候。这些论述对后代立六经“提纲证”有很大的发。

二、脉证合参辨病性

朱氏在分经辨证以定病位的同时。又十分重视病证的定性题目。他认为表里虚实阴阳是伤寒辨证的大纲,尤以阴阳两纲最为重要,指出“治伤寒须识阴阳二证”。“治伤寒须辨表里,汗下差误”。在具体辨别病性时,朱肱主必须脉证合参,他说“大抵问而知之以观其外,切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与脉不可偏废。”并明确指出了各种脉证一般的阴阳表里性质,他还将见的主要脉象,按阴阳表里进行分类,所谓“七表阳也”。即”浮芤滑实弦紧洪属于表”;“八里阴也”。即“迟缓微涩沉伏懦弱属里”。他的这种分类竞成为后代论脉分纲领的先驱。

三、“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和类证分析

朱肱以为:“天下之事。名定而实辨。言顺则事成。又况伤寒之名,种种不同……不得其名,妄加治疗。往往中暑乃作热病治之反用温药;湿温乃作风温治之,复加发汗,名实混淆。是非纷乱。性命之寄,危于风烛。”因此。他具体地将伤寒与伤风、热病、中暑、温病、温疟、风温、温疫、中湿、湿温、痉病、温毒等病名区分开来。以为“名定而实辨”,这样才可“因名识病,因病识证”。而治无差误。他所论述的正病名的题目。实际上夸大了疾病的鉴别诊断。

类证分析是他研究伤寒的又一特点,他对发热、头痛、喘、呕……等证候进行了回纳分析,说明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病机和治法。如头疼一证,太阳证头疼宜麻黄、桂枝汤等,少阳头疼小柴胡汤主之,阳明证头疼宜调胃承气汤,厥阴头疼吴茱萸汤主之。可见朱氏既重于辨病,尤精于辨证。他所说的“类而分之,参而伍之。审知某证者某经之病·某汤者某证之药。然后用之万全矣”,正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结果。

四、论方药加减并补《伤寒论》之不足

朱氏研究《伤寒论》的又一个创见。是他别开生面的以方类证,详述方药的加减之法。他主张遣方用药应方证相合。将药合病。灵活加减,不可执方疗病,并主要着眼病机增损方药。这是其高人一筹之处。朱肱深感《伤寒论》所载证多药少,以为“仲景药方缺者甚多,至如阴毒伤冷、时行温疫、温毒发斑之类、全无方书”,因此他从《外台》、《千金》、《圣惠》等书中,选录方剂100余首。补而备之,大大丰富了伤冷方药的内容,其所补充的方剂对后人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熟悉到妇人与小儿的体质特点,提出妇人伤冷与小儿伤冷遣方用药的留意点,以及对阴毒伤冷的很多阐发,均是仲景所未备。通过朱肱对《伤寒论》内容的充实和发展。无论是研究阴冷证或研究温热病的医家,都受到很大启发。

标签: 朱肱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后晋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后晋,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提起后晋,就要说到它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可惜也没活几年,再加上他的六个儿子其中五个夭折,只剩下一个年龄最小的,他的皇位就让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了。石重贵一继位,就推翻他石敬瑭的大政发针,不在向契丹称臣。接下来的三年中,契丹和后晋一直战争不断,后来石重贵就派了他姑父杜威带兵北上御敌。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

  • 满洲人为何只称名,不举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满洲人,历史解密

    满洲历史,在渤海国和大金国的时候,是姓和名连读。但有清一代史料,满洲人只写名字,不写姓氏。这就是满洲习俗称名不举姓。有人说因自元朝,受蒙古统治,所以学习的蒙古习俗。民俗本身是无记载的事情,只要说的通就算一种说法。还一种,就是自金灭亡后,女真人为避免迫害,所以就不再提姓氏,只提名字。但内部还是把姓氏传

  • 慈禧为何能成功上位?因为这3个法宝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要知道,慈禧一开始不过是咸丰皇帝身边一个贵人,她是凭借什么本事,一步步让咸丰对她欲罢不能,并且最终成为权倾天下的太后的呢?其实,慈禧能成功上位,主要是靠三个法宝。第一个法宝,那就是慈禧的美丽容颜。众所周知,咸丰皇帝是一个风流皇帝,沉迷女色,而慈禧太后年轻时候长得漂亮,这时候她能够成功上位的原因,也是

  • 许诸的实力有多强?力斩袁绍十几位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许诸,历史解密

    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次日,十队先进,埋伏左右已定。至半夜,操令许褚引兵前进,伪作劫寨之势。袁绍五寨人马,一齐俱起。许褚回军便走。袁绍引军赶来,喊声不绝;比及天明,赶至河上。曹军无去路,操大呼曰:“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众军回身奋力向前。许褚飞马当先,力斩十数将。袁军大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 唐代为什么一两银子那么值钱 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银子,历史解密

    从货币上,我们能看出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可以掌握那个时期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官员的收入水平。在现在的电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的人出手阔绰,随便一出手就是几千几万两银子,其实这都是挺扯淡的,也是体现了编剧对货币根本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今天就来看看在唐朝,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唐朝一两等于多钱?计算古代

  • 蜀汉后期也有“小五虎将”,他们分别都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王平,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名将众多,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东吴有十二虎臣,再加上各种统帅型的人才,真可谓乱世出英雄。不过在魏蜀吴三国之中,相比较魏吴两国来说,蜀国整体上劣势很大,很大一部分在于人才匮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有人说自从夷陵之战之后五虎上将去世四个之后,蜀国就没有可以接

  • 清朝巨人詹世钗的真实身高是多少?詹世钗为什么能长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詹世钗,历史解密

    古代人究竟有多高,这是一个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不过因为古代不同时期的尺度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表述在不同时期代表的身高也是不一样的。不过清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堪称清朝第一巨人的詹士钗,相传他的身高有3.19米,这简直比一层楼还要更高了,这是真的吗?詹士钗的真实身高究竟是多少呢?詹世钗(英语:Chang

  • 汉武帝相信奸臣,为什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儿子刘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古代皇帝中,他和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一生雄才大略到了晚年却也糊涂,他重用江充等奸臣,结果发生了“巫蛊之祸”,这导致父子是兵戎相见,这时候的我们也很迷茫,为什么汉武帝会相信奸臣,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生儿子呢?接下来我们仔细的说一下。汉武帝为何会宠信江充?据小编查阅资料,

  • 新婚的女子为何会被称为新娘?这一说法是何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新娘,明朝,历史解密

    新婚夫妇的妻子被称为新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文解字》对这个词的解释为“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亦指妾”,最早见于《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如女儿嫁人,嫁时称为‘新娘’。”那么这个词语到底有什么来历呢?我们又为何将新婚的女子成为新娘呢?“新娘”一次源头不详需要注意的是,

  • 古代的火折子的制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一吹就能冒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古代的火折子的制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一吹就能冒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火折子,相信大家对这名称多少都有些耳熟了,这是我国古代一件非常常见的东西,那么这么厉害的东西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其实古代的火折子是用非常粗糙的土质纸卷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纸卷,然后用火将其点燃再吹灭,这个时候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