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宋清两朝,文人的地位有何不一样?差距有多大?

在宋清两朝,文人的地位有何不一样?差距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46 更新时间:2024/1/10 16:55:43

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为了扭转唐末以来“武胜文弱”的局面,于是便采取了以文治国的国策,并传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故而整个北宋的政治一直比较开明,大臣和文官也敢于发表意见,甚至常常令皇帝陷入尴尬的境地。可如果放到言论管控严格的清朝,这些文人可就糟殃了,动辄便是杀头的罪过。例如,苏轼的乌台诗案和欧阳修的《朋党论》放在清朝便是必死的局面。

乌台诗案如果发生在清朝,便足以团灭苏轼、司马光、王诜等人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触怒王安石,故而遭到于是谢景的弹劾,苏轼只得请求出京任职,被任命为杭州通判,此后又先后被调任密州知州、徐州知州和湖州知州。

按照惯例,官员在调任之后,不论升降都要上谢表,于是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在调任湖州知州后,便给宋神宗上了一道《湖州谢表》,然而却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封普通的文书,竟给自己惹来大祸。

身为诗人的苏轼,在北宋那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在被迫出京为官的情形下,这封《湖州谢表》中便发了些牢骚,例如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本来只是发些小牢骚,结果却被朝中的新党加以利用,说其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乃是公然讽刺朝廷,是对皇帝的不忠,于是一顶大帽子便被扣在了苏轼头上。

乌台诗案,苏轼锒铛入狱

为此还嫌不够,新党又对苏轼往日诗作进行潜心研究,从中挑出大量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番牵强附会之下,朝中便形成了一片倒苏之声。宋神宗大怒之下,命御史台严加审查。

元丰二年(1079)十月十五日,御史台上报苏轼诗案审理情况,不仅苏轼暗讽朝廷之事被坐实,就连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收藏苏轼诗词的大臣名士也被牵连其中。李定、舒亶、王珪等更是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而神宗则由于祖训而举棋不定。

后来,在诸多大臣和王安石的求情之下,苏轼这才得以免死,但却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且无权签署公文。而驸马王诜则因与苏轼交往过密被削除一切官职,王巩则被发配西南,苏辙也被牵连,被贬为筠州酒监。张平方、司马光、范镇等人则各被罚红铜二十斤或三十斤。

在对文人相对宽容的宋朝尚且如此,如果“乌台诗案”发生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朝,那结果简直不堪设想,苏轼本人那定然是必死无疑,就连王诜、王巩、苏辙恐怕也难以幸免,至于司马光等人就算不死,恐怕也得脱层皮。

《朋党论》如果出现在清朝,欧阳修也是必死无疑

庆历四年(1044年),欧阳修向宋仁宗上了一篇奏章,这便是著名的《朋党论》,目的便是为了驳斥保守派的攻击,他认为志同道合的君子结成一个团体,乃是天经地义之事,甚至列举了上古、舜时期的例子,证明君子结为朋党不仅无害,且可以万众一心的治理国家。

欧阳修之所以会写《朋党论》,乃是对保守派攻击自己“结党营私”的一种反驳。要知道,历朝历代皇帝对朋党之害都是深恶痛绝的,朝臣对于“结党营私”这种罪名更是避之不及。恐怕也只有在政治较为开明的宋朝,欧阳修才敢公然替朋党正名,而且仁宗在阅读完欧阳修所言之后,竟然还颇有感悟,认为其说的有些道理。

可是如果欧阳修的《朋党论》出现在清朝呢?雍正皇帝便曾读过《朋党论》,对于欧阳修的说法他则是嗤之以鼻,甚至还写了一篇《御制朋党论》来反驳欧阳修,他认为:天尊地卑,君尊臣卑,做臣子的,“义当惟知有君”,思想上必须与皇上保持一致,如果“心怀二三,不能与君同好恶,以至于上下之情睽,而尊卑之分逆,则皆朋党之习为之害也”。

而根据《雍正朝起居注》中的记载,雍正在读过《朋党论》之后,说了一句“宋欧阳修‘朋党论’创为邪说,……设修在今日而为此论,朕必诛之以正其惑世之罪!”可见,欧阳修的《朋党论》如果出现在清朝,那定然是必死无疑。

宋朝对于“士大夫”的确很是宽容,只要不是事涉谋反之罪,最多也不过流放而已,再加上宋朝的大赦极多,大臣们顶多是换个地方生活些日子,并无多大损伤,因此大臣们才敢于仗义执言。然而在言论管控极为严格,文字狱大兴的清朝,下场无疑将会极为凄惨。

标签: 文人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奢廉颇实力不逊于白起王翦,为何赵国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如果说历史上哪个阶段最精彩的话,莫过于春秋战国,春秋时期除了百家争鸣的学术辉煌之外,还是个乱世出枭雄的时代,有战争自然就会有名将,尤其是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军事天才,他们在军事方面的建树一直影响到今天,那么战国时期又有哪些名将呢?《千字文》中曾记载:“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说的是

  • 千古第一贤宦,流放异地时写诗以表自己忠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力士,唐朝,历史解密

    说起高力士之名,很多朋友都会觉得有些熟悉,没错他就是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大宦官,由于他忠心耿耿,一生效忠唐玄宗,就连其死都是因为玄宗的驾崩而伤心吐血而亡,被后世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本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公子,由于岭南流人造反案而受牵连,幼小的冯元一被阉割成为不完整的人,后进宫做太监

  • 温病学派有着哪些医学特色?主张怎样的治病救人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温病学派,明朝,历史解密

    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主流。明清时期达鼎盛阶段,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温病学派的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治疗外感病方面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羁绊而形成的一大学派。2、温病家有强烈的崇实创新精神。通常被称为"时医", 处方用药以"

  • 清朝的后宫绯闻为何要比其他朝代做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朝的后宫绯闻为何要比其他朝代做得好?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人一直说清朝是蛮夷统治,实际上有一点上清朝做的还不错,那就是后宫的绯闻比较少。别看现在清宫戏的宫斗那么厉害,在实际的历史中并没有这么夸张。清朝皇帝的妃子中,有传出过绯闻的总共也就三个,第一个就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第二个就是孝庄

  • 吴昌硕的作品有何特色?国画作品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昌硕,清朝,历史解密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

  • 揭秘: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发生在他身上的事自然不会少。纵观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在许多人看来,这主要得益于那些辅佐他的人,其实这也无可厚非。然而除了朱元璋身边那些忠心耿耿的贤臣,有一个女人对他来说极其重要,以至于哪怕是朱元璋后来成了万人之上的皇帝,一直都对她念念不忘,因为她对朱元璋的反元大业上起到了至关重

  • 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天策上将,李世民,历史解密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旧唐书-卷二》载:(贞观)六年二月丙戌,置三师官员。“所以武德四年受封的天策上将李世民是位居

  • 第二次长子西征中的重要战役:乞瓦之战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乞瓦之战,宋朝,历史解密

    乞瓦之战,是蒙古军第二次长子西征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蒙元太宗十二年冬,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统率的蒙古两征大军,兵分三路,扫清沿途城邑后,趁着第聂伯河封冻,挥军渡河,围攻重兵防守的战略重镇乞瓦(今乌克兰首都基辅),以火炮击毁城墙,攻入城内,逐点争夺。守军顽强抗击,最终主将负伤被俘,全军被歼。此战的胜利,使蒙

  • 古代的快递快吗?来回六千多里用时只用了七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大家的出行也愈加便利,远了可以坐火车、飞机,近了有汽车,日行千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近些年,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网络购物逐渐兴起。在网上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几天之后便会快递送上门,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竞争的加大,快递行业也不再是简单的把货物送

  • 大汉权臣卫青、霍去病、霍光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青,汉朝,历史解密

    卫青,西汉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北击匈奴,战功赫赫,为古代中国开拓北部疆土做出来巨大贡献,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作为显赫一时的外戚,又是抗匈奴名将,位高权重的卫青让汉武帝保持警惕之心也属正常。汉武帝执政中后期,开始削弱卫青影响力,汉武帝在征讨匈奴过程中,刻意让霍去病指挥精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