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嘉庆杀掉和珅后,为什么又后悔了?

揭秘:嘉庆杀掉和珅后,为什么又后悔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90 更新时间:2024/1/21 8:52:22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于养心殿,大清王朝自此进入嘉庆时代。

嘉庆亲政后,立刻赐死了乾隆的宠臣和珅,并从和珅府中抄得白银八亿两,以致留下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说。

除掉和珅对嘉庆帝的意义深远,因为这不仅是他亲政后的立威之举,更为早已捉襟见肘的大清财政带来了一大笔财富,可谓名利双收。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干净利落处理完和珅后,嘉庆却又后悔了。那么,杀和珅杀得如此决绝的嘉庆帝,为什么会后悔处死了和珅呢?

01、诛杀原因

和珅的贪腐举世闻名,这不免让人觉得,嘉庆之所以处死和珅,完全是在整顿吏治。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个美丽的误会。嘉庆虽然不喜欢官员贪腐,但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贪官如过江之鲫,远非和珅一人,若是嘉庆真为惩贪,绝不会仅仅只处死和珅。

那么,既然和珅最终送命并不完全因为贪腐,导致他被赐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这或许可以从和珅被定罪的官方文献中找到答案。《清史稿》记载了和珅二十条大罪,但与贪腐有关只有六条,其余很多都是在指责和珅僭越无礼。

无独有偶,当时大臣们弹劾和珅的奏折,也都是在说和珅富可敌国,足以武装私人卫队,只怕会是另一个王莽曹操

由此可见,嘉庆担心的并不是和珅贪腐,而是和珅偌大的权势对嘉庆君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威胁。

嘉庆初登大宝,本就担心和珅功高震主,而和珅有异心的说法则完美击中了嘉庆心中的隐痛,成为压死和珅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臣们弹劾和珅的内容虽然真伪难辨,但嘉庆惊惧之下不得不抢先处死和珅。等到和珅死后,回过神来的嘉庆才逐渐开始思考和珅到底冤不冤。

据《清史稿》记载,赐死和珅后,嘉庆曾问大臣吴熊光:“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

吴熊光想了想说:“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这话说的有理有据,如果和珅真想谋反,一定会收买人心的,可和珅为官多年,把满朝文武得罪了个遍,就算他有谋反的心,又有谁肯与他共事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直到此时嘉庆才感慨道:“我杀和珅杀得太急了啊!”

一句感慨,包含了多少辛酸血泪。嘉庆本以为,除掉和珅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却不料反而亲手给大清挖下了一个大坑。

02、能力卓著

这个大坑还得从和珅的理财能力说起。当初乾隆六下江南,挥霍无度,本已空虚的国库根本支撑不起乾隆的消费,全靠和珅一番操持,才能另辟蹊径,为大清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比如和珅首创的“议罪银制度”,就是一条开源创收的绝佳途径。犯了错的官员们只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罚款就可以免罪,这门独家生意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官员的好评,同时也为乾隆开辟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和珅理财的本事令乾隆大为欣赏,但和珅的本事远远不止这些,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官和外交官。

公元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为乾隆贺寿,然而在觐见乾隆时,中英双方却为觐见乾隆的礼仪产生了矛盾。

清廷要求英国人采用三跪九叩的大礼,但马戛尔尼坚决不肯,于是清廷派出和珅与英方进行磋商。

会谈伊始,和珅先借口自己膝盖受伤无法走路,逼英国人主动来拜见,给马戛尔尼使团一个下马威。

正式磋商开始后,和珅一方面软硬兼施,试图说服英国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另一方面却不动神色地详细打听英国的国情,以及乔治三世的情况,以便摸清对手的底牌。

和珅的心思没有白费,通过与马戛尔尼的谈话,和珅发现英国使团名义上是来给乾隆祝寿,实际上却是想与大清通商开展贸易,遂采取灵活的手段,同意英国使团使用单膝跪地的礼节。

和珅游刃有余处理问题的风采,给英国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马戛尔尼曾评价说:“(和珅)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马戛尔尼使团及英国的情况也让和珅留上了心,等到英国使团走后,和珅特地向乾隆进言说:“此夷不可不防”。不料一语成谶,此后正是英国人用船舰利炮,打开了东方古国的大门。

03、风雨飘摇

谁能料到,最先发现列强野心并发出示警的,正是以贪污闻名的和珅。贪腐与才华,成为了和珅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它们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时刻彰示着“人无完人”的深刻哲理。

水至清则无鱼,乾隆重用和珅,并非不知和珅的贪,而是看重在贪的背后,和珅那出类拔萃的卓越才华。

可惜嘉庆不懂这个道理,冲动之下赐死了和珅。自此后,大清王朝再也没有出现像和珅这样既懂外交,又能理财,还可以制衡满朝文武的杰出人才了。

失去能臣后,嘉庆朝先后经历了白莲教起义、川楚教乱、东南匪乱、天理教起义等等磨难,外患不断之际,官场也是贪腐成风,弄得嘉庆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和珅死后十五年,有史官将编纂的《和珅列传》呈给嘉庆过目,嘉庆看着这本写满和珅黑材料的官方文献后,久久的沉默了。

过了一会,嘉庆缓缓地开口说:“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他精明敏捷,为官三十载还是做了许多事情的”。

或许直到此时,嘉庆才知道能臣的可贵吧,可惜昨日之事如水飘零,往昔的繁华,终究不会再回来。

标签: 嘉庆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运动存在什么致命缺陷?为何一直缺少战略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其14年的抗清战争中,还是涌现出了诸多如陈玉成、石达开等悲情英雄。太平天国运动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然,我们在看待这场农民运动的时候,并不能仅凭英雄史观的视角去

  • 夷陵兵败后,为何刘备没有回到成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章武二年,刘备亲率大军东下,并得武陵蛮的支援,声势浩大,吴大将陆逊先坚守不出,待蜀军疲惫,才在猇亭不能就是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决战,利用火攻,大破蜀军四十余营,刘备尽失舟躲器械、水步军资,狼狈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死,此战又称猇亭之

  • 刹帝利:古印度四种姓之一,其权势颇大,阶级仅次于婆罗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刹帝利,种姓制度,历史解密

    刹帝利(chà dì lì)是古印度四种种姓之一。略称刹利。意译土田主。即国王、大臣等统御民众、从事兵役的种族,所以也称“王种”,其先祖为来自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其权势颇大,阶级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按照婆罗门典籍记载刹帝利主要职责是世代守护婆罗门。释尊即出

  • 诸葛亮过世后,为何司马懿再也没有进攻蜀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刘备成就霸业的最重要贵人。可以这么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时代的蜀国。西蜀建立以后,诸葛亮解锁了北伐模式,而六出祁山则就是他的代表之作。然而这位蜀汉名臣的伐魏事业却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无论在《三国志》的记载里,还是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魏国总有一位狡猾的对手挡住了孔明先生的进攻。他就是“鬼才

  • 摄政王娶了豪格的大福晋,却把儿子交给吴三桂抚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豪格,清朝,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初期的故事,我们最不能割舍的一个人就是摄政王。摄政王是大清响亮的人物,这个人是一个善战的人,很有英雄气魄,为了大清立下了很多大功,于是就奠定了清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只是他的运气不是很好,他有帝王的才能,但是连续错过了两次皇位,一心都辅佐顺治,最后还受到了顺治的埋怨,他的妻子是有很多,但是孩子

  • 古代皇帝动不动就赏赐黄金万两 大臣能拿到那么多的钱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对古代皇帝恩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喜欢赏大臣黄金万两,最后官员真能领到那么多吗?我们在看以古代背景拍摄的电视剧时,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些大官立下赫赫功劳,往往皇帝为了嘉奖他们,都会恩赐给他们土地金钱和美人,尤其是金钱,皇帝总是大口一开:恩赐黄金万两!可是古代的

  • 宋朝期间发生这么多次的起义 为什么就是没有推翻统治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起义,历史解密

    根据各种史册的记载,宋朝立国三百多年中,农民起义爆发频繁,两宋时期中,北宋约230起,南宋约203起,平均每年发生约1.4起,但为何始终没人能够推翻宋朝呢?这其中有3个原因,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1.宋朝有发达的工商业其实很多农民起义的原因在于土地问题,当时土地就是老百姓们的性命,如果没有土地,

  • 武则天渴求人才,狄仁杰为什么推荐一个70岁的老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不乏女性掌权者,但是正史唯一公认的女皇帝只有武则天一人。武则天的一生展示了一位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登顶,更向男人证明了不止你们有后宫佳丽三千女人同样可以。从其性格来看是一位处处要强的女性,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女强人。这种女人注定是不甘寂寞的,她当李世民才人的时候不受宠爱,后来在李

  • 揭秘:明朝百姓什么会何支持“杀人魔王”张献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献忠,明朝,历史解密

    首先说说张献忠这个人;他相较于其他的农民领袖确实有着暴戾的一面,但“杀人魔王”这个形象,也是有着清朝统治者对其抹黑的原因在内。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百姓们之所以会支持张献忠肯定是因为明朝自己做的不好;明末贫富两极分化,土地与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富裕阶层不但不满足,还

  • 商朝共迁过几次都?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频繁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过程中,将王位的世袭制展现的淋漓尽致,自夏朝建立后,都城“似乎”定在洛阳。那个时候的夏朝还是很小的,与现在的中华大地相比,只能用巴掌大的地方来形容了。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