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清朝太监没能在朝政上兴风作浪?

为何清朝太监没能在朝政上兴风作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84 更新时间:2023/12/12 11:46:27

纵观整个清王朝都没有出现太监干政的局面,朝政被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文官集团辅助皇帝处理好国事,压根儿见不到太监参政的影子。不得不说,清代的皇帝们在处理太监问题上,颇有建树。那么,清代是如何解决宦官问题的呢?这里面有虚招,也有实招。

清朝太监

以明亡为鉴,严禁太监干政

历朝历代的皇帝,几乎都明白宦官不能太得势,一得势就容易败坏朝纲,导致外廷文官与内廷宦官死掐,皇帝自己的名声也跟着受连累。

但太监作为皇帝的奴才,确实有其好使、放心、听话的一方面,当皇帝就是离不开太监。明朝宦官干政虽然厉害,但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太监可是深恶痛绝。朱元璋曾大骂太监,“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洪武十七年还铸造铁牌,悬置宫门,明令“内臣不得干予政事,犯者斩”,并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朱元璋虽然骂得凶,还设了高压线,但基本没什么用。从他儿子永乐皇帝开始,就无视朱元璋的警告,大胆任用宦官,甚至在制度上把宦官嵌入到中枢机构内,让内廷宦官跟外廷文官分庭抗礼。

清朝皇帝自始至终也对太监采用高压态势。康熙有时说话很绝,他说“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对宦官任职的具体权限做了琐细的规定,对于太监的家属也进行了有效管理。乾隆皇帝继位之初,就立即颁布诏令,严禁宦官在宫内传言政事。太监要是把外界的闲话传到内廷,就算违法,要被正法。如此一来,极力杜绝太监跟外廷的联系,将太监的执事范围圈禁在宫廷内。晚清有个特例,慈禧太后身边围着安德海、李莲英等太监,他们深受宠爱,但这些宦官也无法干预朝政,触及不到权力的核心。更为关健的是,慈禧太后自始至终对于这些宦官保持高度警惕,在临终前,慈禧非常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连慈禧太后都根深蒂固地认为要严防太监,可见清朝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于太监不得参政这根“弦”绷得有多紧了。

严格控制太监数量

除了意识形态领域之外,清朝严格控制太监数量。多尔衮带兵杀入北京城的时候,明末宫廷太监号称10万之众。10万人都赶上明朝御林军的规模了。这么一帮浩浩荡荡的太监,难免人多生事。多尔衮一进北京城,就大规模裁减宫内太监,顺治初期只留宦官千余人。到了乾隆年间,随着宫廷事务的增加,宦官的人数略有增加,但也控制在3000人左右,其后一直保持这样的规模。

用更集中的皇权压制文官

明代太监之所以能够左右政局,跟明代的政治制度设计也有关系。

明代皇宫里管理太监与宫内事务的机构称为“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说白了,就是皇帝家里管事的机构。其中,最要害的衙门是“司礼监”,凡皇帝口述命令,例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由此司礼监的太监获得了牵制内阁的权力。从明武宗一朝宦官刘瑾专权开始,司礼监专掌机密,批阅章奏,实权甚至在内阁首辅之上。

司礼监为首的太监群体,因为能直接参与朝政,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明朝中期的朝局,一度延续着宦官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王承恩等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外朝内阁共治的局面。

清代的统治者看穿了明代宦官乱政的根源,从政治制度上杜绝了宦官参政的空间。

清朝专职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是内务府,而内务府是在满清“包衣”组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内务府的总管一般由满清贵族担任,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包衣的来源是满清贵族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主要伺候满清贵族。因此,太监们的顶头上司并不是太监,而是内务府满清贵族的包衣。内务府下设“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这就在太监与皇帝之间设置了制度“隔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太监的权力。

顺治皇帝想破坏压制太监的规则,恢复明朝二十四衙门的太监管理体制,新设立“十三衙门”。这个圣议遭到了朝廷官员的一致反对,他们对于明朝太监干政的恐惧使得他们对于顺治帝的举措大为不安。最终,康熙皇帝一登基继位,在索尼、苏克萨哈等大臣的压力下,立刻颁布诏书,“十三衙门尽行革去,凡事皆遵太祖、太宗时定制行,内管俱永不用”。

明朝太监深受皇帝信任,职权越来越大,实际上与明代皇帝对于官员不信任加深有关。因此,太监才能够在皇帝与文官之间,成为皇权与官僚系统之间的纽带。明朝的皇帝需要依靠太监来压制文官,但清朝的皇帝较之于明代更为集权,文官在皇帝眼里都是奴才、臣子,只有听话执行的份儿。康熙皇帝培养起来的南书房、雍正皇帝设立的军机处,职责都是担任皇帝的秘书,帮皇帝在军国大事上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撰写文书,并没有前代宰相的行政权。清代的军机处都驯服于皇权之下,皇帝也就没必要任用宦官去压制文官了。

太监是伴随着皇权而生的一个特异群体,他们身处在权力的漩涡中心,蕴藏着巨大的政治能量。清代对太监干政问题处理得太成功了,没有太监能在朝政上兴风作浪,因而后人容易忽视清朝在这方面的作为。这正是清朝统治的高明之处。

标签: 宦官太监皇帝明代明朝清朝对于文官

更多文章

  • 中国饱受雾霾之苦,日本曾与雾霾死磕50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世纪,人民,曾经,大阪,天空,日本,中国,这样的

    近几年,中国人民尤其是北方人民饱受雾霾的困扰。尤其是今年,雾霾之严重、覆盖面积之广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进入冬季以来,京津冀周边城市PM2.5屡屡爆表,人们的生活环境岌岌可危。说到雾霾等环境污染,中国并不是先例。曾经,正处于工业时代的英国伦敦、日本等国家也饱受空气污染之苦。抗霾大战实际上,日本人民也曾

  • “妖后妲己致使商朝灭亡”其实是周朝贵族故意抹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这个,历史,记载,事情,灭亡,一个,就是,为了

    妲己这个人物我们是通过《封神榜》熟知的,在电视剧里妲己被狐狸附体,之后就是一直以美色伺人。之后就是用法术蛊惑纣王,不理朝政。实际上,妲己影响力没有到达这么严重的程度。事实是有,纣王当时很宠爱妲己,为了讨好妲己,搜集天下的宝贝,珍贵的怪兽和奇特的宝物,被收集在专门为妲己打造的一个台叫做鹿台。在鹿台上,

  • 张献忠折戟沉船的历史谜团即将被揭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是否,四川省,考古,启动,记载,江口,历史,发掘

    公元1644年,明末闯将张献忠成都称帝,建立起大西政权,这个明末清初的王朝存世两年就土崩瓦解,留下诸多谜题,而江口注定成为他的伤心之地。张献忠沉银处清顺治三年三月,张献忠与杨展在江口决一死战,根据《蜀碧》卷三记载:“献闻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数十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且欲乘势走楚,变

  • 姚启圣对康熙皇帝的千古之骂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自己,最为,但是,已经,康熙,满族,关于,文化

    在清朝的官员当中,除了和珅与纪晓岚,相信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姚启圣了。姚启圣作为康熙身边最为忠心的一位谋士,关于姚启圣的故事也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康熙对姚启圣的千古一骂了。那么,姚启圣千古之骂是怎么回事呢?读中国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姚启圣姚启圣虽说是满族统治阶级手下当官,但是却一直

  • 康熙皇帝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老四,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康熙,皇帝,不是,根本,十四,一个,当时

    关于康熙皇帝的继承人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谜团。不过所有的说法,即是说雍正皇帝继位不合法。雍正皇帝是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影视剧中的老四。关于老四的段子一抓一大把,从雍正即位到驾崩层出不穷。在真实的历史中,雍正皇帝究竟是怎样的人?康熙皇帝的继承人又是谁?一、关于老十四的说法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自从雍正

  • 朱元璋为何要杀掉富翁沈万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聚宝盆,历史,财主,朱元璋,周庄,一方,皇帝,政权

    财富对不同身份的人,也是福祸两重天。资可抵国或富甲一方的大亨并不太多,一旦巨富的声名不慎暴露,并引起朝廷、官府与黑社会的注意,那么灾祸就来了。你资助也好,捐赠也好,总有填不完的欲壑狮子大张嘴,不弄到你倾家荡产,人财两空是决不会罢休的。暴富是无法治愈的“原罪”,它的血统里带着难以伪装、清洗不掉的悲剧色

  • 唐朝的女生都是怎么化妆的呢?翠眉是潮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王,女生,人们,唐朝,技术,眉毛,化妆,我们

    一提到化妆,我们就会想到很多网上那些热门的帖子,比如某个长相很平庸的妹子经过自己高超的化妆技巧立马从路人甲成为人们关注的美女了,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哪些妹子化妆技术是怎样的呢?如果将历史退回千年以前的唐朝,那时候的女生又有哪些高超的化妆技巧呢?可以这样讲,我们的祖先也是很要样的。她们不但会化妆,而且好

  • 项羽身边四个重要的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一个,刘邦,项羽,身边,韩信,个人,重要,关系

    项羽身边重要的四个人是陈平、虞子期、钟离昧、龙且,这是动画片《秦时明月》里的人物关系。这四个人就是在宣传海报上背负在项羽后面的四把剑对应的主人,也是项羽最大的助力-中国古代历史小编。秦时明月项羽身边最重要的四个人项羽身边重要的四个人中的第一个是陈平,陈平出生地是河南原阳,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陈

  •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怎么死的?死后为何给自己立无字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因为,历史,兄弟,武则天,第一,说法,文字,认为

    武则天,生卒于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出生于山西文水县东,父亲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和寿命最长的皇帝,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登基后废唐,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武周王朝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 汉朝为什么不直接叫刘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这个,不能,天下,国号,就是,皇帝,为什么,老刘

    汉朝为什么不直接叫刘朝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冷问题,就是古代那些开国皇帝成为老大之后,为什么不干脆把自己的姓氏定为国号呢?反正古代都是家天下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你们家的,干嘛还叫什么汉朝、唐朝、宋朝,直接刘朝、李朝、赵朝不就结了吗?刘邦这其实说起来,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