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非常敬重张昭,为什么不用他做丞相

孙权非常敬重张昭,为什么不用他做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60 更新时间:2024/1/19 7:39:24

张昭,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不过张昭这个“重臣”可能就比较奇特了。他是孙策的托孤大臣,也的确是尽心尽力在辅佐孙权,朝中的其他大臣也都对他很信服,然而孙权对张昭却有些不一样,当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张昭能够胜任丞相一职的时候,孙权却一直反对让张昭当丞相,这是为什么?孙权为何不肯“重用”张昭呢?

1.孙权对张昭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而张昭对孙权却始终是一种态度,什么态度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张昭眼里,孙权时刻都在犯错,而且屡教不改。这就是两人的关系,你让孙权如何接受张昭?所以孙权从心底是很讨厌张昭的,这也是孙权为什么不立张昭为丞相的原因。那么孙权为什么会讨厌张昭呢?

孙权和张昭的恩怨由来已久,在孙权跟随孙策东征西讨时,两人本来没有什么不愉快,但是等到孙策病危时,两人立刻有了很大的矛盾。什么矛盾呢?

当时孙策病危,急需要确立新的继承人,以张昭为首的一些大臣极力举荐孙策的三弟孙翊,因为孙翊有武略,性格极其像孙策。但是孙策却最终选择了安静而又沉稳的二弟孙权。这就是两人交往的开始,一个不算愉快的开端。

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

2.在孙权眼中,张昭是看不上自己的,这当然不仅仅在于张昭并不拥戴自己,也在于张昭对自己的态度上。孙策新丧,孙权哀痛,哭泣不已。这时张昭冷冷的对孙权说:作为继承人,最重要的是继承先辈遗业,并且发扬光大它。如今四处动乱,盗贼蜂起,你怎么能够放肆自己的感情,一直在这里哭呢?

这就是张昭对孙权的态度,一种近似于严父对幼儿的态度,说的不好听点,在张昭心中已经自认为自己是东吴的相父了。那么张昭这种自信从何而来呢?来源于孙策的临终所托。

孙策病危,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并且对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担当重任,那么你就取而代之。如果实在不能克敌制胜,那么就可以西归故乡,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这就是张昭自信的来源,孙策临死明确交代,张昭在孙权不能胜任时可以取而代之,这既是张昭的自信,也是孙权忌惮张昭的地方。因此,除了在继位初期孙权极力仰仗张昭,在以后的时期,孙权避免重用张昭,而两次将丞相之位给了别人,就是很明显的例子。那么孙权将丞相之位给了谁?他和张昭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就明白孙权的心情了。

3.首先看张昭处理政务的态度,公元232年,辽东公孙渊叛魏,向东吴称臣,这让孙权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准备派使者处事辽东。这时张昭对孙权说:公孙渊之所以向东吴称臣,是惧怕魏国的进攻。如果我们遣使前往,一旦公孙渊反悔,那么我们的人隔着茫茫大海就回不来了。孙权和张昭极力争辩,张昭一点都不妥协。后来气的孙权按剑怒吼道:朝中的人入宫拜我,出宫拜你,你已经尊贵到如此份上了,还想怎么样?

后来两人一拍两散,张昭归家,称病不再上朝。而孙权则气的派人用泥土封了张昭家的府门,张昭则让家人在里面也用泥土封了一层,以表示抗议。这就是两人的合作方式,在冲突中合作,彼此不相让。那么孙权任命的丞相呢?也是这种人吗?不是。

孙权任命的丞相是顾雍,顾雍的性格和张昭截然相反。顾雍沉默寡言,每有意见总是秘密上奏折,如果意见被采纳,那么就将功劳推给孙权。如果意见不被采纳,那么就不再提起。因此,顾雍深得孙权喜爱和敬重。顾雍沉默寡言不代表他说话的分量不重,那么孙权有多重用顾雍呢?

4.孙权和顾雍之间保持着一个很奇怪的习惯,那就是每当孙权对政务有疑虑,就会派中书郎前去顾雍的府中询问,如果顾雍同意孙权的看法,那么就会热情的招待中书郎吃饭,然后出府相送。如果顾雍不同意孙权的看法,那么就会对中书郎态度冷淡,默不作声。因此,两人从始至终都合作很愉快。

这就是孙权不用张昭为丞相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张昭性格刚直,最重要的是张昭以托孤重臣自居,在和孙权说话时态度过于恶劣。而孙权不是刘禅,张昭也不可能是诸葛亮,所以从心底上孙权讨厌张昭。既然讨厌他,又为什么要坚持任命他为丞相呢?吴国又不是没有其他人才!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孙权两次弃用张昭为丞相,一是因为当初孙策新丧,张昭举荐孙翊为继承人,并不看好孙权,这让孙权从一开始就对张昭有意见。其次是张昭以托付重臣自居,蔑视孙权的权威,让孙权颜面丧失,所以孙权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任命他为丞相。不过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在容人之度方面,孙权跟曹操有很大的差距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黄盖提出火攻,赤壁之战后黄盖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场战役其中之一,也是《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一次战役,虽然在此突出了诸葛亮的作用,但实际上诸葛在此期间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历史上,建议孙权采取火攻的人,是东吴的一位大将黄盖,不过在赤壁之战之后,似乎很少有黄盖的消息了,这个时候他到哪去了?我们都听过关于三国

  • 高清版大图带你看秦国地图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国其实我们更多时候只知道秦始皇嬴政的这段历史,嬴政他被誉为是千古一帝所以关注度很高,对于当时秦灭六国大家也是看得大呼过瘾,但是这些都是有原因的啊,因为在这之前秦国的其他国君也为秦国的统一全国做出了极其大的贡献,那么我们要怎么去看这段历史呢?其实我们可以从秦国地图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三家灭智分晋

  • 蒙古灭金的时候,为什么金国不往东北老家跑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蒙古时期的金国最后也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了,但是其实大家也知道金国是从东北发家往左下开始打的,但是到了最后蒙古灭金国的时候,金国却一直往东北老家跑,这小编算是看不出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金国为什么不往老家河南跑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晚年的金国已无家可归,东

  • 秦朝灭亡之后,为什么没有秦人想要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很多朝代灭亡之后,都会出现一些“复国”的现象,想要推翻新的朝代,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例如后期非常有名的“反清复明”,经常出现在很多清朝题材的电视剧当中。不过,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的朝代,秦朝,它在灭亡之后,似乎没什么人想要复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 雍正称帝后为什么逼他的兄弟改名字?“胤”字为什么就不能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当中惊险胜出,成为了康熙的继任者,不过雍正称帝以后却要求他的兄弟们把名字当中的“胤”字给改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上位以后,都会把一些名词当中的一个字给改掉,目的就是为了避嫌。当然这种避嫌就算皇帝不建议,手下的大臣们也会帮皇帝执行,毕竟在当

  • 史记是怎么评价汉武帝的?司马迁为什么敢在汉武帝死前给他立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史记》,我们都知道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的作品,但既然是史书,那么必然只能记载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司马迁所写,那么其中的历史事件应当截止在司马迁死之前。然而翻阅史记我们发现并非如此,比如其中对于汉武帝的评价。那么在书中,是如何对汉武帝进行评价的?为什么在汉武帝还没死的时候司马迁就&ldquo

  • 历史上文丑究竟有多厉害?关羽不一定能杀的了文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一夜之间奠定了自己武圣的地位,不过实际上关羽并没有这么强,文丑也没这么弱。如果两人真交手起来,关羽不一定能胜过文丑,更别说斩杀他了。在正史中,文丑是因为中了曹操的计谋才被杀,但似乎大家更愿意相信他是死在关羽的刀下。其实当年袁绍手下有很多猛将,只是在小说中都当了陪衬,实际上文丑的实力

  • 赵光义即位之后,是怎样对待赵匡胤的后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赵光义,分别是宋朝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皇帝,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即位,只不过民间总是有很多种说法,认为赵匡胤的死没那么简单,或许和赵光义是有关系的。但毕竟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也只能是一种传言,没有办法判断到底是真是假。不过在赵光义即位之后,他又是如何对待赵匡胤留下来的后人的呢?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 宋朝百姓的幸福感为什么比唐朝强?宋朝这些方面远胜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总说唐朝是古代最开放的一个朝代,好像在唐朝的出身的人就是最幸福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宋朝百姓的幸福感要选超唐朝,而且对当时的百姓来说也是最公平的一个朝代,可能出了军师方面的力量跟唐朝没办法相比以外,文化方面是要远胜唐朝的。宋朝人们的生活环境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种令人感到非常舒服

  • 宋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宋朝皇宫为什么那么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宋太宗赵光义,在历史上他的名声可能不是那么好,毕竟总会有人将他与他哥哥,也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联系起来,如此一来赵光义很可能就会背上夺位的名声。但是和李世民一样,就算是夺来的皇位,他在治理国家方面做的却的确是很不错的,他甚至处理过百姓丢了一头猪的事件。不仅如此,宋朝时期皇宫也很小,这一点与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