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墨家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对问题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

墨家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对问题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18 更新时间:2024/1/17 19:10:41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生卒年代难以确知(约公元前468~前376)。据司马迁《史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从墨翟的生平事迹推断,他年寿相当长,大约是公元前第五世纪,即春秋战国之际的人物。他生于鲁(具体地点有争议),能制造车辖,长于军事工程和守御,大概是工匠或舆人出身,自称为“贱人”。至于是否作过大夫,迄今未有确证。关于墨翟学术的师承问题,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孔丘所创的儒家兴于鲁,墨翟长期居鲁,曾入儒门,是有可能的。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不同意儒家使人破财的厚葬和伤生害事的久丧,并反对儒家的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他的大弟子禽滑也曾受教于孔子的门人,后觉儒家的学说不意,方转入墨家。墨家的著述现存《墨子》一书共53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其具体表现是,以“巨子”为首领,徒众的进退出处,都听命于他,不得违反。墨翟是第一代巨子,据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种为实现学派宗旨而义无返顾的精神,是墨派显著的特点。

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因此,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

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备城门》以下多篇,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有湛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就反对楚王攻宋,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墨翟卒后,后学继承其业。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百家争鸣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行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教学思想:关于知识的来源,《经上》指明:“知:闻、说、亲。”《经说上》又解释为:“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就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①亲知,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②闻知,即传授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③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这三种知识来源中,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传闻”又多不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这对于人们的认识事物,作了明确的分析。

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言有三表”,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二者内容基本相同。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认为,判断事物的是非,需要论证有据,论据要有所本,“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就是本于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但仅凭古人的间接的经验来证明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原之者”,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就是考察广大群众耳目所接触的直接经验。第三表是“有用之者”,“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当这一言论或判断当作政策法令实行之后,还要看它是否切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断事物是非、辨别知识真伪的标准。这也是墨家的逻辑学。儒墨都讲逻辑学。孔子主张“正名”,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历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对比起来,墨家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的。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必须辩乎言谈,以加强说服力。因此,墨翟创立了一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以维护他的论点。例如“好攻伐之君”反对“非攻”,列举禹、汤、武王从事攻伐而皆立为圣王,以这些例子质问墨翟,他答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这里,墨翟指出“攻”与“诛”是不同类的概念,不容混淆。墨翟还嘲笑儒家用“同语反复”的答问方式。墨翟问儒家:“何故为乐?”答曰:“乐以为乐”。墨翟认为这等于问“何故为室?”而答以“室以为室”。以同样的东西解释同样的东西,正是逻辑学所指出的下定义时的典型错误。只有答以冬避寒、夏避暑、又可以为男女之别,才是正确回答为室之故。由于墨翟重视逻辑思维,辨析名理,不仅运用于论辩,而且运用于教学。

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做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例如他以分工筑墙为喻,教弟子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又如,有二三弟子再向墨翟请求学射,他认为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告诫弟子不可同时“成学”又“成射”。这些例子也说明,墨翟教学注意量力,既要求学生量力学习,也要求教者估计学生“力所能至”而施教。

标签: 墨家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白起说起他,都恨得牙痒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人们把说起来天花乱坠,干起来一事无成的行为称为“纸上谈兵”。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国将领赵括。赵括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说起打仗理论一套一套的。然而,赵括真的就是一个只知道照着图纸耍耍嘴皮子的普通人吗?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长平之战前夕,赵王中了秦

  • 秦朝时期不会出现的五种食物 穿越过去可能会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秦始皇,历史解密

    第一种,胡萝卜,公元13世纪有的。胡萝卜,又名红萝卜啦。黄萝卜啦,丁香萝卜等等。有的地方吧,还有叫黄根,干笋。胡萝卜是个特别好的食物,好吃不贵,而且吧,营养还多。这样说吧,胡萝卜一般生吃,可是还能炒着吃,煮着吃,特别的可以腌制,酱渍。而且吧,胡萝卜好存,不易坏,分布广。另一方面,它含蔗糖啦,葡萄糖啦

  • 魏延和蜀汉五虎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他能够排在第几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魏延,魏延,历史解密

    特殊的魏延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宛如关羽的翻版、化身。形象上,关羽长着红脸,并且胡须很长;而魏延,则是“面如重枣”,并且也留着长胡子。此外,关羽为人勇猛,而魏延,则是诸葛亮北伐期间,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将领之一。在蜀汉五虎将里面,关羽是五虎将之手,而作为翻版关羽的魏延,居然连五虎将的序列都没挤进去。不过

  • 揭秘:朝鲜战场上唯一被俘的中国女兵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玉华,民国,历史解密

    抗美援朝期间,我国赴朝的女兵大约有三四百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军部机关、文工团和医院三个部门。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名志愿军女兵被俘,这也是唯一被俘的志愿军女战士,她叫杨玉华,四川人,是一名军队护士,被俘时年仅16岁,之后她在美军的战俘营待了两年多。1951年第五次战役爆发,杨玉华所在的师在撤退时,

  • 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 死后他的武器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布,三国,吕布,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天下被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部分,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在后来孙权刘备多次联军打败了曹操,但是都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形势。虽然最终三国都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三国时期的豪杰仍让人敬佩不已。武将们英勇杀敌,军士们智谋无双,其中武将吕布的英雄形象更是让人钦佩。手持方天画戟

  • 朱元璋晚年时期残杀众开国重臣,只有他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不少开国大臣。以空印案,蓝玉案,胡维庸案、郭恒案并称为洪武四大案。其中受牵连最多的是和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个功臣,这四大案前后经历了十来年,被杀掉的官员就达到了上万人。在这四大案中牵涉最广、影响最深的便是蓝玉一案。其实小编觉得蓝玉一案主要是因为蓝玉本身

  • 刘宗敏帮李自成得天下,结局有点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明朝,历史解密

    提起闯王李自成大家都不陌生,这位明末义军领袖也是从最低层做起,后成凭实力成为义军创始人高迎祥部下的闯将,高迎祥战死后,名望颇高的李自成继任为闯王。而李自成的“闯将”称呼成功被另一位牛人夺去,他就是刘宗敏。刘宗敏在历史上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功臣,因为他的“勇猛刚强”,帮助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推翻了

  • 空城计是真的能吓走司马懿吗 司马懿真的有那么傻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眼看就要直破魏国了,却错用了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街亭,这次北伐失败错在用人。街亭失守,蜀军粮草被断。司马懿带军把直攻西城,为了能让蜀军安全的撤离汉中,诸葛亮可是跟司马懿赌了一次心理战,城门打开,在城楼奏演了一出“空城计”。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面对只有诸葛亮和个书童的城门,却被诸葛亮一首曲子,

  • 揭秘:历史上的豫妃为什么30岁才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豫妃,清朝,历史解密

    最近一段时间清宫剧很受欢迎,暂且不说哪一部剧最火,历史上乾隆作为大清朝的掌舵人,后宫佳丽可是多的数不过来。只要是乾隆看上的没有不纳入后宫的,可是历史上乾隆竟然也娶了为二婚女子,并且对其宠爱有加。没错她就是豫妃,豫妃年仅三十才被送入宫中,去世后乾隆还为她罢朝三天,她究竟是位什么样的女子呢?下面就跟随小

  • 中国帝王很少御驾亲征,为什么少数民族帝王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御驾亲征,汉朝,历史解密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皇帝御驾亲征。我们可以列举出一长串帝王名字:汉高祖刘邦、蜀汉昭烈帝刘备、孙吴大帝孙权、曹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高贵乡公曹髦、前秦苻坚、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隋炀帝、唐太宗、后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周世宗柴荣、宋太祖、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