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为什么后来答应了和蒙古一起打金国?

南宋为什么后来答应了和蒙古一起打金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4/1/15 19:35:09

说到南宋其实这个国家真的好纠结的,话说他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蒙古一起打金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和蒙古一起开始打了,这真的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王夫之评价南宋联蒙灭金的历史,称:“借金灭辽失中原,借元灭金失江左”。

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蒙古灭金起始于1210年结束于1233年,前后长达23年。

战争开始,金国人口千万,幅员千里,根本不在乎蒙古这样的小国,但随着战争的进展,蒙古不断取得胜利,金国一败再败,被迫从中都(北京)迁都汴京(开封),依托黄河、潼关苟延残喘。最后,在被迫放弃汴京,在蔡州彻底灭亡。

在这么一个长达23年的过程中,南宋对于蒙古和金国的态度,是根据战争的进展从而不断加以调整。

并不是说,一开始南宋就要和蒙古灭金,或者说南宋不同意联合蒙古进攻金国,就能阻止金国灭亡一样。

一、预感金国灭亡不可避免,但不知道如何应对

南宋最早得知蒙古进攻金国是在1211年,这一年,距离第三次宋金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年。

6月,按照惯例,宋朝使臣余嵘前往金国中都祝贺金国皇帝的生日,但让余嵘感到奇怪的是,他走到涿州就无法前进了。

很快,余嵘得知蒙古军队正在大举进攻金国,而且在野狐岭一战中,金国三十万精锐军队被全歼。

得胜的蒙古军队已经进入居庸关,前锋直抵中都城下,金国被迫宣布戒严。

惶惶不可终日的金国君臣,自然无暇接见前来祝寿的南宋使团,余嵘等人被迫折返。

回去之后,余嵘汇报了金国蒙古开战,并且被打的溃不成军的消息,此时的南宋有识之士立即意识到当年的历史要重演:金国灭亡不可避免,南宋蒙古成为邻国不可避免。

然而,南宋上下找不到什么办法加以应对:既不能主动进攻金国,也不能去联络蒙古。

于是,除了下令江淮、京湖、四川三个制置司加强防备外,并没有制订出一套应急预案加以应对未来的局势。

二、金国迁都汴京后,南宋内部出现两种不同声音

早在嘉定七年,即1214年,成吉思汗就打算派使臣速不罕前往宋朝,企图与之结盟并夹攻金国。不过由于交通不便,速不罕最终未能成行。

在这期间,蒙古多次大举入侵金国,失去抵抗能力的金国只能坐看蒙古骑兵在长城以南,黄河以东,以北的腹地大肆烧杀抢掠。

1214年,金国被迫放弃中都,迁都汴京。7月12日,金国使臣抵达临安,宣布了迁都的消息。

虚弱的女真使得南宋上下对金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朝廷内部分成两派大臣:

有主张强硬的:

起居舍人真德秀向宋宁宗奏报,建议停止岁贡,用节省下来的钱犒赏军队,整修武备。真德秀的主张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建议停止通好女真,不再缴纳岁币,同时派驻军队防备淮河沿岸。

还有人主张暂时表面不断绝关系,而是以种种借口拖延岁币等手段。

也有主张扶持的:

比如淮西漕臣乔行简就提议说,强大的蒙古人足以灭亡金国,金国宋国虽然是世仇,但现在是南宋的屏障,古人讲唇亡齿寒不可不引起注意。因此,应该继续给金国输血,帮助他们抵抗蒙古。

两派主张都有很多人支持,右丞相史弥远倾向于扶持,不过南宋理宗最后采纳了强硬派的意见。

正式宣布停止付给金国岁币。

三、不作死不会死的典型:金国主动发起第四次宋金战争

俗话说,不作死不会死。

南宋尽管停止了岁币,但没有断绝两国外交关系,口头上只是建议金国缩减岁币数额,降到隆兴二年的数目:即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

然而,金国皇帝一口予以回绝。

不仅如此,金国还以南宋不缴纳岁币为理由,主动发起了侵略南宋的战争。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被蒙古打的吐血的女真人已经无法通过战场来获取利益。

第四次宋金战争持续数年后,金国多次被南宋击败,不仅损兵折将,而且根本无法取得进展。

四川方向,名将完颜阿邻战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将黄掴阿鲁答被俘;两淮方向,时全更是“一军全没”。

正如《金史》评价:“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枢府武骑尽于南”。

最终,迫于两线作战的压力,只能放弃进攻南宋。

金国自作孽的举动,却导致南宋方面失去了和平的兴趣,原本主张维持和好的丞相史弥远,也被迫改为对金强硬。

事实上,在蒙古的连续打击下,金国统治区域内的山东、山西、辽东、河北已经残破不堪。迁都到汴京以后,只能依靠黄河、潼关防御蒙古进攻。

南宋无论是否支付岁币,都已经无法改变金国灭亡的命运。

随着西夏的灭亡,金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四、南宋最终决定联蒙灭金

窝阔台继位后,蒙古对金国发起总攻,三路蒙军同时南下,窝阔台亲自率领中路蒙军渡过黄河直扑汴京。

其中,拖雷率领的蒙军在三峰山全歼金国最后十万精锐,金国末代皇帝金哀宗在汴京被包围前,率军队逃离。

此时的金国,灭亡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醒悟过来的金哀宗派使臣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试图说服南宋,不过一切都已经太晚,因为此时的金国,已经失去了作为“唇”的实力了。

这一年,蒙古使臣前往南宋,要求和南宋联军灭亡金国,不少朝中大臣都认为可以乘机报“靖康之耻”,以及一百多年来的血海深仇。

尽管淮安安抚使赵范举例当年联金灭元,最终招来祸患的“海上之盟”加以反对。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除了联合蒙古,已经别无更好的对策。

名将孟珙也认为:“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蒙古)无厌,将及我矣。”

意思就是,南宋并不具备坐山观虎斗的优势,与其坐看金国灭亡,不如抓住机会“和蒙”。

最终,宋理宗拍板派使臣回复蒙古,同意联军灭金。

在灭亡金国的过程中,南宋收复了包括寿、泗、宿、毫、海州,共五州、一军、二十县之地在内的两淮全境。

此外,京西方向,又收复唐、邓、息三州十一县,京东得邳州二县。

因此,从总体来看,南宋联蒙灭金和联金灭辽并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南宋对金国的态度 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金国实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如果金国能够抵御蒙古,那么南宋自然不会冒险去破坏和平,联络蒙古进攻。

反而是因为金国灭亡指日可待,南宋除了主动出兵为自己多争取一点利益外别无选择,才最终选择与蒙古结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得失心太重,事业和爱情终不能两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在位时,创造了很多丰功伟绩,他的贡献在整个汉朝也算是最出名的了。但是汉武帝也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他的得失心太重,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喜欢计较,这也让他身边的人倍感压力。汉武帝需要能臣,但是杀起能成来也是一点都不手软,不过事业和爱情始终很难兼得,哪怕他是不可一世的汉武大帝。可能大家很少看到汉武帝感

  • 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国灭六国的事情,其实在历史上还是真的很有意思的一个时间段了,因为这个时间段是真的非常的有意义的一个时间段了,秦国完成了很多壮举了,那么大家也知道秦国横扫六国也十分的不不简单,那么横扫六国的顺序又有那些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事情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秦灭六国

  • 大臣掏出免死金牌,为何皇帝还是将其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免死金牌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古代的一种东西,就是丹书铁券,丹书铁券又称金卷。在一些关于历史的电影剧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种镜头。一位罪不可赦的大臣,即将要被判死刑的时候,突然掏出了丹书铁券,使得当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对其犯下的重罪也是无可奈何,那么这就是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的作用。根据史料记载,丹书铁券因为其特

  • 朱祁钰为什么没有进入明十三陵,明英宗为何不让明代宗进皇家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这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说,皇帝死后继承皇位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是自己儿子,那么这中间一定是有故事的,这两位皇帝也不例外。而这两位皇帝的故事,竟然牵扯到了朱祁钰的身后大事,朱祁镇不允许他死后葬入明代皇帝陵园,使他成为唯一一个迁都之后不在明十三陵的皇帝,

  • 武圣关云长使用的武器真的就是我们想象中的青龙偃月刀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都知道由于后人的一些戏曲,评书以及一些艺术演绎的刻画,将历史上的有些事物和人物的形象已经做出了较大的改变。三国时期被称为武圣的关云长的形象已经在艺术的熏陶之下形成了固定形象,青龙偃月刀,长胡子以及赤兔马成为了关云长的标准形象。然而在真实的考古学中出土的一些三国时期的文物,以及三国时期的史料中记载

  • 赵佗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吗,赵佗为什么传位给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长寿,或许是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都是很留恋的,都希望能够多停留一刻,古代的帝王们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也知道很多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不过,长生不老是不可能了,长寿或许还能想一想,历史上就有一位寿命最长的皇帝,南越武帝赵佗。这个赵佗究竟有多长寿?“九朝元老”,自己称

  • 乾隆立太子为什么没有发生九子夺嫡?乾隆儿子都不想当皇帝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皇帝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就发生了九子夺嫡,还弄的京城一片腥风血雨。但是乾隆也有17个儿子。为什么他传位的时候就没发生九子夺嫡呢?难道乾隆的儿子都比较佛系,不在乎这皇位,感觉有些不太现实。其实皇帝的儿子们有没有这个野心去争夺皇位,也要看皇上给不给他们这个机会,清朝多数皇帝只要立好太子位,那其他皇子基

  • 三国时期最搞笑的三名大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名著,对这部名著了解的小伙伴们第一印象一般都是各种文臣武将,谋略纵横。中国有句老话,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也可谓是这句话的聚焦点。当年的文臣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等奇谋鬼才之士。武将则有吕布,关于,赵云,马超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武将。整个

  • 秦国皇帝列表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国的皇帝列表的问题,小编觉得这个问题提得不算好,因为没有把秦朝和秦国的真正概念搞清楚,所以提出的问题让人觉得十分的绝望啊,不知道怎么回答啊,但是其实这个问题如果真的要回答的话,我们分两个方面来看吧,那么到底怎么分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首先我们来分析

  • 妇好死后,武丁为什么还要把她嫁给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妇好,这是一个距离我们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名字,如果只是想要在史书当中去寻找关于她的事迹,可能是收获甚少,但是如果从当时的甲骨文当中,我们就会发现,她不仅仅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更是一个能上得战场的女将,甚至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和财产,不会经常和武丁住在一起。但是为什么当妇好死后,武丁还要给她主持冥婚,再把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