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最终结局都是什么

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最终结局都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3 更新时间:2024/2/27 4:52:02

唐太宗李世民,被后世人看作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他虽然是夺来的皇位,但是却能够将国家治理的很好,这一点是很难得的。李世民一生一共有十四个儿子,然而除了那么两个结局还算不错之外,其余的儿子们最终都可以说是没有善终。为什么会这样,他的那些儿子们最终都是怎么死的?李世民的儿子们结局都是怎样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玄武门前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秦王府的士兵冲进东宫、齐王府,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屠戮殆尽。遇难时,李元吉仅仅二十三岁,他的五个儿子能有多大,可想而知。听说十位幼孙惨遭劫难,身为爷爷,李渊束手无策,就连他自己,都是秦王的掌中物、阶下囚。毫无疑问,这是唐高祖一生中最“杯具”的时候,他不仅失去了权力,还送走了十二位至亲。

大哥、四弟的儿子们都没有好下场,那李世民的儿子呢?他们过得还好吗?

答案是:大部分都不好。

平心而论,唐太宗的生育能力还是很强的,一辈子生了三十五个,其中男孩十四人,女孩二十一人。从时间分布上看,大部分出生于贞观十年以前,三十七岁以后,李世民的生育能力呈断崖式下滑,基本上没有嫔妃再为他生过孩子了。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李世民自己清楚。十四位皇子中,结局最好的当属李治,他继承皇位,成为唐朝的第三位君主,总共在位三十四年,活了五十六岁,一千三百多年前,五十六岁不算早逝,属于中上水平。

结局第二好的是赵王李福,1972年,在陕西礼泉县烟霞乡岩峪村西北约600米处,考古队员挖出了李福和他的正妻宇文修罗多的墓志,上千字的铭文,为我们清晰勾勒出李福同学的一生。

据墓志记载,投胎能力极强的李福,三岁就封为赵王,十三岁担任秦州都督,秦州在哪呢?“玉门关外,雄规自远;金城郡下,令绩方宣”,玉门关、金城,都在长安的西北,丝绸之路的要道上,秦州就是今日的甘肃天水。十六岁那年,父皇驾崩了,在权力交接、新帝继位的敏感时刻,李治给李福安排了重要职务:“乃除右卫大将军,近司宫禁。朝夕帷殿,趋承恩礼”。右卫大将军,负责宫廷的警戒,李福天天在皇宫上班,从早到晚,守护皇帝哥哥的安全。把如此重要的职务交给赵王,可见唐高宗对他的信任。关键时刻,最靠谱的还是自己的弟弟。

干了五六年,高宗坐稳了皇位,他决定把李福安排到地方,做个刺史,就跟其他王爷一样。从此以后,李福同学彻底告别了长安,再也没有回到中央任职。在十六年的岁月里,他相继在鄺州、青州、隰州担任刺史,在梁州担任都督。“以咸亨元年九月十三日,薨于梁州之官第,春秋卅有七”。咸亨元年,李福病死在梁州官署,享年三十七岁,朝廷把他的灵柩运回长安,风光大葬于昭陵。并赏赐布帛两千段,米粟一千石慰问家属。

就这样,赵王李福走完了人生之路,他这辈子过得还是很顺利的,出身高贵,锦衣玉食,有地位也有待遇,结局还是善终,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政绩。因为过于平淡,史书对于赵王的记载非常简略,甚至还有错误的地方。比如《旧唐书》说他“贞观十三年受封”,可墓志铭写的是“贞观十年”,此处当以墓志为准,因为李福享受的是国葬,像封王这种基本信息,安排墓志铭的有关部门是不敢出错的。李福的一生看起来挺不错,美中不足,就是寿命稍微短了一点点,不过,要是多活十几年,想善终也困难。

除了李治、李福,剩下十二位兄弟就非常悲催了,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死因大致归纳为四个。

1.第一个原因:夭折

涉及人员:楚王李宽、江王李嚣、代王李简

在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代,小孩夭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和老百姓比,李宽虽然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有福分享受皇子的待遇。在上文提到的李福墓志中,作者把李福说成太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可是在《两唐书》中,都记载李福是太宗的第十三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墓志作者没有把李宽和李简算进去。李宽死的太早,又过继给了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夭折后,没有子嗣,也没有人延续他的香火,干脆忽略不计了。代王李简同样也是如此,而且他们的生母都地位低下,只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后宫女子,这样的人,不入皇帝法眼。江王李嚣虽然走的也早,但他的母亲是燕德妃,出身高,更受重视。

2.第二个原因:储位之争

涉及人员:恒山王李承乾 、吴王李恪、濮王李泰、蜀王李愔

初唐时期,小孩夭折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底层贫民,都有可能摊上这种坏事。李承乾他们下场不好,主要是因为储位之争,有皇家的特殊性。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叛乱未遂,被李世民废黜,可是在废掉他的诏书中,却只字不提谋反的事情。Why?给你两分钟思考一下,测测你的政治觉悟高不高……

OK!时间到!想出来了吗?

原因是,李世民想要保住他,留活口。如果在诏书中写了谋反,那可是十恶不赦的重罪,老百姓看了就会问,怎么不处死啊!就因为他是皇帝的儿子吗?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在废黜李承乾的诏书中,作者历数他的千般不是,唯独不能提谋反。李泰是李承乾的竞争对手,李世民把他也废了。因为李世民自己的皇位就是抢来的,如果默许李泰的行为,子孙后代自相残杀的事情就不可避免了。李恪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权力之争,但他的死亡也与之息息相关,唐太宗曾经咨询长孙无忌:要不要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坚决反对,从此奠定了吴王悲剧的命运。永徽年间,借着房遗爱谋反案,长孙无忌把李恪也牵连进来,一并赐死。作为吴王的同母兄弟,蜀王李愔也受到连累,贬为庶人。后来虽然恢复王爵,但封地是在条件恶劣的涪陵。十几年后,李愔死去。

3.第三个原因:谋反

涉及人员:齐王李佑、蒋王李恽

李佑是唐太宗的第五个儿子,他的墓志铭早就出土了:“大唐国公礼葬故祐墓志之铭”,不看内容,只看标题,就可以看出李佑的结局很不好,他是是按照国公之礼安葬的,爵位呢?官职呢?提都没提,因为没有了,被朝廷注销了!和大多数墓志一样,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李佑生前所任的爵位:武德年间,封宜阳郡王,食邑四千户;贞观之初,改封燕王,拜同州刺史;贞观十年,改封齐王。

“岂期溺变诈之俗,争心俄逞;惑谗邪之口,弄兵成衅。以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暴终于内侍省”,没想到啊,李佑竟然听信谗言,发动了叛乱,于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突然死于内侍省。墓志比较隐晦,只说了结果,没有说死因,突然死亡不是无缘无故的,李佑谋反后,天天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官兵来了,没有任何抵抗的办法,手下的士兵也不愿意给他卖命,将他生擒献给了朝廷。到长安后,李世民下旨,将李佑赐死于内侍省,齐王爵位一并废除。

那为什么要按照国公的礼仪埋葬李佑呢?因为李佑归天后,他已经没有任何官职,只是一介草民,要是用庶人的礼仪安葬他,有损皇家颜面,传出去太难听了。李世民和他毕竟父子一场,多多少少有点感情。可以说:赐死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国公之礼安葬更多体现了亲情与关怀。

李佑之死,是因为谋反;蒋王李恽之死,也是因为谋反。两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真反,后者是假反。上元年间,有人跑到皇宫,实名举报李恽谋反,李恽听说后,惶惶不可终日,想不开自杀了。后来真相大白,蒋王是冤枉的,他没有图谋不轨。于是朝廷就把李恽的棺材运到京城,陪葬于昭陵,还追赠他为司空、荆州大都督。对于这件事情,史书记载的非常简略,诬告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背后有没有人指使?他和蒋王到底有什么过节,竟然跑到皇宫去诬陷,不怕死吗?。李恽明明没反,为什么要自杀?心中有鬼?一系列问题,答案无从知晓。

4.第四个原因:武则天

涉及人员:曹王李明、越王李贞、纪王李慎

平时上网,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历史自媒体八卦李明同学的母亲杨氏。她原本是齐王李元吉的正妻,玄武门之变后,不知怎么的,上了李世民的龙床,生下了曹王李明。据史书记载,唐太宗一度想立杨氏为皇后,可由于魏征的劝谏,最后没有成功。唐高宗即位后,把李明过继给李元吉,叔叔的儿子们当年都被父皇杀了,断了香火,太可怜,现在就把李明送给他当儿子吧。李元吉要是泉下有知,鼻子都得气歪了!哦!李世民杀了我,和我老婆生了孩子,现在怕我绝后,还把这个小孩过继给我……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李明呢?因为李明同学不安分,和太子李贤是一伙的,等到李贤被废,覆巢之下,岂有累卵。站错队,自然也遭了殃,降为零陵王,流放黔州。为了斩草除根,武则天要求都督谢祐逼迫李明自杀,事成之后,唐高宗没有办法,又十分痛惜兄弟,就把黔州的官员全部免职。诏书发布后,谢祐肯定一脸懵逼,天后让我杀人,天皇让我背黑锅。不愧是两口子,求内心深处的阴影面积……

越王李贞和纪王李慎都死在高宗之后,当时武则天执掌政务,大有改朝换代之势,李唐皇室人人自危,密谋起兵匡复。明堂落成后,武则天要求各地宗室赶到洛阳参加典礼,李氏诸王担心这是太后的圈套,想趁机把他们一网打尽。于是李贞就起兵谋反了,万万没想到,鲁王、霍王是一帮坑队友,都不响应李贞。接到消息,武则天调集大军镇压,李贞实力弱小,当然不是对手了,绝望之下,服毒自尽。纪王李慎没有参与,却无法独善其身,武则天让人把他装在囚车上,流放岭南,纪王都六十多岁了,生理、心理都受不了这种折腾,在半道上就一命呜呼。

5.小结

生于帝王家,就好比买股票,收益是高了,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倍增。在政治漩涡中,难免被权力斗争所波及。皇位这种东西,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迷人,你想啊,手握最高权力,金钱、美女、豪宅……应有尽有,诱惑性太强,99%的人都惦记,都求之不得。

第二是排他性,金字塔的顶端,只能有一个人,否则政出多门,到底谁说了算。开宝末年,吴越王钱弘俶辞别宋太祖,临行前,宋太祖对他说:天空再大,也只有一个太阳。你是皇帝,朕也是皇帝,普天之下,怎么能有两个皇帝呢?几年后,钱弘俶就纳土归降了。

正因为迷人,古往今来,竞争者络绎不绝,死了一批又来一批,君不见,两千多年的皇朝史,血迹斑斑,目不忍视;正因为排他,最高统治者要举起屠刀,维护既得利益,防患于未然,不管是否真的谋反,只要有嫌疑,就不能轻易放过。

像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承乾、李泰是主动参与竞争的,作为输家,他们在流放地点度过了残生;李明是间接参与,如果章怀太子真的上位,他肯定能加官进爵,捞取政治利益;像李恪、李贞、李慎这些人,都是被波及的,统治者认为他们有威胁,他们就没有好下场,罗织个罪名,太容易了,申述?向谁申述?政府、法官,都是一家控制的,找谁评理去。你说李元吉那五个不满十岁的小孩为什么被杀?他们是小屁孩,懂什么?因为在李世民看来,这些人长大后,了解了身世,对他的统治存在隐患,与其听之任之,倒不如一了百了,连亲兄弟都杀了,还在乎十个小孩?

总之:皇室有风险,投胎需谨慎。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往往暗藏杀机,身不由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穿越回宋朝会过的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想象,古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荧幕上呈现出来的,都只是某一方面,或者说那都只是现代人的想象,而如果真要了解一个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寻找记录那个时代真实情况的文字或者图画。而很多人都希望能回到宋朝,体验一把宋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真实的宋朝百姓一天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宋朝(960

  • 秦始皇的弟弟为什么要投降赵国,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战国时期历史的人,应该对秦赵两国之间的恩怨有所了解,他们一直都是仇人,两国之间互相看不对眼,一有机会都不会放过对方。然而,秦始皇的弟弟,战国末期的秦国公子成蟜,他却在这种情况下投降了赵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身为秦国人,还是秦国公子,成蟜投降赵国有什么目的?当时的他又是怎么做到的?秦始皇是中国古代

  • 雍正对张廷玉高度赞扬,乾隆为什么不喜欢张廷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张廷玉,是清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他是汉人官员,在当时的满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张廷玉以汉人的身份做到配享太庙的地位,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也由此可以看出,张廷玉本人的能力。张廷玉获得过雍正的高度赞扬,然而乾隆却一直都都不怎么喜欢张廷玉,这是为什么?乾隆为何不待见张廷玉?张廷玉是清朝配

  • 刘琮降曹为什么不告诉刘备?刘表遗嘱有让刘备辅佐刘琮接手荆州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被曹操击败后,就逃到了荆州投靠刘表,而刘表也是热情接纳了刘备,还让他在新野屯兵。其实当时刘表的势力还算比较强大的,和袁绍、刘秀都是朋友,关键是刘表占据了整个荆江,有这样一个绝佳的战略地位足以让刘表称雄。不过等刘表病逝以后,他的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发生了矛盾,不过蔡瑁和张允更加支持刘琮继位,刘备也是

  • 崇祯帝最开始是信王,为什么一直在京中没有就藩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崇祯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皇帝不简单,但是命运也实在是坎坷,最后下次也是落得自尽,其实有的人说了这是崇祯太作死了,所以也算是命运吧,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崇祯帝早期的时候他其实是信王的,其实就当时的分封就藩的制度,崇祯应该早就要离开京中的,但是崇祯却没有,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明朝是大王朝为什么不能扼杀小部落后金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朝代也是经历过繁荣富强最后走向灭亡的,但是其实这些也都是正常的现象,毕竟历史就是这样的,那有朝代能一直持续呢?所以要用正面的眼光看这些事情,话说其实在明朝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但是大明朝却不能阻止小部落后金的崛起,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

  • 刘邦为什么敢去鸿门宴?刘邦不怕被项羽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敢赴鸿门宴,他当时不怕被项羽杀么?其实刘邦怕的要死,但是又不得不去,如果刘邦拒绝的话,当时项羽就能将他治罪,算是有一个开战理由了。所以刘邦要做的就是在鸿门宴上保住自己的性命,其实像刘邦这样的小人物,是决不能轻易暴露自己野心的,那当时的刘邦他已经做好称帝的准备了么?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端倪了,不过鸿

  • 清朝公主被嫁到蒙古后为什么不能生育?只因蒙古国的一个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在清朝出身的公主们,命运都不会很自由,她们当中部分人的婚姻注定和政治挂钩。皇帝为了稳固住边域的和平,会同蒙古联姻,就是把公主给嫁过去,所以这些公主丝毫没有爱情可言,今后也只能在蒙古生活。不过嫁到蒙古的公主,有部分不能生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也跟蒙古有个奇葩规定有关,但这个说法一直也难得到证实,

  • 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长子,而是给了第九子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皇帝传位都讲究一个立长不立幼,但是李世民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长子,而是给了第九子李治呢?其实李世民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前面八个儿子不是被废就是自杀,大部分儿子的结局都非常不好。长子李承乾因为犯了谋反罪直接被赐死,但是李世民不忍心杀他,所以把他贬为庶人。之后李世民的儿子也是相继出了各种问题,到了李治这

  • 关于扁鹊的资料,神医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历史上,不仅有很出名的政治人物、文学人物,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比如医生大夫。历史上也有很多名医,除了一直被讨论的究竟是不是死于曹操之手的华佗,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扁鹊在中医学历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他奠定了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不过,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关于扁鹊的事?今天就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