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贵族,没有其他国家那种家徽?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贵族,没有其他国家那种家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5 更新时间:2024/2/9 23:08:09

很多人在看一些欧洲的历史的时候,或者涉及到日本古代的影视作品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古代的贵族们,但凡是一个大家族,基本上都会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家徽”,这个家徽就代表着这个大家族,但是反观中国的古代,却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朝代,也没有一个延续下来的大家族这样做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贵族们没有给自己设定家徽的传统呢?

这个问题,说实话三解在看到之前,还真没怎么考虑过,细咂摸味道还真挺有意思,因为日本人有家纹,比如织田信长的木瓜纹、德川家康的三叶葵、真田幸村的六文钱、武田信玄的武田菱,在游戏里看得多了,反倒不太当回事。

无独有偶,完全不存在传承关系的欧洲贵族家庭,也有家徽,狮子、双头鹰、盾牌,还在联姻中各种排列组合,至于《冰与火之歌》里那套体系,追剧的小伙伴们更是熟悉得不得了。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合,我们却没有呢?实在值得分析一二。

好吧,还是直接进入今天的答题环节:为什么中国古代贵族没有《冰与火之歌》里的那种家徽?

中国古代太长了,这个问题要分阶段来说。

在上古时代,商朝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商朝分属东夷,鸟,可能就是它的图腾。

以疑古著称的顾颉刚先生,曾依据《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汉书·地理志》、《说苑·修文》、《后汉书·杜尚传》等文献资料,驳斥了唐朝人将《尚书·禹贡》“冀州……鸟夷皮服;扬州……鸟夷卉服”中的“鸟夷”改为“岛夷”的错误,明确提出上古的文化族群实应分别为黄帝炎帝和鸟夷共三个谱系。

经顾先生研究,鸟夷民族族大人多,占有中国沿海一带,以淮水流域为其大本营,实跨《禹贡》之扬、豫、徐、青诸州,延及于冀者则为夫余。

殷人、秦人、徐人的祖先各有一套卵生的传说,他们都分属于鸟夷这个大部族。

历史上的郯、任、宿、须句、颛顼等国都是风姓,风即凤,都是以凤鸟为图腾的部族,凡商、奄、淮夷、徐戎、群舒、秦、赵、梁、郯、任、宿、须句、颛顼、鸣条,全都出于该鸟夷部族的扩展和分化。而太皞、少皞、皋陶、益、喾、契、挚,皆均为鸟夷的宗神。甚至疑及并有卵生传说的朝鲜、高丽、夫余,是即《禹贡》的冀州鸟夷之所迁变。

当然,这是族属的图腾,就像突厥、铁勒的部族联盟,突厥即以狼为标记图腾,铁勒则以牛为标记图腾,这是作为部族,或者说部落核心家族的标记(称为图腾可能并不确切),另外就是古罗马人的狼标志。

之所以会有这些,往往起自文字时代之前的传统,因为没有文字,才需要“物化”的表意,比如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后期,开始有了金属铸币,上面的图案就是某种动物,借以表示货币价值,比如牛羊之类。

西方的贵族血统,理论上溯的顶点是查理曼大帝时代,而其血缘的传递则是在罗马帝国末期日耳曼蛮族涌入西欧开始的,日耳曼人早期是没有部族贵族的,他们有非常深刻的平等意识,且没有奴隶,但是有选举出的军事统帅,这些部族的军事统帅,逐步形成了早期的王族、贵族。

而这些王族、贵族与基督教结合之后,经过基督教的教义加持,才具有了血统的神圣性。而必须指出的是,西欧的贵族们,很大一部分是文盲……这和中国周朝之后的分封血统贵族完全不同。

周的贵族既是军事领袖,也是文化传承者,并没有西欧和早期文明那样独立的、强大的祭司、教士阶层。所以他们的血统关系,并不需要用“文字时代”前的物化表现。在周天子有宗庙,诸侯也有宗庙,贵族有家庙,然后有文字记录的谱系。

欧洲的贵族家徽,其实可以看得出来,是对于家族历史传承和联姻关系的记录,这些是要配合谱牒学家的研究,之所以会有这玩意儿,在于中世纪欧洲的继承权法律比较复杂,绝嗣的封建主,存在漫长的顺位血缘继承人,所以社会很有需要。

周的分封贵族,到春秋末期、战国前期,已经把摔倒在地,到了秦汉之交,这些贵族在新的军功授爵国家体系的压迫下,已经不再具有贵族地位,最终消亡。

之后的贵族时代,是南北朝到隋唐,区分士族和寒庶的手段是“士族志”、“姓氏录”,乃至于官方的户籍,当时的户籍登记和今天不一样,要写明高祖父到本人在历代当过什么官,以及和谁家通过婚的情况。其中,妻子身份分三种:嫡妻、继室、妾;子女的身份分两种:嫡子、庶子。还要标注是否有犯法的情况,是否有士庶杂婚的情况,如果有则要免除士族身份和待遇。

这种严格的官方文书制度,就封建时代的欧洲和日本的小样,根本造不出来,所以只能靠各个贵族家族自行保存相关谱系、文件,等到有纠纷的时候,请出专门的谱系学家进行考证鉴定。

日本的家纹的情况也与欧洲类似,这是由天皇—贵族(公卿)构成的世袭贵族制体系,种类繁多的武士家门,其实是在这个体系之中存在的一个肿瘤,或者说异变体。

这套家门等级标志体系,最直接的使用就是战场上,贵族引领农兵作战的方式,需要对于敌我进行鲜明、易懂的标识,简言之,就是欧洲和日本的贵族社会因为其文明发育的问题,保留了更多文字时代前的传统,并进行了制度化的重新解释和完善,所以有这个东西。

而中国则早早进入了文明时代,战争方式也早已职业化、专业化,因此,可以采取更多的文明时代的方式来确认血统和谱牒,直到贵族时代结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山下,实际上是为了保住玉帝颜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中,作为天地最高主宰的玉皇大帝,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却显得狼狈不堪,好像和人界的普通皇帝并无区别。很多朋友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玉帝看起来一点法术都不会呢,竟被一只猴子耍的颜面尽失。可能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作者本人知道了,反正吴先生就是这样设定的。不过退一步说,玉帝不会法术也能解释的通,毕竟他贵为

  • 历史上的薛家为何被满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部古装电视剧叫做《薛仁贵传奇》相信已经有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只要看过的小伙伴肯定会知道里面的一个角色“薛丁山”了。薛丁山是薛仁贵的儿子,在我国真正的历史上,薛仁贵的儿子原名叫做薛讷,也就是电视剧当中薛丁山的历史原型了。在历史上,薛家最终被灭满门,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

  • 唐僧肉真的长生不老吗?实际上只是灵山放出的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中,各方妖怪捉拿唐僧基本上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获得长生不老之躯。不过唐僧肉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这个答案就不一定了。因为《西游记》里的妖怪都有拖延症,就算他们抓走了唐僧,也不是立马下口,而是各种宴请筹备,导致唐僧每次都能让悟空顺利救出。结果直到取经结束,也没一个妖怪吃上一口唐僧肉,所以根

  • 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李自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我国明末清初历史中提闯王李自成以及大顺政权最终灭亡的这段历史,大多数人往往会将"山海关之战"拿出来评价,所谓"一战亡两朝"等等,仿佛经此一役,吴三桂与清军便彻底将李自成打趴下了,而事实上这种说法简直就是荒谬到了极致。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当时的李自成号称拥兵百万,占据着整个北方,而山海关一

  • 东方不败练成葵花宝典丢了雄心和身体,唯独这一样东西没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东方不败愿意练葵花宝典本就是一种赌博,葵花宝典百年来无一人能够练成,除了自宫带来的风险以外,还要承担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结果东方不败的确成为天下武功第一强者,但他此前的雄心已经烟消云散,自己也变的阴阳颠倒不男不女。可以说东方不败为了学成葵花宝典,丢掉了自己的野心还有身体,不过东方不败有一样很重要的东

  • 二战意大利军队真的没有战斗力吗?要么接受投降,要么打到你怀疑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灾难性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几乎整个世界都成为了修罗战场,最终导致了9000多万人的死亡。当年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这毋庸置疑,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而且还一度威胁着前苏联和英国。同为轴心国阵营,德国拥有了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而意大利却是拥有了战斗力最

  • 孙殿英盗墓的时候,是怎么对待慈禧太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距离我们年代比较近的盗墓贼,孙殿英,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孙殿英的本职并不是盗墓,但是他却因为盗墓而出名,最出名的事情就是盗了清西陵。孙殿英盗过慈禧的墓,也正是因此,一直流传着一种孙殿英在盗墓的时候,对慈禧有过侮辱行为的传言。那这些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孙殿英到底是怎么对待曾经不可一世的显赫尊荣的

  • 左冷禅机关算尽却输给岳不群,“真小人”败给了“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左冷禅是嵩山派掌门,五岳盟主,只是他的名声在江湖上被同道所不齿。虽然他自称名门正派,但在众人眼里他和反派无异,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能够不择手段、不讲道义的人。左冷禅的野心一早便显露无疑,他想要一统五岳就是为了称霸武林,挑战少林、武当这样的传统豪强在江湖上的地位。可惜最后左冷禅机关算尽,却是为岳不群做了

  • 真实的延禧宫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延禧攻略》虽然早就已经播完了,但是作为一历史背景为题材的电视剧,却能够一直保持着人们对它的喜爱和讨论。剧中出现的“延禧宫”在故宫当中是真实存在的,而故宫方面一直没有对延禧宫进行修缮,但现在修缮延禧宫已经成为了故宫将要展开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故宫要修缮延禧宫?原本的延禧宫又是什

  • 二战克里木战役中,施彭内克伯爵为何抗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克里木战役的关键时刻,苏联的军队已经是在刻赤半岛实施登陆了。当时曼施坦因正在指挥着部队攻打塞瓦尔斯托波尔要塞,遂要求第42军坚守阵地,阻止苏军的登陆,可施彭内克中将却擅自命令部队后撤,最终导致曼施坦因占领克里木的计划功亏一篑。那么施彭内克中将为何要后撤呢?确实当时德军第42军军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