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皇帝昏庸透顶,不会管理国家也不会处事

这个皇帝昏庸透顶,不会管理国家也不会处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22 更新时间:2024/3/19 1:42:48

无能官吏彰显其权势,无能昏君则彰显其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是古而有之的事情。历史上有一位君主不仅暴力,而且,昏庸透顶,那就是秦二世胡亥

丞相李斯上书《行督责》,让胡亥“师出有名”的肆意妄为,专制独裁。李斯拍马屁可是一把好手,拍到胡亥的心缝里去了。并且,同袍称臣的赵高比李斯的手段更高明,他建议胡亥当“圣主”,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对胡亥建议:只有保持君主的神秘莫测,不让大臣们轻易见到您的面,不露短处给大臣,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您也不会在他们面前丢脸,是维护尊严的最佳办法。这是典型的躲避现实,既不听取意见也不多与大臣互动,等同于不问政事了。

所谓“灯下黑”,说的就是胡亥轻信赵高谗言,破害忠臣,蒙恬死于非命。据说,胡亥刚即位不久,就开始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大兴土木不说,征召五万精兵陪驾出游,过的非常快活,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担忧自己的江山能否稳定,于是,便向赵高求问。

赵高说:你如果想高枕无忧,还是把生杀大权交于给我赵高,这样您安心玩乐,我替您把守朝政。

蒙恬兄弟在始皇期最受器重,赵高得权第一件事就是杀害异己。除掉蒙氏二兄弟后,转头指向秦王室,残忍的杀害了皇室十二个王子。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另一次在杜邮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

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等其他许多的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死得名声好一点的是公子高,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殉葬。

之后,赵高的权力之大实乃遮天蔽日,连胡亥也不可匹及。从“灯下黑”误信谗言,到后来不敢动摇赵高地位,也引出了“指鹿为马”的故事。

此时,胡亥的内心估计也痛恨自己吧。

赵高建议胡亥当“圣主”,过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求乐的日子。他自己则拉大旗作虎皮经常假传圣旨。为排除异己,设计除李斯,也能看出其手段之高明。李斯担心胡亥每日享乐荒废朝政,意图找机会劝说一番。

然而,赵高则看准机会,偏在胡亥与妃子们寻欢作乐之际安排李斯觐见,二次三番让胡亥心有不满。李斯见赵高有邪佞迹象,非常担心他做出造反之事,上书给胡亥说明自己的担忧。胡亥想都没想,就把这封信给赵高看,更是加深了赵高扳倒李斯的决心。

没过几天,李斯协冯将军汇报胡亥:边疆戍守出现问题,为了缓解民愤,建议您暂停修建阿房宫。胡亥大怒,认为:始皇开创的基业那么稳固,一定是李斯等人看管不利才造成的民意起义。于是,便下令关押二人交由司法官查问。

将军寒心自不必说,感觉受到奇耻大辱就在牢内自尽了,而李斯也被赵高屈打成招。赵高编制了一个李斯等人,伙同边疆民众预谋造反的虚假故事,经过一系列策划,终将李斯扳倒,自此,朝内再也无人能撼动赵高的势力。

李斯去世后,赵高管理朝中各项事务,无论大小缓急,均由他一手操办,几乎成了太上皇,不把胡亥放在眼里。有一天,赵高命一位大臣牵来一头鹿给胡亥,并对胡亥说“臣为您献上一匹马供您赏乐”,胡亥大惑“这明明是一只鹿啊”赵高板起了脸问左右大臣这到底是鹿是马。

围观之人纷纷慑于赵高淫威回答说:这是马,也有刚正不阿的大臣据实回答:是一只鹿。胡亥也不以为然,命人服侍自己去打猎了。胡亥走后,赵高便把那些说实话的大臣们就地正法,告诉大众谁也不许忤逆他。“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秦朝的气数,在胡亥与赵高的统治下,已丧失殆尽。

此刻,项羽刘邦组成的反秦军势头正猛,并在巨鹿一战中大获成功,秦军主力精锐耗尽。秦国二十万大军纷纷举手投降,六国贵族见势趁机自立为王,往西挺进。刘邦带数万兵马迂回至陕西西南单江北岸附近,并派人联系赵高希望他做内应。赵高看胡亥气势已尽,决心帮助刘邦,装病不上朝,暗自盘算夺位之事。

胡亥隐约察觉赵高异常,赵高立马与弟弟赵成以及女婿商议对策,制定弑君计划:女婿扮演山东农民攻打望夷宫,让弟弟扮演郎中在宫内做内应。而赵高自己指挥全局,一场轰轰烈烈的弑君计划在悄然展开。

等胡亥明白过来的时候也晚了,便跟赵高讨价还价,让赵高赏自己当个郡王、不行就是万户侯再不行就当个平民百姓也行。赵高当然没有理会胡亥的请求,无奈之下,胡亥只得拔出长剑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可悲又可恨的一生。

胡亥死时只有二十四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以黔首(即百姓,因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礼节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今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

标签: 胡亥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于李常杰的评价是怎么样的?李常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常杰,越南,历史解密

    赋诗振军心宋越熙宁战争期间,李常杰与宋军交战于如月江、富良江一带,越军无心恋战。某夜,李常杰赋诗道:“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越军听后,军心复振。根据陈仲金的说法,李常杰害怕自己的军队灰心丧气,便编撰此诗,并说成是由神仙所作,以令军队恢复斗志。常杰作为越南李

  • 诸葛亮究竟是怎么治理蜀国的 诸葛亮治理下蜀国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死后,诸葛亮以丞相之职辅佐蜀后主刘禅,管理国家军政大事。对外,诸葛亮派遣使节出使吴国,劝孙权与曹魏断交,与蜀交好,魏吴断交后,蜀汉得以全力对付曹魏;率兵南征,平定南中少数民族反叛,并坚持以“攻心为 上”的原则治理少 数民族地

  • 韩信拿下赵地张耳被封王,他拿下齐地为什么就不能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经过背水一战,韩信成功地斩杀成安君陈馀于沚水,虏获赵王歇。而后,在韩信的报请后,原被项羽封在赵地的常山王张耳被刘邦封为新的赵王。也就是说,张耳名义上和韩信一起平定赵地,实际上基本上是靠韩信的雄韬伟略才拿下赵地,张耳则在韩信平定赵地后捡了个大便宜,成了赵王。拿下赵地之后,韩信又凭一纸书信降服了燕王臧荼

  • 唐武宗灭佛对中国的佛教有什么影响?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武宗灭佛,唐朝,历史解密

    会昌毁佛是中对佛教破坏力最大的一次排佛运动,相比于其他时期的排佛运动,由于唐王朝是统一的王朝,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推行的毁佛政策,在整个中国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佛教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损伤。在这场毁佛运动中寺院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天台宗和华严宗大量经典在毁佛运动散失,导致后世僧人不得不从新罗、日

  • 富察贵人有着什么样的来历 为什么家世会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甄嬛,雍正,历史解密

    很多网友都很好奇电视剧《甄嬛传》中富察贵人为什么家世高,富察贵人在剧中稍有姿色,但是却不聪明,更是胆小怕事,最后因为得罪甄嬛,被甄嬛两句话就吓疯了,那么富察贵人为什么家世高呢?一起来看看这个富察贵人有什么来历吧!富察贵人是满军旗出身,其性自大傲慢、恃宠生娇。但性格懦弱胆小,害怕鬼神之说。入宫初期就颇

  • 朱元璋规定贪污满60两处死,官员贪60两为何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惩贪除恶历来都是各朝各代皇帝们非常提倡的,正所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在古代社会,这天底下的财富都是属于皇帝所有的,贪官污吏们贪得那就是皇帝的钱,这样的事情哪个皇帝会容忍呢?那简直就是太岁头上动土的事情,而皇帝们对于贪官的惩治力度也是有不同的。其中大家最为熟知的应该就是朱元璋和刘邦两位皇帝了,这两位都

  • 作为安史之乱重要人物的安禄山 为什么却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安禄山,历史解密

    在唐朝历史上,安禄山是个重要人物。他发动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盛世走上了下坡路,同时还僭越称帝,建立了大燕政权。然而,这样一个忤逆的人,最后却死在了亲儿子手中。他怎么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呢?(安禄山剧照)关于安禄山的出生,比较奇特。据说,他的胡人父亲当年娶了突厥巫婆,多年没有子嗣。最后,还是去祭拜扎

  • 省港大罢工持续时间有多久 事件对英帝国主义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广州,香港,历史解密

    省港大罢工是广州、香港工人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而举行的政治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是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准备地举行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邓中夏、杨殷、苏兆征、林伟民、李启汉等人到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会以及工人群众中进行

  • 北狄: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狄,周朝,历史解密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周朝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北狄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

  • 司马懿其实早已看透“空城计”,不去攻打是因另有打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提及《三国演义》这部堪称经典的巨作,相信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运筹帷幄的诸葛亮想来大家也都知晓。下面小编来为大家揭晓司马懿其实早已看透“空城计”,不去攻打是因另有打算!在《三国演义》九十五回中,司马懿要取街亭,而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他不听王平的劝告,铁下心于山上林木深处安营扎寨,于是司马懿率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