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韩信攻打匈奴,结果会怎么样

如果韩信攻打匈奴,结果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4/3/22 12:54:22

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对战,一直都没有停歇,汉朝时期,刘邦亲自率兵攻打匈奴,结果却遭遇了惨败,这总是不得不让人在想,如果当时率兵攻打匈奴的并不是刘邦,而是兵仙韩信,那结果会不会和现在我们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假设当时刘邦没有自己出兵,而是派出韩信去进行抗击匈奴的任务,历史又会怎样发展?汉朝还会失败,还会有后来的与匈奴和亲的历史吗?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其实,答案就在“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中。也就是说,统领千军万马,决胜两军阵前,是韩信的优势;任贤用能,使其各展所长,是刘邦的优势。

所以,刘邦以己之短,统领大军,对决战场,胜的希望自然就非常渺茫了,更别说是其初次面对匈奴骑兵进行大兵团作战了。能不大败已是万幸,这还要得益于汉军装备的精良、军士作战的勇猛、上下一心的团结。反之,如果由韩信这个军事专家,军神统兵,最基本的敌我优劣之势,还是分得非常清楚的。特别是韩信在楚汉争霸战期间的一场场智珠对决,一幕幕血性争锋,其汲取的作战经验是何其丰富,奈何之后再无展现之机。

因此,外行人做内行人的事,结果不言自明。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战争经过,就不难发现刘邦既不知己,又不识敌,更不懂兵,这又如何能胜。而兵家则讲究的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公元前201年,匈奴大单于冒顿率领40万大军包围了汉朝边疆要塞马邑。守将韩王信在久等无援的情况下,开城降贼、叛国投敌。接着,匈奴大军长驱直入,铁骑踏破雁门关,直逼重镇太原。

战报传到西汉都城长安后,汉高祖刘邦闻信龙颜大怒。毅然于公元前200年冬,亲率32万大军进行征伐。一为征伐匈奴侵略大汉领地;二为平定韩王信叛乱。

开拔不久,大军便在铜鞮和韩王信的军队发生了遭遇战。面对实力极其悬殊的两军对决,韩王信的军队很快便被汉军剿灭,韩王信仅以身免。随后,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接连克复晋阳、离石等六城,之后又攻克了楼烦等漠北之地。

眼看汉军锋锐正盛、气势凶猛,单于冒顿思得一条诱敌深入之计,欲破汉军。这时,冒顿率领匈奴大军以老弱病残为诱饵,佯装兵败,并且连败数百里之地,让主力精兵躲开了汉军的侦骑。

由于连续不断的胜利,刘邦此时如同许多失败的枭雄一样,犯起了骄傲自大的毛病。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小小匈奴根本不配作对手。就在这时,负责侦查匈奴敌情的大将刘敬前来报告,说匈奴故意示之以弱,必有精兵埋伏,当先行站稳脚跟,等待后续大军到来后,再行追击比较妥当。

但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汉高祖刘邦不但不听其谏,反而大骂刘敬吃里扒外,长敌军士气,灭自家威风。并以动摇军心之罪,将刘敬囚禁于广武城内。

这和汉未枭雄袁绍囚禁田丰时的情景何其相似。这样明显的诱敌之计,以韩信之能会冒进吗?显然不会,或许还会来个将计就计之类的计谋也说不定。所以说,刘邦不懂兵。前期之所以能胜,主要依靠强大的军队实力进行碾压,并不需要太多的谋略。

之后,刘邦余怒未消,命令大军迅速追击。大军接令,顶风冒雪,一步一脚向前迈进,先头部队最终来到了平城。这时,单于冒顿眼见刘邦大军中计,心下大喜,立即命令匈奴主力大军前往平城东侧白登山一带设伏。

此刻,刘邦依然坚信兵贵神速的理念,不等后续大军跟进,便在先锋部队的护卫下,根据匈奴的“败退”线索,追到了白登山,一脚闯进了匈奴大军的包围圈。

谁知,就在刘邦兴奋的脸色还未平复,以为胆小的匈奴大军又逃掉的当口,突然四面旌旗招展,大军涌动。这下,刘邦的脸色瞬间由红润变成了惨白,心情如同此刻的寒冬般哇凉哇凉的。因为,汉军驻扎的白登山已被冒顿指挥的四十万匈奴大军团团包围。这下,刘邦立即明白自己已中匈奴大军的诱敌深入之计,但为时已晚。

自己的兵马多为步兵,硬要用自己的双腿去追骑在四只脚上的敌人,不是傻吗?因为敌人随时都可以攻击你,而你却连对方主力的影子都不一定能见到,这还怎么打。兵法云:“先虑败,而后虑胜。”而刘邦则一心幻想着胜利,根本不去考虑会失败,此做派明显同兵法所讲背道而驰,又怎能取胜。

虽然,陈平通过实施离间计,最终阏氏和冒顿单于“中计”,令匈奴大军打开包围缺口,刘邦才得以脱身。其实,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眼看就能消灭大汉皇帝这样的功绩,单于冒顿和阏氏皆非无能之辈,即将占领大汉,如此机遇,怕傻子都知道轻重吧。实则是匈奴侦骑已探得汉军的后续部队和援军即将抵达,这才不想和汉军主力对决,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更何况其侧还有月氏国一直对匈奴虎视眈眈,那里经受得起主力大损,为此才“网开一面”放汉军撤离,并从后追击汉军,收缴军资物品,以壮实力。

接着,也就是刘邦被匈奴大军包围的七天七夜间后,汉军主力便以抵达了平城,与刘邦部队遥相呼应,一场真正的大战也即将开始。由此可见,刘邦明显的不知己、不识敌,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吗?熟读兵书战策,经历无数战阵的韩信会犯这样低级的军事错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后来,当冒顿与吕后开玩笑的时候,吕后欲攻匈奴,遂问樊哙是否可行?樊哙回答:只要给他十万大军,便可横扫匈奴。无论此话是否夸张,但以战功赫赫的樊哙而言,当不至信口开河。由此可知,军略强于樊哙的韩信,自然也会取得更大的胜利。所以说,如果汉初不是刘邦带兵去打匈奴,而派韩信去打,平城之战绝对不会败,也许韩信一战,便可去除大汉西北匈奴大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过为什么只学了玄铁重剑,却没学会独孤九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很多人都替杨过感到不值,都遇上独孤求败最好的好友神雕了,学的竟然不是独孤九剑,而是玄铁重剑,难道这次是神雕把杨过给坑啦?可能神雕也不知道独孤九剑的秘籍在哪,山洞里就只有玄铁重剑的秘籍。其实玄铁重剑的实力也不算差,怎么说也是独孤求败四十岁以前行走江湖使用的招式和兵器,只能说这里稍微给杨过增加了一些

  • 萧峰死之前为何非要传降龙十八掌给虚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萧峰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是真的厉害,但是再厉害的人也有死的时候,但是在乔峰死的时候出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乔峰非要把降龙十八掌传授给虚竹,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有的人说了,是因为萧峰知道自己要死了,需要把武功延续下去,那么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这是金庸

  •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给武大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流传甚广,他们各自的形象自然也是深入人心,潘金莲所代表的水性杨花的蛇蝎妇人,更是让她的名字成了一个笑话。不过,潘金莲毕竟是十分貌美的,但是武大郎不仅丑陋,而且身材很矮,和潘金莲站在一起一点也不像夫妻,潘金莲又是为什么会嫁给武大郎呢?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究竟是自愿还是被迫,难道是她自

  • 鹿鼎记中韦小宝与康熙关系那么好,为何只被封为一等鹿鼎公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992年由王晶导演喜剧电影《鹿鼎记》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由于情节曲折,笑料百出,贡献了许多堪为经典的桥段,成为70后、80后的共同回忆。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头再来重温这部电影,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就比如韦小宝与康熙皇帝关系那么好,立下那么多功劳,为什么韦小宝也只是被封为一等鹿鼎公呢?而不

  • 二战时期日本发明的最奇葩的自杀武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日本也是狗急跳墙了,发明出了各种不要命的打法与战术,可以说在当时日本的各个兵种与部队中都有着自己的“自杀式进攻方式”。没有任何胜算的日本军队也就只剩下了这种本事了,好像不去自杀攻击就等于不爱国似的。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日本在战争后

  • 为什么古代皇帝很少被毒死?想在皇帝饭菜里下毒根本不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很少出现皇帝因为吃饭被毒死的情况,因为你可能不知道,给皇帝吃的饭菜要经过多少人的把关和检验。因为在饭里下毒几乎是最容易、也最难查出犯人的作案手法,所以皇帝在这一块自然是要加强管理。如果皇帝的饭菜都没办法保证绝对的安全,可能历史上一大半的皇帝都会被毒死。要知道想让皇帝死的不一定都是外人,还有可

  • 谛听靠什么分辨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谛听究竟有何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六耳猕猴同孙悟空一样都是四大灵猴之一,六耳猕猴不仅外表和孙悟空一模一样,法力也同孙悟空相当。这两只灵猴曾大战几天几夜就是分不出胜负,关键是其他人也没办法将他们辨认出来。唐僧念紧箍咒,六耳猕猴和孙悟空都会头疼;来到照妖镜面前,镜子也看不出六耳猕猴的真身;后来找到观音菩萨也没办法分辨。没想到来到地府,地

  • 鸿门宴上刘邦等人都跑了,为什么只把张良留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历史上极为凶险的一次宴会,历来都被作为表面上是聚会,实际上心思难以捉摸的代名词。刘邦当时奔赴项羽的宴会,心里也是怕的,不过好在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忠心,项羽阵营的人也有为自己挡剑,可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命。不过,当时刘邦带了几个人和自己一起赴宴,可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个,是张良留在了宴会上&ldqu

  • 俄国沙皇坦克是什么样子的?为何研发项目被搁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坦克首次没用在了战争当中。当士兵们首次面对这些铁皮的庞然大物的时候,表现的多半是惊恐,对其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也正式因为如此,坦克便在后期成为了战争中最主要的武器之一。当时西方各国都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坦克,而当时俄国的沙皇坦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因为样子与其他的大不相同

  • 历史上太后最多的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太后,一般指的都是已过世的先帝的皇后,新皇登基之后将原本的皇后尊为太后,如果本来就是太后,再往上那就是太皇太后。不过,历史上也出现过同一时期不止有一个太后存在的局面。那么,古代历史上,一个时期最多可以有几个太后?太后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历史上又有没有出现过太后最多的时期?两宫太后除了慈禧慈安之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