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有可能造假圣旨吗

古人有可能造假圣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42 更新时间:2024/2/9 23:18:33

圣旨,作为古代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意思传达的载体,是相当重要的一件物品,有圣旨在的地方,基本上是没有人敢违抗命令的。但是,既然圣旨具有这样大的威信和作用,那么古代有没有可能仿造一份圣旨出来去假传旨意呢?古人究竟有没有可能在圣旨上造假?

说起皇帝,那可是天之子,九五之尊,封建社会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很好的阐释了皇帝的权威。作为帝皇,自然是要和平常人有差别,衣食住行通通都是特供的,处处彰显皇威,大到文官武将,小到寻常百姓都不能逾越这个鸿沟,违令者就是忤逆谋反,轻则全家丢性命,重则诛九族,即使一些权倾朝野的大奸臣亦不敢随便用皇帝的礼仪。帝皇设立的这些界限,无非是突显皇权不可侵犯。衣食住行这几方面的限制容易解决,立个法禁止下面的人用就行。

那么在说话方面呢?

毕竟也是人啊,也得讲“人话”。这难不倒古人,都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嘛!这就有了帝皇给下面的人下命令、奖惩或言论的话---圣旨,一般写在丝绸或锦缎上,亦可以由太监口头传达,曰口谕,但口谕一般为简单的传话。话说所有的权力都是帝皇的,换个说法就是说,帝皇所说的话就是法律,不容反对的,谁要敢反对,抗旨不遵是要搭上全家性命的,一卷东西执行力度那么大,古人为什不伪造圣旨传达命令?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以现在的技术伪造出一份“完美”的圣旨并不是什么难事,就连现在的钱币有着高超的防伪技术,不法分子亦能造出来,古代圣旨对于古人来说技术上并不存在多少难度,难的是材料,作为皇帝御用的东西,肯定不会那么曹率,布料都是用上好的蚕丝人工针绣而成,一些材料还是由番邦进贡,或只有皇室才能用,这些材料极其稀有,管理很严,平常人要想弄点好比登青天。

圣旨的色彩与官员等级成正比,等级最高的为七色圣旨,以清朝为例,五品以上官员所颁发的圣旨是多色的,五品以下官员的颜色单一,为纯白绫。同时圣旨的轴柄质地也会根据官位匹配,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单单是把这些材料找齐,成本亦不小了。

古人把伪造圣旨也叫做“矫诏”,秦朝时期的赵高就这样子干过,趁始皇帝病危,伪造圣旨,逼扶苏蒙恬自杀,让胡亥上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事实上,赵高应只是篡改圣旨,把始皇帝说的内容改一下,材料方面并没有去伪造,万一扶苏头脑发热去验真伪,那就坏大事了,况且还是拉李斯入伙情况下成功的,若是扶苏不听老爹的话,而是听蒙恬的话返回咸阳,鹿死谁手未可知。

圣旨的规格没有明确规定,即使在同一朝代也会不一样,长的可达5米,短也有2米左右,宽度一般都为33厘米,圣旨的撰写明清时期由翰林院的“庶吉士”完成,这些人的行文水平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就曾是“庶吉士”,写出来的圣旨几乎达到无可增减的地步。用途不同,圣旨的规格就不同,具体的规格恐怕是要专管圣旨或者皇室内部人才清楚。

这么重要的东西当然有它的防伪标识。

首先是圣旨两端有两条银色巨龙,锦缎上布满祥云图案,仅仅是这个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没有高超技术和足够精力很容易出破绽。同时还需兼顾防伪,朱元璋还煞费苦心独创了一套防伪标志,圣旨有着一套固定的开头形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种固定形式,据《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记载“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便是“承天”的来源,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又与五德匹配,分别为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每个朝代代表一种德,五德周而复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翻成今天的意思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一定程度上也是维护统治的需要,维护皇权。

朱元璋就把文章做在这八个字内,尤其是“奉”字是根据祥云图案绣上去的,位置独特,里面的微小差别恐怕只有绣上去的工匠才知道了,光是这一个字就会让伪造者头疼。

另外就是颁发圣旨的过程,圣旨的颁发并不是一刀切,只有一个人来负责,而是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官员来完成,圣旨每到一个官员手里都要盖上官印,画押签字,如此一来,哪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找到哪个负责人,最后还要盖上玉玺的印章,玉玺是由专人保管的,要想盖上这个章,除非把管玉玺这个人收买了或者这个人也有私心,但这种人一般都是帝皇的心腹,要想收买恐怕得“大出血“,层层把关,想要造假怕是圣旨还没有传出去就被发现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既然在材料、内容上做不了假,那可以在宣读的过程中故意曲解意思,达到伪造圣旨的目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圣旨宣读过程中并不是有一个人宣读的,一是圣旨的规格并不小,小的也有2米左右,就凭一个人是拿不住的,最少得两个人,你敢堂而皇之的曲解意思,脑袋离搬家时间也就不远了。二是帝皇为防止曲解意思,通常需要两人共同完成圣旨宣读,并不像电视剧里只由一个太监宣读。

再有,伪造圣旨的罪名很大,与谋反罪等同,简单的说就是死,只是死法不同而已,还要牵连亲朋好友,明朝的太监刘瑾就因为伪造玉玺,结果被凌迟处死,整整割了三天,割了3357刀才断气。

圣旨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容侵犯的,故而不会那么容易被伪造,后果也很严重,所以古人并不会做这一种代价大,风险大的傻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僧没帮老乌龟问寿命,是故意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磨难求取真经,原本故事应该在他们取得真经之后就已经圆满了,但是因为佛祖算出来,他们这一路上只经历了八十难,还缺一难,所以又把他们送到了通天河,又一次遇到了之前的老乌龟。但是老乌龟对于唐僧忘记帮他问寿命这件事情非常不满,所以又把他们全部都给扔进河里了。那唐僧到底是为什么没有帮忙问

  •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废除春节,最后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春节作为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可能我们很多人所了解的春节的历史,就是它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演变到现在的样子。但是可能还有人不知道的是,在民国时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是进行了废除春节的命令的,这对于传统文化来说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然而最终又是为何,这项禁令并没有实行成功?春节又是如何最终保留了

  • 西游记沙僧的担子里,到底挑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对《西游记》当中的一个情节有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师兄弟三人各司其职,孙悟空负责探路和降妖除魔,出尽风头,猪八戒性格有些好吃懒做,很多时候遇到事情就会往回退缩,最没有存在感的就是沙僧了,而且在各种版本当中,一直都是沙僧挑着担子,装着两个大箱子,但是又很少看见他们把箱子打开那东西。那么,这两个大

  • 唐僧的通关文牒写了什么,为什么所有国王都很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对于师兄弟几人的武器也都是非常好奇的,每个人的武器都是一件无价之宝,放在天下间也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在唐僧手里,可以说是有一件更加厉害的“武器”,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给他的“通关文牒”,有了这个通关文牒,唐僧去到任何一个国家,那里

  • 孙悟空吃蟠桃的时候,为什么只咬一口就扔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不管是作为一部古典小说,还是电视剧、电影,任何时候出现总是能够吸引一大批忠实的观众。而在早期的电视剧《西游记》当中,相信很多人一定还对这样一个情节有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孙悟空到了蟠桃园偷吃蟠桃,但是面对那么大的桃子,竟然每一个都只是咬了一口就给扔掉了,这是为什么?西游记一直是几代人心目中的

  • 唐朝西域丢失之后,新疆是怎么回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西域”,一直以来,这个词都是古代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对于地处西方的称呼,不过不同时期,“西域”指代的地区也是有所差别的,但是自从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之后,曾经的西域就不再是臣属于中原王朝的了。那么在西域被丢失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新疆又是如何最终回到祖国的

  • 库尔德人一直想独立建国,为什么总是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库尔德人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这是一个十分想独立建国的国家,而且英国、法国还有苏联和美国都帮助过,但是最后都失败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库尔德人作为中东地区第四大民族,他当然想独立建国,至于建国有什么好处,笔者认为有以下好处。其一

  • 国外都有妻子改成丈夫姓的传统,为什么中国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的姓氏的发展其实还是挺有故事可言的,而且十分的复杂,所以不能简单的说清楚的,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话说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地方,妻子是需要改夫姓的,这是传统的,但是在中国其实是没有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情况吧!“妻冠夫姓&rdquo

  •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发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世界大战其实还是真的是很有故事可言的,话说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个两次世界大战啊,其实都是德国发动的,那么小编就想问了,这到底是为啥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该和约包括一项条款,即明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水浒108好汉真的都是好汉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水浒传》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在里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山上的那些好汉了。在《水浒传》中,梁山中有108好汉,然而事实上水浒中的那些好汉就真的全部都是好汉吗?其实不然,最起码有48位不是的,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晁盖上山后马上有一次抢劫,派了几百人下山,抢了20多车财物,一半留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