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列颠空战德国为何最终失败了?

不列颠空战德国为何最终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19 更新时间:2024/1/17 2:09:4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逼迫英国屈服,为了能够击败英国,于是便开始使用空军对英国展开攻击,而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空中战役—不列颠空战。在这场战斗当中,德国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最终却还是失败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德国输掉了这场空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不列颠空战的起因

法国战役,德国用很小的伤亡就击败了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四个国家。其中法国、比利时、荷兰投降,英国则退回到了自己的本土英伦三岛。虽然此时英国已经损失惨重,陆军丢光了自己的装备,海军和空军也损失较大。但是仗着其强大的海军和拥有英吉利海峡这道天堑,英国暂时站稳了脚跟。

此时犯难的反而是德军了,因为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攻击英国本土。此时战役已经变成了两栖登陆作战,这种战役需要的是足够的军舰,至少需要4-5艘战列舰,30艘轻重巡洋舰,100艘驱逐舰,以及大量的运输船和登陆艇。然而德国却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说登陆作战是德军难以完成的。

但是希特勒的野心是不会为此止步的,他要逼迫英国投降。海狮计划就这样被制定了出现来,按照计划,德国空军将对英国南部沿岸的重要目标发动空袭。目的是消灭英国战斗机部队的主力,之后派出轰炸机空袭英国舰队,最后让海军集中的船只,可以将德国陆军送上英国本土。

为了这次计划,德国可谓拼尽全力。此时德国集中了2669架作战飞机,168艘运输船,1910艘驳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另外准备了13个师,准备进行登陆作战。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战争一触即发。

理论上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因为此时英国空军仅仅只有七百架战斗机,面对德国空军力量是很难做出有效阻挡的。面对德国空军遮天蔽日的攻势,英国空军能否抵抗则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英国此时也匮乏所需的装备,大功率探照灯,高射炮都是十分匮乏的。

而战斗机上,英国也不如德国,飓风式战斗机不是德国BF109战斗机的对手,新锐的喷火式战斗机则较少。要与德国空军战斗,无异于是以卵击石。可以说,战斗从刚开始,就陷入了绝望之中。

不过英国并非没有优势,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指挥部由休·道丁负责,下辖四个飞行大队,第十大队保卫英格兰西南地区,第十一大队保卫英格兰南部沿海,第十二大队保卫泰晤士河入海口以北直至北部海岸,第13大队则保护英格兰北部地区。

而且英国早就建立了全国性的雷达预警网站,尽管当时的技术还不十分完善,但是已经能为英国皇家空军提供敌方空袭编队的大致方位和行进方。重视本土防空的英国,也早已将雷达和战斗机的使用关系,合理化和协调化。而道丁已经做好了,迎击赫尔曼·戈林和他的德国空军了。

不列颠空战爆发

战斗在1940年7月10日爆发,德国空军开始袭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和港口,企图诱歼英国战斗机部队,为登陆行动而夺取制空权。然而道丁却通过雷达,有效的确认了德国空袭编队的方位,然后调拨战斗机和高炮进行打击。在德国空袭编队的航线上,他们会遭遇到各个方向赶来的英国战斗机中队的拦截。

战斗持续至8月12日,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150架战斗机,德国空军则损失了286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因为天气原因,德国空军暂停攻势,至8月15日再次发起攻击,目标位英国东南部和北部,但结果依旧不佳。从8月15日至8月19日,德国空军都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损失不轻。在雷达的探测和引导下,道丁可以有效的调配自己手上空军力量,打击德国空军。

8月19日,戈林在再自己的卡林霍尔庄园召开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作战的情况。经过会议商讨后,戈林决定全力攻击英国第十一战斗机大队的基地,目标是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以消灭英国剩余的战斗机,并且摧毁地面设施。

德国空军在第二阶段,应该集中摧毁英国的机场,雷达站,地面防空哨和英国的战斗机部队。8月24日至9月6日的战斗中,英军有195架战斗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南部的五个机场也因为空袭失去作用,英国皇家空军的七个指挥中心的六个被摧毁,雷达站也大多被毁,事实上英国空军飞行员也近乎到了极限,许多人甚至刚刚降落,就昏迷了过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英国皇家空军将很快失去抵抗能力。而德军仗着数量优势,能继续他们的计划。

然而一个意外事件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8月24日,德国重攻势时,十二架迷航的德国轰炸机飞临伦敦上空,在市中心扔下了炸弹。他们并不知道,这里是伦敦,飞行员误以为是什么重要的军事设施。炸弹在伦敦市中心爆炸,人员死伤惨重。丘吉尔遂派出81架轰炸机在次日空袭柏林,作为对德国的报复。空袭本身没有对德国造成剧烈损失,但是却严重刺激了希特勒的神经,希特勒叫嚣要将伦敦从地球抹掉。所以他们要空袭伦敦,毁灭他。

于是攻击计划从摧毁英国空军,转向了空袭英国首都伦敦。9月6日,德国出动68架轰炸机空袭伦敦,造成伦敦严重受损。9月7日,德军再次发起空袭,625架轰炸机投掷了300吨炸弹和燃烧弹。入夜后,德军二次空袭展开,250架轰炸机又投掷了大量燃烧弹,伦敦1300多处起火,许多街区化为火海,连白金汉宫也遭到了空袭。当晚,英国伦敦被炸死的市民多达三百人,伤者1500余人。

此后一连七天,德国空军都不分白天黑夜的空袭伦敦。事实上此举正中英国下怀,因为空袭城市就让德国空军不得不放过英国战斗机部队,这让英国战斗机部队得到了宝贵的喘息。在9月15日,经过八天的休整和补充,英国空军在这一天投入了19个中队,三百余架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与德军交战,德军损失惨重,有68架军机坠毁,80架受损严重。此后一直持续到41年5月,德国空军的空袭都没有取得真正意义的战果。

德国空军的失败原因

如果细看这场战役,我们会发现,德国空军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骄傲自满的状态,对英国的空袭从始至终都缺乏一个明确的想法。攻势重点来回摇摆,始终没有明确他们的目标是什么,策略是什么。没有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的结果,就是仓促作战,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这种方式研究出来的计划,根本不称之为计划。

对比之下,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的存亡,将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在1940年5月就有目的和计划的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来加强自己的防控体系。在指挥体制,兵力部署上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当空战爆发,英国有充足的预案可供使用。

当然在军力上,英国有巨大劣势,其战斗机部队,在一开始只拥有700架战斗机和500余架轰炸机。而德国则具备绝对的优势,从一开始的两千余架,到后来的四千余架,兵力远远超过英国。如果德国可以发挥好自己的兵力优势,几乎可以碾死英国。

但是在兵力调配上,英国则更为有经验和优势。依靠51座雷达站和大量的防空观察哨,以及整齐划一的指挥体系,英国已经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空网络。任进犯的德国军机都将被发现,并且遭到英国战斗机有组织,有目的的拦截,导致德国机群是处在一种盲人的状态作战的。而英国则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人员消耗和装备损耗,弥补了自己飞机数量的不足。

另一方面,德国空军在英国作战,如果飞机受损严重,无法返航,那大多就只能在英国跳伞。如此一来,德国飞行员断无可能逃回德国,受损的飞机也就是真的受损了,飞行员自然也成了英国人的阶下囚。而英国飞行员一旦发现战机受损,就会立刻迫降,然后寻求附近村镇平民的帮助,将飞机拖回基地进行维修。如此一来,德国的损失就会日渐加剧,而英军则大大减少了损失。

这种损失的直接结果就体现于,德国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舒恩内克所下达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命令。第一个命令是建立更多的飞行学校,此举固然无错,毕竟德国需要更多的飞行员投入战斗。但是他的第二个命令则非奇怪,抽调更多的飞行教官充实到各飞行联队去。

此举无疑是灾难性的,尽管他的初衷是调集更多的优秀飞行员压倒英国人,然而这本质上是个饮鸩止渴的办法。战争不可能短时间结束,德国后备飞行员已经快要消耗殆尽。此时将大量的飞行教官送上战场,而飞行学员们却得不到充足的教育结果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这个策略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德国的新飞行员很多不会全天候飞行,不会夜间飞行,不会仪表飞行,因为他们没有学过这些科目。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弥补损失,就要搜刮更多的飞行学员和宝贵的教官上前线,到时新的飞行员水准会更差。这里还有一个统计,四分之一的新飞行员在不列颠空战期间活不过十场战斗,也就是说长此以往,德国空军就会被耶舒恩内克这种慢性自杀的策略,彻底毁掉。

而德国最大的错误则是在英国空军即将被压垮时,希特勒因为柏林遭到轰炸而命令空军去毁灭伦敦。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错误,希特勒认为此举可以压垮英国,让英国人民逼迫政府对德国投降。空军总参谋长耶舒恩内克表示支持,空军司令戈林则对此非常怀疑,并反问他:“如果英国空军集中轰炸柏林,你认为我们会投降吗?如果我们不会投降,你怎么去认为英国人会投降呢?”耶舒恩内克只能表示:“英国人很软弱,没有跟我们一样的战斗意志。”

即便戈林知道此举毫无意义,但希特勒的命令是戈林也无法违抗的,德国空军只能去空袭柏林,这就导致英国的战斗机部队得到了喘息机会。并在得到充分休整后,对德国空军进行了反击。最终结果就是德国空军彻底败退,再也无力取得战果了。

结语

事实证明,一场战役,尤其是空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三心二意的攻势,注定了无法取得胜利。而当一国的领导者,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而发动一场攻势时,整个军队的攻势就会失败。可以说,不列颠空战的失败,并不在于德国空军将士作战不英勇,也不在于德国空军的计划出了问题。而是在于,希特勒作为国家元首,为了面子干预军队作战,这才是德国输掉不列颠空战的重要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怎样才能成为骑士?需要具备哪些资质和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位年轻人来到教堂,接受了神父象征性的洗涤,表示洗净了过去所有不端行为,然后便开始在神坛前彻夜思考自己的职责。第二天清朝,她回到了城堡,他的父母在等待着他。一位年长的骑士来到他的身边,为他穿上厚实的盔甲,佩戴好宝剑。随后他单膝下跪,城堡的领主用剑面重重的拍在他的两肩,并高声宣布:“你已经

  • 欧洲古代的骑士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如今不论是影视作品,小说故事,还是游戏动漫,只要是涉及到了欧洲中世纪题材的,那么最具有表示性的印象就是身穿全身铠甲,骑乘着高达的战马,手持长剑或是骑枪,随着马蹄一次有一次的踏地,带来地动山摇般的气势,这便是骑士。在中世纪时期,骑士就是欧洲的标志,那么所谓的骑士精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精神呢?接下来我们

  • 为何说是臭名昭彰的慕尼黑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慕尼黑阴谋,估计很多小伙伴们就会想起了《慕尼黑协定》了,这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英法两个为了避免战争爆发而签署的《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泰的地区的一项绥靖政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穆尼黑阴谋吧,看看为何说他是臭名昭彰的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17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统

  • 二战中同样是两线作战,为何美国赢了,德国却输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德国同样是双线作战,但是美国赢了,德国却输了,这是为何?其实针对这个问题,美国与德国是没有可比性的。小编现在解释下什么是双线作战吧,双线作战的意思就是指,参战国将自己国家的兵力兵分两路,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作战,而且是必须这么做。我们看德国,在英国还未彻底搞定的情况下,向

  • 唐朝不良人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撤档的《长安十二时辰》昨晚突然上线播出,算是给网友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虽然集数少了三分之二,但能播总比不播要好。《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制作水平很高的剧,从台词就看得出来很用心,而且代入感很强。不过剧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词,很多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例如不良人。那这次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看剧的

  • 二战若德国与日本打起来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德国与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重要的战争发起国,一个主要是针对欧洲战场,另一个主要针对的是亚洲战场。虽然都属于法西斯国家,但是两者之间却从来没有正面交战过。若他们两个国家打起来的话,谁会更厉害一些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各方面来分析一下吧。论国力德国工业化基础比日本造,地基打的也更牢固

  • 古代妃子犯错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人非圣贤,不管是什么人都可能有犯错的时候,有的错误很小,但是有的错误却很大,没有人敢说自己这一辈子绝对不会犯错。古代人们犯错之后自然有刑罚处置,但是有一类人却有些例外,那就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很多时候他们犯错是不会有任何惩罚的,但也并非绝对,古代后宫的妃子们如果犯了错,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在古代

  • 皇帝赏赐黄金并非真的金子,百金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因为外表是金黄色而且产量稀少,所以被人们看的很重,古代使用的“两”就是以黄金作为单位。我们看古装剧时,皇帝想要赏赐某位大臣黄金会显得非常大方,一般都是“万两”起步。其实这些赏金并非是真的金子,古代黄金储备量十分有限,如果

  • 古代人什么时候开始说普通话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现在我国的社会当中,普通话是目前最普片的交流语言,很多人的日常交流就是说的普通话。不过普通话也是由方言发展而来的,在我国古代可没有这个概念,大家都是说着自己的家乡话,而且在不同时期,即便是方言的发音可能都不一样。若是现在人穿越到古代,然后跟古代人甲流的话,恐怕比登天还难。一、回到清朝可以说普通话现

  • 鱼肠剑是一把怎样的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鱼肠剑被称为是古代十大名剑之一,打造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是一柄专门用来刺杀王僚的绝勇之剑。很多人好奇,鱼肠剑为什么会起名“鱼肠”?感觉少了几分杀气。实际上关于鱼肠剑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的是说鱼肠剑剑身上的纹路和鱼肠相似,但并不是指真的鱼肠,只是一个比喻。也有说是因为鱼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