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是如何让希腊人与罗马人成为仇敌的?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是如何让希腊人与罗马人成为仇敌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76 更新时间:2024/1/26 2:19:46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这个名字或许很多朋友们都会觉得非的陌生了,他是公元前132年到前63年小亚细亚地区一个希腊化国家本都的国。曾经为了争夺小亚细亚的霸权,与古罗马展开了三次战争,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米特拉达特斯战争”。

一、米特拉达特斯稳住王位,而后进一步控制了黑海周围地区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出身于本都的米特拉达特斯王族,传说是波斯黑门尼斯王室的后裔。从其族名意为“米特拉(太阳神)的赐礼”,也可推断他具有波斯血统。其父米特拉达特斯五世为本都国王,在他统治时期本都兼并邻邦,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121/120年,米特拉达特斯五世死于官廷阴谋,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继位,年约11岁。

据说,当时由其母拉奥季卡摄政,但因为她专横跋扈,竟然图谋陷害亲生儿子,迫使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不得不背井离乡,隐匿山林,历尽艰辛,磨练出了非凡的体力刚强的性格。直到公元前115年,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才得以复位,他采取残酷的报复手段,把其母投入牢狱,后又加以杀害。恢复王权之后,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竭力培植亲信,扩充军队,继续奉行其父的对外扩政策。首先,吞并了邻近的小亚美尼亚以及黑海东岸的科尔基斯,继而进军黑海北部的克里木。此时,黑海北岸的希腊化城市受到斯基泰人的成胁,求援于本都。

公元前110年,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派兵前往克里木,击溃斯基泰人,制止了他们对赫尔松涅斯等城的骚扰,并在博斯波鲁斯王国镇压了斯基泰人的起义,使黑海北岸的希腊化城市和博斯波鲁斯王国归附于本都。后来,他还在黑海西北岸扩展影响,把奥尔维亚等城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同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萨尔马特人、斯基泰人、色雷斯人等部落缔结了联盟。这样,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几乎控制了黑海周围地区,扩大了本都的疆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二、罗马乘机插手,扶持亲信上王位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在小亚地区的扩张,遇到了障碍,进展并不顺利。本都王国自从米特拉达特斯五世去世以后,几乎丧失了他在小亚征服的所有属地,因而在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即位之初,本都的版图大为缩小。东面的小亚美尼亚和西边的加拉提亚、帕弗拉哥尼亚都脱离本都,取得了独立。卡帕多基亚也摆脱了本都的控制,而弗里基亚则并入了罗马的亚细亚行省(即原来的帕加马王国)。当时,罗马在小亚地区除了亚细亚行省以外,还有基里基亚行省,它从卡帕多基亚夺来的吕卡奥尼亚则归并于这个行省。

罗马的侵略势力在小亚逐步扩大,当地一些大小王国于罗马的威力,大都处于罗马的支配和影响之下。大约在公元前106年,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与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斯二世结盟,合伙瓜分了帕弗拉哥尼亚。不久又出兵占领了加拉提亚。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早就窥视卡帕多基亚,他秘密派人暗害了自己的姐夫、卡帕多基亚国王阿里阿拉特六世,不料尼科美德斯二世娶了国王的遗孀,把军队开进卡帕多基亚。于是双方施展计谋,进行明争暗斗,最后因王位继承权问题争执不下而提请罗马元老院仲裁。罗马乘机插手进来,排斥双方,把自己的亲信、卡帕多基亚显贵阿里俄巴赞尼斯扶上王位。

三、米特拉达特斯嫁女联姻,为对抗罗马做准备

为了争夺卡帕多基亚,对抗罗马,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亚美尼亚国王提格雷尼斯二世,结为联盟。公元前93年,在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唆使之下,提格雷尼斯二世出兵卡帕多基亚,赶走了阿里俄巴赞尼斯。罗马旋即指令当时任基里基亚行省总督的苏拉进行干预。苏拉率军打败亚美尼亚军队,进军到达幼发拉底河,这是罗马军团第一次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在苏拉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为了避免同罗马公开冲突,始终按兵不动,没有援助自己的联盟者。当苏拉恢复了阿里俄巴赞尼斯的王位,准备从小亚返回意大利之际,本都军队大举挺进卡帕多基亚,重新夺取了政权。

与此同时,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斯二世去世,其子尼科美德斯三世和其弟索克拉特斯争夺王位,后者依靠本都军队的支持,撵走了自己的侄子。罗马得到消息,指派卸任的执政官曼尼乌斯・阿克维利乌斯帮助亚细亚行省总督鲁基乌斯・卡西鸟斯恢复小亚地区的局势。他们使阿里俄巴赞尼斯和尼科美德斯三世重新在卡帕多基亚和比提尼亚登上了宝座。但是,尼科美德斯三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在阿克维利乌斯的指使下,封锁黑海出口,同时入侵本都,蹂蹦其国土。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明知尼科美德斯三世背后有着罗马的支持,经过一番交涉,准备同罗马开战。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一再避免同罗马作战,是在等待时机。他在小亚地区进行扩张,旨在建立一个包括整个小亚细亚和黑海周围地区的大帝国,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迟早总是要同罗马发生公开冲突的。为此,他作了长期和充分的准备,不仅在国内大量招募军队,建造船舰,进行大规模的备战活动,而且和亚美尼亚以及黑海周围的“野蛮人”部落缔结联盟,争取他们的支持,加强自己后方的安全。同时,他看到罗马内外矛盾重重,小亚细亚居民对罗马统治的不满和愤怒情绪日益增长,罗马内部斗争日趋剧烈,因而决意窥测时机,加以利用。至此,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已准备就绪,而当时在意大利正发生同盟战争。意大利人的起义使罗马陷入困境,无暇东顾,于是米特拉达特斯便着手同罗马进行战争。

四、米特拉达特斯战胜罗马军队

第一次米特拉达特斯战争(公元前89-84年)爆发的时候,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军队在数量上明显占据优势。据阿庇安记载,当时罗马在小亚地区的军队,计有步兵十二万人,骑兵一万二千人,其中罗马军团的数量只占一小部分,大多则是从当地征集来的同盟者军队;此外,尼科美德斯三世有五万步兵和六千骑兵。而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军队,有步兵二十五万,骑兵四万人,另有其子阿卡提阿斯指挥的小亚美尼亚骑兵一万人,以及战车等其他军事装备。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舰队,有甲板的船舰三百艘,二列桨船一百艘。上述数字可能有些夸大,但力量悬殊无疑使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军队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取得一系列胜利。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分兵三路,很快击败尼科美德斯三世和罗马联军,在占领比提尼亚之后大军突入亚细亚行省,迫使罗马军队节节败退。

不堪忍受罗马奴役的亚细亚行省居民,把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当作“解放者”,敬奉为狄奥尼索斯神。以弗所举行盛大节庆对他表示欢迎,并捣毁了城中的罗马雕像。许多城市的居民打开城门,把城市连同被捕的罗马长官一起交给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曼尼乌斯・阿克维利乌斯逃到列斯博斯,被当地居民交出作了俘虏。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以惩处罗马人受贿的名义,把熔化了的黄金灌入他的喉咙,结果了他的生命。整个小亚细亚除了西南一隅之外,很快落入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手中。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在小亚采取的措施,首先是清除罗马的势力和影响。他下达密令,指使各城市屠杀罗马人和意大利人。据古典作家记载,被杀者竟达八万人之多,连妇孺都不得幸免。他藉此残忍手段煽起小亚居民反罗马的情绪,在希腊人和罗马人之间播下仇恨的种子,使他们跟随他与罗马作战到底。此外,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宣布小亚的希腊城市独立,在5年内豁免一切赋税。他把卡帕多基亚、弗利基亚和比提尼亚改为本都的省份,将本都的首都从西诺普迁至帕加马。征服了小亚细亚,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挥师进军欧洲。

五、米特拉达特斯被罗马打败割地赔款

公元前89年,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之子率军从色雷斯进入马其顿,把马其顿变为希腊进攻的基地。与此同时,强大的本都舰队出现于爱琴海,夺取了除罗得斯岛以外的所有岛屿。处在米特拉达特斯六世陆海军夹攻之下的希腊,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在雅典,亲本都的伊壁鸠鲁学派晢学家阿里斯提昂发动起义,宣布脱离罗马。一些希腊国家竞相仿效雅典,纷纷倒向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一边。因此,除了伊庇鲁斯以外,整个希腊置于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控制之下。到公元前87年,罗马几乎丧失了它在东方的所有属地,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已在屡次失利的情况下,罗马内部经过一番斗争,把管辖亚细亚行省和同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作战的指挥权交给苏拉。公元前87年,苏拉率军在伊庇鲁斯登陆,进驻鲍伊奥提亚,并在此地击败了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军队。公元前86年,苏拉军队围攻雅典,夺取该城后交给士兵劫掠一空。同年,苏拉和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军队在喀罗尼亚决战,取得辉煌胜利。继后,又在奥尔霍门涅斯战役中打败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军队,迫使它退出希腊。

此时,小亚地区也起风云。小亚居民对于承受米特拉达特斯六世进行战争的沉重负担日益不满,而亲罗马的当地贵族和高利贷者集团乘机活动,因而在公元前86年以弗所发生了起义。同时罗马指派执政官弗拉库斯代替苏拉,他率领两个军团在希腊登随后因内讧而被杀,接替他职务的费姆布里亚转战到小亚,占领了帕加马。苏拉副将鲁库鲁斯指挥舰队夺回了爱琴海上的岛屿。这样,遂使小亚的希腊城市重又转向罗马一边。

军事上的失败使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不得不求和,而苏拉也急于结束战争,赶回罗马争夺权力。公元前85年,在达尔丹努斯城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和苏拉会,缔结了和约,接受后者提出的全部条件,放弃从战争以来所征服的一切地方,交出舰队,支付赔款三千塔兰特。

六、米特拉达特斯重新夺回本都

第一次米特拉达特斯战争固然削弱了本都王国,但并没有严重损伤它的实力。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仍然保持着同罗马开战以前的征服地,控制着黑海周围相当部分地区。他还迟迟不肯放弃卡帕多基亚。苏拉留在小亚的副将穆列纳借口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不履行和约,挑起战端,向本都发动进攻。米特拉达特斯六世被迫应战,击败了罗马军队。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二次米特拉达特斯战争(公元前83-82年)。后来由于苏拉出面干涉,才恢复了和平。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把女儿嫁给阿里俄巴赞尼斯,借此名义占据了卡帕多基亚部分地区。这次战争并未给罗马带来利益,相反,却提高了米特拉达特斯的威望,加强了他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次米特拉达特斯战争结束后,米特拉达特斯全力以赴地镇压了博斯波鲁斯的起义,稳定了国内局势。以后,他又重整旗鼓,扩充军队,并按照罗马的编制进行改组,供给优良装备,还从“野蛮人”部落招募大批军士,建成一支包括有十四万步兵和一千六百人组成的骑兵军队。对外则广为结交,寻求同盟者,和西班牙总督塞尔托里乌斯以及地中海的海盗建立了联系,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罗马。

公元前一世纪七十年代,罗马国内局势混乱元老派和民主派斗争激烈,为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机会。第三次米特拉达特斯战争(公元前74-63年)的导火线是比提尼亚问题。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斯三世遗嘱把自己的王国赠送给罗马。米特拉达特斯害怕罗马势力的扩展,危及自已的国家,当即以比提尼亚王位继承者的保护人自居。向罗马宣战。开战之初,本都军队分头并进,击败罗马军队,占领比提尼亚后又推进到亚细亚行省,几乎完全占据赫勒斯滂沿岸。

但是,罗马统帅鲁库鲁斯很快扭转战局,不仅收复失地,夺回比提尼亚,而且进入本都国境。米特拉达特斯六世逃往亚美尼亚,躲藏在他的女婿提格雷尼斯二世那里。由于提格累尼斯二世支持自已的岳父,导致罗马军队开进亚美尼亚,在提格累诺塞塔附近击败了亚美尼亚军队。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和提格雷尼斯二世退至阿尔塔克塞塔。可是,鲁库鲁斯没有继续追击,因为在他的军队中对征途艰苦和军纪苛严产生了不满,几乎达到哗变的程度,因此未能完成这次出征。同时罗马政权易手,民主派上台后职责鲁库鲁斯拖延战争,罢免了他的职务。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转入反攻,重新回到了本都。

七、本都王国的覆灭

公元前6年,罗马通过盖乌斯·马尼利鸟斯法案,把米特拉达特斯战争的指挥权交给了庞培。庞培率军进攻本都,米特拉达特斯六世采取防御战略而撤退,但在幼发拉底河上游被庞培追上并被击溃。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带着残部队逃到亚美尼亚。可是这回提格雷尼斯二世却拒绝接纳。他又逃往科尔基斯,后又绕过黑海东北岸抵达博斯波鲁斯。当时,博斯波鲁斯的政权掌握在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之子马卡列斯手中,他背叛自己的父亲,同罗马建立了联盟。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到达后,将马卡列斯置于死地,夺回了权力。

在博斯波鲁斯,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筹划一项宏伟的战略计划,准备把黑海北岸和多瑙河上游一带的蛮族部落联合起来,并和他们一起通过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进军罗马。为了把这个远征罗马的计划付诸实施,需要巨大的款项和装备,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对当地居民加紧勒索,横征暴敛,终于引起他们强烈不满。帕那哥里亚首先发难,接着,赫尔松涅斯、提奧多西亚、尼姆斐安等城也都爆发起义。

连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儿子法那西斯也站在起义者一边。米特拉达特斯六世被困于王宫之内。他在众叛素离的情况下,害怕成为罗马的俘虏,于是逼迫身边的女儿服毒自杀,然后自己服毒。但毒性未能发作,他又命令一个亲兵刺死自己,终年68岁。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尸体由其子法那西斯运交庞培。庞培命令为他举行葬礼,埋在西诺普诸国王的坟墓中。庞培胜利地结束了米特拉达特斯战争,把比提尼亚和本都的大部分地区合为罗马行省,而把博斯波鲁斯交给了法那西斯,并授予他“罗马人民的朋友和同盟者”之称。从此本都王国就从历史舞合上消失了。

八、征服者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特点及失败的原因

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在位约有57年,大半时间是在同罗马争霸斗争中度过的。他是希腊化后期有名的历史人物,也是敢于向新兴的罗马挑战的少数著名人物之一。在古典作家的著作中,米特拉达特斯六世被描述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据说,他体格魁梧,食量惊人,目光犀利,臂力过人,擅于骑射,武艺高强。古典作家记述他为了预防别人的谋害,经常服用毒剂,以至于自己的身体对毒药获得适应性。在米特拉达特斯六世身上表现出专制暴君的一些显著特点:他专横暴戾,残酷无情,曾弑母,杀害过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儿女;他阴险狡猾,猜忌成性,从不信任任人,惯于施展诡计,策划宫廷阴谋;他生活淫荡,喜好女色。

但从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一生活动来看,也不能否认他颇具韬略,娴于政治斗争策略,善于运用外交手腕,不失为希腊化时期突出的政治家。米特拉达特斯六世天资聪颖,思想敏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能说22种语言,喜爱希腊化艺术,经常把当时一些著名的哲学家、诗人、艺术家收养在自已的官廷,并搜集各种艺术珍品和原著,自谓为科学和艺术的保护人。从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敢于对抗罗马也可说明他的才干非同一般。他怀有政治野心,企图继承亚历山大、安提奥霍斯、塞琉古的事业,保持希腊化的传统,建立一个包括黑海周围地区和小亚细亚的大帝国。

可是,他是在希腊化世界处在其崩溃的最后时期登上历史舞合的。任凭他竭尽所能,终究较量不过正在崛起的罗马。当时罗马各种社会矛盾虽然都已公开暴露出来,内部斗争十分剧烈,但它毕竟还处在上升时期。固然米特拉达特斯六世也采取蛊惑人心的手法,先以罗马征服地的“解放者”面目出现,继而实施一些社会改革措施,鼓动小亚居民起来反抗罗马的奴役,但这不过是他谋求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最后暴露出他是同罗马征服者一样的压迫者,所以也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终于以失败而告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我国民俗当中所谓的“鬼月”是指的哪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每年的农历七月份就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了。据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大开,会放出很多鬼怪,七月三十日才会关上鬼门。为了能让阴阳两界的人鬼都得到平安,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在七月有着醮普渡的习俗。在民间七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以及随后一天都要进行祭拜。鬼月的禁忌也很多,

  • 西厢记中张生为什么始乱终弃?真实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红楼梦》中有宝玉黛玉二人共同读《西厢记》的情节,这本《西厢记》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主角张生和崔莺莺。西厢记是元杂剧,其实现在来看古代的很多爱情故事最终结局都是悲剧,虽然西厢记中两个人最后终成眷属,但是张生的原型在历史上却对“崔莺莺”始乱终弃,他的原型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这样呢

  • 是周文王姬昌发明了算卦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神演义的小说当中,发明算卦的人是天皇伏羲。在第一章就有一大段的诗词,其中一开始有几句: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从这几句当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天地人三圣皇的身份,伏羲为天皇,神农为地皇,轩辕也就是

  • 天龙四绝和天下五绝分别是谁?谁更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有很多武林中的绝顶高手,天龙四绝和天下五绝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过,很多人可能知道有“天下五绝”,是《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曾经的武林神话,但是可能对另外《天龙八部》里面的“天龙四绝”感到有一些陌生,不知道这天龙四绝都是些什么人。今天就来

  • 北美印第安人都是亚洲人的后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来自何方,这一疑问在21实际初期科学家通过了基因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项新的假设。根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所发表的一项关于《基因研究表明: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同出一辙)一文中的披露,科学家的这一发现的确是激动人心的。莫夫在报道中说,对美洲印第安人的遗传基因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南北美洲所

  • 为何说美国人民欠印第安人太多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美国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年轻的国家,截止目前仅仅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且在这其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野蛮史。在北美大陆,原本是拥有着许多原住民的,这些人就是北美的印第安部落。当西方的殖民者踏上了北美大陆之后,带给印第安人的却是毁灭性的灾难,使得社会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美国的少数裔。

  • 易筋经真的是武林秘籍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易筋经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了,在很多艺术作品中被吹得是神乎其神,说是武林秘籍,很少人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桥段,那就是一个没有武学基础的普通人总会在机缘巧合下捡到一本武林秘籍,进行过潜心修炼之后,然后就走向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武林霸主。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会提到一本武功秘籍——《易筋经》,这本秘

  • 圣母皇太后与母后皇太后有着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撸古装剧的朋友们,特别是涉及到关于慈禧太后的古装剧,肯定会对生母皇太后和幕后皇太后这两个成为不会很陌生。这种冗长的称号远不如慈禧或是慈安读起来容易顺口,不过在剧中确是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叫。清代的古装历史剧中,不乏圣母和母后皇太后,这种两宫太后并尊的现象其实在明代以前很少出现的。剧照来自《甄嬛传》不

  • 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是谁?刘聪为什么会有11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虽然看似可以妻妾成群,但实际上正室的妻子还是只能有一个的,其他的都是妾,即便是皇帝也一样,皇后只有一个,其他的都是妃嫔。不过,皇后也是可以废立的,皇后死后可以再立皇后,所以一个皇帝不见得一生只会有一个皇后。但是,不管再怎么多,也没有谁会向刘聪那样,竟然拥有11个皇后,成为历史上同时拥有皇后最多的

  •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历史上真的存在吗?有哪些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女儿国,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了,关于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女儿国,这个到目前也很难确定,不过关于女儿国的记载可是不少。所说多少都带有一些神话性质在其中,但是这些记载对后来的《西游记》的长做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在我国文学史上,关于女儿国的描述最著名的有两处,一个就是《西游记》了,另一个则是《镜花缘》。但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