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如何改变秦国土地制度?

商鞅如何改变秦国土地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32 更新时间:2024/1/27 17:38:51

秦国正是因为采用了商鞅变法,才逐渐成为一个有实力争夺天下的强国。可能不太了解商鞅变法的朋友都会比较好奇,商鞅究竟是进行了哪些改革,竟然会给秦国带来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实际上商鞅变法的主体思路体现在两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就像是给秦国装上了一个强有力的引擎,推动秦国蒸蒸日上,想了解更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贫穷的秦寂寞如雪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雄踞关中地区。这里土地肥沃,劳力充裕,还是当年西周的故土,按说“根正苗红”。春秋中叶,秦穆公还曾打败晋国,称霸西戎,帮楚国复国,影响力很大。

可是,到了战国初期,关东六国却视秦国为“戎狄”。什么会盟啊,称王啊,都不带秦国玩。他们的理由是,秦的礼乐文化和制度建设太落后,带秦国玩容易掉价儿。

没人搭理的日子不好过,历代秦国国君也很郁闷。于是,他们对变革和富强的追求从未停歇,其中的核心话题,就是经济体制。在以农立国的时代,土地制度当然是焦点。

秦入关中之初,实施一种叫“爰田制”的土地制度。既吸收了西周“井田制”的一些要素,将国家控制的“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并对“井田”征税,又摒弃耕种时“公田优先”的传统,主张“爰土易居”,充分考虑田土之美恶、劳逸之均衡、负担之平等,有利于调动耕作者的生产积极性。

随着铁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秦国和关东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骤增。

如此一来,贵族们便经常“漫其经界”。“井田”外的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粗放经营,而这些新垦土地并未纳入国家控制的“井田”范畴,倒是成为贵族们的私人领地。非但周天子,就连秦国国君都没法管理。

时间一长,秦国少了一块赋税收入,贵族们倒是更富了,对秦国国君的权力构成威胁。于是,秦国国君要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做点改变。

谁的地盘谁做主?

秦简公七年(前 408 年),秦简公宣布在全国推行“初租禾”。

按照《谷梁传》的解释,此举“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意思是说,“初租禾”是按耕种之人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来征收实物地租,这就把新垦私田纳入征税范畴,“履亩而税”。

这项新政,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官府可以了解全国耕地的真实情况,增加财政收入。贵族们通过漏报耕地来逃税的梦想破灭了,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既然缴了税,那就相当于他们对这些新垦土地的所有权,得到了国家的承认。

相比于“井田制”忽视个人利益的顶层设计,“初租禾”当然是一种人性化的创新。可是,贵族们就没打算交税。他们觉得以前挺好,我的地盘我做主,有没有名分不要紧,得实惠才更关键。现在要让他们交税,那就相当于跟他们争利。谁会干啊!

秦简公(前 414 年至前 400 年在位)和秦出子(前 386 年至前 385年在位)期间,贵族们多次发动叛乱,导致君权衰弱,国力下降,关东各国趁火打劫,使秦国日趋孤立。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使秦国国内进一步改革经济的呼声更加强烈。

商鞅两步走,秦国抖三抖

秦孝公上台后,面对的就是这么个乱局:关东六国都在改革,秦国再不改,若干年后就会被甩得更远,沦为小国,乃至亡国。于是,他重用商鞅推行变法。

商鞅在土地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做出的改革,步子要比秦简公大得多。《史记·商君列传》里说,秦国“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按照每位成年男子 100亩的标准,把土地分配给百姓;“开阡陌”即推倒原先的阡陌、封疆,改变固有的“井田”格局。

具体说来,商鞅的改革思路是两步走:

一是按照更高的面积标准来规划耕地,建立新的土地边界。每亩的边长100 步增至 240步,单位面积扩大好几倍,农民实际耕种的土地更大,有利于他们挖掘劳动潜能,纳税后剩的粮食更多,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对“井田”规划的渐进性改变。

二是改变劳动组织形式。铁犁、牛耕的应用提高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效率,农业生产中的集体协作显得越来越多余。于是,商鞅以“开阡陌”的方式取消了共耕公田的集体协作模式,而让农民名下有了固定土地。看起来分散和单干,势单力薄,但激发的生产积极性更强,效率更高。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大动作意味着,改革并非小修小补,而是刮骨疗毒、是伤筋动骨、是壮士断腕、是打破一切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桎梏。在战国七雄里,只有秦国做到了,做得最彻底,收益也最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盗墓贼的盗洞都打的那么准?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时期,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文物保护概念,当时有一部分人为了生存就会选择进行盗墓。不过在古代的盗墓贼,大多都是因为家境出现了问题才会选择盗墓。在历史上出现过曹操盗墓,为了避免被别人叫做盗墓贼,还专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这名字便是摸金校尉。这样一听的话是不是感觉很有逼格了。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筹集军

  • 北魏元修为什么死后十多年才下葬?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北魏可以说是占据着整个北方地区了,非常的强盛。不过当拓跋宏迁都到洛阳之后,北魏的实力就开始一落千丈,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直到后来终于是爆发了北魏时期最大的一场兵变事件—六镇之乱。这次时间席卷了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叛军作乱,眼看着北魏的统治就要崩溃了。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样

  • 尔朱英娥的结局为何那么的惨?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女子能够成为后宫的嫔妃,所依仗的肯定就是家庭的背景以及自己相貌。北魏时期的尔朱英娥便是这样一个女人,天生丽质,长得美丽,一生当中嫁给了三位皇帝,最后却为了自己的贞洁被皇帝给杀了,还闹得个不得善终,实在是可惜。那么这究竟是为何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尔朱英娥是朝廷重臣尔朱荣的女儿。尔

  • 平原公主为何在新婚三天后就自杀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过上一种非常富裕的生活,最好是再有一些权势那就更好了。然而事实上,在古代,就算是生在地位最高的皇族,也不一定是个什么好事情,所说表面上风光无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痛苦。今天我们就要以一位公主为例,这位公主在新婚后3天就自杀了。她死后侍女掀开公主的裙子才得知公主自杀的原因,这位公

  • 二战中被严重低估的小国是哪个国家?当年还曾间接支援我国抗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那么有两件事就不得不说一下了。首先就是《慕尼黑协定》,英法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其次就是《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当年德苏约定的是共同将东欧洲给瓜分了。这两起事件就是英国、法国、苏联这三个国家绥靖政策的直接体现,主张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的野心,将世界推向了战争

  • 黄鼠狼为什么是黄大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黄鼠狼在某一段时间内,也算是一种有害动物了,而且很多俗语当中,和黄鼠狼相关的,都是一些负面贬义的话,由此可见黄鼠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但是,现在的黄鼠狼,可是国家保护动物,因为人们的不断猎杀,黄鼠狼曾经濒临灭绝。不过在一些地区,还是能听到人们称呼黄鼠狼为黄大仙,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不可否认,确实是有很多

  • 李小龙的十项壮举是哪十项?至今难有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小龙,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他是我国乃至世界都非常著名的武术家。人们都称之他为武术宗师,同时他也是功夫片的开创者以及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是当年中国功夫的首位全球推广者,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他的传奇人生已经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李小龙生前做出了很多难以逾越的壮举,如下的

  • 矮人族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时候都有流传过矮人族的故事。《国语·鲁语》中就有记载,当时吴国出兵讨伐越国,结果却发现有一节骨骼足足有一辆车那么长,但孔子却丝毫不显的以外,他说:“这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人的身高像僬侥氏只有三尺,是最矮的,最高的有十尺,已经是极限了。”不过孔子这番话到底可

  • 长平之战遗址真有四十万尸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很多人关注的无非就是战国四十万俘虏被白起活埋这件事情上。白起获得了人屠的称号,赵国国力大损,但是赵国当初派出来的就是四十万人,怎么可能一场仗打下来就没有损失的?所以活埋的四十万这个数字,是谣传。那么古代长平之战的遗址在什么地方?那里真的有四十万尸骨吗?中国

  • 呼和浩特旧称为什么叫归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是内蒙古的经济文化中心。不过呼和浩特早年并不叫这个名字,直到民国时期把归化城和绥远城合并以后才起了这个新的名字,那呼和浩特之前是叫什么呢?这次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呼和浩特在蒙语中的意思是“青色之城”,最早出自《俺答汗传》,所以改名后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