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天罡李淳风真的写了推背图吗?

袁天罡李淳风真的写了推背图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88 更新时间:2024/2/28 10:24:05

《推背图》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本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预言书,其实很少有人真正的看过这本所谓的预言书,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很多人说这本书非常神奇,里面预言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应验了,而又有人虽然没有看过,但是却对这些言论深信不疑,实际上,李淳风袁天罡两个人可能根本就相互不认识,又该怎么去写下这本推背图呢?

《推背图》的真伪,结合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很好判断。

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此书并非是什么袁天罡、李淳风的作品,最为流行的金圣叹注本也可以宣告是假的。现在流行的这个版本,是后人从民间信仰的角度附会而成。

谶纬之学的流行

谶纬之学的流行非常早。人类蒙昧时期,遇到超出知识范畴的问题,总免不了诉诸于神秘学去进行解释。

譬如,陈胜吴广起义之际,就熟练地操弄这种手段来制造舆论,让吴广大半夜点着篝火学狐狸叫,行伍之中其他吃瓜群众们于是信以为神。

两汉儒家阴阳家化之后,力图从“天人感应”的的角度,去论证刘氏王朝的合法性地位。大家都熟悉的小故事,很多都是出于这种构建。比方刘邦喝多了,斩杀了一条大白蛇的故事,就是后人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瞎编的,论证的是大汉王朝是火德,火克金,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所以是红色的赤帝子斩杀白帝子,坐稳了天下。

两汉这样的小故事简直太多了,大家看史书的时候,动不动就“小儿谣曰”,小朋友们莫名其妙就开始唱童谣,然后真预言了好多大事儿。就像是《三国演义》里,洛阳市的小朋友们忽然唱:“千里草(合起来是个董字),何青青,十日卜(合起来是个卓字),不得生(这货要死了)。”董卓很快就死了。

这能是真的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青年学者孙英刚的《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但凡出现这种乱七八糟的事儿,背后肯定是有人运作的。

《推背图》源流

最早的关于这本书的记载,出现在唐代敦煌残卷《大云经疏》中,说:《推背啚》曰:大蓄八月,圣明运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来朝龙来防,划清四海,整齐八方。

可见是对武则天称帝一事的预言,对于武后的态度,这则“预言”说得非常露骨,说武则天是“女主立正起唐唐”,要“划清四海,整齐八方”。

我私心怀疑,这不过是武后称帝之前所作的合法性建设的一部分,相似的东西有很多,譬如当时还有一本《宝雨经》,记载了公元686年和公元690年新丰县、万年县的两次异常的地理活动——山涌,武周政权将其解释为佛教圣山在中土显性的祥瑞。

为什么是佛教呢?因为李唐自称是李耳之后,崇信道教,武后自然选用佛教作为意识形态来与之抗衡。

所以,《推背图》一开始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很可能是武后当时一系列合法性建设的一小部分罢了。而且,目前我们得知的这个句子,也不是原创的,而是从汉代的一本叫《易稽览图》的书里抄抄改改得来的,人家原文写作——大蓄,八月,天德明王,侯人去城,十二年天下大昌,女子立政;三年,去此地,大神兽来见,至堂;三年,大兽出东北台邑、河邑。

您看,好多句子都没改。这本民间信仰者眼中神奇无比的书,居然不是原创的。

但后世这本书越来越被赋予了很多信仰加成。从宋代开始,就有很多好事者,往《推背图》这个书名上附会东西了,比如段子里说耶律德光见过推背图,还有人说《推背图》里预言了大宋朝的灭亡于是被禁了等等。

但总体上说,这些故事多经元代、明代民间话本、戏剧的加工,充斥着民间信仰的特点。《推背图》在这些故事里,也更多像是一个符号,好比《水浒传》中宋江梦到九天玄女授书一样。

所以,现存的早先版本的只言片语,与通行的所谓金圣叹本、六十七图本,文字上差异都比较大。最好玩的是同样关于武后称帝,金圣叹本的议论就明显带了后世民间的视角——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与“女主立正起唐唐”相比,“遗枝拨尽根犹在”对武则天的评价态度居然完全是相反的。您说这能是一本书?

真伪性

最容易辨认真伪的角度,是语言的角度。

如果是唐人袁天罡、李淳风所作,那么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应该是唐人的,如果掺杂进了很多后世的语汇,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

比如第四十七象的“匹夫有责”,绝对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后的产物;又如第二十一象中居然出现了“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虽然出自《战国策》,但原文并没有南辕北辙这个说辞,大规模出现是在宋以后,宋人文天祥写“南辕北辙迹,骤隔于江湖。”宋人胡仲弓写:“南辕北辙何时停。”更早,没了。

又比如,从音韵学的角度,推背图谶诗的韵脚,也能推断出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且生活的年代较晚。

如第二十二象:“神京王气满东南,祸水汪洋把策干。一木会支二八月,临行马色半平安。”把南,和干、安放在一起押韵,本来就不是唐人会做的事情。南是闭口音,读作“nam”,韵尾是闭口的;而干、安的韵尾则是“an”,不闭口。

从音韵学的角度看,也能较为清晰第看出,现存本的生成年代很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包拯死后,展昭他们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展昭,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但是却已经是深入人心,他跟随包拯惩奸除恶,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一直都在保护包拯,职务功能大概就相当于狄仁杰身边的李元芳。除了展昭,还有包拯经常派遣出去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不过,在包拯死后,他们这些人又去了什么地方呢?包拯死后展昭他们又分别是什么结局?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

  • 武松为什么知道孙二娘开黑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一干人之后,被刺配孟州,路途中来到了一家客栈,而这家客栈就是孙二娘开的黑店,人肉包子店。不过,之前武松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为什么他会知道孙二娘的店是黑店?孙二娘在酒里面给武松下药,想把他放倒之后杀掉,可是武松却假装喝酒,他怎么会知道酒里面有问题呢?这一情节发生在《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 蒂萨河之战匈牙利为何会战败?这人要承担主要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乌戈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这是欧洲中世纪匈牙利的圣殿骑士团大主教,出生于匈牙利贵族恰克氏族。恰克氏族是当时匈牙利王国中最重要的贵族之一,主教乌戈林是出生该氏族的乌拉克支系,父亲是伯爵巴斯一世,另外还有两位兄弟巴斯二世与波斯一世。他们先后出任匈牙利王国的国库大臣,显见玉果邻一世在匈牙利王国的出

  • 中国人为什么是华夏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华夏”一词,就和“炎黄”一样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们经常说自己是华夏子孙,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归属感,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华夏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如何诞生的。可能有人认为,夏的意思是指夏朝,认为在夏朝之前还有一个“华朝”,那么事实

  • 孝庄为什么毒死顺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顺治皇帝,对于他的事情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耳闻了。当年顺治皇帝打定心思要出家,在奉先殿中向列祖列宗磕头请罪。孝庄太后也是去劝说,但是无论用江山、责任鼓励他,还是放下太后之尊来恳求他,都无法挽回顺治帝出家的决心了。无奈之下,孝庄与其让顺治出家,还不如一碗毒药了结了他,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那么孝庄为

  • 关羽的雕像为何是闭着眼睛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关于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王刘备的好兄弟,在刘备的整个征战过程中,关羽可谓是功不可没。也正式因为他的武功高强和忠义仁厚,在关羽死后人们都称他为武圣,并且还为他立了雕像。但是信息的朋友们肯定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关羽雕像往往的是闭着眼睛的,那么这是为何呢?三国的时候国家混乱,战争连绵发生,

  • 秦王嬴驷为何觉得秦国如虎狼,六国如连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03年期间,魏、韩、赵三家分晋,这一事不仅标志着韩、赵、魏三家从法理上正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新兴诸侯,更是标志这春秋时代的结束,战国时代的开始。今日到了战国时期以后,春秋时期那些惩戒性的战争形势被慢慢抛弃,取而代之的就是为了城池、土地、人口、财富、权利而进行的赤裸裸兼并战争。春秋时期有诸侯数百

  • 先秦电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皇帝,估计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什么康熙、雍正、乾隆什么的了,毕竟他们开创了康乾盛世。当然也有人会想到唐太宗,因为大唐的强大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一条巨龙。还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到了第一位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了,他结束了纷争的春秋战国,促成了我国首次大统一。今天的主题,不是秦始皇,而是它的祖墓,秦东陵。

  • 湖南出土20万字失传古籍,里面都是什么内容?秦始皇被冤枉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2200年前,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还非常的原始,文明非常的落后,甚至有些位置根本就不存在文明。但是这个时候的我国已经是进入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所说我国历史上的秦朝国运非常的短暂,但是却留下了不少的历史遗迹。就不如说秦长城、灵渠等等。根据这么多年的考古研究,似乎关于秦朝的以及多半都处于陕西一带。可事

  • 春秋霸王勾践为何到了战国时期就没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是春秋末期最后一位称霸的诸侯王。在勾践称霸之后,周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到这战国时期进入到了战国时代。可以说当时的越过处于在一个非常好的节点上。然而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越过为何最后竟然没有发展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不重人才。勾践在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