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那么古人的假发到底是怎么来的

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那么古人的假发到底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2/12 2:45:47

古时候也有假发一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若是论起发型,现代人发型的复杂程度不及古人的十分之一。古代不仅女人要盘头发、梳成各种各样的发髻,男人也必须要留长发。但是每个人发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也就导致有的人梳头发很容易,有的人想要盘出好看的发髻就很困难了。可是若没有好看的发髻,上层阶级的贵族妇女就很难出门社交了。

因为发髻梳好之后,还要在上面插上花样繁复的发钗,以彰显尊贵的身份。如果发量少,梳成的发髻不仅不好看,也很难经得住分量不轻的首饰。所以在古时候,假发一度非的流行。假发也分成三六九等,最便宜的假发是用木头或者是厚重的浆糊加纸做成的。使用的时候要把它顶在头上,然后用真发一圈一圈地把它缠绕包裹起来,以达到增加发量的作用。

而好一点的假发则是用铁丝做成的,上面再缠绕上真正的发丝。铁丝可塑性强,匠人在制作的时候会直接把铁丝绕成某种固定的发髻。等到梳妆的时候,直接把它固定在头上,再佩戴上好看的首饰就可以了,这样也能节约梳妆的时间。而最昂贵的假发,则是完全用真人头发制作而成的。想要佩戴这种假发也很耗费时间。

宫廷妃嫔们最注重自己的仪容,她们使用这种假发的时候,往往就跟现代人接发一样,要把假发编织在自己的真发里,然后用头油梳成发髻。这样一来真发假发掺杂在一起,很难分辨出来。据说贵妃就最喜欢戴假发,可能因为她曾经出家修行的原因,她的发量非常少。所以平时如果没有假发,杨贵妃是绝对不踏出宫门一步的。

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发是忤逆不孝的行为,那么假发从而来呢?古时候的假发一般有四种来源。古代也有家境贫困的女子,她们如果碰到家中实在揭不开锅的情况下,会选择变卖自己的头发。而古代卖头发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一把青丝可以换来一斛米,足够全家人吃上好久。第二种则是强取豪夺。

后赵皇帝石虎有一个儿子叫做石鉴,他天生头发稀少,所以很嫉妒那些有一头长发的人。他仗着自己的权势地位,硬是逼得其他大臣剪断头发送给他。有的大臣甚至被他逼得剃成了光头。他不仅自己要戴假发,还要求妻妾们全部戴上假发,伪装成云鬓高耸的样子,以此来取乐。后来石鉴继承了皇位,他更是变本加厉。

最终忍无可忍的大臣们合谋将他给杀掉了,石鉴就因为爱戴假发而丧了命。第三种则是从死囚或者是受髡刑的犯人身上得来。髡刑在古时候是非常羞辱人的一种刑罚,受刑人要剃掉包括头发、胡子在内的所有发。而他剃掉的头发自然不能浪费,就被做成假发了。第四种就是外邦进贡。根据史料记载,新罗曾经大唐进贡过整整一车的头发,这些头发不仅有长度上的差别,甚至还有颜色上的细微差异,以便唐朝达官贵人们挑选。

标签: 古代假发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君主立宪制: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君主立宪制,英国,历史解密

    君主立宪制(英语: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

  • 明朝末年到底有多黑暗?辽东三杰没一个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辽东三杰,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朝代更替史。每当朝代衰落的时候,不仅仅会冒出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更还有周边民族的伺机窥视,尤其是北方两大民族——蒙古和满族。本期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明末抵制满族入关的三元力将——辽东三杰,让你真真切切地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辽东三杰指的是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明末

  • 秦灭燕之战:荆轲刺秦王是燕国的垂死挣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燕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秦灭燕之战,公元前226年王翦率领秦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往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军紧追不放,在衍水(今辽宁浑河)打败了燕太子丹的军队,燕国的主力军队基本被消灭,燕国已成掌中物,秦国为了集中兵力对抗魏国和楚国就撤兵了。直到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贲

  • 汗青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有人问,汗青是什么意思?其实答案很简单,汗青的意思是史册。汗青的汗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出汗,青也没有很多含义,就是指蓝色、黑色或绿色等颜色,例如青天就是蓝天,青布就是指的黑布,青山指的就是绿色的山。为什么史册和汗、青色有关呢?这个要追溯到纸张发明前,在那时,古人记事用竹简,也就是用上好的竹子记写镌刻事

  • 朱棣起兵时只有十万人,建文帝为什么没有调动全国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文帝,明朝,历史解密

    其实建文帝失败的理由就一个:不是一般的蠢。先说说当年的形势,燕王起兵不过数万,一路边打边扩军,随时面临数十万明军的围剿,在与李景隆50万大军对决时,燕王不过近20万部众,但经过真定之战、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后,50多万明军被李景隆丢的干干净净白白葬送,除了战死溃散的,剩下的都被燕王收编了。经过一系

  •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字勋臣,直隶玉田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清任,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年青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颇噪于一时。因其精究岐黄,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尝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

  • 长征过程中,对年轻女战士来说最难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征,近代,历史解密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伟大的长征开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长征》道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长征队伍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过草地、翻雪山,克服千难万险,历时两年、行程2.5万公里。翻雪山、过草地、缺衣少粮、打仗等,长征路

  • 澶渊之盟是什么?它是不平等条约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澶渊之盟,宋朝,历史解密

    首先说结论,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是绝对值得的,北宋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辽国,甚至连宋朝自己都想不到,而且两国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我们先了解一下澶渊之盟的两条主要内容,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辽澶渊之盟主要有两条内容:1、宋每年给辽十万岁币以及二十万匹绢,宋辽两国展开自由贸易。2、宋辽为兄弟

  • 古代大理寺究竟是什么地方 相当于现在什么机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理寺,古代,历史解密

    大理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名称。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阅读中,都可轻易见到。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大理寺的历史及职能,认识仅停留于表面。看过狄仁杰系列的,想必大家都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大理寺!这个大理寺当然指的不是我们所说的,云南大理有个寺!这个寺也不是寺庙,里边肯定没有和尚。这

  • 历史上福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福全,历史解密

    福全幼时,顺治帝问其志,他说:"愿为贤王。"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命与议政。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依仗势力强盛,勾结沙俄,制造分裂,次袭了喀尔喀部;二十九年(1690年)又进扰内蒙古乌朱穆秦。清政府决定回击噶尔丹,康熙帝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又令顺治帝第五子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