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溥仪说的是汉语还是满语?清朝皇帝中为什么只有他会说汉语?

溥仪说的是汉语还是满语?清朝皇帝中为什么只有他会说汉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49 更新时间:2024/4/10 20:28:02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我们现在日常所说的汉语,普通话,其实都是经过了历史长久的发展,而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换句话说,古代汉语的发音可能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朝代就是清朝了,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那么你知道溥仪当时说话讲的究竟是汉语还是满语呢?清朝作为距离现代最近的一个古代的朝代,皇帝们平时上朝或者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说的又是什么话呢?为什么说清朝的皇帝中只有溥仪一个人会讲汉语,而其他的皇帝讲的都是满语呢?在真实的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要问现在为电视荧屏贡献最多的朝代是哪个?出镜率最高的少数民族又是哪个?相信大家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清朝,满族。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之后,这一民族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巩固和发展下,建立了后金政权,最终,通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清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直到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便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

所以,清朝的皇家贵族基本都是满族人。但是,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无论是清朝的皇帝,还是妃子,亦或是大臣,都说着一口流利的汉文,就连各种文书上写的也是汉字。

1.清朝皇帝真的会说汉语吗

其实,满族人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满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满文,而且将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包括图书、档案、碑刻、谱牒、舆图等等。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满文古籍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

所以,这就难免让很多人心生疑问:作为满族人,大清政府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难道都不说满语吗?对于清朝时期,满族人说不说满文,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从乾隆时期开始,满清的旗人已经全部被汉化,就连皇帝自己都不说满语,不写满文。

所以,本应该作为母语的满语,在清朝时期逐渐被疏离,成为了一种丧失沟通和交流作用的死语言。此外,这个说法,在溥仪身上也得到了证实。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他说道:“在我的学业之中,学得最糟糕的就是我的满文。虽然学了很久,但还是没学会什么。”

那么,溥仪的这番言辞是否真的代表整个大清朝呢?清朝皇帝们真的把自己的母语都忘记了吗?清朝皇帝到底会不会说满文呢?

其实,上述说法并不正确。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满清的皇子、皇孙们,每天凌晨三点到五点就要去上书房,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曾懈怠,而首先在课上学习的就是满文以及蒙古文等内容,然后才是学习汉文。老师一般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之间进行课程的教授,一直教到中午才放学,有时候课程内容多的话,甚至,要学到下午两三点钟才结束。不只是学习的时间长,皇子们的假期也很少。

根据《清代皇子的教养和分封》记载,清朝的皇子们只有每年的元旦、端午、中秋、皇帝寿辰以及自己生日时,才可以休息,不用上课。此外,就是除夕的时候会提前放学,其余时间都没有假期。课堂上纪律的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苛刻。每个学生一天学习下来,休息的次数不能超过一两次,每次的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而且,还必须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

在读书的间隙时间,学员们可以读书,也可以讨论典故,但是,不能出去玩,更不能跑到院子里溜达。

对于那些有过错的学员,师傅会罚他们写字、抄书,甚至罚站。至于皇子的随从们,只能在教室的窗外等候,且不可以在教室外面随意走动,不然都要被罚。

清朝皇子们上课的这些规矩,一直到清朝末期也没有发生改变。

在如此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下,皇子们的满语水平自然不会很差。比如:同治皇帝的汉文老师翁同龢曾说过:“同治皇帝刚来学习的时候,满文写的非常好,但是,汉文却不怎么样,毫无文采可言。”此外,光绪帝也是翁同龢的学生,跟同治帝一样,他的满文也非常好,但是,汉文水平却一般。

2.为什么溥仪的满文水平那么差

当然,在清朝皇族中,不懂满文的人皇室也有,最典型的人就是慈禧太后。后来,光绪帝曾下旨,要求所有奏折都需要满汉双语,想来也是为了方便慈禧太后阅读奏折,不然,光是满文,太后怎么能看懂。

那么,既然在清朝,满文的学习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可是,为什么溥仪的满文水平会这么差呢?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真正在职的时间只有三年,而且,他所处的统治时期,正是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期,时局不稳,动荡不安,使得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之前的历代皇室、帝王相比,应该差了很多。不过,虽然溥仪说自己的满文水平很差,但实际上,他的英文练习册上,却还是用满文给自己标注了英文单词读音。

王庆祥的《溥仪交往录》中,也对溥仪的满文水平进行了描写:“最开始,溥仪的满文成绩是不太好,但是,随着岁月的增长,他的满文水平也在不断进步,慢慢的可以用于日常交流,且可以进行简单的书写。后来,经过大概四年多的学习,溥仪已经可以阅读满文书籍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溥仪之所以对自己的满文水平多加诟病,除了因为大清覆灭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外,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确不是很喜欢自己的母语。在满文老师伊克坦死后,溥仪还宣布“以后要将英文作为清朝政府的第二语言”,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宫廷内部的语言政策。

3.清朝皇帝的汉语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皇帝们的满文水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那么,皇帝们的汉文水平又怎么样呢?

都知道,乾隆爱好写诗,其诗作数量都超过了整个唐朝时期的诗作数量,那么,清朝帝王对汉语到底熟不熟悉呢?一般来说,掌握一种语言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日常口语可以做到无障碍沟通;二是书面用语等官方语言的运营。

清朝初期的努尔哈赤跟皇太极都没有过语言这一关,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努尔哈赤与会汉文的韩国俘虏谈话,主要靠汉文翻译来完成。在皇太极时期,清朝开始了对汉官的任用,但是,汉族官员在沟通相关国事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是汉文,这让皇太极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皇太极的汉语能力还是非常的有限的,基本上要依靠翻译来跟汉官进行沟通。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顺治年间,才得以改善。那时候,皇室已经逐渐习惯了汉族的文化,皇帝也对汉文有所掌握,基本上与汉官进行日常交流是没有问题的。顺治帝不但会说汉文,还对汉语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他会诗韵,懂曲韵,甚至,能听得出北京话入声的消失。

由此可见,顺治帝的汉语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事实上,顺治帝的语言天赋很好,不仅会说满文、汉文,还懂得蒙古文,基本上可以见机行事,见到满臣说满语见到汉臣说汉语,遇到了蒙古官员还可以说蒙古话。不过,顺治帝虽然口语了得,但是,其汉文的书面阅读能力还稍显欠缺,读书还是要靠翻译协助。

到了康熙年间,清朝皇室的教育模式日渐成熟,在汉族文化的持续熏陶之下,康熙帝的汉语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史料中记载,康熙皇帝八岁时候就能用汉文吟诗作对,这与他的祖父相比真是好太多了。

康熙早期的满臣,在生活和工作上多用满语,但是,随着皇帝以及其他旗人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汉文在清宫内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到了康熙十二年,专门负责给皇家做汉文翻译的宗人府内心郎职位被撤销,这标志着从康熙以后,清朝的皇帝们,汉语水平已经很好了。

4.清朝皇帝如何看待满文?

虽然,清朝皇帝们的汉文越来越好,但是,他们却没有一刻放松过对满文的学习。满洲人建国初期,母语的使用率被日渐缩减,很多旗人被汉化,这不得不让清政府加以警惕。所以,从清朝中期开始,旗人们在给皇室请安、谢恩、奏事等时候,都要按照相关规定使用满文,这个制度一直被沿用到了清朝末期。

普通的旗人要遵守这样的规定,作为皇室宗亲的要求,那自然更为严格。从乾隆开始,宗室们加官进爵,都需要通过考试,爵位的高低由考试成绩来决定,而考试的内容就包括满文、马箭、步箭。所以,到了清朝末期,多数有爵位的宗室旗人,其满文要好于其他人。

有些满文学得不怎么好的旗人,皇帝还会点名批评。

特别是乾隆,在维护母语的表现上最为坚持,这与他爱好汉文,喜欢诗词歌赋的行为貌似有点相矛盾,最强硬的时候,甚至,更是停止了宗室的汉语课程。此外,为了让旗人知道满文的重要性,他还发布多条谕旨,比如:要求各部院收藏的档案中,必须以满文书写等等。

自乾隆以后的皇帝们,对于满文的态度也未曾改变。

嘉庆五年,对于各省的驻守人员,如果有荒废满语的,则给予停职处理;道光年间,对于各省驻守的人员,都要求学习满语;咸丰二年,提出八旗子弟,骑射和满文是基础科目,要求必须精通。此外,光绪帝还曾做过让那些不会满文的旗人大臣回家重新学习的事情。

由此可见,一直到清朝末年,历代的清朝皇帝对于满文的使用,都是严格要求,且坚决不能荒废。

除了众臣在面见皇帝时被要求使用满文以外,清宫之中还有很多场合也必须使用满文,比如:祠堂、祭祀等,就连皇帝与侍卫之间的对话,也必须使用满语。而且,政府要闻,内部文书等,更必须用满文书写,比如:奏折、上谕以及各种档案文书之类。

到后来,清朝与一些列强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以满文版本为准,比如:《尼布楚条约》,原版条约只有满文版本、拉丁文版本和俄文版本,根本就没有汉文版。后来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也都明确写明了以满文版为准的字样。

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才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

此时,之所以不用满文,很大程度上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有很大关系,因为,她几乎不懂满文,所以,才说不用了。

目前,中国现存满语文文书档案浩如烟海,而能看懂满语文的人却寥若晨星。这样的话,就形成一种关联,即:随着满语文走向濒危的边缘,满文档案等珍贵史料也将成为无法破译的“密码”。作为一个地域的记忆,史料特别是档案承载着这里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面信息。满文档案作为今天研究清史及满族史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古为今用的历史依据。

然而,及至今日,尽管保存下来的满文史料十分丰富,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满语文已处于濒危的窘境,倘若消亡,尚未翻译过来的满文史料中记录的清朝肇兴、入主中原、康乾盛世等内容,不久之后,将会变成一种无法破译的历史化石,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68名殖民者是如何毁掉印加帝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人类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着很对,但是能够以168人灭掉整个帝国的情况那真的是极其罕见的。在公元1532年的秘鲁,以皮萨罗为首的168名殖民者在印加帝国数万大军的包围下愣是生擒了印加帝国皇帝安塔瓦尔帕,最终毁灭了整个文明。印加帝国为什么在人数绝对优势下被消灭?今天,咱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一、

  • 华佗真的是印度人吗?究竟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个题目,很多人一定都有非常多的疑惑吧。华佗可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有名的神医,与华佗有关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他给曹操治头疼,但最终被曹操所杀,还有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也是非常广泛了。但是却很少有人听说华佗居然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华佗当时和印度又有什么样的

  • 成吉思汗妃嫔只有四十多个,后代为何会有1600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吉思汗虽说只有后妃40多人,但临幸过的女子无数2.成吉思汗的儿孙们很努力,让成吉思汗的血脉传播更广3.成吉思汗的后代们面临的灭族之战比较少一个民族,一个族群,有时候是因为大规模的战争导致被灭族,或人口大幅减少。成吉思汗的后裔们,面临的灭族之战基本没有。在亚洲,就朱元璋的明朝杀了不少的蒙古人,其它

  • 为何河南嵩山大法王寺的千年肉身佛像那么吸引日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河南嵩山大法王寺里面的千年肉身佛像大家也还是知道一些的,因为这个的肉身佛像还是非常的难得难度一见的,出土之后也震惊的全世界,这其中日本人就非常的有意思,时不时来参观一下,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肉身佛像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河南嵩山大法王寺地基

  • 张无忌实力有多强?杨过和郭靖联手都不一定能胜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射雕三部曲》中,最强的男主角,那肯定非张无忌莫属。张无忌的武功有多强?恐怕杨过和郭靖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实际上这并非夸大,的确是有这种可能。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下这三位男主的武功,郭靖绝学降龙十八掌加九阴真经,杨过绝学黯然销魂掌加玄铁剑法,九阴真经他只练过部分并不全。而张无忌掌握了九阳神功、乾坤

  • 猪八戒和沙僧头上的是什么?也是金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了,武松头上戴着一个箍,并不是因为他是和尚,而是因为他受了一些刑罚,他这样做是为了隐瞒自己曾经受过惩罚的经历。但是一般来讲,像是沙僧,八戒这一类的人,头上戴着一个箍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相反来说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份是和尚,头上带着一个箍,也代表了他们是苦行僧,是行者。

  • 我国到底有多少条龙脉?现如今还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是在一些小说中,还是在一些电视剧中,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我国古代有一个词叫做龙脉。龙脉听起来好像很神奇,一定和皇帝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人却并不很了解龙脉具体究竟指的是什么?而且从一些电视剧里面来看,我国的龙脉似乎还不止一条,而且龙脉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能会被人力所更改,古代就有刘伯温斩龙

  • 上古时期的八大姓氏分别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现如今的姓氏也是非常多的,虽然人们常说百家姓,但其实真实存在的姓氏远远不止百家。而且有很多姓氏,可能很多人根本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非常的稀有稀少,人数也是非常少的。不过姓氏最重要的就是家族传承,因此现如今很有可能还存在着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些非常古老的姓氏。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上古时期的八大

  • 阳寿已尽的老人表现有哪些?有这15个征兆的要注意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看一些民间的习俗问题,今天看到这个阳寿快要尽的老人都会有什么样的一些表现,其实已经有人给大家总结了15个征兆了,那么是哪15个征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然了这些征兆也只是说人快要死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不一定说你有这些征兆就要死了,所以这个请大家要知晓了,不要太过于的担心,保持好的心态才是最为

  • 人临死前断气难受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在问一这个人死之前的事情的,人临死之前是会断气的,但是在要断气没断气的时候这个人是不是非常难受啊,还有这个人断气如果难受的话要难受多久呢?这些问题其实也值得研究研究,虽然比较的伤感,但是还是值得研究一下的,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我们看着亲人去世,最后的时候只留下一口气,好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