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将领致师是什么意思?

古代将领致师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993 更新时间:2024/2/11 21:57:43

其实致师在古代是一种比较冒险的举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鼓舞军队士气,展示出己方的必战之心。两军交战,双方将领出面单挑,这便是致师。一旦致师获胜,便能有效打击敌方士气,在交战时也能取得先机。这在春秋之前被当做是一种礼仪,大家在看古代小说时,应该也有读到过这样的场景。不过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致师能起到的作用是越来越小,而且还会徒增伤亡,所以这项作战方式也就慢慢消亡了。

一、古代将领单挑叫“致师”

小时候看小人书,被《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传》《杨家将》中那些每逢战事,两军对垒,将与将单挑独斗,大战多少回合,胜利者斩对方于马下所吸引,十分憧憬古人那种金戈铁马,摇旗呐喊,金鼓大振的场景。那么,古代真实的战场会是什么样呢?是否真的如演义小说中那样单挑呢?

留意史料,在春秋以前,人们古朴的思维讲究礼仪,就是打仗也要师出有名,两将“单挑”分个高下叫作“致师”。

《周礼》中说:“环人掌致师。”

《兵筹类要》中说:“两军既丘,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

致师,可以解释为挑战,两军对垒,为了激发己方的斗志,派出武艺高强的将士,来到对方的阵营前挑战,用以侮辱激怒对方,沮灭对方的士气,震慑敌人。

东汉末年的郑玄解释说:“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

二、《左传》中的致师

《左传》中记载:“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

这段记载是说公元前597年,诸侯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邲之战,临战,楚国的大将许伯、乐伯与摄叔三人交流“致师”的看法,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付之行动。

许伯驾驭着战车飞驰到晋军的军营前兜了一圈之后,耀武扬威地快速返了回来;随后乐伯乘着战车逼近晋国军营前,开弓射敌,他的车夫还从容地走下战车,整理了一番战马的辔绳,便后安全返回;接下来摄叔驾驶战车,直接冲入晋军大营,挥戈杀敌,并且割下敌人的耳朵,捉了一个俘虏回返。晋国军队分两翼追来,乐伯左边射马,右边射人,箭无虚发,阻止了晋军的夹击。

当乐伯的箭仅剩一支时,恰在此时一只麋鹿撞入,乐伯一箭射中麋鹿的背部。此刻,晋国将领鲍癸率部队追了上来,乐伯就让摄叔拿着麋鹿献给鲍癸,对他说:“由于今年还不到时令,应当奉献的禽兽还没有来,就把它奉献给你和你的随从作为膳食吧!”

于是,鲍癸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感慨地说:“他们的车左善于射箭,车右善于辞令,都是君子呀!”

最终邲之战也以楚国大胜晋国告终,从而奠定了楚庄王称霸诸侯的基础。

《史记•周本纪》中说:“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到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是说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伐商纣王之时,两军在牧野大战,周武王命尚父姜子牙带领百余名勇士致师扬威,震慑商纣王,在牧野之战中商朝的军队许多临阵倒戈,归顺了周武王,最终夺取天下。

三、项羽刘邦单挑

看来在春秋之前,讲究仁人君子,遵循周礼,致师还时有发生,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致师这种传统的方式逐渐消失了。

每逢战事,将领们也会在战场上厮杀,冲锋陷阵,更重要的是指挥战斗,特别是高级别的将领,是一军的灵魂,不会冒险到一线战场上去拼命。

到了秦末,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较量逐渐处于下风,两军在广武附近对阵之时,项羽激昂地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为也。”

项羽的意思是说:如今天下不定,都是你我之间连年争斗不止,让老百姓处于兵荒马乱之中,所以,我们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你我单挑好了,一决胜负。

刘邦听了,诡异地笑了:“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是说:我才不与你比武,军事讲究韬略。

项羽望着刘邦那熊样,派出一队“壮士”出阵挑战,刘邦军中有楼烦善于射箭者,项羽前来挑战的将士都被射杀,“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看来这项羽就是天地英雄,那大无畏的精神镇住了这楼烦射射者,不敢发箭了,真乃世之英豪。

四、“回合”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单挑杀敌者有之,比如三国时期的小霸王孙策太史慈,旗鼓相当,英雄对英雄,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但不是每战都是两将交锋,如真的如演义所说,军队中的士卒也就失去作用,真实的战场,单挑的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少。

那动不动两军阵前大战多少多少回合,纯纯是小说家为了塑造英雄人物把古代战争简化了。

所谓的“回合”,是指古代两将战马冲刺,两将兵器相交的刹那叫“合”,如果都没能击中对方,带马回头转弯的过程叫“回”,因之,所谓一个回合需要马匹加速、冲击,兵器对刺,随后减速,带马回转,这有一个过程。

如演义中那样,势均力敌的两将,动不动斗上百十余合,或三百合,这是不可能的,纵使人不累,那马也累死了。由之,那单挑是小说家给读者的误区,不要当真就好。

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厮杀充盈着血淋淋的故事,是智慧与胆识高下的对比与较量,谁赢得生存权,谁就赢得最后的胜利。

致师,横贯天际的壮举,分明是古人在灵魂深处点燃的一束豪情的光芒。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庭有四大天王,你知道还有四大元帅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四大天王”,而这四大天王其实是来自佛教的,是本土文化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神话传说之后,再加入了本地的一些文化,融合成了一个新的四大天王的形象,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道教的神话中,也是有与之相对应的“四大元帅”的

  • 六耳猕猴明知如来能认出他,为什么还要去灵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里面六耳猕猴这一情节是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的,六尾猕猴变化出师徒四人,还说要代替他们自己去西天取经,而那些假扮师徒几人的竟然都是猴子,最终孙悟空终于在如来那里知道了六耳猕猴的身份,一棍子将他打死,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对于六耳猕猴来说,他其实是知道自己去找如来是什么后果,可是为什么他还是要

  • 为什么乾隆的裹尸布那么值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裹尸布,可能很多人对此了解并不是特别多,可能也有很多人没怎么听说过,而且裹尸布听上去有些可怕,很多人可能以为是直接接触尸体,然后将尸体裹起来的一层布吧?不过这些毕竟都只是猜测,那么,真正的裹尸布到底是什么呢?裹尸布究竟属于是什么类型的文物,为什么乾隆的裹尸布会那么值钱?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呢?1.裹

  •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和山海经的记载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三星堆中其实是出土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文物的,而且三星堆文化至今依旧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文化,对于三星堆的猜测也是有非常多的。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就让人感到非常神秘,而在《山海经》的记载当中,也有一个青铜神树,只是不知道这两样青铜神树之间,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三星堆的青铜树和山海经的青铜树,是同

  • 剑门关究竟有多难攻?钟会十万大军也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让人们看到了蜀道的艰险,不过李白写诗惯常会使用一些很夸张的说法,因此很多人如果不是亲眼见过,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不过历史上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李白这一次并没有夸张,那就是钟会被拦在剑门关,最终靠邓艾偷渡阴平才终于灭亡了蜀国。当时钟会带领十万大军,却都对剑门关束手无策,历史上剑门关

  • 袁隆平在发明杂交水稻之前粮食产量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在网上非常流行一个梗,就是吐槽那些总是做没有意义的事情的人的时候会说:“怪袁隆平让你吃得太饱了咯?”将把吃饱了没事做用另一种方式打开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我们从这个梗中不难明白,袁隆平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巨大贡献。不过,很多不了解农业的人只知道杂交水稻让我国粮食产量大增,

  • 古代皇帝的饮食食谱有哪些?都吃些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我国封建社会当中,皇帝就是九五之尊,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财富权利集于一身的人。从西汉时期开始,尤其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封建君王就来是讲究起君权神授了,为此还专门给刘高祖刘邦编了一个神话故事。说汉高祖刘邦是刘邦的母亲和蛟龙结合的产物,而刘太公只是刘邦的养父而已,当然这个神话

  • 玛雅预言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预言太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从小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当中,中国从古到今已经是传承了5000年的文明,所以我们一直自称为中国上下5000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中间几乎没有断层过的文明。无数的历史文献被完整保留了下来,为我们后世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很多的历史证据。《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

  • 观音菩萨的原型是谁?竟然是一位亡国之君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观音菩萨,很多人都知道,是佛教当中的一位菩萨,也经常在各种神话故事当中出现,而且经常是一种慈眉善目的正面形象。不过如果说到观音菩萨的历史原型,可能就有很多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了。那么,观音菩萨在历史上的原型到底是谁呢?有很多人说是一位亡国之君的皇后,这个亡国之君是谁,他的皇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张无忌为什么没有替父母报仇?他是如何放下仇恨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结仇很容易,放下仇恨很难。《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被六大派给活活逼死,这也在他心里留下了仇恨的种子。小时候张无忌无力报仇,自己中了玄冥神掌,要不是张三丰等人常年替他输送真气,恐怕他都没办法顺利长大成人。这段时间想必张无忌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怕是一辈子都没办法替父母报仇了。不过后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