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察必皇后与忽必烈感情如何?

察必皇后与忽必烈感情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2 更新时间:2024/1/17 0:59:19

察必皇后是元世祖忽必烈最为宠爱的妻妾,而察必皇后本人也是位能力很强的女性,如果没有她,可能忽必烈还难以登上汗位。当时忽必烈正在与南宋交战,准备围攻鄂州,结果元宪宗突然去世,忽必烈的弟弟准备自立为大汉。后来察必秘密派人通报给忽必烈,让他迅速撤军北归,这才顺利继位。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察必皇后,看看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一、弘吉剌家族皇后专业户

蒙古帝国的后妃与汉族王朝的后妃有点区别,不像汉族皇帝那样只有一个皇后,被称之为“正宫”,按照蒙古习俗,大汗的后妃,是依据斡耳朵(宫帐)排列,大抵有四大斡耳朵之主,均称皇后。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斡耳朵帖古伦大皇后;第二斡耳朵察必皇后(察必去世,由其侄女南必皇后继领);第三斡耳朵是朵塔剌海皇后;第四斡耳朵是伯要兀真皇后(后来是阔阔伦皇后)。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察必皇后。

察必皇后出身于弘吉剌氏,她的父亲是弘吉剌部首领按陈,按陈的妹妹孛儿帖嫁给了成吉思汗铁木真,也就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大皇子的母亲。

窝阔台汗曾经降圣旨曰:弘吉剌“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每岁四时孟月,听读所赐旨,世世不绝”,自此,弘吉剌部成了蒙古诸部中与黄金家族世代联姻的主要姻亲部族。

忽必烈是拖雷的儿子,察必嫁给忽必烈,可谓亲上加亲。

察必姿容秀美,气质娴雅,天赋聪明,思维敏捷,在后妃中颇得忽必烈喜爱与荣宠。她晓达世事,善思明机,在忽必烈即汗位前后,建言建策,助夫登上汗位。

二、快马飞报忽必烈北返

公元1259年农历十一月,蒙古大汗蒙哥猝死于钩鱼山,此时的忽必烈远在渡江攻南宋鄂州前线,拖雷嫡幼子、也就是蒙哥与忽必烈的同母弟弟阿里不哥,图谋在漠北大都自立为蒙古大汗,暗中派出亲信阿蓝答儿来抽调兵丁,已经到达距离开平一百里的草原地带。

察必得到消息,快马派出使者对其责问:“发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孙真金(忽必烈儿子)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蓝答儿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随之,察必派遣脱欢、爱莫干二人急驰赶到鄂州军中向忽必烈密报:阿里不哥派阿蓝答儿等人来漠南抽调蒙古军与汉军人马,其原因不明,那支军除我们也交不交给他们呢?并且还带来察必的一段隐语:“大鱼的头被砍断了,在小鱼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哥以外,还剩有谁呢?你回来好不好?”这隐语分明是说蒙哥汗死了,与他争夺汗位最有势力的便是阿里不哥,希望他速速回来。

忽必烈闻讯,十分震惊,深知幼弟阿里不哥趁其南征,着手准备夺取汗位的军事行动,一场祸起萧墙就要到来。于是,果断决定与宋军议和北返,来争夺汗位。

蒙古帝国的汗位继承一直没有固定的传承制度,在决定新的人汗人选时,要考虑前任大汗的指定、忽里台贵族会议拥戴及各宗支实力等因素,彼此在不同情况下交互产生作用,也就常常出现以汗位继承为中心的权力之争。

蒙哥汗是在攻取南宋四川钓鱼城前线猝死,他生前未来得及对汗位继承作任何安排或指定,蒙古皇室内部关于汗位归属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新一轮汗位争夺不可避免。

主要的竞争对手无非是拖雷的两个儿子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他们都是唆鲁和帖尼皇后所生,在拖雷家族内部,阿里不哥以“斡赤斤(灶主)”的身份,承袭了拖雷夫妇的大部分蒙古千户与分地(蒙古人幼子守灶,也就是继承家业),这分地包括漠北吉里吉思和中原真定路。

蒙哥汗南征前夕,他奉命留守和林,主持大蒙古国行政,管理漠北千户军和诸斡耳朵宫帐。

三、察必助夫登上汗位

蒙哥汗一死,其余诸皇子阿速台、玉龙答失、昔里吉等人都没有角逐大汗的资格,所以他们一致拥戴阿里不哥,蒙哥汗的亲信大臣阿蓝答儿、孛罗欢、浑都海、脱里赤等人也倾向阿里不哥,这样,阿里不哥自然是当时蒙古草原最有权力最有资格当上大汗的人。

阿里不哥非常清楚,他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同胞兄长忽必烈,所以趁忽必烈忙于攻取南宋鄂州之机,尽快控制漠南的主要军队与财赋,才能顺利登上汗位,迫使忽必烈就范臣服。所以,派阿蓝答儿等亲信到各处抽取兵丁,被察必得悉,才派人责问并飞报忽必烈,请忽必烈火速北返。

忽必烈及时返回燕京,果断遣散被阿里不哥手下征集的兵士,并派人责问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十分清楚,自己留守和林,主持国政,掌管漠北部分军队,又得到蒙哥汗诸子及汗廷大臣们的支持,尽快在漠北举行忽里台贵族会议,制定届时逮捕忽必烈等人的计划。

于是,阿里不哥向各方面派出使者,邀请出席在漠北举行的忽里台贵族会议。同时派出脱里赤等人为急使到忽必烈处通知:“为了举行蒙哥合罕的丧礼,务请忽必烈和全体宗王都来。”

忽必烈接到邀请,左右为难,按照常例,他必须出席,但也深知,这是阿里不哥给他设的陷阱,应邀赴会,前途未卜,凶多吉少。

忽必烈手下廉希宪、商挺等人力劝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察必也对忽必烈说,要当机立断,不可错失良机。

于是,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在开平举行了一次忽里台贵族会议。

西道诸王合丹(窝阔台子)、阿只吉(察合台孙)、只必帖木儿(阔端子),东道诸王塔察儿(铁木哥斡赤斤嫡孙)、也孙哥(合撒儿子)、忽剌忽儿(哈赤温孙)、爪都(别勒古台孙)、纳邻合丹(哈赤温孙)等皆来参会,以及功臣贵戚如木华黎王曾孙忽林池、纳陈驸马、帖里垓驸马等,共同拥立忽必烈为新汗,随后击败阿里不哥。

可以说,在汗位归属的关键时刻,察必留守通报辅佐之功颇大,史载:察必“曩事潜龙之邸,及乘虎变之秋,鄂渚班师,洞识事机之会;上都践祚,居多辅佐之谋”。

四、巧妙地规谏忽必烈治理国家

忽必烈称汗后察必被立为皇后,居第二斡耳朵。

察必当上皇后,更注意运用自己的地位,尽心尽力辅弼忽必烈处理好朝政。

某日,四怯薛官奏请割大都近郊土地以供怯薛(怯薛,也就是皇家卫队)宿卫牧马,忽必烈已经予以批准,还把所分割土地图形呈上。

察必闻知后来找忽必烈,在劝谏之前,先是装着责备大臣,官居太保的刘秉忠:“汝汉人聪明者,言则帝听,汝何为不谏。向初至定都时,若以地牧马则可,今军站分业已定,夺之可乎?”

忽必烈一下听出弦外之音,这是说给他听,便沉思了片刻,下令停止割地牧马。

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之际,察必留守燕都。当时好多忽必烈亲信都在外任职,朝中缺少能人,察必专门把任东平宣抚使我姚枢召回,对他说:“儿悲幼时汝授之书,何久留彼?”让姚枢帮助处理“宫阃诸事”。

忽必烈吸收汉法汉制汉文化的同时,察必也尽力接收有益的汉文化。

忽必烈让汉人文臣王思廉讲读《资治通鉴》,察必也来听,并感慨地说:“是诚有益于宸衷。尔宜择善言进讲,慎勿以渎辞烦上听也。”

察必生活节俭,保持蒙古草原妇女勤劳本分的习惯,许多事自己动手来做,比如缝制衣物,她率领宫女亲手纺织缝纫,收集许多旧弓弦,捻为线,织成衣服,其坚韧细密,可与绫罗媲美。

蒙古人戴的帽子,原来没有帽檐,俗称胡帽。忽必烈嫌这帽子不能遮挡阳光,察必是一个心细的人,便给帽子设计了前帽檐,忽必烈戴后十分高兴,便让这种帽子流行开来。

为了便于骑射,察必又精心设计了一款衣服:前有裳而无衽,后边长度大约是前边的一倍左右,没有衣领与衣袖,缀以双排褡襻,名曰比甲,很适合骑射穿,一时间蒙古人争相仿效,据说我们今天的马甲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忽必烈灭了南宋,把南宋亡国小皇帝以及全太后等大量皇族迁往北方,到上都开平朝见忽必烈。

忽必烈大宴群臣,狂欢尽兴,唯独察必忧郁不快,她十分同情与怜悯南宋亡国小皇帝与全太后等人,想到的是“自古无千岁之国,毋使吾子孙及此则幸矣。”

当忽必烈召她与妃嫔们来选取从临安缴获来的南宋府库珍宝时,察必望了一眼便离去,感叹地说:“宋人贮蓄以遗其子孙,子孙不能守,而归于我,我何忍取一物耶!”

五、善待南宋的全太后

察必能够居安思危,以两宋三百年基临毁于一旦为鉴,其远见卓识,不让须眉,其慈悲为怀,女子美德。

南宋全太后岁数大了,被发配到大都,不习惯北方气候,察必几次奏请忽必烈允许全太后返回江南终老。

在这个问题上,忽必烈还责怪她说:“尔妇人无远虑,若使之南还,或浮言一动,既废其家,非所以爱之也。”

忽必烈的考虑也有一定道理,依当时形势,南方不稳定,放全太后南归,必须被反元势力所利用,助长反蒙情绪,带来麻烦。

察必见忽必烈不肯放全太后南归,便利用各种机会照顾全太后,给予各种照顾。

汪元量有诗《湖州歌》:

三殿加餐强自宽,内家日日问平安。

大元皇后来相探,特赐丝縎二百单。

这诗中所言就是察必皇后善待全太后的真实写照。

察必皇后怜悯弱者,也许是女人的天性,也或许与她皈依藏传佛教有关。

察必皇后请帝师八思巴为她举行了灌顶的神秘宗教仪式,位于大都城西平侧门外三里许的西镇国寺使是察必皇后施舍功德之寺。

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二月,察必皇后在大都逝世。

察必皇后,端庄又聪明,知书又达礼,有极好的修养,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代贤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火葬什么都烧成灰了,为何这个骨头不能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人在火葬的时候,其实最后什么都被烧成了灰烬,但是骨头好像不会被烧成灰烬,所以这是为什么呀?这个骨头到底有什么样的说法呢?为什么会这么硬呢?下面一起分析解谜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自从二十世纪开始,为了节约稀少的耕地和破除旧的丧葬习俗,火葬开始在世界各地得到提倡,

  • 封神演义赵公明惨死,有个人明明能救为何没有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演义》的赵公明,很多人可能都觉得他死的挺冤的,更重要的是,赵公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可以说是死的不明不白的,实在是太憋屈了。而其实在赵公明死的时候,明明有一个人是可以出手救他的,但是这个人却选择了没有出手,任凭赵公明就这样死了这是为何?这个人其实就是她的师父通天教主,为何通天教主眼看着

  • 武松为何一生未婚?看看他遇到的三个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英雄美女,才子佳人,这可能是广大群众非常喜欢看到的故事情节了,即便是两个地位不同的人,如果能够终成眷属,一定会有很多人都喜欢。而在《水浒传》当中的打虎英雄武松,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英勇神武,而且还是相貌堂堂,可是为什么他却是一生未娶?武松一生中遇到过哪些人,为何从来没有想过要娶妻呢?1.潘金莲

  • 逍遥派为什么不让人知道?如此低调门派绝学却十分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逍遥派在《天龙八部》中,应该算是最特别的一个门派了。逍遥派在江湖上鲜为人知,平时非常低调,但这个门派的武功绝学又非常厉害,单独拿出来基本都是顶尖的存在。为什么这样一个厉害的派系却如此沉寂呢?可能这也是逍遥派的特点之一。据说逍遥派创造于北宋初年,创派掌门是逍遥子,他也是唯一一位将门派所有至高武学都集于

  • 商纣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真的误解帝辛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末代君王,现在只要提起这个人名,想必大家内心对他的标签都是暴君、昏君等词汇,不过历史上对于帝辛的记载也都是在他死后几百年,谁又了解真正的帝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关于帝辛犯下的罪行,还存在不少争议,毕竟年代太过久远,其中有很多演义的成分,自然会引来质疑和反驳。那这次就从帝辛自身出发,看

  • 秦始皇的地宫当中有多少水银?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虽然如今还没进行发掘,但是咱们利用高科技仪器测量也对其了解了一些,那就是秦始皇的地宫当中有着非常多的水银。根据很多文献记载,秦始皇当年在四川陕西等地区收集了大量的水银,而且还大力支持当地的丹砂矿的开采,为地宫的修建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据此很多野史记载,秦始皇与巴寡妇有暧昧关系,其实完全是误

  • 一次性口罩是谁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肺炎十分严重,又是呼吸道疾病,所以这个控制住呼吸就好说了,所以这个口罩就变得十分的重要,最近很多人也说了,这个口罩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还真的是造福人类的一个非常非常棒的发明了,其实说起口罩的发明,这背后的故事也还是非常的有故事的,而且故事也十分的曲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随着我们进入了冬天,天气变

  • 太乙真人在仙界地位如何?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太乙真人的话,其实只能是在《封神演义》的体系当中来看了,太乙真人是封神演义虚构出来的一个神仙,在道教的神话体系当中是并不存在的。而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师父,哪吒有多厉害我吗都知道了,虽然说原著里面的哪吒可以称得上是“作恶多端”,但是他的能力其实是很厉害的,太乙真人自然也不

  • 埃及金字塔内留下的一串数字142857,究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金字塔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不少有关金字塔的神秘事件,不管是各种诅咒也好,还是一些神秘的传闻也好,总之传说从来都不缺。而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埃及金字塔的内部留存下了一串神秘的数字,也就是142857这串数字,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呢?金字塔内部真的有这串数字吗?如果真的有,那么在金

  • 甘肃省的省会不是在张掖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最近在看兰州的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兰州并不是甘肃省的第一个省会啊,好像最开始甘肃省的省会是在张掖,后来才改到兰州去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吧!现在大家都知道甘肃省的省会是设在了兰州,但其实最早的时候兰州却不是省会,是到后来才改成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