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95 更新时间:2024/1/4 10:56:49

《红楼梦》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了,不过关于这名著有一个非常遗憾的点,那就是后面40会丢失了,不得不说这是不可弥补的遗憾。然而我们真的完全看不到后40回了吗?未必!仔细研究原著可以发现,前80回里面有些内容其实本来属于后40回,被人为的提到前面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分析——

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益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

《红楼梦》里的时间序列一直就是一本糊涂账,尤其是“元妃省亲”之前和“群芳开夜宴”之后,更是乱得没法看。

所以我们直接无视里面的时间描写。不按时间,只按情节的合理性来推演。

上面引用的那段文字来自于71回开头,混乱从这里开始……

有没有觉得贾政老得太快了?

前两年才拿着板子死命的打贾宝玉,打得鲜血横流,这里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百无聊赖的老年人。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苍凉感也显得很突兀——贾政离开贾府有那么久了吗?或者说,贾宝玉已经荒废学业有那么久了吗?如果是,那么这些年贾宝玉都在干什么?之前必定少了一些故事,以至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单薄感。

接下来是贾母过寿辰的情节:“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贾母的年龄当然不对,这时候最多七十四五的样子,这点太明显,不多说了。

这里我重点要说的是:贾母的寿辰上发生了关于探春的重大情节。

贾母八十大寿,这是一等一的大事,各路亲友忙着来贺寿,场面十分热闹,然而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人也来了,那就是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一出场,必定没有好事,我们知道她又来算计什么人了——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

贾母过寿辰,这么重要的场面,却把自家的姑娘们都藏起来不让见人。有奶奶过生日,孙女们躲起来的吗?而且朝廷里的王妃们也来了,躲着不见,这是什么礼数?她们躲着,南安太妃偏就要把她们叫出来。

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凤姐答应了……宝钗姊妹与黛玉探春湘云五人来至园中,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

南安太妃指名道姓要见贾府的姑娘们,但是贾母还是不肯让她们出来,叫出来五个姑娘:宝钗、宝琴、黛玉、湘云、探春,这里面只有探春是贾府自家的人,但又是姨太太生的,是庶出,当时南安太妃的表情可想而知。

南安太妃也没多说什么,无非是连声称赞“你们家的姑娘真不错”之类,然后寒暄几句,各自赏了一些东西,这就散了。

吃了茶,园中略逛了一逛,贾母等因又让入席。南安太妃便告辞,说身上不快,“今日若不来,实在使不得,因此恕我竟先要告别了。”贾母等听说,也不便强留,大家又让了一回,送至园门,坐轿而去。

这时候谁都看出南安太妃没有诚意了。她这回来,对于贾母的寿宴一点都不关心,连敷衍一下都不肯。她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见贾府的姑娘,说白了,她就是来挑人的。

其实她也没有什么可挑选的,贾府的姑娘,她只见到了探春。这就是“探春和亲”这段重大情节的开始。

然而这段情节本来不该出现在这里,太早了。

从南安太妃目的性如此明确的行为来看,“和亲”这件事已经不太遥远了。这件事涉及到贾府在朝廷里面一系列起起落落的明争暗斗,然而到71回,这些描写全都没有,连暗示都没有,突然就来了个和亲,何等单薄。这是外在的一方面。

从贾府内在来说,二姑娘迎春、薛宝钗林黛玉,她们的年龄都比探春大,她们的婚姻大事也都还没到来,连苗头都没有。尤其是薛、林两位女主角,在写到她们的婚姻之前,还有大量的故事情节没有展开。这时候却异军突起的引出探春远嫁的情节,实在太早了,这不是合理的安排,照这样写,后面的情节会全部乱掉的。

种种迹象看来,这段文字都不该出现在71回的位置。

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段文字是被从后面提到前面来的。

再联系到贾母和贾政的年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猜想:是不是贾母和贾政的年龄本来就是对的?到这个时候贾母确实就是八十岁了,贾政也确实呆在家里不想动了,只是因为这段情节被提到了前面来,才使得人物年龄对不上?

如果把现有的71回放到90多回的位置,一切奇怪的地方都可以解释得过去了。

接下来是尤氏的丫鬟被骂,鸳鸯又撞破了司琪跟她表哥偷情,由此引发贾府一系列的内斗,一环扣一环,最终引发了抄捡大观园的大案,大观园内和谐宁静的生活至此终结。

故事情节推进到这里已经要到高潮了,后面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冲突,最终导致贾府的败亡。

但我们不能忘记,《红楼梦》故事的中心在大观园内,大观园内几个女孩和贾宝玉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她们的故事,从“群芳开夜宴”,也就是63回以后,就没有明显的推进,宝钗仍然是那个宝钗,黛玉仍然是那个黛玉,她们的故事停滞了。

小说里的时间过去了好几年,外围的情节大幅推进了,核心的部分却一点都没动,这样的写法,持续得下去吗?

这就好比行军打仗,主力部队还在原地没动,两边的小兵倒先突出了一大截,阵形自然就乱了,这不是合理的做法。

曹公那样顶级的作家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里的疑问我们先留着,接下来一段更加明显不合理的文字出现了。

八月十四的晚上,荣国府阖家团圆,一起坐在亭子里赏月。

……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贾母笑道:“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如今叫女孩们来坐那边罢。”

中秋夜,寒冷凄清,忽然从湖对岸传来一阵笛声,众人听了,更感到凄凉寂寞,人人心事重重,都在暗自垂泪。

王夫人等笑道:“夜已四更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明日再赏十六,也不辜负这月色。”贾母道:“那里就四更了?”王夫人笑道:“实已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

大家就这样散了。然而文中只提到了探春,其他人去哪里了?

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去睡觉。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

前面我提到,从“群芳开夜宴”以后,宝、黛、钗三个核心人物的故事就停滞不前了,使得整体架构出现了撕裂。而到了夏金桂这一回,则是乱上添乱,作者已经彻底无视情节推进的正常节奏,基本上属于想到哪写到哪,毫无顾忌。

小说的架构到了这里已经崩溃!后面是写不下去的!

我们回顾一下,从71回到76回的情节基本都是围绕贾府高层特别是贾母展开的。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种猜想:是否这几回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贾母的故事,后面要引出贾母的结局?而79回开始,是香菱的结局,也是一个整体。作者写这些章节的时候,基本是按人写的,属于还未完成的段落。是否有某些人,把这些段落整个截取,拼到了70回后面?

我们再回想,所有这些混乱都是从“群芳开夜宴”以后,也就是64回开始的,是否从那以后的章节已经散失了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有人用残稿拼出来的结果?

或者,63回以后的章节本来就写得不全,作者为了给出完整的80回,便用后面已经写好的段落,拼接一下,补成了80回,然后才流传出来了?事实上,这几回的字数确实少得不正常,很可疑。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前面的各种疑惑都可以得到解释。

最后说句题外话: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试着续写《红楼梦》,却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都是从81回开始续写的,起点就不对。正确的做法是把64回到80回拉伸成64回到100回以上,中间补上必要的情节,再接着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殷素素为什么告诉张无忌越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这句话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殷素素临死前,对儿子张无忌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越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殷素素之所以这样说,她到底是想告诉张无忌什么呢?是让他不要相信长的好看的女人,还是让他长大后远离漂亮女人?其实这句话正好是贯穿了全书的爱情名言,很显然张无忌并没有把母亲的话牢记于心,所以此后一直被美女

  • 北京话盖了帽了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句北京话,那就是“盖了帽了”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呢其实非常有意思,如果理解到了深层次的含义的话,你会发现这个意思是非凡的,也非常的有乐趣,而且字面意思也比较符合解释的,十分的贴切,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分析看看吧!事情是这样的,老北京啊,其

  • 为什么说世上一半黄金在布达拉宫?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布达拉宫我们都知道,作为我国西藏的一座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可以说一直都是声名在外,来到这里的人一定要去看看的地方,就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雄伟壮阔,而且海拔非常高,给人一种非常威严壮阔的印象。而且据说世界上一半的黄金都在布达拉宫这里,这说的是真的吗?修建布达拉宫究竟是用了多少的黄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 北宋古墓发现过仙桥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考古当中,发现一些古人的丧葬习俗,这些在不同的时期都是有不同的习俗的,而就在最近,在一座北宋时期的古墓当中,发现了一座“过仙桥”,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过仙桥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过仙桥到

  • 历史为什么会惊人的相似?那么多类似的事情是巧合还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可能常常都会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因为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有一些事情虽然相隔久远,但是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对比来看却是非常相似的。这其实本身也是很奇怪的事情,毕竟两件事情相隔久远,肯定不会是商量好的,那么就可能是一次巧合,但是有些事情太过相似,说是巧合可能很多人不

  • 日军真不杀姓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那就是有人说二战的时候这个日本人是不杀中国这个姓徐的,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但是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日军真不杀姓徐的吗?这个问题是问得非常想当然的一

  • 朱棣当了皇帝,其他的藩王为什么都同意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通过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自己当上了皇帝,而很多人也都非常关心被朱棣打跑的皇帝朱允炆的下落,只不过他的下落可以说将会是一个永久的谜团了,没人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不过朱棣当了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当初朱允炆就是因为削藩,才引得朱棣篡位,但是藩王问题毕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当时其他的

  • 唐顺之能通过人物口型验证《清明上河图》真伪,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关于《清明上河图》真伪的说法一直都存在,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人发现《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假的,而且鉴别的方法十分特殊,是根据画中人物的口型判断出画有可能是临摹作品,其中有很多小细节经不起推敲。能做到如此细致的人,他就是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顺之。据说唐顺之某次在严嵩府上看到了《清明上河图》,后来发现这

  • 470余尊佛像凿在1块巨石上,石佛寺遗址出土了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2019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石佛寺一直算是首屈一指了。该遗址是近年来重庆继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独特的山水寺院园林景观、精美的石刻造像、沧桑的碑刻题记……开始汇报之前,牛英彬先邀请评委和网友观赏了石佛寺遗址的短视频,画面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石佛寺遗址石佛寺遗址位于江

  • 大威天龙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大威天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又突然火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这个大威天龙反应了一个现在的现象,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探究的,其实问题也就那么回事吧,但是现在这个关注点很高,所以小编也还是来给大家仔细的说说吧,有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大威天龙&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