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穿山甲灭绝了吗?

中华穿山甲灭绝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80 更新时间:2024/3/19 10:21:26

说到这个穿山甲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是异珍惜的动物,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珍惜呢?一方面是栖息地遭遇到了破坏,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人类无尽的捕杀,传言它的鳞片有什么药用价值,现在就变成了极度濒临灭绝的动物了,但是最近有人问了,这个中华穿山甲到底灭绝没有呢?其实只要读懂这个灭绝的多种含义就知道了,下面一起来看看!

提醒:拒绝野味,守护家人健康安全。

6月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基金会”(绿发会)宣称,中华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已经在中国大陆“功能性灭绝”。作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焦点之一,这个物种的“灭绝”无疑会是个令人震惊的大新闻——但是不少专业人士立刻指出,这个言论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根本不可靠。换句话说,虽然已经极度濒危,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中华穿山甲在任意义上处于灭绝状态。

那么,物种的灭绝是如何确定的呢?要想科学评估物种的濒危程度,得需要什么样的操作才行?

为啥听IUCN的?

首先,物种灭绝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宣布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IUCN猫科专家组成员罗述金博士告诉我: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或者国际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Species对于物种或种群状况做出的官方评估被认为是公认的信源。其他科研工作者,保护工作者或者机构,理论上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和研究调查的结果,不过严格来说,都是提供建议和信息以供相关部门考虑。”

IUCN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Resources)”的简称,是一个联合了上千个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旨在保护自然、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际组织。IUCN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Species)”目前包括了将近十万个物种的濒危程度评级,应当算是目前地球上有关物种生存状态最为完整权威的记录了。

但是,这个名录何德何能,能够为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科研人员、保护工作者和普通公民所信赖呢?那是因为IUCN为了准确评估物种的现状,制定了一整套复杂严谨的评定标准。在这个统一标准下,一个物种要走完从野外实地调查到专家组科学评估的整套流程,经过反复的科学审查,才能得到最终的评级。

关注过野生动植物的人大概都听说过“易危”、“极危”等术语,它们属于红色名录为已评估物种划分的8个级别:除了数据缺乏(DD)之外,物种的濒危程度从无危(LC)、近危(NT)、易危(VU)、濒危(EN)、极危(CR)、野外灭绝(EW)直到灭绝(EX)依次递增。

何为灭绝?

野外灭绝和灭绝的区别在于一个物种是否还存在有人工饲养或者迁移到原有栖息地之外的个体存在,除此之外,这两个灭绝级别的确认都做了如下要求:“在历史分布范围内的已知和潜在栖息地中,在恰当的时间内进行的彻底调查无法发现任何个体”。比如虎有一个灭绝的亚种爪哇虎Pantheratigris ssp. Sondaica,最后的野外目击记录是1976年,也没有圈养个体,在2008年的首次评估报告中被划分为灭绝级别。

这个评级里是没有“功能性灭绝”这个词的。从科学角度来说,“功能性灭绝”通常是指一个物种的所有现存个体数量已经少到无法维持繁殖,这个标准看起来实用,但是到底最少需要多少个体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呢?这是个因物种而异的问题,需要更加详细、严谨的科学调查和分析才能下结论——上世纪80年代,我国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Nipponianippon),在科学的繁育和保护下,目前也已发展到了上千只野生个体的规模。

而在“中华穿山甲功能性灭绝”报道中,尚且提到了仅绿发会在3年内确切记录的中华穿山甲就多达11只,这显然也不会是野外个体的总数:新的中华穿山甲救助事例还在不断出现,而绿发会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公布经得起学术同行评议的评估数据,“彻底调查”无从谈起。这样草率的结论,自然是无法令人信服。

多指标共同衡量

灭绝的标准相对简单,那么其它的级别又是如何互相区分的呢?我们可以看看伊比利亚猞猁(Lynxpardinus)。这种分布于欧洲西南部的猫科动物在本世纪初的十年中得到过三次调查评估,都是极危级别。但在2015年的最新评估中,伊比利亚猞猁“下调”到了濒危级别。这里面有什么依据呢?

IUCN在2012年发布的3.1版评估标准中,用A -E五个不同的指标来判定物种受威胁的程度:A是种群数量的减少程度,B是分布区域的减少和衰退,C是种数量本身加上衰退速度,D是种群数量本身,E是指定的一系列定量分析方法。每个濒危级别对于每个指标都有一个数值和附属的细化标准,如果符合,就说明我们的物种根据这个指标已经属于这个级别了。本着“有杀过无放过”的谨慎原则,每个物种都需要做这五项指标的评估。这样即使某个指标不能反映这个物种有多濒危,总会有别的指标亮起红灯。

比如伊比利亚猞猁在2008年的评估结果是基于“C2a(i)”的极危,翻译成人话就是说“整个物种现存可育个体少于250只(C),预期仍会继续减少(C2),并且从种群结构来看(C2a),没有超过50只可育个体的群体(C2a(i))”。到了2015年,评估显示这个物种已经不符合这个标准——种群数量在上升。但是,伊比利亚猞猁仍符合D指标的濒危界限——整个物种的的可育个体少于250只。于是,评估结果就是基于D指标的濒危。

它们的未来,在我们手中

相信大家可以看出,得到这些细节数据需要大量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工作。那么我们的中华穿山甲是什么情况的?IUCN的最新评估是2014年的“A2d+3d+4d”极危,也就是说,根据被利用现状(比如盗猎),在过去(A2d)、当前(A4d)和今后(A3d)的10年或三代内,种群数量下降80%以上,并且这个下降趋势可能没有停止。

没错,这个触目惊心的下降趋势告诉我们中华穿山甲危在旦夕,每个处于极危状态的物种都随时可能踏入灭绝的深渊。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宣布灭绝,无疑是在把仍有希望的野生动物往这个深渊里推:不知内情的大众人士可能因此失去了关注中华穿山甲的动机,盗猎和非法买卖行为会因为涉及一个“已灭绝物种”而难以定罪,最关键的,原本投入中华穿山甲保育的资金,有可能会因此投别的领域——比如绿发会同期提出的“引进马来穿山甲”计划,让我们的中华穿山甲再无希望。

在一个极危物种的原生栖息地中引入生态位重叠的外来物种,很可能贻害无穷。而绿发会一面无端断言中华穿山甲灭绝、一面推行此事的行为,在野生动物保护的业内人士看来,很难说是出自于保护我国本土生物多样性的动机。

从中华穿山甲的上一次评估到现在,已经过去5年时间,这个宝贵物种的现状的确亟待调查。在这个时间点上,联合IUCN和我国林业部门等权威机构,对中华穿山甲进行新的全面评估,才是关系物种存续的正道。在得到科学定论之前,任何轻率的结论和动机,都值得我们警惕质疑。

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卢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里的馒头庵是什么?究竟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对《红楼梦》这部书的评价非常的高,数百年来也有很多人对于书中的各种人物和情节有很多的分析,而在《红楼梦》里面,有一个叫做馒头庵的地方,这个名字听起来是很奇怪的,而听名字又像是一个居住着很多尼姑的地方,只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很肮脏的地方?为什么说馒头庵是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

  • 段延庆天赋被小看,如果没有残疾恐成武林前三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八部》中,其实有很多颇有武学天赋的高手,而且不仅存在于正派阵营,反派中也有不少天才。其中最被人小看的一个角色,恐怕就是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其实段延庆会变成恶人,跟他早期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说起来也是迫不得已。段延庆原本是大理太子,后来被奸臣杨义贞陷害,导致流亡国外,还被追杀,最后虽然保住一命但双

  • 欧洲中世纪的鸟人是做什么的?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从14世纪开始,由于愚昧的信仰关系,欧洲人过于肮脏,爆发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黑死病。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这种瘟疫了,这种瘟疫仅仅在几年之内就杀死了2500多万的欧洲人,大约占了欧洲总人口的30-60%。传染性极强的瘟疫,让全欧洲人心惶惶,不过,该做的事情必须要还要做,比如治疗和查找病原,于是诞生了一

  • 《海底两万里》中最精彩的10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小说相信有不少朋友们都看过了,这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所创作的科幻冒险小说。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海底两万里》这本小说中最精彩的10句话。1.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

  • 京杭大运河还有利用价值吗?还有复航的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京杭大运河很多人都知道,虽然说它的建造一开始并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隋炀帝的贪图享乐所以才修建的京杭大运河,但是这条运河却给后世的朝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当然这些都不是今天要说的内容,京杭大运河其实并不是隋炀帝始创,他只是在前人基础场扩大修建,所以实

  • 被蝙蝠咬有感觉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蝙蝠大家应该知道的还是异常的恐怖的,最近很多人说了其实有的时候还是会被蝙蝠咬的,一些地方蝙蝠会不小心就飞到家里面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这个蝙蝠被咬了有感觉吗?还有蝙蝠咬完后的牙齿印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被蝙蝠咬的话那肯定还是有痛感的,有感觉的,但是这只是指的一般蝙蝠,全世界的蝙蝠实在

  • 海底9万米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海底其实大家也知道的真的完全和陆地是没法比较的,先不说洋气的问题,就说这个压力的问题,是真的恐怖,是没有人受得了的,有的生物适应力强浅一些的地方还能,深一些的地方也不能生存了,海底9万米附近就真的没有生物了,有的话也极其的少见了,说到海底9万米其实是真的恐怖,而且在一万米附近还吓疯了潜水员,

  • 蝙蝠一共有多少种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的肺炎让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蝙蝠是真的恐怖,身上竟然携带这么多的病毒,真的厉害,所以不要再去吃什么蝙蝠了,也不要再吃什么蝙蝠食物链上的野生动物了,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要吃了,下面我们可以来学点蝙蝠的知识,话说这个蝙蝠一共有多少种类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

  • 汉成帝为什么赐死许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孝成许皇后是汉元帝表妹,汉成帝第一任皇后。许氏很早便嫁给刘骜当太子妃,两人早期也十分恩爱,如胶似漆。不过许皇后最后先是被废,然后又被汉成帝赐死,这究竟是为何呢?这一切都和一个叫淳于长的人离不开关系。淳于长是当时朝中皇帝身边的红人之一,年纪轻轻就当上黄门郎,后来还成为九卿之一,深的汉成帝信任。不过正是

  • 明孝陵朱元璋的墓碑上的“明”字为什么多一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人看到了这个明孝陵朱元璋的墓碑上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孝陵的“明”字多一横,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别错过!如果到南京旅游,明孝陵肯定是必须去的一个地方。作为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