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经常出现的蝗灾,为何现在没有了?

历史上经常出现的蝗灾,为何现在没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42 更新时间:2024/1/15 11:59:50

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蝗灾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不想着去食用蝗虫呢?而那些困扰着中国农民数千年的“蝗灾”,为如今却那么少见呢?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呢?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重点讲一讲这个问题吧。

蝗虫俗称“蚂蚱”,蝗虫的种类非多,在生物学分类上有一个蝗总科,地球上大约有1万多种昆虫属于蝗总科,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则是飞蝗。蝗灾,通常就是飞蝗所造成的。但是,现在,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蝗虫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道特色美食了,甚至在有的地方,野生蝗虫已经不够吃了,还需要养殖,这一点小龙虾的“传奇经历”非常类似。当然,养殖蝗虫也需要做好防护工作,蝗虫一旦从大棚当中大量逃逸,会对周围农田里的庄稼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困扰中国农民数千年的“蝗灾”为什么会消失呢?难道真的与“吃货”有关吗?答案是否定的!小范围的“蝗灾”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消失,甚至在发达国家也有蝗灾,只不过,农业科技发达的地区,蝗虫不足以造成一种自然灾害而已。

在塑料大棚里养殖蝗虫,要做好防护工作,最好在养殖基地的周边饲养一些鸡和鸭,它们会把逃逸出来的蝗虫捕食干净。在自然界,蝗虫也是有天敌的,蝗虫的天敌主要就是青蛙和鸟类。农田当中少量的蝗虫,并不会对庄稼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蝗虫和蝗灾是两回事儿,靠吃的办法解决蝗灾,是现代人天真、浪漫的想法。

第一:蝗灾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

蝗灾的发生往往与气候的变化有关,所以,在中国古代,蝗灾与旱灾是紧密相连的。蝗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故而有“久旱必蝗”的说法。蝗虫不仅喜欢吃水稻、小麦、玉米的叶子,而且还喜欢吃芦苇、稗、白茅以及一些蒿类植物的叶子。人类将大片的草丛、沼泽和林地开发为农田之后,就使得生态环境趋单一化,在气候干旱的时期,随着农田周围草地的稀疏,蝗虫的栖息地就被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趋向于密集化,随着密集化程度的提高,繁殖速度也相应的加快了,并且走向布满水稻、小麦、玉米的农田,突破一定的临界点之后,就会形成蝗灾。蝗虫在一平方米的范围内最多能够达到数千只,甚至是上万只,因为它们是在空中飞翔的,如此密集的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庄稼尽毁,颗粒无收。在古代,因人类的剩粮食不足,当农作物被毁之后,紧接着就会引起饥荒。

水灾、旱灾、蝗灾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三大灾害,因蝗虫能够飞翔,所以,古代的蝗灾,其影响范围不亚于水灾和旱灾。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就有蝗灾了,《诗经》里记载道:“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其中的“螟螣”即是指蝗虫,当时的人们如何驱赶蝗虫呢?使用“秉畀炎火”的方法,就是在夜晚的时候,点火诱捕蝗虫。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的蝗灾呈现出频率越来越高发的态势,秦汉时期,蝗灾平均每8.8年一次,而到了明清时期,则增加到每2.8年一次,史书中记载的蝗灾次数,越到后来的历史时期越多,这与人类不断破坏生态环境有关。原始森林、草地的面积越来越少,生态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蝗虫就越容易聚集。另外,历史时期,我国的气候从整体上来看,是趋向于干的,这在北方地区表现得十分明显,气候的干旱,也增加了蝗灾爆发的次数。

第二:治蝗与蝗灾的消失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蝗灾的发生与饥荒是紧密相连的,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于蝗灾的治理。人们通常采用鸣金驱赶、火烧、捕杀等办法灭蝗,但是,这种办法,对于大面积的蝗灾,收效甚微,蝗灾发生之时,蝗虫的密度太高了,人们来不及驱赶和捕杀。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蝗虫的科学认识知之甚少,老百姓通常把蝗虫当作是“蝗神”,遇到蝗灾时,往往烧香拜佛,求助于神灵,这更加耽误了灭蝗的时机,直到晚清民国时期,我国偏远地区乡村的农民,仍然把蝗虫当作是“神虫”,例如,1927年,我国山东省的高密发生了蝗灾,人们纷纷在堂屋或者田边摆起神案,上香祈求;1931年,江苏省北部一带发生蝗灾,当地的农民焚香祝拜,希望蝗虫早日飞走。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对于密集度非常高的飞蝗,是无能为力的,比较科学的做法,就是养一些鸡和鸭来啄食蝗虫,但是,鸡和鸭的数量毕竟有限,它们也捕食不了如此之多的蝗虫。而且,在中国古代,农民一般养不了多少鸡和鸭,因为饲养家禽和家畜是需要粮食的,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没有多少剩余的粮食。然而,有的时候,运气比较好,蝗灾来了以后,正好遇到了成群的飞鸟,于是,地里的禾苗就能够得以保全,如:《新唐书》记载道:“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贝州蝗,有白鸟数千万,群飞食之,一夕而尽,禾稼不伤。”《旧五代史》记载道:“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六月,许、陈、汝、蔡、颍五州蝝生,有野禽群飞蔽空,食之皆尽。”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发生的。总的来说,当时的人们遇到蝗灾,还是“靠天吃饭”。

最近几十年以来,蝗灾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了,仿佛消失了一般。为什么现在没有蝗灾呢?这主要得益于飞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运用。现在遇到蝗灾,人们可以使用飞机喷洒农药。飞机喷洒农药,可以有效地灭蝗。由于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蝗灾”的预报也非常的准确,能够提前做好防范,而在古代,蝗虫的出现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蝗灾作为一种灾害,现在已经消失了,但是,小范围的蝗灾依然有,即使是发生小范围的蝗灾,也不会形成灾害,因为我们现在有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蝗虫会造成粮食减产,但不会形成灾害,正如现在的水灾和旱灾一样,小范围内存在,但是不足以形成大的灾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们整个社会应对这些传统的灾害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21世纪的地球上,经济发达的地区,是不会出现蝗灾这样的传统的灾害的。

使用农药灭蝗,蝗虫会不会产生耐药性呢?蝗虫与细菌是不同的,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生物的繁殖速度快,意味着进化速度就快,人们频繁地使用抗生素,细菌会变异,形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但是,蝗虫、老鼠毕竟是多细胞动物,繁殖和变异的速度相对于细菌来说是非常缓慢的,只要人类合理使用杀虫剂、灭鼠药,昆虫和老鼠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综上所述,现在没有蝗灾了,是因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原因,与蝗虫是不是成为了一道美食无关。事实上,养殖蝗虫,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蝗虫逃逸。人类靠吃的办法,是解决不了蝗灾的,除非遇到了“白鸟数千万”、“野禽群飞蔽空”的情况,才能够依靠天然的食物链的办法解决蝗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粪口传播是什么意思?中世纪的欧洲人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粪口传播这个词最近非常的火热,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回顾一下欧洲中世纪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粪口传播”是如何困扰着整个中世纪欧洲的。据说当时的欧洲人一生当中基本不洗澡的,随地大小便是家常便饭。因为当时的天主教认为污垢是纯洁的,若是洗去了纯洁,就无法接近上帝了,不洗澡便成为了圣

  •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建立的劳动营,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灭绝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发生了很多惨绝人寰的事情,据统计总共有110多万人惨死在奥斯维辛。后来苏联解放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改成了殉难者纪念馆,用来警示后人不要遗忘这段悲惨的历史,也呼吁世界各国珍惜和平,不要战争。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了

  • 李鸿章的三眼花翎有多昂贵?清朝时期哪些人拥有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若是让我们去评价我国封建王朝时期最熟悉的一个朝代,那肯定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了,毕竟影视节目中有着很多清宫剧。另外清朝也是离我们如今最近的一个朝代,有着大量的史料可以进行考究。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清朝的三眼花翎。清朝的朝服,比起其他的王朝,都大为不同,它吸收了满汉两族的特色,为了区别官员品级,将

  • 古代人没有工作,他们的钱是从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古代人不去上班,恐怕这是受到了很多武侠小说和古装电影的想法才会有这种想法。在很多武侠小说当中,那些闯荡江湖,行侠仗义侠客确实不需要上班,每天都是浪迹天涯,有着数不完的钱花,并且还有无数美女仰慕他们。可是真实情况与小说中的情况有所区别,古人在挣钱方面,从来没有输过现代人,他们一样拼命工作,一样有朝九

  • 包拯斩犯人怎么都是用的铡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非常非常有意思事情,那就是包青天在斩杀犯人的时候每次都是用的铡刀伺候,也不见什么砍头其他的行刑手法,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包拯所用铡刀出自《三侠五义》,铡刀是包拯的最高刑具,为宋仁宗所赐。这个铡刀不只

  • 西游记为什么会有井龙王?他在神仙中是什么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龙王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神仙,虽然说现在,龙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其实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却并不是这样。而且在《西游记》里面,龙王的数量也实在是非常多的,除了四海龙王这种龙王中的老大哥之外,还有在泾河里的泾河龙王,如果说河里面有龙王也还说得过去,但是居然还有一个井龙王,连井里都有龙王,究竟龙王是

  • 战国七雄的首都如今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时期了,在这期间,战国七雄相互之间的各种战争,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了,虽然说战国不止有七个国家,但是也只有这战国七雄更为出名了。而既然是七个国家,自然就有七个首都,那么,战国七雄的首都分别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些地方经过两千多年的变化,现如今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日本人为什么背后有个小枕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日本人背后的枕头这个事情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其实也简单,那就是要对日本的文化有了解,如果不了解的话,那还是不懂的,如果了解的花,那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小编也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解释,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和服,日本的传统服饰,每当在重要的节假日,日本人都要穿上它。和服其实和中国的古代服

  • “中华”这一名称是谁取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着多种称呼,比如说华夏、中华等等,这些都可以指中国。之所以叫华夏,是因为中国远古族叫做华夏族,华夏人,指的就是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华又是怎么解释的呢?又是谁起中华这个称呼的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据《中国文化史》记载:“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

  • 段誉最后为什么娶木婉清为贵妃,让王姑娘回到慕容复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八部》新修版中,段誉最后是娶了木婉清、钟灵和晓蕾,而王姑娘则回到了慕容复身边,选择照顾他。木婉清成了段誉的贵妃,说明段誉最后终于明白自己爱的人,还有爱自己的人到底是谁,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过之前他和王姑娘的点点滴滴岂不是太过儿戏,好不容易在一起却突然断了情,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没有走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