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御医风险那么大,为什么收入却比太监低?

古代御医风险那么大,为什么收入却比太监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49 更新时间:2024/1/19 10:48:15

说到古代的御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很多古装剧当中的那些,在主角生病的时候被人叫过来给人看病的那些御医吧,而且御医似乎真的很不好当,动不动就因为治不好病而要被皇帝拉出去砍了,十分受气,却又实在是不敢跟皇帝作对。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当太医就是因为工资高,不然的话那么危险,风险系数那么高,还要处处受气,结果工钱还不高的话,谁还愿意去当御医呢?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古代御医真的有这么好的待遇吗?为什么说其实御医的收入比宫里的太监还要低呢?

古代的医生俗称御医,御医并不好当,伴君如伴虎不说,薪水比太监还低。薪资待遇方面,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的。

清朝比明朝尝药更为严格:一器由御医、院判、内监依次尝药;另一器进御。

清太医院初设在北京正阳门内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太医院大门悬挂“太医院”匾。大门前左为“土地祠”,右为“听差处”。太医院有大堂五间,悬挂康熙帝御赐名医黄运的诗文:“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医生讲求“诚慎仁术”四字。大堂左侧南厅,是御医办公厅堂,右侧为北厅。后为先医庙,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有康熙帝御书“永济群生”匾。先医庙里有铜人像,庙外有药王庙,庙连接大堂的是二堂、三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驻华使领馆区。翌年,太医院迁到新建衙署,在今地安门东大街113号院,大堂东西3间,进深3间,现基本保存。东院为药房。今前院有28户居民,后院为五中分校使用。太医院在宫内上驷院北设有待诊、休息的处所,旧称“他坦”,又作“塌潭”,为满语音译,汉意是“住屋、住所”。岁月流逝,现已无存。

1.给皇帝看病的不一定是御医

明清的太医院,兼具卫生部、总医院、医学院和保健局四种功能。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帝因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的金鸡纳霜(奎宁)而病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初四,法国驻华公使馆多德福医生曾为光绪帝诊病开药。不过,太医院始终是以中医中药为主。

御医职责主要有八项:侍直、进御、扈从、奉差、储药、祭先医、诊视狱囚、施药等。其侍直,各以专科,分班轮值,在宫中称宫直,在外廷称六直。宫直在御药房及各宫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畅春园、圆明园)值班。扈从,皇帝出巡,御医或奉旨点用,或按班轮值,都给夫马、车辆装载药材,还给账房需用等物。此外,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太医也奉旨前往诊病。太医还给监狱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所以,御医不一定都能给皇帝看病,给皇帝看病的也不一定都是御医。

2.御医怎么当

——想晋升,等六年

考选迁转太医院的御医,来自全国各地,从民间医生以及举人、贡生等有职衔的人中,挑选精通医理、情愿为宫中效力的人,量才录用。如康熙年间,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曾任太医院吏目一职,其子凤鸣承袭父业。雍正年间,同仁堂供奉御药房的宫廷药材,前后八代,一百八十八年。太医院还设有教习厅,培养医务人才。经历六个寒暑,考试合格,才能录用为医士或医生(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千一百五)。他们的晋升规则是,六年考试一次,成绩合格,没有差错,一次升补。考试受八股文影响,如一次考题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还看重书法。太医开药方,要字迹端好。这项人事录用和晋升制度的优长是:第一,将考选、迁转限制在院内,调出、调入均少,利于人才队伍稳定;第二,御医、吏目、医士等采取考试方式选拔,择优录用,利于业务水平提升。

3.古代御医薪资待遇低

——医士月薪不如太监

薪资待遇方面,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的。

4.会诊、尝药、备案

——皇帝看病步骤多

御医治病方面,据《明史·职官志》记载,给皇帝看病有“六要”:一要组成班子,院使、御医和内臣三方共责,相互监督。二要会诊,共同诊断。三要共同选药,联名封记药剂。四要共同监视煎药。五要共同尝药,就是每二剂合为一,煎熟,分作二器,一份御医、内臣先尝,一份进御。清朝比明朝尝药更为严格:一器由御医、院判、内监依次尝药;另一器进御。六要将脉案方剂存档备查。

药房设药库储存药材。药材按定例给价,由药商采办。内药房医生切造炮制。清宫药房名目繁多,如御药房、寿药房、东药房、西药房、内药房、外药房、乾清宫药房、武英殿露房、长春宫药房、永和宫药房等,有储药、煎药、配制药品等职能。

名医多非御医,御医也多非名医。清代医学,重于考据,没有解剖学。康熙帝的人体解剖学著作,尚不能出版,遑论他人?名医王清任夜间解剖死刑者尸体,参证兽畜,著《医林改错》,为中国人体解剖学开山之作。后唐宗海推广发挥,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两人之开悟,皆足以后者。”

5.御医行业风险高

——伴君如伴虎

虽然御医在宫中享受着荣华富贵,但是他们的工作也是十分危险的,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稍微有一点点失误,都有可能丢掉小命。而且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那么御医怎样给皇帝的女人看病呢?

据介绍,御医在给皇帝的女人看病的时候规定十分严厉,御医不能手触手地给后妃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后妃们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御医的手里。但是这样往往会影响诊断,但万一误诊,御医们又会有脑袋落地的危险。

据了解,实际上系与不系都不能通过丝线切得脉象,御医们在这里只不过走了一个形式而已。他们知道要给嫔妃们看病,事先已经千方百计地通过贿赂贴身太监和宫女,把病情了解得一清二楚,此刻诊脉,只是在静思默想着如何下药。

就有这个一个故事,清朝末年,有一次慈禧太后患病卧床,让一名陈姓御医为其诊治。于是,陈御医牵线切脉,诊病开方。他叫宫女将一根彩色丝线的一端拴在太后的手腕上,陈御医牵着另一端隔着帷帐为慈禧太后切脉开药方。慈禧太后连续服了几剂,没想到药到病除,不禁大喜,亲赐“妙手回春”金字匾额给陈御医。其实是陈御医事先用重金贿赂了宫女和太监,切脉之前得知太后三天前因贪食田螺肉而引起消化不良的内情,经一番假戏真做,骗得慈禧太后的信任。

综上种种,御医牵线切脉是假,他们都事先买通了宫女和太监是真。因为神医再神,还不至于神到牵线切脉的地步。还有就是这个故事虽然有些传奇的意味,但从中不难看出,古代御医为皇帝和嫔妃看病的窘境和自身生存的艰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搬山道人的三钉四甲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一甲:搬山穴陵甲即穿山穴陵甲是小说鬼吹灯第三《卷怒晴湘西》中一种动物。劲力精猛,是世间异物,虽然形貌酷似穿山鲮鲤甲,实际上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2、二甲:掘子攀山甲是用土鲛皮制成,接缝处则用鲛筋相连,在肘、腕、踝、膝的内侧都有许多细小的倒钩,平时卧在甲槽里,机簧设在腰后,用的时候一扯身后的筋索,

  • 花木兰姓花吗?到底是姓朱还是姓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花木兰这个人物,很多人对她一定也都是非常熟悉了,不仅有诗歌传唱,还有很多戏曲、歌曲、电视剧、电影、动画等等,让花木兰这个人物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而长久以来,人们应该也都认为,花木兰的真名全名就是叫做花木兰,姓花,名叫木兰吧。然而对于花木兰这个人物的真实名字,却还是有很大的争议的。有很多种说法,有

  • 四大美男为何三个人都死于非命?结局为何如此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我国古代的四大美男,应该有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了,虽然说说法众多,评价不一,但是最广为流传的应该还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这四个人这种说法了,也是众多人比较公认的一种。然而就如同四大美女一样,他们当中也是有三个人最终死于非命,这似乎是一种“天妒英才”般的无奈,而且几个人的

  • 鬼吹灯最难盗的墓排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以原著为基础,关联影视剧,再结合地理环境、怪物难度以及古墓复杂程度,我做了一个排名,感兴趣的话不妨来看看。Top 10、 野人沟辽代将军墓(出自《精绝古城》)地理位置:牛心山怪物:红犼这个墓本身不大,也没机关,但却连接着关东军的地下基地,于是整个地图瞬间变大了许多,这个墓唯一的难点就在红犼身上,至于

  • 龙骨天书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此次胡八一等人虽然没能找到雮尘珠,但也有不小的收获,他们得到了同样重要的龙骨天书。龙骨天书和雮尘珠算是绑定在一起的东西,因为龙骨天书上记载了很多有关雮尘珠的秘密,还有具体方位,所以胡八一他们下一站才会去到云南献王墓,那里才是雮尘珠真正所在地。只是这段剧情原著和剧版有些区别,但从观感上来看影响不大,很

  • 包拯为何要打压张贵妃?两人之间有什么仇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张贵妃作为历史上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可以说是得到了皇帝最大的宠爱,即便是生前没有办法做皇后,她死后,宋仁宗也坚决要给她皇后的荣誉,还要在曹皇后在世的时候,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张贵妃。然而包拯对张贵妃可没这么喜欢,甚至是多次打压张贵妃,弹劾张贵妃的伯父,耿直谏言,说话间口水都飞到宋仁宗脸上了。还对张贵妃提

  • 程昱不是谋士吗?为何却被称为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程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曹魏的谋士之一,对于程昱的介绍很多地方也是如此,说他是一位谋士,因此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应该就是一个文官了。然而既然是文官,为何在后来进入太庙的时候,程昱却是以“车骑将军”的名号进入的呢?要知道这个名号在当时,是一种常设的将军官名,当时比如张飞、

  • 八戒和沙僧下界后为什么不认识?他们原来认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剧情当中,有一点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奇怪,既然猪八戒和沙僧原来都是在天庭做事,为什么后来下凡之后,两人似乎根本就不认识?八戒的前身是天蓬元帅,而沙僧是卷帘大将,他们分别是干什么的?两人原本在天庭难道没有任何交流过吗,为何下界之后却好像是第一次见面一样,以前难道完全就不了解对方吗?他们相互

  • 韩国与朝鲜交界处为何要叫三八线?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看看朝鲜半岛的地图,恰好发现这个搬到被三八线分成了朝鲜和韩国,各分一半。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要叫三八线?为何要以三八线为界线?为什么不叫“三七线”或者“三六线”呢?其实,这跟斯大林的一个决定有关,不过,这个决定却让他后悔得直拍大腿!二战末期,欧洲战

  • 千里走单骑的究竟是谁?为何他被嘲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一直都在民间流传,而来源自然还是大家很熟悉的《三国演义》了。不过我们也知道,《三国演义》里面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不是全部,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还是虚构的,这一段故事也是如此。不过千里走单骑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只不过主人公并不是关羽,而是一个被人们嘲笑了千余年的八十岁老将,这个人就是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