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康熙不是说放过吗

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康熙不是说放过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80 更新时间:2024/1/24 7:22:19

公元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且在山海关大战之中击败李自成,被册封为平西王。之后便带领着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了长江南部地区的半壁江山。公元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而南明朝廷的最后一位皇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永历帝于昆明,南明灭亡。同年,吴三桂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吴三桂原为明朝辽东将领,自降清以来,屡次受到官职升迁与爵位封赏,但是每次封赏都几乎是以对南明作战的功勋而取得,而在手刃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之后,吴三桂也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不仅自己封疆裂土,自己的儿子吴应熊也成为了额驸,吴家显赫一时。

吴三桂杀死永历皇帝的时候,康熙是根本表不了态的。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皇帝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国王于康熙元年,即1662年1月22日,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明朝皇统彻底灭亡;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终年40岁。

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刚登基,并且仅仅只有八岁,朝中一切事务由四大辅政大臣——索尼、鳌拜、苏克沙哈和遏必隆协同处理,所以此时的康熙对于杀不杀永历皇帝的事情,根本不会表态。

吴三桂非常清楚,永历皇帝必须死,而这也是他必须要向朝廷纳的“投名状”。

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亡国之君和前朝统治家族能得到善终的,是屈指可数,除了秦始皇留下了六国的贵族,也就只有曹丕称帝后保全了汉献帝了,但是在取代前朝统治者之前,还是要象征性的效仿舜,做一下禅让的。

但是清朝取代明朝的情况又是非常特殊的,正统的明朝并不是由满清灭掉的,而是由李自成所灭,吴三桂投降满清,引清兵入关攻打李自成的理由也就是为崇祯报仇,这个时候只有除掉了所有的明朝朱姓皇室,才能让清朝对于明朝统治的继承具备传承性和正统性,所以永历皇帝是必须要死的,不管是被吴三桂杀死也好,还是真的能被押解回京也罢,终究摆脱不了亡国之君既定的命运。

但是,对于吴三桂而言,由他亲手处死永历皇帝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吴三桂为了向朝廷表示自己同明朝断绝关系的决心。

纵观中国古代史,异姓的王爷一直就受到皇家统治者的忌惮,特别是手中握有兵权的异姓王,更是皇帝的心腹大患。不同于其他三位异姓王,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王耿精忠,吴三桂是最晚的投降的,甚至可以说是“被迫”投降的,而吴三桂在投降前后也一再坚持,投降只是为了给崇祯报仇,并且也是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引清兵入关,这样不得不让统治者怀疑吴三桂对于满清朝廷的忠心。

而吴三桂诛杀永历皇帝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自己同明朝的断绝了联系,对于大清是忠心耿耿,也让朝廷看到自己的忠心,进而能让朝廷放心,保住自己的爵位和荣华富贵,即便不考虑这些,自己的儿子都在北京当人质,也是要为自己的后代着想一下。

其次,吴三桂这么做必然背上“叛徒”的骂名,而这也是朝廷所希望看到的。

在传统的忠孝观念的影响下,汉族地区的百姓和士大夫阶层虽然表面上屈服于吴三桂的影响力,但是在内心,对于吴三桂“背主求荣”的行为必然是非常鄙视,诛杀永历皇帝,也让吴三桂彻彻底底的背上了“叛徒”“汉奸”的骂名。这样吴三桂将彻底失去南方民众的人心,也将自己放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即便吴三桂真的有二心,也不会得到支持,这一点也让清朝对于吴三桂放心了很多。而这也成为了吴三桂想朝廷纳的“投名状”。

再次,吴三桂杀掉永历皇帝,恰恰是朝廷所想要看到的,也算是朝廷“借刀杀人”。

如果是永历皇帝被押解北京,且不说千里迢迢,路上恐遭到意外而功亏一篑,更为重要的是,即便用永历皇帝到了北京,反而成为了清廷的一块“烫手山芋”,在“华夷之辨”和“朱明血统”面前,不管怎么处理,都会引起动荡。

而吴三桂率先动手,在昆明就将永历皇帝处死,可以说是帮助朝廷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不仅除掉了南明朝廷最后的皇帝,铲除了南明皇室血脉,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由满清朝廷自己动手,不会激发民族矛盾,也让自己统治的传承性和合法性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必将是对吴三桂非常的满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马岱是怎么死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正史中,关于马岱并没有详细的列传,关于马岱的记载全是来源于关于马超等人的一些记载当中。马岱是马超的从弟,一直伴随着马超,可以说是马超的铁杆迷弟了。马超干曹操,他也跟着一起干;马超降张鲁,他也跟着一起降;最后马超都奔了刘备,他也跟着一起投诚了。早期的马岱并不出众,毕竟蜀汉前期大将还是相当多的,马岱能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死了11个大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的多次北伐拖累的蜀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蜀汉的国力削弱了。其实关于这一点,不能说北伐没有影响,但是也没大家口中说的那么严重。与北伐带来的好处相比的话,其实这些坏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同样体现在北伐中。北伐归北伐,诸葛亮可从来没有打算赌上蜀汉的国运。第一次北伐时,马谡

  • 狄仁杰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早年侍奉过唐太宗,所以在她的脑海中,贞观之治时候的盛况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再加上武则天从很小就受到过非常良好的教育,有着很深厚的文史修养,对历朝历代的兴衰都是有过深刻的理解和反思的。因此,她取代李唐建立武周后,能够效仿李世民的施政风格,较完整地保持了&ldquo

  • 孙权称帝后为何不追谥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称帝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三国鼎立时期建立,开启了三国时代,而孙权称帝之后,曾经为东吴立下大功的周瑜却没有得到孙权的追谥,这究竟是为什么?周瑜早早就去逝了,然而成为东吴开国皇帝的孙权却没有追谥周瑜,这是否是因为孙权忘恩负义?还是孙权有其他的考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朱棣敢不敢杀建文帝,究竟是不敢还是不愿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朱允炆的存在对于朱棣来说,一直都算是一个心腹大患,而正是因为朱允炆失踪了,所以朱棣会对朱允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就不为人所知了。那如果当初朱允炆并没有失踪,而就在皇宫里等着朱棣,那朱棣敢不敢动手杀了朱允炆?他对建文帝究竟是敢不敢下手,还是愿不愿意下手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朱棣以&ldqu

  • 赵德昭是怎么被赵光义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他并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这点其实有违常理。所以后人也是怀疑赵光义继位的合理性,毕竟赵匡胤真正死因目前来说也是一个谜。赵光义继位后,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依然服从赵光义安排,跟随太宗出兵征战。谁知,此后赵德昭因为赵光义一句气话训了短见。赵光义此番究竟是无心之举,还是因忌

  • 刘邦死后,夏侯婴为何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婴这个人物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他虽然职位不高,但对于刘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夏侯婴说明白了就是刘邦的车夫,但是地位虽然不高,却极其重要,夏侯婴可以说也是陪伴了刘邦的数次生死。但是在刘邦死后,夏侯婴也突然没有了消息,历史上也没有了关于夏侯婴的任何记载,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

  • 英布背叛了项羽,为什么又背叛了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英布是秦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也是刘邦亲封的淮南王,但英布在跟随刘邦之前,一直都是项羽的麾下,后来背叛了项羽转而投靠了刘邦,但是最后却又背叛了刘邦,因此起兵,但是最终还是死在了刘邦的手上。那英布究竟是为何一再反叛,如果跟随项羽是因为项羽无法得人心的话,那跟随刘邦又是为什么造反了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

  • 岳飞枪是什么枪,如何而来的,后来又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岳飞,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还有岳飞的那杆长枪。相信很多人都会很好奇,岳飞的这杆长枪出自哪里,最后又去了哪里。这把枪出自于沥泉山沥泉洞,由大蛇幻化而成的神枪,称为“沥泉神矛”,又称“沥泉枪”,是古代小说中的名枪之一,持有者为大鹏金翅鸟下界的岳飞岳元

  • 宋仁宗陵墓没有被破坏是因为什么,为何保存完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事实上,宋朝的皇家陵寝先后有遭到两次大规模的洗劫,第一次是金朝南下,北宋灭亡的时候;第二次就是蒙古帝国建立的时候。只不过当时金朝士兵没有动过宋仁宗的陵寝,其他的都动过。但在元朝时,北宋各陵都被破坏了。惟昭陵如故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北宋一共九位皇帝,除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二人被金人掳走,死于异国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