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慈禧一死清朝立马就亡了

为何慈禧一死清朝立马就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4/1/24 11:24:24

严格来说,不是慈禧一死清朝就立马亡了,而是慈禧一死就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慈禧虽一介女流,但是在清末的政坛上绝对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从1861年到1908年,是整个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统治的时间只少于康乾两帝,是实实在在的无冕女王。

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她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所以她并没有篡夺皇位自己做皇帝,并且在一些礼数上也遵循皇帝为尊,她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挑战皇权,只是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候,必须要经由她的同意和批准才能经办,所以说,她是清王朝末期的实际掌权者,但是这一切都是她利用皇帝年幼才促成自己掌权,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当皇帝年纪大了,慈禧的根系已经很深,所以就造成了慈禧独大的局面。

所以,有人认为慈禧可以和武则天相比,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慈禧和武则天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甚至慈禧跟汉高祖刘邦的吕后都无法媲美,姑且可以称慈禧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女主”吧。

慈禧掌权的过程充满着各种剧情,如果将其拍成电视剧,想必一定能吸粉无数。

1、铲除“顾命八大臣”走向政治权利的中心

咸丰临死之前做了三件事:

1.1、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1.2、任命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也就是顾命大臣,我们可以理解为等同当清朝顺治任命“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辅政康熙一样。

1.3、授予慈安“御赏”印章一枚,授予载淳“同道堂”印章一枚,但是载淳年幼,印章由慈禧代管,这两枚印章有什么用呢?就是相互制约,当顾命八大臣拟旨后,必须要有两宫太后分别加盖两大印章方可生效。

本来,咸丰的安排是很妥当的,让他们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从而精诚合作,但是慈禧并不愿意这样,一个有着政治野心的女人怎么可能听命于“八大臣”呢?于是在同治继位后,她要求“垂帘听政”,可这遭到了八大臣的强烈反对,于是慈禧就鼓动慈安联合恭亲王奕䜣扳倒八大臣。

于是在咸丰皇帝灵柩从热河移驾回京的时候,两宫太后带着小皇帝同治提前四天到了紫禁城,并且马上召见恭亲王,组织政变,并事先安排醇郡王奕譞在承德先将谕旨起草好,然后通过手段给奕譞安排了一个正黄旗汉军都统,并任京城步军统领,这下奕譞就掌握了京城的卫戍大权,在发动政变时候有了军事依靠。

这道谕旨列举了八大臣的罪过,慈禧等人将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百姓受扰,皇上北巡以及圆明园被毁等事全都扣在了这八人头上,由于慈禧牢固掌握着京城的兵权,这八大臣只得束手就擒,此次政变慈禧成功夺权,进入了满清的统治核心,史称“辛酉政变”。从此她和慈安两人开始了“垂帘听政”。

这个奕譞还得再介绍一下,他是慈禧的亲妹夫,自同治之后清朝的后两位皇帝,全出自奕譞家族,光绪帝是奕譞的二子同慈禧妹妹所生,而宣统帝溥仪则是奕譞的第五子侧福晋刘佳氏所生载沣之子。

2、两宫博弈,慈安暴毙、慈禧胜,她彻底掌控了清朝廷大权

处理完了八大臣,慈禧和慈安掌握了大权,但是此时慈禧依然不是一家独大,因为恭亲王奕䜣和慈安联合在了一起制约着慈禧,而他们联合诛杀慈禧的宠监安德海就是最好的证明。

慈禧这一阶段就是要铲除自己执政的最大障碍,恭亲王和慈安,但是这事操作起来不容易,因为按照传统的嫡庶之分,慈禧的名分别看也是太后,但是排名要在慈安之后,并且咸丰皇帝在临死之前曾经留给慈安一份单独的密诏,这个密诏内容就是如果慈禧胆敢僭越皇权,就要慈安拿出密诏来以祖宗之法来惩罚慈禧。

这份密诏,慈安曾经给慈禧看过,所以慈禧非常忌惮,恨不得赶紧拔掉慈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可是慈安有奕䜣的辅助,慈禧想动手也并非易事,所以,慈禧便动了脑筋,既然慈安动不了,那就先将其左膀右臂的恭亲王奕䜣拿下,终于,机会来了,中法战争爆发,慈禧假公事以泄私愤以奕䜣办事不利的理由将其罢免,并且将军机处重构。

再拿下了奕䜣不久后,慈安太后突然暴毙(野史传闻是慈禧给慈安的汤里下了剧毒),这下慈禧最后的障碍终于扫清了,她可以高枕无忧的坐享大清王朝的江山了。

3、清朝之亡,是亡于对地方的彻底失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清政府对地方是有绝对控制权的,但是随着战事的爆发,原有的绿营兵和八旗将士都已经无法勘当大任,等同于虚设,为了镇压起义,清政府只得听任各地督抚就地筹饷,以私募乡勇作为主要军事力量,而在此时,很多地主阶级的武装开始发展起来,并自成一派,比如淮军、湘军等,这些武装只听任自己的上级,而不知朝廷,当起义镇压之后,这种格局也没有改变,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后来清政府又开始编练新军,而这些新军也是只听从自己的长官之命,而眼中没有朝廷,举个简单的事例,庚子年“八国联军”后,慈禧西逃,在外边避祸一年回到了京城,沿途的官员都跪地迎接,而袁世凯也派出了自己的新军去迎接太后,可是却在当时出了个乱子,这支新军的长官是段祺瑞,他见到慈禧的銮驾之后,没有行跪拜礼,而是以军礼相对,这就令当时的满清权贵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段祺瑞是大逆不道,要枭首示众,但是即便如此,段祺瑞依然没有行跪拜礼,并且为此和慈禧的随行大臣争得面红耳赤,丝毫不让,而慈禧却并没有发怒,反而说道:“八旗和绿营确实很能跪,可打仗行吗?不跪就不跪,能打仗就行。”

可见,慈禧在经历了“庚子一难”之后,深深地知道了组建新军的重要性,并且她也明白了此时的清朝廷已经对地方势力没有了绝对的控制权,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她还是选择了和他们相安无事吧。

其实清朝的颓势早在中法联军破北京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当年咸丰连发诏书给曾国藩,让其率军勤王,可曾国藩最终也没去,这事要放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国藩这项上人头恐怕就保不住了。

而慈禧在位之时,各督抚对其还能有三分薄面,但当她死后,这最后的面子也都不复存在了,而载沣等新贵上台后,依然加强中央的集权,这就触犯了早已自成一派的地方势力不满,最终当武昌起义爆发后,很多省份都宣布独立,而并没有出现勤王等事情的发生,就更加证明,清朝地方和皇家的离心离德。

当然,对地方政府的失控是清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并不是唯一原因,一个庞大的帝国走向末路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慈禧作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尤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的存在和一些错误的执政方针以及奢靡腐化的生活的确为清王朝的灭亡提供了加速器。

4、尾语

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干预政治的行为几乎伴随了她大半生的时间,她曾经短暂的归政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谁知同治命短,慈禧不得不再度走上前台,虽然光绪皇帝在位30多年,但是实际上他只是慈禧的一个政治傀儡而已。

而慈禧最擅长的就是驭人之术,她掌权时期,无论满汉大臣皆对她俯首帖耳,无论是曾国藩亦或是后来的袁世凯,不得不说虽然她治国没啥本事,但是玩权术却是一流的。

慈禧最关心的不是国家的发展,而是皇位的统治,所以这在本质上与历史的发展是倒行逆施的,也正因此清末的改革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清王室唯一的一位有才能的亲王奕䜣还被她拿下了,所以在他死后,清王室更不会有什么像样的人才出现,所以清朝走向了灭亡这就是大势所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标儿子结局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朱标能够晚死几年,那整个明朝的历史都将改变。朱元璋英明一世,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选择孙子朱允炆当继承人,会导致自己的后代相残。最后朱棣赢了这场战事,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摆在他面前有一道难题,就是该如何处置大哥朱标的儿子们呢?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各朝代皇室为了争权不顾亲情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次朱棣又是

  • 乾隆三年太上皇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清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当了3年的太上皇,而乾隆之所以当太上皇是因为他当年许下了一个承诺就是:“在位时间不能超过我的爷爷”康熙当年在位61年,乾隆就说我最多60年吧!于是就发生了退位这件事,把位置交给儿子了。那么在这三年的太上皇时光里,乾隆做了那些事情呢?下

  • 三霄洞72人惨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峨眉山,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自古以来有名的名山大川之一。在这样一个人间仙境的地方,自然是长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此地的。不过从民国时期开始,山上的一处景点就被当时的民国征服下令封闭,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安全考虑,此处也没有再对外开放。之所以要这样,这就要从1929年再次发生的一起离

  • 芈启为什么要叛秦,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昌平君芈启,这个人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名声,为什么呢?因为这货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进入近代了。换句话说,在封建历史上的2000年里,压根就没人知道有芈启这么一号人。严格来说,芈启不应该叫芈启,而应该叫熊启。为啥?因为这哥们是楚国王族,他老爹是楚考烈王,而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芈姓是一个大

  • 空城计看破不可说破,司马懿到底打的什么如意算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后世都很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悠然自若,让司马懿自乱阵脚,无奈选择撤兵。不过有关空城计还有其他的解读,说司马懿是故意看破不说破,实际上他不杀诸葛亮,也是在为自己争取存活的空间,所为养寇自重便是如此。那司马懿到底打的什么如意算盘呢?下面就跟大家简单

  • 隋朝十大名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隋朝时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大一统王朝,彻底终结了自东汉黄巾起义开始400多年的乱世,同时也是400年胡汉大融合的集体大成者。也正式因为如此,在隋朝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各具特色的名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判断一下隋朝的十大名将。1、第十位:“救火队长”张须

  • 康熙明孝陵三跪九叩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取代了明朝,但是康熙皇帝却在朱元璋的明孝陵前三跪九叩的祭拜,这是为何呢?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康熙帝有多么的高尚大度,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得不这么做。康熙六次南巡都遣使祭拜明孝陵,其中五次亲自前往,而且施的是三跪九叩之大礼,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康熙帝首次祭拜,其谒陵态度

  • 除了张辽之外,关羽对哪些人会以礼相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历史当中,能被关羽这傲慢的人瞧得中的人还真就不多,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张辽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三国志》这个惜字如金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儿,还是从《三国演义》里着手看看,看看关羽究竟会以礼相待哪些人。1、自然是关羽的结拜大哥刘备!就算不服天下人,也必须要服气这位传销界

  • 诸葛三兄弟分别为谁效力,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琅琊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从这里出了不少的名门望族,其中最有名的就要属“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老王家了。而诸葛亮的诸葛家族也是来自琅琊的望族,曾在公元前40年的时候风光过一次。在汉元帝时期,诸葛丰任命为司隶校尉,相当于如今的国家监察部部长的职位,加授光禄大夫,妥妥的正部级高官。由于

  • 明朝火器vs西方火器谁更加的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宋朝的火器和西方的火器比较感兴趣,很多人都想拿出来对比对比,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明朝火器vs西方火器谁更加的厉害呢?这个问题也是值得讨论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说说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明朝火器还是落后于国外的,明朝时期对比国外的火器,国外的火器要厉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