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大力发展农业,为何康乾盛世还是出现了粮仓亏空的情况

康熙大力发展农业,为何康乾盛世还是出现了粮仓亏空的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91 更新时间:2024/1/26 15:56:40

清朝初年,因摄政多尔衮以及大臣鳌拜先后实行圈地制度,使得本就生活在战乱和天灾中的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康熙帝掌握大权后,直接革除了圈地弊政,并且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极大的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也正是在那段时间许多外来的农作物在我国得以广泛种植。

令人奇怪的是,虽然小农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收成也大大提高,但是全国各省都出现了粮食亏空的现象。公元1698年,大臣贝和诺上报,陕西当地粮仓储存的大米和小麦只有17万石,远远小于177万石的法定存储量,可见,粮食亏空的情况有多严重,而这仅仅是一个省一年的亏空罢了。

看起来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的康熙盛世,为什么都出现了粮食亏空的状态呢?

1、频繁发生的天灾,使得收获的粮食大幅减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想下雨的时候就会闹旱灾,多下雨的时候就会闹水灾。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江南和河南地区都发生过旱灾。这种自然灾害从康熙皇帝亲政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康熙皇帝去世前不久。天公不留情,百姓就是再努力也种不出粮食,地方粮仓能储存的粮食数量自然也无法达标。

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外因。也就是说,不论康熙有多么贤明,政策有多么好,大自然的硬性指标达不到,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是无法抗拒旱灾减产的。

2、地方懒政和贪腐也是造成康熙粮食亏空的重要原因

由于古代防潮防腐措施不足,许多地方粮仓对粮食的保护程度都特别低。因鼠患或变质而白白损失的粮食有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真正积极解决的大臣并不多,他们反而是能拖就拖,积极避罪。

另外,官吏贪腐也是造成粮食亏空的重要原因。康熙年间的名臣于成龙就曾经处理过戒州县的官吏私加火耗的案子。所谓火耗就是粮食税等赋税银子重新熔化铸造成银锭子时产生的折耗。当时的许多官员都通过私加火耗的方式进行贪腐,为了把银子装到自己的腰包,许多人就打起了粮食的主意。

比如,利用皇帝颁布的灾害地区粮食税全免的政策,多地谎称自己所在地区也遭灾了。康熙年间,青县的县令赵履谦就用这个方式从中渔翁得利。而多地官吏从粮食上薅羊的情况屡见不鲜,方法层出不穷。这种封建制度下的官吏制度,从百姓到康熙,都深受其害。

3、康熙盛世下的政策弊端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一度沿袭丁银制度,也就是按照人口收粮食税。这样的政策其实存在漏洞,官吏可以私自隐瞒人口来逃税。为了打击三藩和葛尔丹,康熙皇帝还一度施行过捐纳制度,要求地方官员捐纳粮食来资助军队。

地方官员自己哪有粮食去捐,自然拿官家的粮仓来补贴了。所以,粮食亏空,官吏在把亏空转嫁到百姓身上,到头来,不但粮食少了,百姓却更苦了。看到这些,康熙皇帝才有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要求。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办法加收人头税了,地方官吏就打起了荒地的主意。

他们一面加重百姓的耕作负担,一面还想尽办法亏空粮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更让人难过的是,这样的人在政策下竟然可以脱罪。因为,康熙皇帝允许官员补交粮食。就这样,越是贪腐的官吏,越可以逃避责任,而他们再次上任后,就会继续制造亏空,私吞钱粮。

其实,虽然官吏贪腐、破坏是首要罪犯,可不得不从深层次说,康熙的朝廷政策,才是罪魁祸首。正是这些漏洞百出的政策,才让别人有机可乘,才让当时的百姓更加水深火热。

为什么英明的康熙帝在位期间会出现各省的粮食亏空?其实这与当时的封建社会、自然灾害和朝廷政策息息相关。百姓是弱小的,在旱灾水灾下,他们逃无可逃。他们更逃不过皇帝的错政和官吏的剥削。尽管康熙在位期间,农业生产进步很大。但是,康熙帝本质上还是封建帝王,他的利益关注还主要在皇权和自身。

只有贪官污吏和封建社会的终结,粮食的亏空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百姓也真的能够迎来盛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飞和赵云单挑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都很喜欢把蜀汉五虎将拿来作对比,看看谁才是单挑实力最强的存在。那今天,我们就把张飞和赵云拿出来,好好分析看看,他们到底谁的武力更胜一筹。那很多朋友都觉得,张飞单挑无敌,不过赵云的成名之战也是让他不可小觑。只是他们二人从没正面交手过,所以我们只能进行对比加上一些推理,各位小伙伴如果有不同看法的话,

  • 杨秀清和石达开谁更厉害,杨秀清与石达开谁军事能力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著名的永安封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中军主将,萧朝贵为西王、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南王、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北王、右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左军主将;以上诸王俱受东王节制。这便是太平天国早期的五军主将和诸王议政制度。军令政令高度统一,执行力强,是太平天国早期无往不胜的重要保证。1、政治敏锐力1847

  • 泾原兵变对唐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唐朝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动乱,那就是非常有名的“安史之乱”。但是除了这个动乱之外,还有发生过一次很严重的兵变,这个兵变可是对唐朝造成的很大的影响,那就是“泾原兵变”。那么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什么是泾

  • 雍正对十三弟好到什么程度?单单铁帽子王称号就能说明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雍正和十三弟胤祥的事情,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胤祥还是非常的厉害非常的有意思的,因为他被封了铁帽子王,所以很多人也都说了,雍正是不是对这个十三弟非常的好,又好到什么地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雍正对十三弟的好,表现在各个方面的,雍正登基后

  • 岳钟琪为什么能得三朝皇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岳钟琪是清朝比较少见,能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重用的将领。岳钟琪是岳飞第二十一世孙,他一生包揽的成就不少,例如平定西藏、大小金川、招抚青海,对内还推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可以说能力十分突出。那岳钟琪虽然是武将,但他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很细心,这也是他最大的优点之一。通过了解岳钟琪的为人,相信大家都

  • 太穆皇后窦氏是汉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认为太穆皇后是汉族,她的父亲窦毅是汉族,母亲襄阳公主是鲜卑族。太穆皇后很早便嫁给李渊,据史书记载,太穆皇后聪慧刚毅,仁孝有礼,才华横溢,颇受舅父宇文邕的疼爱。太穆皇后有是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阳昭公主。作为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在历史上似乎不是很出名,这到底

  • 程咬金和秦琼的关系好吗,他们为什么会投奔李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程咬金和秦琼之间的交情还是挺深的,他们很早便在一起共事,后来又一起投奔李唐,都是隋末唐初的名将。那大家可能还是更加熟悉《隋唐演义》里,所描述的秦琼和程咬金,他们早期经历十分曲折,参与各种大小战役,最后能活下来其实十分不易。那下面就来讲讲,当年程咬金和秦琼为什么会投奔李唐,以及他们早年的一些经

  • 刘备为何没让廖立顶替庞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廖立是三国时期,刘备身边非常重要的谋臣,诸葛亮对廖立都有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位奇才。不过廖立的知名度不算很高,在蜀汉远远不如诸葛亮、庞统、法正、蒋琬等谋臣名声大。庞统去世后,刘备本可让廖立接替庞统位置,但刘备并没有这样做,其中原因到底为何呢?主要是因为当时刘备发现了一位更加合适的人才,那有关他们之间

  • 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都是什么官,哪个台的官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都是地方官员的尊称,很多人对于这些称呼都会弄混,或者说是完全不知道这些官的区别,更不用说哪个官更大了。所以关于这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到底都是什么官职呢?哪个地方的官职最大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抚台就是巡抚,从二品官员,加兵部侍郎衔

  • 刘秀和刘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准备和各位网友,讲一件发生在东汉的历史故事,主人公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刘秀在后人眼中评价一直不错,形象基本都是正面为主,不过在这个故事中,刘秀做了一件比较有争议的事情。徇私枉法的事,我们都应该杜绝,因为这涉及到最基本的品德,以及公平问题。那这次刘秀到底干了些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