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廷玉配享太庙是什么荣誉

张廷玉配享太庙是什么荣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7 更新时间:2024/1/22 17:33:43

说起清朝时期的汉臣,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朝第一汉臣张廷玉。之所以会马上想到张廷玉,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获得了太庙的荣誉。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太庙到底是什么荣誉呢?清朝时期配享太庙又需要什么标准呢?张廷玉真的具备这个资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配享”。

配享通俗地说,就是在祭祀的场所,在主位神牌的两旁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牌,作为配角,与主位神牌共享供奉的香火。配享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在孔庙中就有“四配”,这四个人都是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后来还有“十二哲”,这十二个人也是被历代推崇的先贤。

太庙是指皇室的家庙,里面供奉着历朝皇帝、皇后,以及功王功臣。但在说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帝、后作为太庙的主角,称为“升袝”太庙,其他人只能称为“配享”。

封建统治者以配享太庙作为对功臣的最高奖赏在历朝历代也是十分常见,比如明代时,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等都被赋予了配享太庙的至高荣誉。清代同样如此,但让哪些人配享太庙,皇帝的态度一向十分谨慎,且与皇帝本身的好恶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配享太庙的臣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皇族,即爱新觉罗氏,这些人都供奉在太庙殿前的东配殿内;第二类是非皇族的旗人,只有张廷玉一人是汉人,他们被供奉在太庙前殿的西配殿内。

清代共有多少人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呢?总数只有29个人,其中包括13位功王和3位福晋,以及13位功臣。可以说,有清一代,能享受这个荣誉的人确实是少之又少。

配享太庙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呢?

上面说到,王大臣是否能配享太庙,与皇帝的个人好恶有很大的关系。从史料的相关记载来看,并无统一的标准。但从配享太庙的13个功王及13个功臣来看,基本都具备了以下的两个特点:

其一,大清开国元勋,建立显赫军功。

东配殿的13位功王中,有3位都是努尔哈赤的长辈,他们配享太庙名义大于实质,属于追封。有1位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叫雅尔哈齐,他虽然没有建立过太多的功勋,但因与努尔哈赤感情颇深,获得了这一荣誉。

剩下像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他们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为大清开国立下过赫赫战功。同样,西配殿还有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图尔格、图赖5人,也都是大清开国功臣。

其二,赞襄有功或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甚至是为国捐躯。

东配殿的功王中,像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䜣他们都属于辅佐皇帝有功而获得世袭罔替的爵位,并配太庙。这两个人笔者就不多细说了,了解清史的朋友相比都清楚,以他们的功绩,配享太庙自是应当。

功王中像超勇亲王策凌,功臣中像图海、兆惠、傅恒、阿桂福康安、僧格林沁,他们都曾经作为主帅领兵作战,或于西北平定叛乱,或于西南镇压起义,又或是抵抗外国侵略,都曾建立过显赫的功绩。

配享太庙的13位功王和13位功臣中,上面没有提到的仅剩下2位,即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个人配享太庙,在笔者看来是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够资格的。

先来看鄂尔泰。鄂尔泰其人在康熙朝鲜为人知,他是在雍正即位后得到重用的,他在地方为官的经历颇多,担任过布政使、巡抚、总督。鄂尔泰当时与李卫、田文镜、年羹被誉为四大总督,深受雍正的信任。

鄂尔泰主要的功绩是在云贵总督任上实行改土归流,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且在镇压四川土司叛乱中立有军功,后升任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纵观鄂尔泰的一生,也算成就辉煌,既有军功又有辅佐之功。但毕竟功劳有限,雍正帝赋予他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还封为伯爵,已经算是到了极限。

再看张廷玉。客观地说,张廷玉确实是个干臣,说他是大清名臣也不为过。只不过他的功劳也十分有限,说到底就是雍正帝御用秘书,从事的大多数也是文字性的工作。而且相比鄂尔泰,张廷玉没有任何的军功,顶多就是赞襄国事有功。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张廷玉都没有资格配享太庙。这一点他自己是十分清楚的,或者说是很心虚的。他在退休时,曾当面提醒乾隆帝不要忘了雍正帝遗诏,让自己配享太庙。

按照张廷玉一贯的谨慎风格,他不应该向乾隆帝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明显是不信任乾隆吗。他这样做,其实就是心虚,生怕乾隆取消这一至高的荣誉。乾隆帝为此大怒,还一度降旨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并声称张廷玉何德何能,能于祖宗配享香火。不过,张廷玉去世后,乾隆还是遵从雍正帝的遗诏,令其配享太庙。

或许有的读者会认为笔者这是故意诋毁张廷玉,本来汉人中配享太庙的只有张廷玉一人,要是他都不够资格,岂不是要光头了吗?

其实,如果从配享资格的角度来说,汉人中真正能配享太庙的人不是没有。像曾国藩、左宗棠,一个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为清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寿命;另一个收复新疆,建旷古奇功,他们难道不比张廷玉更应配享太庙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公园220年,在曹操死后,曹魏政权病,没有就此没落,曹丕上位后的做法要比曹操还要胆大,直接逼着汉献帝刘协让位了。如此一来,大汉王朝是彻彻底底的没了。而此时,正是刘备事业的涨升阶段,已经是坐拥西川,手底下能征善战的大将也有,马超、赵云、魏延等。说实话,此时的刘备是最有资格与曹魏一战的!正所谓,&ldq

  • 八国联军美国为何反对瓜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的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抗争史了,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签署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是屡见不鲜。不过在八国联军后的《辛丑条约》中却并没有有瓜分中国的条款。其实在当时八国之中除了美国之外的7个国家都想要将中国瓜分,将中国变成殖民地。但是唯独美国反对,

  • 宋哲宗为什么要废高太后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宋哲宗是宋朝第七位皇帝,他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后人对他的评价颇高,如果宋哲宗不是英年早逝,那靖康之变或许就不会发生。宋哲宗的确是一位很有作为和理想的皇帝,他继位初期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是由高太后垂帘听政,但在高太后垂帘期间加剧了她和宋哲宗之间的矛盾。等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一度打算废掉太后的称号和待遇,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为何还会出现百家争鸣盛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很多人对这段历史都是非常了解的,现如今我们所说的儒家、道家、墨家等等学说思想,都是诞生在那个时期的,可以说对于后世的思想文化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有很多的学说代表人物,这也被称为诸子百家。但是,春秋战国时期明明是一个比较动乱的年代,而著书立说这种行为,如果不是一个平和的

  • 朱祁钰为什么断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钰一生十分可惜,他身上也是藏有不少的秘密没有被解开。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朱祁钰被立为新帝,期间他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做出了良好的改革,被认为是一代明主。但朱祁镇的回归改变了朱祁钰的命运,也改变了明朝的命运。比较令人好奇的是,朱祁钰一生为何子嗣那么少,史籍记载朱祁钰只有一个儿子,还不幸早夭,难

  • 明朝将领俞通海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准备跟各位网友介绍一位,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并且立有卓越功勋的将领——俞通海。俞通海跟随朱元璋后,主要负责统领水军,期间他击败过元军、吕珍军、陈友谅等,在鄱阳湖之战中更是救下朱元璋,并且提出烧船的计谋,身居首功。可以说,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俞通海此人功劳极大。可惜俞通海最后战死沙场,没想安享

  • 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一生儿子众多,共有25位。像曹操这样的枭雄,自然也是对自己的接班人有着很高的要求,毕竟这个人很有可能终结汉朝百年的历史,开辟新的朝代,所以曹操自然是要好好考虑继承者的人选。后来曹操基本是把重点放在曹丕、曹植和曹冲三人身上,曹冲从小便有神童的称号,可惜天妒英才,曹冲小小年纪便因病去世,也是让曹操十

  • 李渊有没有胡人血统,唐朝是不是汉人统治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李渊的真实血统有很大的质疑,所质疑的无非就是李渊究竟有没有胡人的血统。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血脉血统就非常重视,很多时候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血统不够纯正,因此可能就会成为失败者,那李渊究竟是不是有胡人的血统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李隆基是如何夺回皇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李隆基从太子时期,就一直受到太平公主的威胁,后来李旦决定禅位于李隆基,自己退位太上皇,但依然手握重大权利。太平公主此时势力强大,朝中多数宰相都是出自她的门下,百官也都倾向于她。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李隆基的皇位迟早有一天会被夺走,所以一是为了自己的地位,二是为了避免武则天事件再度重演,李隆基发动先天

  • 陈桥兵变中掩盖了哪些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史料中记载,宋朝的陈桥兵变一场没有预先预谋,也没有流血的病变。赵匡胤在病变之前完全不知情,突然间就被将士们拥立上位了。但是近些年史学者发现,陈桥兵变存在这很多疑点。其实赵匡胤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完全不知情,同时也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抢班夺权的兵变,而且实施的非常完美,几乎称得上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