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的山东士族是什么氏族?为什么李世民想很想除掉

唐朝时期的山东士族是什么氏族?为什么李世民想很想除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8 更新时间:2024/1/17 7:34:53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时期的事情,在唐朝时期是有这个山东士族的,这个山东士族是李世民非常想除掉的士族,那么很多人问了,这个山东士族是什么士族呢?李世民为什么想除掉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唐初时期的山东士族,正处于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时期。当时有一本书叫《氏族志》,就是用来专门将天下不同家族进行一个排名。在这个排名当中,山东士族排第一等,而唐朝的皇族李氏,却只能排第三等。

山东士族的地位,之所以会这么高,其实是和他们的历史有关。

中国士族的历史,最早应该从西汉时期说起。秦汉之前,不管是西周还是春秋战国,亦或是更久远的历史时代,都是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的体系下,只分贵族和平民以及奴隶,所以也就没有士族这个概念。

而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到封建时代。到了这个时候,士族的概念才开始产生。

不过呢,秦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但是因为秦二世实在是太败家,秦朝总共也没几年。秦朝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一直到灭亡,总共也就十四年的时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一代人都还没过去。那些秦朝的官员,还没来得及给自身家族谋福利,秦朝就亡了。

秦朝灭亡之后,历史进入汉朝阶段。汉朝的历史就比较长了,西汉就传了210年,东汉还有195年,加起来妥妥过400年了。几百年的时间里,社会开始慢慢固化,这才有了这些家族出现的土壤。

所以我们如果研究历史上那些比较有名的大家族,我们会发现,他们家族真正奠基的老祖宗,基本上都是汉朝人。

除了存在时间相对较长以外,汉朝还有一个特点,给了这些千年大族能够长久存在的基础。

这个特点,就是选官。

春秋战国乃至的夏商周,当时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是由贵族来担任。但到了汉朝之后,随着社会体系的变化,加上国家由原本的小诸侯国林立,变成了地盘超大的大一统国家。这个时候,国家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选官体系。

在经过大家的慎重思考之后,察举制出现了。察举制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这个要说起来十分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内部推荐。从汉朝的察举制,到后来的征辟制、九品中正制,不管形式怎么变,其核心都是内部推荐。也就是由那些原本已经在朝做官,或者已经很有地位的人,向朝廷进行推荐。

最开始的时候,这套制度倒也还算不错。至少比春秋战国时期的世袭官制,要好上很多。但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一些高层发现,原来我手上有举荐人才的权力,等于是掌握了人才向上进阶的阶梯。那我为什么不多举荐一些自家人?

于是,世家就开始逐渐出现了。

从西汉开始,对后世比较有影响力的家族,开始陆续出现。而且,这些家族扎根于制度本身,哪怕政权更迭,国家都倒台了,他们依然不会断绝。因为就算新的政权出现,还是需要这些扎根中下层的世家,举荐足够多的人才。

所以,从汉朝一直到隋朝,几百年的时间里,这些世家开始先后出现。这些世家或许也有兴衰,但总体上来说,只是彼此之间座次发生了变化,世家集团本身并没有什么改变。

而随着南北朝的到来,中原地区形成了上百年的南北对峙状态。这些世家也就因其所处地点,分为南方士族和北地士族。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北方士族再一次分裂,西边的后来被叫做关陇世家,东边的被称之为山东世家。

这里要多说一句,山东世家所指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大概包括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到了隋唐时期,山东世家以李、崔、卢、郑、王五家最强。当时这一地区的政权,基本高层六成以上的官员,都直接出自这几家。剩下的四成,多少也都和这几家有联系。

但是,到了隋朝的时候,随着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世家大族的地位,终于开始动摇了。

这个新鲜事物,叫做科举制。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来,科举制是个很落后的东西,禁锢思想,阻碍文明发展。但对于当时那个时代来说,这却是一个划时代的东西。因为科举制的出现,标志着以后的选官,由推荐制开始变成考试制了。

科举制一出现,原本掌握向上阶梯的世家大族,开始迅速边缘化。当然,隋朝的时候,刚刚出现的科举制,和明清时期还不大一样。这些世家大族,仍然有推举人才的权力。但就算这样,这依然对这些千年大族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而且也使得这些大族,纷纷放弃支持杨广,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隋朝之后,就是唐朝。

因为隋朝存在的时间较短,而且科举制也还没有真的开始发挥根本性的作用。所以,那些千年大族,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实力达到了巅峰。尤其是山东士族,更是号称士族领袖,连皇族都不放在眼里。

当时的山东士族,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在经济方面,山东士族通过庄园建设、生产制度、买卖田地等方式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依靠自身政治力量,获得丰厚的经济来源,这点也离不开当时朝廷所制定的封爵食邑制度。谁有钱谁就更有力量,李世民也对这种世家经济发展情况束手无策。

其次,山东士族在文化因素方面也十分可观。他们的家学底蕴十分深厚,文化素养也令底层民众信服,山东士族的家族特点,主要在于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而这种渊博的家学,也让这些世家大族,在科举制刚刚完善的时候,占尽了先机。

在李世民改良科举制度后,虽然世家大族推荐人才的力量,被进一步削弱。但是在参加同样考试的情况下,这些世家子弟,肯定比那些接受普通教育的寒门子弟更占优势。所以科举制刚开始实行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的力量,不减反增。

后来,山东士族深知自身已经被李世民忌惮,便通过世家交往、政治联姻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形成无可撼动的政治地位,在百姓中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为了确保家族血脉纯正,这些家族很少与外姓家族联姻,都是门阀之间相互联姻,甚至拒绝了皇室联姻。比如当时的宰相薛元超,可以说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因为出身寒门,想要和人家山东士族联姻,人家却压根不搭理他。

当时民间有传闻,娶了山东士族的五姓女子,要比娶公主更加光耀门楣。由此可见,山东士族在历经多年的积累后,形成了极其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底蕴。

山东士族在多年发展中,已经具备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朝廷中的各个门阀藕断丝连,很多朝廷的官员都是山东士族的门生,李世民在打压无果后只能选择妥协,通过与山东士族通过婚姻的方式结交,与山东士族共同合作发展唐朝政治和经济。

但是,唐初时期,这些世家大族的强大,已经属于是回光返照了。因为丧失了举荐人才的权力,这些世家大族存在的制度土壤,已经消失不见。再加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几代人,连续打压这些世家,导致这些世家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到了晚唐阶段,一场黄巢之乱,让各大家族的经济基础土崩瓦解,再也没了立足的根基。

所以唐朝之后,中国就再也没什么存在千年的世家大族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蓝玉是被朱棣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蓝玉是被朱元璋所杀,不过朱棣在背后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传闻,蓝玉早就看出朱棣有造反的迹象,他从蒙古回朝后,曾提醒太子朱标,称朱棣在自己的封地一言一行都和皇帝一样,日后恐生反心,只是朱标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让朱棣知道后,他非常的敏感,留着蓝玉可能会成为他的威胁,便在朱标死后劝说朱元璋除掉蓝玉。如果这

  • 元朝灭亡是因为远征日本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元朝时期,忽必烈当时为什么要选择远征日本呢?对于这个事情的原因大家可能并不能给出答案。但是后面元朝的灭亡,是不是和远征日本有关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元朝两次远征日本都是失败告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元朝灭亡是因为远征日本吗这次远征而元朝丢失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为何说远征

  • 刘邦早期如何看待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早期韩信经历并不如意,他多次易主,却始终得不到重用。韩信投靠刘邦却差点被杀,因夏侯婴看出韩信非同寻常,将他从刽子手上救下,然后推荐给了萧何。其实萧何还有夏侯婴都算是韩信的恩人,不过在刘邦眼里,韩信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所以根本不被重视,所以此后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那韩信究竟是靠什么完成的逆

  • 清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说到清朝的历史,在乾隆之前都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打造了清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可是到了乾隆后期之后,清朝慢慢的就开始下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清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盛转衰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期的时候,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

  • 唐顺宗为什么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唐顺宗李诵时期,唐朝整体国力已衰弱了不少,而他这个皇帝在朝中一点威信都没有,最后被迫禅位太子李纯,在位仅186天。唐顺宗禅位并非自愿,而是外界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唐朝宦官干政的现象一度十分严重,而逼唐顺宗做出这样的事情,就跟当时的宦官集团有关。唐顺宗一生非常不容易,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在整个唐朝

  • 秦朝一统天下后,为什么短时间内便人才凋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一路走来,明君能臣不断涌现,所以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按理说,秦朝建立后,可以直接网罗天下人才,但结果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面临人才凋零的窘境。秦朝被灭时,曾经秦国的那些骁勇善战的将领,似乎一夜之间都消失了。难道是因为秦朝完成一统后,便开始松懈了吗?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和秦朝执政不得人心有很大关

  • 淮南王为什么要谋反,刘安与汉武帝的关系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淮南王刘安,了解汉朝历史的朋友们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这个刘安处处跟汉武帝作对。其实严格来说也谈不上是作对,算是政见不同。刘安其实很有野心,认为自己有继承大位的天命。在皇位面前是六亲不认,早在七国之乱的时候刘安就有想要参与反叛了,结果是因为自己太蠢把兵权弄丢了,这也反倒是拯救了自己。刘安为何野心

  • 为什么明朝大多数皇帝不喜欢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皇帝一般都会有一个早朝,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和朝廷命官一起来商议国事,而且在各个朝代都是比较看重的,毕竟是恨严肃的时候。可是在明朝就不一样了,大多数的皇帝都不喜欢上朝。甚至是直接不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个人爱好,兴趣所系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个人

  • 雍正继位后,康熙帝的狼覃部队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狼覃部队,估计很多朋友们会觉得比较陌生。狼覃部队是清朝时期专门听命与康熙帝的特别0部队,是康熙嫡系中的嫡系。狼覃部队中的首领狼覃是当年康熙智取鳌拜时候所立下大功的些少年中的一个。狼覃、武丹、魏东亭等人,都是康熙帝心腹中的心腹了。所以康熙的这只特别部队直接被狼覃所统领,只有这样康熙才会安心。这么一

  • 称心被李世民处死,是李承乾决定发动政变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曾宠幸过一名乐童,他的名字叫称心。据悉,李承乾吃住都和称心在一起,太子妃都被他晾在一旁,大家怀疑李承乾是否是断袖,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后来李世民得知两人的关系,作为皇帝的继承人,他自然不能容忍李承乾做出这样的事,随即下令将称心等人全部处死,此后李承乾痛哭流涕,并早晚祭奠称心。从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