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潘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北宋潘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89 更新时间:2024/3/6 21:24:26

看过《杨家将》的朋友都知道,潘仁美是一个大奸臣。而潘仁美的原型正是北宋开国功臣潘美,那历史上真正的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里先告诉大家,我们都误会潘美了,就像是《狸猫换太子》里的刘娥皇后一样,后人对他们都充满了误解。潘美并非奸臣,虽然杨业的死和他有关,但他并非故意害死杨业。不了解潘美的朋友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来看看有关他的故事。

1、开国功臣

潘美“少倜傥”,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年轻时敏锐意识到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毅然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郭威称帝建后周驾崩后,他又追随其养子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大败北汉,经营西部,与赵匡胤结下深厚情谊。

赵匡胤在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天下变身宋太祖后,虑及旧臣不肯就范,特意令与旧臣们关系良好的潘美去说服动员他们接受改朝换代的现实。潘美不负厚望,成功说服后周旧臣们心甘情愿归顺新朝。

陕州主帅袁彦“老虎推磨——不吃这一套”,依然占山为王另立山头。赵匡胤视其为心腹大患,令潘美监视并伺机消灭他。潘美一身是胆,单人独骑闯入袁彦军营,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袁彦幡然悔悟,入朝称臣。潘美由此受到宋太祖褒奖。

潘美跟随宋太祖逐一平定各地叛乱,出任潭州(今湖南长沙)防御使,击败南汉后主刘鋹数次进犯,以镇压和安抚手段平定少数民族地区。其后,潘美奉诏消灭南汉刘鋹政权。他略施小计,“挥兵急击之”,打得“鋹众大败”,取得“斩数万计”的辉煌战绩,并乘胜追击“克之,擒鋹送京师。”继而,他讨平“土豪周思琼众负海为乱”,平定南方。

为贯彻落实宋太祖征伐南唐的战略,潘美率部攻击南唐,最终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投降,以战功被封为宣徽北院使。

其后,潘美奉诏继续率部进攻北汉都城太原。宋太祖驾崩后,潘美被继任的宋太宗任命为北路都招讨,继续攻击北汉。平定北汉后,潘美被留在北方驻守。潘美凭赫赫战功“封代國公......進封韓國公”,成为宋初武将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可见,潘美不仅是北宋开国元勋,更是为宋初立下盖世功劳的擎天柱。

2、忠勇贤臣

赵匡胤黄袍加身进入皇宫后,见嫔妃怀抱幼儿,得知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便问赵普等人如何处理。赵普等异口同声建议斩草除根,潘美却不置一词。待赵匡胤逼问,潘美才回答:“臣与陛下都是周世宗之臣。臣如附和群臣杀死此子,实在愧对周世宗;想劝陛下手下留情,又恐招致陛下怀疑。”赵匡胤欣赏他刚直,遂将此子送给潘美为侄子。潘美将其改名潘惟吉并抚养成人,潘惟吉最终官居刺史。

另有一个大同小异的版本:赵匡胤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帝入城后,受到“六宫迎拜。”赵匡胤见她们抱着两个小孩儿,得知是“世宗二子纪王、蕲王”后,令人把孩子们弄走(寓意可想而知)。潘美“以物扶殿柱,低首不语”,在赵匡胤逼问下,才道出原由:“臣认为这样做不合道理!”赵匡胤“悟而悔之,即命追还,以其一赐美。”

可见,潘美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

3、潘杨恩怨

宋太宗灭北汉后,曾雄心勃勃趁势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却因种种原因身负箭伤大败而回,始终耿耿于怀。986年,宋太宗闻知辽国新继位的辽圣宗年仅12岁,朝政由其母萧太后主持,决定趁辽国“主少国疑”之机再攻幽州。

潘美受命与兄弟部队北伐,独自一鼓作气收复幽云十六州中的“寰、朔、云、应等州”,进逼代州。但因兄弟部队出师不利,被迫奉诏撤军。潘美被赋予撤军同时保护朔、朔、云、应四州百姓迁徙回中原的重任。辽军趁势反击,以十余万大军反扑,重新夺回寰州。

精通兵法且对辽军了若指掌的北汉降将杨业(即国人耳目能熟的杨家将祖宗杨老令公)时为潘美部将,他建言:“辽军气势旺盛,我军应避其锋芒。朝廷既令我军护送百姓内迁,我军应先秘密通知云州与朔州守将,待大军撤离代州时,令云州军民先撤。我率部驻扎应州抵御辽军,主帅令朔州百姓出城进入石碣谷后,遣一千弓箭手在谷口埋伏,命骑兵于中路支援,即可确保三州百姓平安内迁!”

杨业的正确建议,却遭监军王侁(shēn)阴阳怪气讥讽:“杨将军号称‘无敌’,却畏敌如虎,莫非另有打算?”杨业悲愤满腔,百口莫辩,决定率部与辽军决一死战。临行前,他向潘美表面心迹:“我是太原降将,承蒙圣上不杀且授予兵权,理应为国尽忠。此行凶多吉少,属下恳请主帅在陈家谷口预设‘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属下引诱辽军至此,主帅‘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潘美答应令“麾下兵阵于谷口”接应杨业。杨业“自寅至巳”与辽军鏖战几个时辰,王侁久候不至,“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潘美苦苦哀求他留下被拒绝后,认为杨业已全军覆没,也撤出包围圈,“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杨业与辽军“力战,自午至暮”,将辽军引入包围圈。因王侁与潘美相继撤走,杨业“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最终因“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杨业忠贞不渝,最终绝食三日殉国。潘美沿交河后撤二十里后,接到杨业溃败战报,非但不予接应,反而率大军扭头就跑,成为杨业全军覆没的元凶。

4、遗臭万年

杨业为国尽忠后,宋太宗大怒,诏令彻查。监军王侁承担主要责任,因刚愎自用瞎指挥,“以语激杨业”,导致杨业“因力战陷于阵”而“坐除名,配隶金州。”潘美承担次要责任,受“削秩三等”处罚。不久,潘美“卒,年六十七。”

一代名将潘美被改名潘仁美而遗臭万年,纯粹是为衬托杨家将世代忠君爱国。清代尼玛查(又称椿园七十一)一针见血道:“潘美本宋初名将,以功名令终。

近世小说所谓《杨家将》者,独丑诋之,不遗余力。或以为杨业之死,潘与有责焉......潘美乃无端蒙恶名......按潘美性最平易近人,有功益谨慎,能保令名以终者,非无故也。”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为为他鸣冤叫屈:“后人悯(杨)业嫉(潘)美,至生出种种讹传,目潘美为大奸,纯属言之过甚!”

潘美以宋初一代名将身份,被《杨家将演义》刻画成陷害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奸臣,委实冤枉!正因如此,《大宋宫词》才给他虚构出一个以战败为荣的儿子潘良,继续恶心他一把!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不把军权交付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没能成功,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自然是他和李严存在矛盾,最后诸葛亮是将李严贬为庶人。其实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刘备钦定的托孤大臣,军权更是握在李严手中,但诸葛亮毕竟威望更胜,这也导致两人无法齐心对外。刘备此番决定给后人带来无数遐想,那刘备到底有何顾虑,让他不愿把军权交给诸葛亮呢?1、白

  • 李建成女儿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李建成作为皇帝钦定的太子也是很惨,可能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死在亲弟弟李世民手上。李建成死后,他的儿子自然也都活不成,那他女儿下落如何呢?《长歌行》就是讲述李建成女儿李长歌出逃,然后被李世民追杀的故事,但正史上并非如此。李世民自然明白,对他有威胁的只可能是哥哥的儿子,对女儿没必要下死手,不然就有点太狠心了

  • 李长歌母亲是谁,复仇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长歌行》的背景虽然是唐朝,但故事情节都是虚构出来的,大家千万不要当做正史来看了。其实整件事都和李长歌的母亲有关,长歌母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剧版应该会选择还原这段剧情,因为她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理由之一。下面就来介绍下长歌的母亲,看看她和李世民、李建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1、李长歌母亲是谁李

  • 明朝的藩王为什么抢着守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藩王,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个时候朱元璋可是一心想要巩固自己的实力,把很多开国功臣都直接赶尽杀绝了。为的就是帮助自己的儿子以后好顺位。但是很多明朝的藩王,为何不要钱也不要女人,就是要去抢着守陵。这种情况确实是让很多人都非常的疑惑啊,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藩王为什么抢着守陵出身藩王

  • 狄青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狄青这个人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个人也非常的厉害,但是也有很多人对这个人非常的感兴趣,并且还想知道他是那里人,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狄青到底是哪里人呢?话说他是山西人,他又具体是山西哪里人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1、狄青是哪里人狄青是汾州西河人,拿

  • 宋朝狄青满门抄斩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历史上被满门抄斩的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个事情发生在这个狄青身上,小编觉得还是有疑问的,毕竟狄青也算是宋朝非常知名的将领了,而且军功非常高,他又怎么会被满门抄斩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学习看看,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宋朝的狄青家族是否真的被满门抄斩了

  • 司马懿消灭公孙渊留下哪些隐患,高句丽趁机完成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高句丽是在公元前37年,西汉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此后慢慢发展壮大。高句丽横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是一个多民族古国。历史上,隋唐都曾征伐高句丽,最后是在唐高宗时期,将高句丽攻灭。要说高句丽能够崛起,可能跟三国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有关,那就是司马懿远征公孙渊。司马懿虽然除掉了公孙渊,但在辽东这个地方留

  • 宋真宗为什么儿子很少,是因为运气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大辽使臣离开的时候,杨四郎也跟着去了,就是木易,铁镜公主的驸马,说明一方面木易想着铁镜公主,毕竟是已经拜过堂的夫妻,另一方面大宋有一个人在大辽,也是说明两家是真的想和好的,就是联姻的意思,虽然皇帝没有答应娶萧阳公主,但是大辽的驸马就是大宋人,也是相当于联姻了。刘娥已经正式进宫,而且也知道了皇帝的头疼

  • 完璧归赵后续发生了什么,赵国因此付出巨大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非常有名,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将和氏璧完好带回赵国。后世对蔺相如称赞有加,但很少有人知道此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秦昭王放蔺相如回国是给足了面子,这跟当时秦国采取的策略有关。实际上,赵国此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仅损失将领,还丢了城池。蔺相如的确有才,没让赵王受辱,但秦昭王也

  • 历史上的刘娥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狸猫换太子的朋友,肯定会认为刘娥是个坏人,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然而,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就像《大宋宫词》一样,都是戏剧产物,经过了改编,并非真事。历史上真正的刘娥肯定算不上坏人,后世对她的评价也都很高,她是一位真正有才干的女人,而且懂得拿捏分寸。《大宋宫词》的口碑之所以会这么低,其实就是因为剧情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