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为什么打高句丽

隋朝为什么打高句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96 更新时间:2024/1/18 18:42:30

隋朝时期为什么要跟高句丽死磕?用隋炀帝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勿遗子孙忧也。”高句丽在隋朝时期,虽说疆域不算辽阔,但是也绝对不是所谓的小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东北小霸王了。否则隋朝也不会因三征高句丽而间接导致身死国灭了。今天的高句丽,最独特的地方不是受到了撮尔小国的哄抢,莫名成了韩国这样的民族的祖宗,而是它从未让中原王朝如此重视过。

从公元598年隋文帝兵发30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开始,到668年唐高宗一举荡平东北消灭高句丽,隋唐两大帝国耗时整整70年,终于将强盛一时的高句丽彻底送入地狱。

当然,在征伐高句丽的过程中,隋炀帝杨广曾三次用兵,最终导致天怒人怨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那么,为何隋唐两大帝国一定要倾全国之力干掉高句丽,甚至身死国灭也在所不惜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就是隋炀帝的那句“勿遗子孙忧”,具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1、东北不平,中原不安

古往今来,东北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原地区是否和平安宁。

前227年秦始皇消灭燕国后,将辽东纳入版图,随后修筑长城予以巩固,东北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前108年汉武帝消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统称为“汉四郡”,中原王朝对东北及朝鲜半岛的统治不断加强。

但高句丽也是在此时开始出现的。前37年高句丽人朱蒙建国后,势力迅速壮大,吞并了周边的东沃沮和东濊部分地区,而后与东汉发生冲突。

不过,强盛的东汉并未给高句丽壮大的机会,于是高句丽在东汉的反击下迁都丸都城,后在骚扰曹魏时被曹操一路追杀而后焚毁。

不过,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天下大乱,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开始疯狂南下,出现了恐怖的五胡乱华;而此时的高句丽也开始趁机扩张,比如:

311年,“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

313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

314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

在4世纪末5世纪初,高句丽南征百济、北讨契丹、扶余外,占领玄菟、乐浪两郡以及辽水以东大片土地,随后于427年迁都平壤。

到5世纪末,高句丽又吞并了部分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控制新罗、百济,并与北魏保持军事对峙。此时的高句丽疆域东临日本海,南控汉江流域,西北跨辽水,北到辉发河、松花江流域,势力达到极盛。

随后中原地区在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后,于589年最终统一,高句丽也开始盛极而衰。

当然,高句丽是不甘心就此退出的,于是它在表面上向隋朝称臣的同时,背地里却联合同在东北的靺鞨于597年进攻隋朝辽西军事驻地,又勾结东突厥侵扰隋朝北方,开了南下侵略隋朝的序幕,这直接引发了隋文帝在598年对高句丽的征讨。

从后续契丹、金以及清朝从东北崛起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来看,东北地区的势力,直接关系到中原地区的安宁与否,因为它可以同纬度联手蒙古高原势力对中原王朝形成自北向南的压制,更能同经度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搅得鸡犬不宁,高句丽无疑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对于隋唐两大帝国而言,为了帝国东北、东部乃至北部的安宁,高句丽必须死。

2、农耕文明,争夺正统

高句丽之所以能存在700多年,而不是像其他北方政权那样“胡虏无百年国运”,根本原因在于高句丽虽在北方,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农耕文明。

东北地区虽然纬度较高,但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也远比蒙古高原优越,所以具备农耕文明的发展条件。

而农耕文明相比于游牧文明有以下几个不同特点:

人口多,在古代的任何政权,人口都是政权兴盛繁荣的重要资源,而农耕文明下的高句丽无疑比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更加人丁兴旺。而有了人,就能开疆拓土,快速崛起;

集权程度高,相比于游牧民族的部落制组织形式,农耕文明下的高句丽中央集权程度更高,这使得高句丽比游牧民族更难对付;

相比于游牧民族抢完就走的形态,安土重迁的农耕文明一般都是“占住了就不走”,除非战争让他们放弃。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句丽首先就比游牧民族更难对付,这也是高句丽在中原王朝打击下不断复兴并壮大的重要基础。

而除了人口更多,集权程度更强,高句丽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372年从中原引入佛教并奉为国教,并依照中原制度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这让高句丽越来越“文明”。

而从契丹、金等少数民族汉化后的状态来看,一旦具备了和中原王朝相似的制度,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和中原王朝争夺正统的野心,这是比侵扰边界还可怕的存在。

所以,隋唐两朝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高句丽彻底拿下。

在隋文帝挑拨突厥将其分化为东西两部后,就开始了对高句丽的征讨;

隋炀帝修筑大运河且三次征讨,但终归还是功亏一篑;

唐太宗对高句丽产生了一定打击但终归只是皮毛;

等到唐高宗时期,正式开启了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663年白江口海战彻底消灭倭寇水师后,唐军于668年攻占平壤,高句丽彻底被灭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历史很少提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元朝不是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其实大家估计也看到了,那就是现在一些历史书或者一些历史人什么的,都比较少的提及到元朝,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一种现象呢?其实如果仔细的研究研究会发现也还是有很多道理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吧!1、对汉族造成伤害这是很重要的原因,元

  • 宋朝宦官为何难以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纵观宋朝历史,基本没有出现过宦官专权的现象,和唐朝、明朝相比,为何宋朝的宦官会如此“老实”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宋朝管理宦官的方式不同,直接在朝廷官僚体系中将宦官品秩独立出来。宋朝有着严格的祖宗家法,对外戚来说也是很大的制约。刘娥皇后独掌朝政大权11年,但当时外戚问题并没

  •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两次不在家是故意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各位肯定都不陌生,就算你没读作《三国演义》原著,也会从别的渠道了解到这个故事。当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但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刘备等人只能空手而归。到了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本人,诸葛亮也被刘备的执着所打动,决定帮助刘备。令人好奇的是,诸葛亮前两次不在,到底是巧合,还是故

  • 是谁打败了八国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八国联军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八国联军非常的可恨,烧了圆明园,还让当时的清朝签订各种条约,历史不能遗忘,勿忘国耻。最近很多人又问了,这个八国联军当时又是怎么被打败的呢?是被谁打败的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1、是谁打败了八国联军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八国联军

  • 辛丑条约现在还有效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辛丑条约》想必也还是有很多人也都知道的吧,丧权辱国的条约,虽然这是过去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了,要勿忘国耻,所以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我们还得继续了解,最近很多人问得比较多的就是话说这个《辛丑条约》现在还有效吗?如果失效了又是什么失效的呢?这个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分

  • 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兵马俑的主人,在考古界和历史界以及大多数人的共识都是指秦始皇嬴政。但直到一位叫陈景元的建筑学家表示兵马俑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为此央视还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来说了说这件事情。当然了,学术是可以有争议的,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陈景元之所以说宣太后是兵马俑的主人,也有他

  • 诸葛亮的三个徒弟能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诸葛亮想必大家都认识吧,这么厉害的人也还是有徒弟的,话说诸葛亮是有三位徒弟的,那么这三位徒弟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诸葛亮一生三个徒弟:一麒麟、一狗、一猪。一麒麟:姜维姜维,字伯约,号幼麟,那可是与卧龙凤雏冢虎齐名的人物。正史里,诸葛亮夸姜维:忠勤时事

  •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一位奇才短暂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李贺是唐朝非常出名的诗人,他的作品有很多千古佳句,一直流传至今,例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李贺有才毋庸置疑,他和李白、杜甫、王维齐名,这已说明李贺在诗坛领域的重要性。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李贺英年早逝,经历仕途失意后,李贺最

  • 天地会是什么组织,至今还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鹿鼎记》这部电影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在这部剧当中有个非常搞笑的一幕,就是玄烨与韦小宝对起天地会暗号,随后韦小宝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皇上也是我天地会的兄弟。”当然了,在小说当中,天地会是虚构出来的组织,而历史上真正的天地会与小说的描写还是有很多出入的。在英国不

  • 殷开山为何能入选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殷开山是唐朝开国功臣,也是唐太宗钦点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殷开山名声不如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恭等人,很多朋友也是对殷开山比较陌生。那这次就准备来简单介绍下殷开山的为人,看看他能入选的原因会是什么。殷开山很早便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有不少功劳,后来不幸在军中病逝。还想了解更多,就不要错过下文啦!1、